上古原始文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401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古原始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古原始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古原始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古原始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古原始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古原始文化.docx

《上古原始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古原始文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古原始文化.docx

上古原始文化

第二章上古三代,由神到人——中国文化的孕育与产生(上古—公元前771年)

学习要点

   一、主要内容:

1、上古原始文化;

            2、夏、商、西周三代文化(甲骨文化、青铜文化和中国文化由神本向人本的过度);

            3、《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中国文化由神本向人本的过渡;

                2、《周易》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教学难点:

1、中国文化由神本向人本的过渡;

                2、《周易》的阅读和理解。

   四、学习方法:

结合中国通史中夏、商、西周三代部分和《周易》一书来学习。

   五、教学课时:

5个课时。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殷周之际是中国文化由神本走向人本的过渡时期?

西周人的人本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叫《周易》?

《周易》的基本文化观念和精神有哪些?

3、谈谈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原始上古,中国文化的孕育

一、中国人起源

首先登上中国文化史舞台的是与猿类揖别的古人类,它们依次是云南元谋人(170万年前,1965年发现)→陕西蓝田人(65—80万年前,1963年发现)→北京人(50万年前,1929年发现,北京猿人遗址1987年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图片北京猿人遗址1、北京猿人遗址2、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处、北京猿人头像及视频周口店遗址)等直立人→广东马坝人(20万年前,1958年发现)→陕西大荔人(10万年前,1978年发现)→山西丁村人(5万年前,1954年发现,图片)等早期智人→广西柳江人(3万年前,1958年发现)→北京山顶洞人(⒈7万年前,1933年发现,图片北京山顶洞、山顶洞人遗址、山顶洞人头盖骨、山顶洞人头像)→四川资阳人(7000年前,1951年发现)等晚期智人。

在中国,从人类直系远祖腊玛古猿到直立人(猿人)到古人到新人的各个发展阶段都发现了大量的考古资料,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在人类起源中唯一一个没有中间缺断的国家。

从古猿转变到人类,这是自然物质形态向人化物质形态的转变,是生命所实现的质的飞跃,人类的文化在这一转变中开始孕育。

二、原始物质文化

人类最早创造的原始物质文化是制造并使用工具。

石器、木器、骨器都有。

同时会使用火。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取火技术主要归功与燧人氏。

在西方文化中,古希腊人的火是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下来的。

中西文化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不同的天人关系。

从距今7000年开始进入新(磨制)石器时代(图片裴李岗石磨盘和石磨棒),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实现了文化史上的一大飞跃。

农业革命归功于神农,这只是代称,农作物培植应归功于妇女。

五谷(稻、黍、稷、麦、菽)六畜(猪、马、牛、羊、鸡、犬)基本上都有了。

与熟食相对应,产生了耐烧炊具陶器。

陶器是人类改变自然物质化学分子结构的第一种制作物(图片陶鼎、陶盉、仰韶彩陶双连壶)。

在中国大地上,以农业生产经济为主导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8000多处,著名的有河南仰韶文化、辽宁红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江苏良渚文化、甘肃马家窑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等(图片中国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相继出现在距今7000—4300年之间。

三、原始观念(精神)文化

1、原始宗教:

对于后世文明意识来说,原始宗教充满了种种神秘色彩.然而,在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处于低下水平的原始时代,它具有在人与自然之间起协调作用,在本能与文化之间起制约作用,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起补充作用,在人的精神需要中起主观自足作用等文化功能上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正因为如此,原始宗教才能成为原始时代观念文化的主流。

宗教最初萌芽于原始人的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

如太阳神、土地神、风云雨雷电神等等。

后来抽象为图腾崇拜。

而对龙和凤这些非实有动物的图腾崇拜则体现了原始部落的大规模融合。

灵物崇拜由梦而生,最初为鬼神崇拜→祖先崇拜→母系祖先崇拜→父系祖先崇拜→构成了中国人传统观念的重要部分:

远祖崇拜成了后世的圣贤崇拜,近世崇拜成了后世宗法文化。

举行宗教的仪式就是巫术,负责巫术的巫师“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他们专管原始精神文化,是知识分子的前驱。

2、原始艺术:

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

绘画:

在古籍中归公于史皇和颗首。

今见为原始壁画和彩陶图案。

如贺兰山岩画(图片贺兰山岩画)、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图(图片仰韶人面鱼纹图,西安半坡博物馆藏)、鹳鱼石斧图(图片鹳鱼石斧图,河南省博物馆藏)。

雕塑:

有骨雕、牙雕、陶雕和石雕,分装饰性和写实性两种。

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对后世中国艺术影响深远。

如河母渡文化陶猪、磁山石雕人头、红山文化玉龙、红山玉鸮(图片河母渡陶猪、磁山石雕人头、红山玉龙、红山玉鸮)。

音乐:

声乐和器乐。

声乐已经人去曲消。

乐器则时有出土。

《路史》记载,“疱羲灼土为埙”,“伏羲削桐为琴”,“伶伦造磬”,《世本》称“夷作鼓”,但已经死无对证、无从可考了。

舞蹈:

原始人语言交流有限,所以音乐和舞蹈特别发达。

有彩陶舞图和壁画舞图为证。

如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图(图片马家窑舞蹈纹图,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3、天文、建筑、医药及其它:

天文:

天文历法知识是古人类在逐渐熟悉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气候寒署等自然现象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古籍中有关于天文历法形成的传说比较多。

建筑:

