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3797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Word下载.docx

《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Word下载.docx

  中考前夕,石利颖的母亲突然因病辞世,她放弃高中选择了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

就是这个面试时因为手太小够不着钢琴八度而引起争议的小个子,日后却被任课教师交口称赞。

  毕业后,石利颖来到北京市第五幼儿园任教。

“18年里,除了结婚、怀孕是日托,我带了15年整托,有更多时间了解孩子。

”寒来暑往,石利颖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从教育到生活、从吃饭到睡觉,石利颖慢慢成为孩子们眼中的“超人奥特曼”、同事心中的“点子大王”。

  石利颖特有的教育智慧,让年仅37岁的她获得过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首届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特等奖第一名等沉甸甸的荣誉;

参与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区等课题十余项,而她仍然是每天沉醉在陪孩子一起长大的幸福中。

  宝宝是班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每天早上都像小鸟一样扑到石利颖怀里。

可是一天早晨,宝宝一脸不高兴,紧紧抓着小书包,一声不吭走进活动室。

“昨晚接走还好好的。

”石利颖把孩子抱在怀里,宝宝趴在她肩膀上,“我不想上幼儿园,不想在地球上了……”石利颖心头一紧:

“告诉石老师你的小秘密吧。

”宝宝不肯说。

  石利颖拨通了宝宝妈妈的电话。

原来,宝宝妈妈晚上加班整理图片,孩子看到地震中人们压在楼板下的场景,不停追问疼不疼?

妈妈没来得及详细解释就哄她睡觉了。

找到原因了。

接下来的几天,石利颖查阅大量资料,告诉宝宝北京所在地壳板块特点决定了它不是地震多发区;

幼儿园的逃生演练也不是迎接灾难,而是要学会保护自己。

一个星期后,宝宝和往常一样豁然开朗起来,“地震了,我要带上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跑”。

  “每个孩子都有小故事”。

石利颖的教育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她把所有的孩子“放在眼睛里”。

  家长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经常给石利颖打电话。

“我也想从家长那儿了解自己是不是对哪个孩子关注不够。

”有时候家长打来电话,石利颖已经休息了,可她还是兴奋地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喝彩,一聊就是一个小时,手机没电打座机,石利颖也从卧室聊到客厅,从躺着聊到坐着聊。

  因材施教,她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

  在五幼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哪个班里淘气的孩子多时,这个班就会交给石利颖带,甚至一些其他班老师没办法带的孩子,也会转到她班上,石利颖总是欣然接收。

  内向的、顽皮的……不管是面对什么特点的孩子,石利颖总有办法。

“我的孩子到哪儿去了?

”这会儿,石利颖正在院子里找一个迟迟不愿回到教室的“小淘气”。

“别和老师捉迷藏了,石老师可要走啦!

”孩子一下扑到石利颖怀里。

  “班上有小淘气?

我知道,他们是想让我关注他们呢。

”石利颖用包容的爱浸润着孩子幼小的心。

她的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很聪明,但稍不如意便将桌上的东西横扫在地。

一次,小男孩使劲踹桌子腿,结果他坐的小椅子朝后仰去,石利颖扑上去搂住他,脚下失去平衡,右膝重重撞到地上。

看到满脸惊恐的孩子,石利颖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组织活动。

过后那几天,小男孩异常平静。

直到一天午睡时,石利颖悄悄坐在他床边,小男孩眨着眼睛默默地看着她,悄悄伸出小手抚摸她的伤处。

  许多老师曾好奇地问石利颖:

“面对淘气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头疼?

有什么办法让他不调皮捣蛋?

”石利颖回答:

“爱胜过了一切言语,当你用温暖的双臂接纳他,他身上的闪光点也会熠熠发光。

  “这个年龄的孩子就是好动,别给他们贴上‘个别’的标签。

”大宝是新插班的小朋友,石利颖带小朋友一起精心准备了迎接仪式,但掌声迎来了新朋友,也迎来了一只“小刺猬”。

原来,大宝是个爱打人的小淘气,甚至对老师也敢挥拳头,班里平静的秩序被打乱了。

  既然大宝精力旺盛,那就让他为大家做点事吧。

石利颖用试探的口气问小朋友:

“我们让大宝当班长吧?

