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2822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比一比:

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阅读,连一连:

根据上边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底下的姐姐们别离是哪一个民族的吗?

板书:

北方气候寒冷服饰宽袍大袖

绚丽多彩的服饰

南方气候温和飘逸轻盈

 

第五课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人新课

在中华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

学生自己默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师谈话: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

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

大家评议总结: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色。

长期以来,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

他们的房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

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住房。

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

这些帐篷会毡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

4、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住房不同的特色。

第二课时

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

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

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

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给大家介绍。

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

供学生参考:

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仙人柱”(也叫“歇人柱”)的住所。

“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

“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

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

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

楼房的上层用来居住,下层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

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作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

一幢幢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的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2、探究与体验

出示资料:

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壁都布满小孔,有点类似蝈蝈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施呢!

你知道这种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3、师小结: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一些较为原始、简陋的住房已经逐步消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三课时

1、组织学生议一议

阅读下面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材料一:

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在这里的傣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

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两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楼阁。

材料二:

在四川西北部生活着羌族同胞。

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区,周围有许多高山,羌族同胞就地取材,用石材建造了奇特雄伟的碉楼。

碉楼一般建在村寨的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过去用来抵御外敌入侵或储存粮食柴草。

这种建筑稳固牢靠,经历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保存完好。

让学生动手写一写:

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住房,我的感受是:

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

2、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找房子》

准备卡片

红色卡片:

蒙古包帐篷仙人柱平顶房干栏式楼房

小纸条:

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

藏族裕固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维吾尔族羌族傣族景颇族

游戏规则:

五位同学每人拿一张红色的卡片站在讲台上,卡片上写着不同的住房名称。

老师拿着12张小纸条,找12位同学抽签,每位同学抽到一张纸条,代表着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房子,和持红卡片的同学会合。

做一做,看看哪组的同学反应最快?

景颇族

3、游戏后小结板书:

傣族

蒙古包蒙古族

哈萨克族

帐篷柯尔克孜族

塔吉克族

仙人柱藏族

裕固族

平顶房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干栏式楼房维吾尔族

羌族

第四课时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中的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

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互相演讲,再指派两个小组代表给大家演讲,大家体会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

你认为哪个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有特色,该民族的居民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传说。

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居民和传说吧!

师重点介绍家乡藏族同胞的帐篷的特色。

以下资料为参考: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

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

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

用立架或支柱撑起。

室内净高约1.6-2m。

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

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

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

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

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

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

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

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

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

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

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

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3、阅读教材第35页,了解《北京的四合院》

小组内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指名说一说。

回忆自己家乡的四合院,给同学们做一下介绍。

4、小调查

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你会怎么介绍家乡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呢?

调查一下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展示给亲人和朋友,还可以为那些来家乡旅游的客人做小导游呢!

第六课别具风味的饮食

1、让学生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2、让学生了解多民族独特的饮食,欣赏多民族独特的饮食。

3、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

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民族饮食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家乡的民族饮食,如藏族的和回族的特色小吃。

1、谈话引入新课:

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比如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他们的饮食和草原生活有关;

生活在东北的赫哲族,他们的饮食多和渔业有关。

让我们到各民族同胞生活的地方,去品尝他们别具风味的饮食,做一个小小美食家!

2、让学生阅读民族花园中的《油香》一文。

思考:

油香是哪个民族喜爱的传统食品,有什么样的美丽传说呢?

阅读后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3、请班里的回族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油香。

可以从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4、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各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

要求: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通过交流整理收集的民族特色饮食,为在全班展示做好准备,同时要选好发言的代表。

进行交流时从饮食的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可以选择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述。

1、谈话:

我国各民族有很多独特的风味美食,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各民族的别具一格的饮食。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让学生阅读教材37页的《独特的风味美食》。

认真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

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的食物什么为主?

以粮食为主的少数民族同胞,其饮食习惯各有什么特色?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由于从事畜牧业生产,养成了以吃肉喝奶为主的饮食习惯。

他们一般吃手扒肉、烤肉,食用奶酪、奶皮,喝奶茶。

藏族人民则喜欢喝酥油茶。

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

(4)提问:

佤族、壮族和朝鲜族同胞能用大米做成哪些食品?