巢居和穴居两种。

巢居在长江流域,后发展为干栏式木结构建筑(图片干栏式木结构建筑、瑶寨干栏木构建筑)。

穴居在黄河流域,后发展为土木合筑的混合结构(图片土木合筑结构建筑、陕北窑洞)。

两者都成为了后世中国建筑的主体,与古希腊、古罗马及后来西方的石料建筑形成了不同的对比(图片阿波罗神庙、帕台农神庙、古罗马竞技场、科隆大教堂)。

中医药:

归功于神农。

百草成药以治百病,构成了中国医药学的传统,与西方大量使用化学药品也完全不同。

当然,尝百草亦非神农一人。

四、原始社会组织

1、母系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女娲氏、燧人氏、疱羲氏(伏羲)、神农氏、有巢氏是这一时期中华先民创造的神。

(前四人为三皇人物)。

2、父系社会:

铜石并用时代,传说中的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生活在这一时期。

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禅让制,到大禹死后,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文明社会的曙光。

五、上古文化分布

中华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的发生,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状态。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等中国大地上如满天星斗般布满了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一般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分为三大文化集团。

一是华夏集团: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分为黄帝、炎帝两支,共工氏也在这一集团。

活动于黄河流域。

二是东夷集团: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青莲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蚩尤、后羿属于这一集团。

活动于淮河流域。

三是苗蛮(三苗)集团:

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分布区,伏羲、女娲在这一集团。

活动于长江流域。

在进入文明社会的前夕,各部落联盟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兼并战争,有名的有“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最后黄帝获胜,并且势力日渐强大。

黄帝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而且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图片黄帝陵1、黄帝陵2、黄帝古柏、轩辕庙、黄帝陵全景)。

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即从黄帝算起。

华夏集团信奉龙神,中国人又叫龙的传人,因为融合了东夷集团,东夷集团信奉凤神,一般以“龙凤”连称,绘画中总是龙在上凤在下。

从此,中国文化铺开了她茁壮成长和繁荣的漫漫长路(视频中国文化起源)。

第二节夏商西周,由神到人——中国制度文化的产生

一、甲骨、青铜文化

1、夏朝文明曙光:

大禹死后,夏启破坏禅让制而继帝位,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070年(图片夏朝全图),从此,“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原始公有社会结束,“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的私有制阶级社会开始。

它标志着“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政权世袭时代的到来。

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行政措施,标志着国家正式君临人间。

但无文献记载,只有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可以佐证(图片二里头柄形玉饰、二里头绿松石项链、二里头铜爵)。

2、殷商甲骨文化:

商人发祥于山东半岛渤海湾,开始时主要从事游耕文化,都城一再迁徙,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安阳因此而成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在此传位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止于前1046年,图片商朝全图)。

目前,能够证明殷商文明水平的就是殷墟甲骨文字。

甲骨文,又名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19世纪末当地农民发现,学者王襄确定为古文字和文物。

王襄→王懿荣→刘鹗(铁云)→罗振玉(雪堂)→唐兰→罗戚→孙诒让→王国维(观堂)→商承祚→李亚农→董作宾(彦堂)→郭沫若(鼎堂)等等学者们都先后多次收集、收藏和研究甲骨文字,从而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即甲骨学,其中贡献最大的四个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堂”字,这就是有名的“甲骨四堂”。

到目前为止,出土的带字甲骨,据不完全统计约有近20万片,其中流失海外者有26700片,其中日本有12443片。

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6000个(图片甲骨文字图、殷商刻辞牛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殷商宰丰骨、征鬼方牛骨刻辞、记日食卜骨),已认识的有1700个,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思想(视频甲骨青铜文化)。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在看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只是个文字整理者。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

郑州大学古文字学家王蕴智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汉字是起源独立,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

到了商代已经成熟。

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6000个,已认识的约1700多个。

不仅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造字方式上主要以人体、劳动对象、动物、自然现象等作为构字的基础,有大量的形声字,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特征。

不过多数字的笔画和部位还没有定型。

甲骨文字上承陶器刻划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也是可识的最古的汉字体系。

3、殷周青铜时代与金文:

“青铜”一词始于东汉辛延年的诗《羽林郎》中“贻我青铜镜”一句,先秦时就叫“金”,所以叫“金文”,因为大多数都刻在乐器钟和礼器鼎上面,旧时叫钟鼎文,也叫铜器铭文。

青铜器的出现,可上溯到夏代,盛行于商朝和西周,春秋战国之际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期。

所以准确意义上的青铜时代就是殷周时期。

今天能够见到的或已出土的光是有铭文的青铜器,有上万件,基本上是20世纪上半叶出土的,大多数为礼器、乐器和兵器,用于生产的不多。

如今见最大的875公斤司母戊大方鼎即为礼器(图片司母戊大方鼎,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湖北随县雷鼓墩出土的编钟则是乐器。

因为当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盘庚迁殷之前的青铜器上没有文字,殷商时带字的也不多,而且只带几个字,当时记事都在甲骨上(商代青铜器图片鸮尊、象尊、豕尊、铜龙虎尊、人面纹方鼎)。

到了周朝,金文才发达起来,一件青铜器上百十来字的不少,如西周中期的墙盘,上有284字(图片墙盘和《墙盘铭》拓片),西周晚期的散氏盘铭有357字(图片散氏盘、散氏盘铭文),毛公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更是多达497字,是今见最长的青铜器铭文(图片毛公鼎和《毛公鼎铭》拓片)。

这些金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标志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