”小女孩们喜欢和老师站在一起,点头同意,而小男孩们却表现出强烈不满。

“试试吧?

大宝很棒的!

”一天,两天……石利颖陪大宝一起帮小朋友擦桌子、整理玩具。

当融入集体时,大宝变得懂事了。

毕业时,大宝跑到石利颖面前,手心紧紧攥着两块捂得快要融化的巧克力。

  在孩子面前,石利颖从不吝惜微笑和赞美。

她的学生溶溶今年已经上初中了,可每每看着已经泛黄的“家园联系”本上写满了“溶溶特会照顾小朋友,真棒”这些赞美与鼓励的话,溶溶都会不觉间翘起嘴角,扑哧一声笑出来。

  “一日生活皆教育,这是幼儿教育和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吧。

”石利颖在每天繁忙琐碎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孩子们。

  潜心教学,她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

  石利颖至今仍记得刚工作时的一幕。

一次,一个孩子问她:

“石老师,什么菜里含的胡萝卜素最多?

”石利颖想都没想:

“胡萝卜呗!

”第二天,孩子拿着妈妈写的一张纸条来幼儿园,他说:

“石老师,我查了,很多蔬菜的胡萝卜素含量都比胡萝卜多。

”这件事对石利颖触动很大。

“如果孩子不去查,可能一辈子都有这个错误概念。

”从那时起,石利颖认识到教育来不得半点马虎。

  一开始,石利颖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真的一点经验都没有。

2002年,石利颖参加教育部“做中学”项目,开始了她科学教育的探索之路。

为准备一节研究课,石利颖常常是翻阅大量资料,向有经验的园长、同事请教,在图书馆一扎就是一天。

  “‘认识滚动’这个课题的形成源自孩子们的灵感。

”石利颖告诉记者,幼儿园组织小游戏“打保龄”时,因为球太少,孩子只得排起长队等待。

后来,小朋友们就从家里拿来各种球类代替保龄球。

石利颖趁机发问,只有圆形的东西会滚动吗?

在随后的探究活动中,孩子们从家里找来各种他们认为能滚动的物品,有奶粉桶、擀面杖、酸奶瓶……石利颖还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和圆台模型,让孩子们在观察物品滚动后,在事先准备好的大白纸上用铅笔追踪轨迹。

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尖叫:

“酸奶瓶滚不成直线、跳棋子原地转圈圈!

”孩子们在实验中培养了尊重事实、动手动脑的探究能力。

  为引导幼儿探究“磁铁的磁力”,石利颖从铁锁、夹子、曲别针等20余种能够被磁铁吸引的常见物品中反复推敲,确定了中号蝴蝶夹子、六角螺栓和螺母3种实验材料进行预实验,为孩子们直观了解磁力打下基础。

  为了使实验更加符合孩子特点,石利颖每次都在看似简单重复的实验过程中不断尝试、完善。

从探究内容的选择到方法的确定,从实验材料的筛选到表格的设计,从抛出问题的时机到引导提问的策略,她都反复推敲。

渐渐地,石利颖总结出“关注兴趣、把握水平、提前实验、筛选材料、排除干扰、选准难点、引导发现、操作验证”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策略。

而正是在那些最平常普通的日常教学中,石利颖化腐朽为神奇,发现了打开幼儿智慧宝藏的钥匙。

  也许是年轻,也许是从事幼教工作的缘故,石利颖是那么富有朝气和亲和力。

谈话间,“滴滴、砰砰……”这些象声词总会不经意地从石利颖嘴里冒出来,作为听众的记者也像孩子一样兴奋起来,瞪大了眼睛。

  记者问道:

“工作这么忙,陪家人的时间很少吧?

