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2975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说明当时政府()

A.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7.

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政府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官僚机构涌现了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统治”,因为这些官员接受过专门的工程或者经济管理训练。

以下关于“技术统治”的正确认识是

A.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技术统治”

B.“技术统治”适应了国家对经济调控的需要

C.“技术统治”造就了一系列福利国家的出现

D.“技术统治”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

8.

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

“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

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这主要说明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D.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9.

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到苏联。

他第一次到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

现在他对斯大林说:

“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

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D.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10.

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11.

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A.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涉及中国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12.

右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

该电影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13.

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图,1920~1940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14.

1978年,苏联向西方出口石油增加了5%,但其外汇收入却增加了2.5倍,达到了140亿美元。

苏联用于购买国外技术和粮食的财政硬通货中60%以上是石油收入。

这一现象(  )

A.体现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显著成效  B.助长了苏联低效僵化体制的发展

C.说明苏联的工业正快速健康发展  D.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15.

自1926年到1939年,苏联的城市人口翻了一倍多,其增长率美国需要30年而大多数欧洲国家需不少于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能达到。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大战影响了欧美各国人口增长

B.苏联工业化促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C.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城市人口增长较慢

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使欧洲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16.

观察下表,美国各税种比例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

年份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消费税

1929

38%

43%

19%

1933

22%

25%

53%

1935

21%

23%

56%

A.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B.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

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

17.

“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保护劳工权利D.推行以工代赈

18.

《全球通史》中写道: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B.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19.

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

这表明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20.

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1

机器制造业

4

电力

10

7

6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

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C.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D.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21.

在研究罗斯福新政过程中有人提炼出“新政施力的三条主线”,其中“”可填

【1】经济基础产业的重新组织和重新推进如:

【2】恢复美国在世界市场有利地位的政策如:

放弃金本位,提高美国商品国际竞争力

【3】寻求新的社会妥协,是新政精华所在如:

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改善劳资关系

A.通过了专利法,确保发明人正当权利B.推行工业国有化,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C.颁布《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大企业发展

22.

据所学判断,图3反映的是下列哪国经济指标

图31966至198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统计情况(%)

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中国

23.

钱乘旦认为: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下列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C.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4.

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

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

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25.

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26.

下表为1913年—1928年苏联农业生产对比表

对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1913

1922

1928

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

102

72

101

谷物收获量

86

56

73

马(百万头)

36

24

34

牛(百万头)

61

46

66

A.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收获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27.

1957年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反对限制竞争法》,该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

“企业或企业协会为共同签订的协议和企业协会的协议,违反该规定者,均属违法行为,并处以l万至100万马克的罚款。

”这说明此时的联邦德国

A.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B.限制市场主体的无序竞争

C.经济领域出现了垄断现象D.奉行混合市场经济的政策

二、非选择题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

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

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

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

其主要内客: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

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

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三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29.(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明确规定政府要“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

扩大社会福利保险,制止通货膨胀,实行价格控制,对农民提供津贴。

修改反托拉斯立法,控制资产合并,为企业混合合并敞开大门。

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政策代言人拉森宣称:

政府主要承担风险大、利润低、规模大,私人或地方无力承包的事业,而地方能承担的“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

推行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政策,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在司法部内成立公民权利司。

材料二 

1981年里根说:

“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

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

”政府实施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全国人均免税额减少了6.4%。

政府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通货膨胀率。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提出重振“被遗忘的中产阶级”,让“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实现‘美国梦’”。

克林顿削减联邦财政赤字,把增税压力较多地放在富人身上。

增加对空间制造技术计划、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应用技术研究资金投入和指导;

推动以高速互联网为基础的“超级信息公路”建设。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四届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异同点。

(1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基本精神,并分析美国政府在实现“美国梦”中的作用。

(9分)

试卷答案

1.B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危机,面对“滞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再次进行调整,实行了不同程度上改革经济政策,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国家干预,出现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故B项正确,C项错误;

A、D两项虽有一定道理,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不能说是主要目的。

2.D

本题解题关键为理解列宁所说的“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这是对资本主义的认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列宁实行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

A、B中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模式为单一的公有制,无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C混淆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故选D。

3.B

4.A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斯大林不再是简单的干预经济的问题,也不是单纯的计划经济、否定市场调节的问题,而是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对发展经济至关的重要作用,强调苏联要建立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发展经济,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的根本意图

5.D

【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不能很好地调整经济结构以适应全球化,但并没有提到经济发展模式,A错误。

B从题中无法体现,C表述绝对化,而D正确,因为随着苏联经济结构的僵化,苏联最终走向解体。

故本题选D。

6.B

【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A错误,故本题选B。

凯恩斯主义出现于新政后,C错误。

新政只是缓解了经济危机,不能说根本改变了美国经济。

7.B

8.D

9.B

10.D

11.A

12.B

13.D

14.B

【试题解析】材料体现了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在外汇收入中比重较大,经济结构存在一定问题,故A.C项错误;

根据所学,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石油出口占财政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故B项正确;

材料不能反映美苏争霸问题,故D项错误。

15.B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6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故A项错误;

当时苏联处于斯大林统治时期,其城市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美国,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片面发展重工业,所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故B项正确;

美国经济危机与城市人口整张较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于20世纪初期,且工业革命会推动城市的发展,故D项错误。

16.B

【试题解析】根据图表信息看,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整体降低,并不是仅仅减轻贫民的负担,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企业所得税看,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减少企业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故B项正确;

根据材料中消费税增加,因此不是为了刺激消费,故C项错误;

关于增加财政收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罗斯福新政改革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

17.D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美国政府应给人们提供就业,D符合题意。

A、B、C与此无关。

18.B

19.A

20.C

21.C

罗斯福新政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A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

B与经济基础产业不符,而D与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相关。

C符合史实,且表述符合【1】的内容,故本题选C。

22.B

23.B

24.D

25.C

26.C

27.A

28.答案:

(1)原因:

战争的推动;

经济危机的教训;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的指导;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战后重建的需要;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表现: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制定经济计划;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背景:

7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颓势,通货膨胀严重(回答“经济滞胀”亦可);

政局不稳;

凯恩斯主义失灵;

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

措施:

出售部分国营企业;

鼓励自由竞争;

减少福利开支。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

(3)说明:

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则:

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

符合国情;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民生的改善。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及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1)问,依据材料一“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结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的历史和外部因素等所学知识,概括总结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战争的推动、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战后重建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结合凯恩斯主义具体主张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表现。

(2)问,由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

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结合所学分析概括“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即7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颓势、通货膨胀严重,政局不稳,凯恩斯主义失灵,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

由材料“其主要内客: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结合相关知识概括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

依据对以上材料信息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第(3)问,由材料三“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结合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模式、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问题;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信息,认识和理解战后以来各国经济政策调整或改革的原因、内容、特点等,据此概括总结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包括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国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应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关注民生的改善等。

29、考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试题解析

(1)同:

国家干预经济;

关注民生。

(4分) 

异:

杜鲁门政府注重解决就业问题。

艾森豪威尔政府重视发挥地方、私人作用;

保障黑人和其它公民的合法权利。

里根政府限制中央政府权力;

推行大规模减税。

克林顿政府重视中产阶级;

重视新技术、新经济。

(12分,必须答出每个政府的不同点,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12分。

) 

(2)精神:

最大限度保障美国民众利益。

(2分) 

作用:

敦促国会立法;

努力减轻社会和人民负担;

“简政放权”;

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展;

加大政府基础性和风险性投资力度。

(7分,一点2分,任答四点给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