哪些民族喜欢吃“手抓饭”?

“手抓饭”是怎样制成的?

(5)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6)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

师生总结:

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在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

壮族人喜欢吃五色糯米糍粑。

朝鲜族同胞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

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闷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称作“手抓饭”。

3、拓展

(1)请做过“手抓饭”的同学讲一讲做的过程。

(2)请本班的回族同学讲一讲自己民族的特色小吃。

如,油炸馓子,蜜馓等。

(3)请本班了解藏族饮食的同学讲一讲藏族同胞的主食糌粑。

4、课外实践

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并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或写一写日记。

别具风味的饮食

1、完成幻灯片连线练习:

藏族馕

维吾尔族糌粑

满族酸辣食物

回族油香

苗族侗族炸糕

佤族黎族糯米糕

壮族糍粑

朝鲜族竹筒饭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手抓饭

2、说一说

阅读教材38页的“你知道吗?

”资料,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思考:

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

伊斯兰教对于饮食有哪些明确的规定?

(2)在小组内交流后指名说一说。

(3)在小组讨论:

怎样尊重这些民族的饮食习惯?

(4)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3、课外延伸

访一访

谈话:

你去过少数民族餐馆吗?

那里的饮食有什么特点?

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少数民族餐馆采访,了解那些民族的饮食文化,并试着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准备工作:

(1)确定采访对象

首先要想清楚,你要采访的对象是餐馆的老板、服务员,还是厨师?

采访对象不同,你设计的问题也要有差别。

问题设计:

(2)估计面临的困难

如果你去采访的时候,餐厅内有许多客人在就餐该怎么办?

餐馆的人拒绝采访该怎么办?

如果采访的时候你“忘词”了怎么办?

为了避免采访时发生这些尴尬,你可以事先让爸爸妈妈扮演餐馆人员,进行采访情景模拟,这样可以提高你随机应变的能力。

你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去餐馆吃饭,在吃饭期间完成你的采访。

对于这些困难,你准备好了吗?

采访的时间最好选择:

联系采访的地点:

采访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

通过采访,对该民族的饮食特点有哪些了解?

写出你的采访日记。

1、小组内交流自己采访少数民族餐馆的情况。

交流后选派几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小小设计师。

(1)谈话:

如果你是某民族饭店的管理人员,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同胞用餐。

那么,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同胞,你知道应该给他们什么风格的菜肴吗?

该用什么礼节招待少数民族宾客呢?

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根据不同的民族特点,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菜单,让生意更加兴隆!

(2)出示设计表格

我的设计

民族:

饮食风味:

饮食禁忌:

待客礼仪:

菜单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设计。

(4)指派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大家评议。

3、安排学生演一演

(1)创设情景

几位同学一组,分别扮演不同民族的学生。

新年快到了,这几同学要进行一次聚会,决定举办一次包饺子活动。

但是,包什么陷好呢?

大家众说纷纭,却产生了分歧。

(2)要求:

同学根据自己了解的各民族饮食风俗,编写小品剧本。

要求剧情合情合理,内容丰富。

看一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

(3)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

4、做一做

你吃过新疆拌面吗?

拌面是新疆各族人民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

让我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做一做新疆拌面吧!

做过吃过之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1、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2、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

3、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

1、谈话引入新课。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

同学们,你们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了解了多少呢?

让我们一起感受各民族文学艺术的魅力,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各民族同胞的智慧而自豪!

2、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1)让读过《红楼梦》或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同学讲一讲故事情节,说一说作者是谁?

(2)让学生阅读教材44页民族花园-----曹雪芹和《红楼梦》。

(3)小组交流阅读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感受。

《红楼梦》是怎样的一部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曹雪芹)

简单介绍作者曹雪芹:

满族人,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

曹家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家族没落,让十岁的曹雪芹从锦衣玉食的上流社会跌到社会的底层,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促使他写出了这部旷世杰作。

3、课外拓展

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或看电视剧《红楼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