”石利颖说:

“孩子小,姥爷照顾得多,爱人也付出很多,不过我也很努力啊。

晚上如果有空,我会送女儿学英语,趁女儿上课,我就找个小饭店扒拉一口饭,她一下课,我就准时出现在门口。

”这时的石利颖,言语间流露出做母亲的幸福。

教书育人楷模:

“坚守大山38年,我很幸福”

——记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响水镇中学校长左相平

  憨厚淳朴的微笑,坚实有力的握手,敦实的中等个头,带着贵州味儿的普通话……今年52岁的左相平,是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响水镇中学校长、化学高级教师。

他在云贵交界的大山深处坚守了38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当学生喜欢的老师,做群众好评的校长,办学生向往、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左相平曾是盘县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教师,14岁初中毕业,当了2年义务的夜校扫盲老师,让103个学生全部脱盲;

16岁当上一师一校的民办教师,在家乡鹅毛寨破庙改建的学校里实现了教书的梦想。

师范毕业后,无论是在条件最艰苦的高山小学、离家40多公里的民主中学,还是在海拔2300米的大山中学、从简易的石棉瓦房开始兴建的响水中学,左相平都获得了“老黄牛”、“铁人”、“一般的校长干不赢他”的评价。

响水中学更是一改中考升学率连续6年为零的局面,从2003年至今,连续9年走在六盘水乡镇中学最前列。

响水中学的学生来自周边29个乡镇,他们心目中的左校长,用九(12)班学生邓金丹的话来说,是“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生活中和蔼可亲体贴的朋友,我们的偶像”。

  热爱是最好的“催化剂”

  爱学生,教书教得好,是左相平对自己的启蒙老师张奇贤的深刻印象,也是他后来遇到的很多老师给他的宝贵财富。

这两点,成为他后来走上为师之路的人生坐标。

  70多岁的退休教师张奇贤,上世纪70年代在鹅毛寨村小当老师,至今还记得5岁的左相平在教室外探头探脑的样子。

上学后,这个复式班里最小的学生很快成为学习最好的学生。

  快乐的时光只持续到三年级,家里缺劳力,左相平被父亲揪回去放牛。

那几年,左相平或抱着借来的书看得起劲,或站在山坡上望着学校的方向发呆。

放了3年半的牛,左相平跑到保田小学找到刘应明老师,想问问自己还能不能上学。

刘应明痛快地说:

“想读书是好事,今天就去读……”左相平跳级上了五年级,半年后就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到盘南中学。

  在盘南中学上学时,家里困难,有一次他饿得受不了,就逃课跑到教室后面悄悄煮粑粑吃,被英语老师易胜金发现了。

后来当了六盘水市市长的易胜金没有批评他,而是找到校长邹德伟,帮左相平申请了每个月4元的助学金,加上从家里带来10公斤苞谷可以卖1.92元,左相平终于不再挨饿了。

虽然只有草鞋穿,冬天冻得手脚都长满冻疮,但是有书读的日子,在左相平的记忆中,就是最快乐的。

  采访中,左相平念念不忘当年这些给予了他无私关爱和帮助的老师,他说自己只是传递了这份爱。

用他的学科语言来说,当一个好老师,并且从教书育人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要爱学生,因为热爱才是最好的“催化剂”。

  ——因为爱,左相平在鹅毛寨上寨小学既漏雨又透风的破庙里坚持了2年多,自己动手做黑板,用木板搭在石头上当课桌凳,一个人教40多个孩子所有的课,乐此不疲。

  ——因为爱,左相平为了找回高山小学被家长喊回去放牛、割草的学生,翻山越岭去家访,苦口婆心地做家长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56个农忙季节流失的学生终于回到课堂,13个长期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这些孩子现在有的当了医生,有的当了老师。

  ——想到他们的命运从此改变,左相平就深感欣慰。

  ——因为爱,左相平成了一个随时补位的“万金油”,除了英语课不敢上,所有的课程他都教过。

当高山小学校长时,同他搭班的方老师因病请假一个多月,他把所有课程和班主任工作“一肩挑”,每周35节课一堂一堂连着上,硬是在教室里站了一个多月,毕业考试时,那个班的单科和总分成绩均居民主区前列。

那以后,盘县教育界都知道高山有个左相平,是个“老黄牛”,是个“铁人”!

