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湖南专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3957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湖南专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湖南专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湖南专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湖南专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湖南专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湖南专用Word格式.docx

《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湖南专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湖南专用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湖南专用Word格式.docx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林霏:

树林里的雾气。

B.野芳发而幽香野芳:

山野的芬芳。

C.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伛偻: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D.树林阴翳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6.下列句子中的“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

请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D.太守谓谁?

卢陵欧阳修也。

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醉能同其乐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9.关于《醉翁亭记》的主题,历来有“忧虑说”和“闲适说”两种主要意见。

你赞成哪一种?

说说你的理由。

湖南湘潭市·

中考真题)文言文段阅读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宴酣之乐客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泉香而酒冽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行者休于树征于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酿泉为酒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12.联系全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湖南长沙市·

中考真题)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

全义招怀①流散,劝之树艺②。

数年之后,都城坊曲③,渐复旧制;

桑麻蔚然,野无旷土。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出见田畴④美者,辄下马与僚佐⑤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

有田荒秽⑥者,则集众杖之。

或诉以“乏⑦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

“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

”众皆谢,乃释之。

由是邻里有无相助⑧,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选自《农桑辑要·

典训》,有删减)

[注释]①招怀:

招纳安抚。

②树艺:

种植栽培。

③坊曲:

大街小巷。

④田畴:

已经耕种的田地。

⑤僚佐:

随从官员。

⑥秽:

杂草多,荒芜。

⑦乏:

缺乏。

⑧有无相助:

有无相通,彼此帮助。

13.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成语“蔚然成风”中“蔚然”的本义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据此可类推“桑麻蔚然”中的“蔚然”也为此意。

B.“召田主劳以酒食”与“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以”的用法是一样的。

C.字典中“谢”有“辞别”“感谢”“道歉”“衰退"

等意思,文章中“众皆谢,乃释之”的“谢”应为“辞别”之意。

D.甲骨文的“比”字,像两个人并肩而立,所以“故比户皆有蓄积”中的“比”有“并列,并排”之意,“比户”就是“家家户户”的意思。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B.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C.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D.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乃召其邻里,责之曰:

“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

16.袁隆平院士的去世,引发了大家对农业的热议。

老师要大家搜集重视农业的人和事,本文中张全义的哪些事迹符合要求?

孙叔敖为楚令①尹,一国②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位已高而意益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

“甚善,谨记之。

(注)①令尹:

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受吏民之垢;

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④意益下:

越发将自己看低。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19.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

孙亮辨奸

亮①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⑤,召问藏吏,藏吏叩头。

亮问吏曰:

“黄门从汝处求蜜邪?

”吏曰:

“向求,实不敢与。

”黄门不服⑥。

侍中刁玄、张邠启:

“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⑦推尽。

”亮曰:

“此易知耳。

”令破鼠矢,矢里燥。

亮大笑谓玄、邠曰:

“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______________,必是黄门所为!

”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注)①亮:

即孙亮,孙权的儿子,继孙权为吴皇帝。

②黄门:

宦官。

③中藏:

宫中仓库。

④渍:

浸,蘸。

⑤矢:

同“屎”。

⑥服:

认罪。

⑦付狱:

交给审理案件的部门。

20.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词语。

21.结合相关内容推想:

宦官将“矢”放在蜜中的动机是什么?

湖南郴州市·

中考真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某①启:

仆②四居东坡③,作陂④种稻。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

“此牛发豆斑疮⑤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用其言而效。

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⑥也。

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

[注释]①某:

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

②仆:

对自己的谦称。

③东坡:

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

④陂(bēi):

梯田。

⑤豆斑疮:

形如豆斑的疖。

⑥黑牡丹:

牛的戏称。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

(2)勿谓仆谪居之后(_____)

23.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B.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C.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D.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2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25.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湖南张家界市·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三章》)

[乙]

孟子曰:

“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选自《孟子·

论得天下》)

注释:

①桀、纣:

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

为、替的意思。

③尔也:

而已。

④圹(kuà

ng):

原野。

2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委而去之(_____)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3)所恶勿施尔也(_____)

27.填空并翻译。

(1)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

将这个句子填在下面并翻译。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结合甲、乙两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中的“道"

意思是一样的,都解释为“道理”。

B.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甲文强调“人和”,乙文强调“民心”,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展开论述,论证有力。

湖南衡阳市·

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⑤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与!

其嗟也,可去;

其谢也,可食。

(节选自《礼记·

檀弓》)

(注)①饥:

饥荒。

②野敖:

齐国富商。

③蒙袂(mè

i)辑屦(jù

):

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

④贸贸然;

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⑤从:

跟着,追着。

2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必敬必戒(戒:

谨慎)

B.威武不能屈(屈:

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C.以待饿者而食之(食:

食物)

D.黔敖左奉食(奉:

同“捧”,端着)

3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顺为正者②以至于斯也③往之女家④曾子闻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31.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

(2)从而谢焉。

3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

B.甲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

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

D.乙文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

湖南邵阳市·

中考真题)古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

“叟!

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

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①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②。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

(注)①乘:

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②餍:

音yà

n,饱,满足。

3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

(2)蹴尔而与之(_____)

(3)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

(4)苟为后义而先利(_____)

34.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定()

例句:

万乘之国

A.予独爱莲之由淤泥而不染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36.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7.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湖南岳阳市·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节选)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①入两股间,今乃掉②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搐chù

肌肉抽缩,此指“夹”。

②掉:

摆动,摇。

3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据理臆断欤?

(主观地判断)B.啮沙为坎穴(牙齿)

C.所宝以百数(珍藏)D.一日曝书画(晾晒)

39.根据文意,用“/”给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

(1)遂反溯流逆上矣

(2)处士笑而然之

40.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部分。

一日①(________)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②(________)拊掌大笑曰……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42.甲乙两文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怀化市·

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②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④理⑤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⑥宾⑦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环谒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⑩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⑪众人矣。

(选自《王文公文集》)

注:

①金溪:

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②隶:

属于。

③收:

取,团结。

④文:

文采,⑤理:

道理。

⑥稍稍:

渐渐。

⑦宾客:

把……当作宾客。

⑧扳:

通“攀”,牵,引。

⑨环谒:

四处拜访,⑩明道:

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⑪泯然:

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4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忽啼求之

B.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或以钱币乞之

C.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②其真无马邪

D.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4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鲁肃过浔阳

(2)卿今者才略

(3)父异焉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7.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请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一谈你受到的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