  ——因为爱,左相平调到水库附近偏僻的大山中学后,经常藏在水库边的树林里,把偷偷溜到水库游泳的学生“抓”回去,还经常组织教师在学校附近巡逻、查夜,保证住在附近街上学生的安全……

  6年前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的李益文,如今是盘县二中教高三毕业班的化学老师。

他是左相平资助过的众多学生中的一个。

“初二那年,爸爸生病需要医药费,家里穷得连盐都吃不起,我打算辍学去煤矿打工。

我打起铺盖卷,出门遇到左校长,他拉着我的手说:

‘你这么小,出去能干什么?

我相信你能度过难关,好好学习才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有困难我会尽力帮你的’。

”一句“我相信你”,让14岁的李益文潸然泪下,也鼓起了他的信心。

  从那时起,月工资只有四五百元的左相平,除了供养双亲和一家四口,每学期还给李益文400元生活费,周末还让他来家里吃饭。

李益文说:

“因为感念左老师,我立志要读师范。

现在我也像左老师那样帮助自己班里的贫困学生,心里的那种幸福感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惰性元素”

左相平不仅是一个吃得苦的老师,更是一个会教书、非常讲究教学艺术的老师。

他教化学课,第一课就讲“化学很好学”,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哪一种客观存在的物品和化学没有关系,鼓励学生自己编写顺口溜背记元素名称。

他画得一手漂亮的简笔画,边讲边画,力争让孩子们当堂弄懂、当堂消化,而且课后从来不布置作业。

他教的学生八成化学中考在80分以上。

学生尹爽说:

“上他的课就好像在玩,但是又可以学到好多知识,而且容易掌握和消化。

教“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他带来亲自绘制的教具,由易而难设置“圈套”,还故意“卖个破绽”,让孩子们开心地指出他的错误,全班同学人人积极参与,反复纠错,知识点在重复中得到强化,下课前每个人都能用准确的术语清晰地表述出来。

左相平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唱歌、跳舞、打鼓、吹笛子、扭秧歌,样样都在行,说话幽默风趣,学生特别喜欢。

他会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曲调即兴填词,或者在课堂上调动情绪,或者在大会上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每次响水中学有大型活动,压轴的节目一定是主持人问:

“大家想听谁唱歌?

”全校学生大声呼喊:

“左校长!

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喜欢听课,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惰性元素”,仿佛是左相平天生的本领。

虽然地处深山,但左相平却不单纯追求升学率,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展示亮点、找到自信。

响水中学的学生有着山里孩子的质朴,也在活动中锻炼出了落落大方的气质。

当老师,左相平在课内课外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学出了一流的成绩;

当校长,他点燃每一个教师的工作激情,给每个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多年来,响水中学培养了很多盘县教育的“领头羊”,响水中学成了盘县教育的“黄埔军校”。

有人曾问左相平,你把优秀老师推举出去,就不担心你的教学质量?

左相平自信地呵呵一笑:

“不怕,一所好学校不仅能培养出好学生,也能培养出好老师。

优秀老师出去了,其他老师又有了机会,我们那么多老师在盘县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学校中考上线人数连年递增,正说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嘛。

务实和创新反应,生成了专家型校长

曾在盘县教育局担任多年教研室副主任的叶征雄,借用化学课的表述方式,说左相平是一位由务实和创新反应而生成的专家型校长。

“他知识面广,文理兼通,敢于创新。

当校长以后视野更加开阔,理念更加超前,抓教研活动有一套,一般的校长干不赢他!

盘县教育局局长黄初俊认为左相平是个特别善于学习的人,他小时候辍学也不放弃自学,放了3年半的牛还能跳级读五年级;

当民办教师,拼音教不来,就天天去找村小的黄世聪老师“恶补”;

1979年参加升学考试,成为周边几十里村寨唯一被盘县特区师范录取的考生;

1985年考上六盘水师专,1995年通过自考获得了本科文凭、1998年被破格评为中学一级职称,曾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19篇获得省市论文评选、比赛一等奖……这些刻苦求学深造,为他当一名优秀教师和校长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也为他打开了大山挡不住的视野。

从民办教师、全科教师、教导主任、教辅站书记、教研员到校长,从扫盲夜校、村小到镇中,左相平几乎把山区基础教育的所有程序走了一遍。

他深知发展山区教育的软肋和瓶颈所在,一直重视教师的进修和培训,重视教研和管理,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2001年,左相平刚调到响水中学任校长时,2万多人口的响水镇,连续6年没有一个初中毕业生考出去,人心涣散,生源纷纷外流。

左相平到任后,首先对教师实行严格考核,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鼎立式”分组教学、分组管理,实行教师跟班过关考试,狠抓教风、学风和师生的行为习惯。

从2003年起,响水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开始直线上升,成为六盘水市100多所乡镇中学中的佼佼者。

当校长事务繁杂,作为盘县化学学科带头人,每年还要承担大量的教研任务,左相平却一直没有离开过教学一线,他采用“鼎立式”分组管理模式,把年级组打乱为3个教研组,强弱搭配,基本均衡,就像新课改的小组学习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实行组长负责制。

“组长就相当于一个小校长,所以我只管3个人,所以很轻松。

而教师跟班过关考试,就是师生同考,逼着老师熟悉教材,逼着老师“下水”,考试成绩只在教师之间公开,但与绩效工资、奖金、评优、评模挂钩。

“开始有些老师很抵触,还真有考不赢学生的,后来就慢慢地都接受了。

去年开始,这种模式在盘县全县都推广开了。

这些年,左相平被六盘水市政府授予“五好职工”称号,荣获“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特别奖、贵州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盘县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但在他读师范时的数学老师张发凤眼中,“他的质朴和谦和一点没有改变,还像当初读书时一样实在。

面对荣誉,左相平说自己最幸福的是培养了12800多名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走出大山,成为各条战线的技术骨干、业务能手。

“虽然有人说我的日子太简朴了,但我很庆幸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尊师重教、可以充分施展抱负的好时代,很庆幸拥用这么多学生的爱,走到哪儿都有学生,教过的学生又把孩子送来给我教。

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特岗教师,小儿子读的也是师范大学,贤惠的妻子把家务全部管起来,让我一心把工作做好。

坚守大山38年,我很幸福!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记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

  2010年9月18日,特殊教育国际交流大会在日本长崎大学召开,一位来自中国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以“中国特殊教育社区化”为主题,给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位特教专家作报告。

她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实践和取得的成绩赢得了专家们的热烈掌声,会议主办方破例将她的发言时间由原定每人25分钟延长至50分钟。

  这位把浙江宁波一个区属学校的特殊教育创建成“中国样本”并成功推向世界的中国代表,就是国家智障教育康复常务理事、浙江省智障教育专家成员、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

  在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20年里,刘佳芬凭着女性特有的慈爱与温柔,用爱浇灌迟开的花朵。

在她的精心呵护下,聋哑学生实现了100%就业,智障学生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残疾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

  “残缺的花朵需要雨露的浇灌,残疾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

”这是刘佳芬1991年8月来到象山县聋哑学校担任副校长时给自己的警示。

20年来,她始终把每一个残疾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手心里的宝。

  2002年12月,刘佳芬偶然听到海曙区还有最后一个适龄入学的智障儿童没来报到。

她和4个年轻教师去西郊的华家道地村找了两天,终于找到了9岁智障女孩小君。

小君一周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不能站立和走路,生活不能自理。

之后,刘佳芬根据她家的实际情况,作出“将小君名册挂到学校,将知识送到家里”的决定。

“送教上门”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被写进了宁波特教历史。

  2004年的一个冬天,时任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的刘佳芬看到别的孩子都到食堂吃饭去了,唯有一个姓唐的学生拿着从家里带来的饭盒,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这么冷的天,饭菜多凉啊!

刘佳芬找到班主任周静燕一问,才知道这个中度智障学生家里经济很困难,连食堂的伙食费也交不起。

“不行,这对孩子正在成长发育的身体不利,以后她每月的伙食费就从我的工资里扣。

”就这样,刘佳芬的工资连续被扣了3年,直到这名学生毕业后,周静燕才把实情告诉了她。

  曾有人跟刘佳芬开玩笑说,他们都是智障孩子,你为他们做的这些,他们很多人不知道,以后也不会报恩。

刘佳芬说:

“他们能自立,能融入社会,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达敏学校是宁波最早的一所全日制智障学生学校。

平时,刘佳芬一有空,就会在学校里转悠,看望学生、优化学校管理。

在她的督促下,水泥地的活动场地改成了塑胶地,楼梯上安装上了安全扶手,校园里的墙壁上都绘上了各种彩色图案……

  在达敏学校,老师是和学生围坐在一个圆桌上课。

刘佳芬说,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上课,可以让学生没有距离感,同时也可以随时提醒上课精力不集中的学生。

  作为市人大代表,刘佳芬多次向政府部门提议:

残疾儿童享受全免费教育。

2002年,宁波市海曙区残疾儿童享受到了全免费教育。

接着,刘佳芬不断呼吁宁波全大市残疾学生都能减免教育费用。

如今,这些建议全部得到了采纳。

  “给我时间,我一定让你的孩子有变化”

  刘佳芬到达敏学校的第3天,她看到很多孩子吃饭把饭喷得满桌都是,还有一些孩子连洗脸擦嘴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能独立完成。

  衡量、评估弱智儿童的教育质量引起了刘佳芬的思考。

为此,刘佳芬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分层教学改革方案:

重度学生要学会生活自理,中度学生要适应社会,轻度学生要自食其力。

  改革方案一提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一些重度、中度学生的家长担心孩子学不到知识,纷纷表示反对。

刘佳芬耐心地跟家长们说:

“给我时间,我一定让你的孩子有变化。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佳芬和教师们一次次商讨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个案,随堂听课,对教学进行测试和评估。

分层教学后,由于中、重度学生只有大纲没有教材,刘佳芬感觉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1999年3月,她决定组织老师自己编写教材,从最初的手写、油印,到现在的彩色印刷,从最初以实用生活为内容的18册校本教材,到包括美工、劳技等九年义务教育段的24本教材。

现在,这些教材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地方教材,全国许多兄弟学校也据此范本开展教学活动。

  智障学生毕业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许多学生只能呆在家里,给家庭带来了负担。

刘佳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

创办初级职业班,并根据宁波小区的特点,开设了家政、园林两个专业。

面对一无师资二无实习基地等诸多困难,她依靠全体教师,将首届职高班办得有声有色。

刘佳芬还自己掏钱购买纸花材料,动员在乡下的70多岁的父母上山砍柴做免费的花枝,一趟趟从老家象山运往宁波市区。

毕业汇报中,当这些有智障的学生在展示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盆盆五颜六色的鲜花、一束束精致的手工纸花时,家长们惊呆了。

  “要让更多的学生尽快融入社会”

  从事特殊教育多年来,刘佳芬一直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要让更多的学生尽快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提高生活质量。

  1994年,象山县聋哑学校的首批学生就要毕业了,刘佳芬提出要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于是,刘佳芬一有空就跑企业,一家又一家,不知疲倦。

可企业一听说是聋哑人,都摇摇头不愿接收。

刘佳芬执著地一次次上门做工作。

  有一次,刘佳芬听县教育局一位领导说,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