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00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00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00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
哉
(2)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3)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
(1)B
(2)B
(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
”“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
可见,文章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4)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的可能性;
接着从正面论述,风雹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批驳了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
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论证过程以连续的反问句式形成排比,增强气势。
文末,更是以感叹句假设分析,直斥若如此则樊侯之灵无异于残暴的神灵。
从而使论证具有力度,更具有说服力。
【解析】【分析】
(1)上句“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说了樊哙的功绩,下句“《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欤”是作者发出的赞叹,意思是这便是《礼记》上所说的“对百姓有功德的人便受到祭祀”啊!
由此可见,这句话是赞叹语气。
所给四个选项中,“乎”和“哉”做句尾语气词时,常表疑问或反诘的语气,故排除AD;
“兮”是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但是“兮”往往出现在战国西汉时期的赋文中,故排除C;
“欤”字是句末语气助词,常常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故方框处应填“欤”。
故选B。
(2)A项,文章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不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而是为了批驳“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
C项,“直接批驳”错误,文章通过层层分析,来批驳前文中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项,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不是为了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而是为了破除迷信,针对荒唐可笑的“显灵”说,反复进行诘问和驳斥。
(3)本文表面上在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但是在论证的时候,文章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
”,这句话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的,因为他连自己的“心腹肾肠”都不能保护,作者以此影射当时官场一些不学无术之人。
后文又说,“樊侯”的神灵不能保护自己的“心腹肾肠”,却“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并且文章以反问的形式说“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这些句子可见“樊侯”的神灵又是蛮横无理的,他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欺软怕硬、横暴无理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对“樊侯”神灵的残暴发出批判的声音。
无能、残暴、滥用职权,这些典型特征,都暗含了文章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4)第②段末尾说,人们说起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对“有遗灵”进行反驳,“然当盗之倳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这句话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的可能性;
接着从正面论述,“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说风雹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这句话以反问的语气批驳了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
最后,文末以“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进行假设分析:
假如樊哙大声怒吼,使得狂风大作,雷电交加,那么他的威灵就太残暴了。
这种假设分析,直斥若如此则樊侯之灵无异于残暴的神灵,从而使论证具有力度,更具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
⑴B;
⑵B;
⑶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
⑷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的可能性;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
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
在郑州有个强盗闯入了樊侯庙中把樊哙神像的腹部剖开。
不久,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冰雹,以至郑州近一带农民种的麦苗都被打死了。
人们都很惊恐地说:
“这是樊侯发怒,降下这场灾害。
我认为,樊哙本是杀狗的屠夫,以后立了军功,辅佐沛公做皇帝,被封为侯,把舞阳定为封地,剖符作为封赐的凭证,世代相传,与汉代一样长久,这便是《礼记》上所说的“对百姓有功德的人便受到祭祀”啊。
他的食邑封地舞阳离郑州不远,而且汉、楚两军常在荥阳、京、索一带激战,郑州也是樊侯指挥征战杀敌立功的地方,所以立庙祭祀他是应该的。
当樊侯给沛公当参乘的时候,在鸿门宴中的危急时刻,他瞪大眼睛,竟使楚霸王项羽害怕,可见他的勇猛与气力有着大大超过常人之处,因此后人讲到人英武勇猛时都会称赞樊哙将军,人们说他聪明正直,难怪死后会显灵。
但是,当强盗将刀插入他神像的肚子时,难道他连五脏都保不住吗?
却把怒气发到无罪的百姓头上,来放任自己任意胡为,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说活着的时候可以力敌万人,死了连自己的躯体也不能保护了吗?
难道说他的威灵不能对盗贼显示,却反而对普通百姓显示?
还使百姓为之惊恐吗?
大风大雨、雷电冰雹,是上天用来显示威力、惩罚官吏的东西,樊侯能随便使用吗?
听说阴阳二气,突然爆发会互相逼近才形成了雷电,当它们差异最大时便凝结成冰雹。
目前,长期干旱,潜伏的阴气不能散发,而阳气却猛烈而干燥。
我猜想一定是阴阳二气产生巨大差异凝结形成了冰雹,大概是它们正好碰到樊侯这件事,不然的话,樊哙大声怒吼,使得狂风大作,雷电交加,那么他的威灵就太残暴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
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
事亲以孝闻。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
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大喜。
清河客李萼,年二十余,与郡人来乞师,谓真卿曰:
“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
今清河,实公之西邻也,仆幸寓家,得其虚实,知可为长者用。
今计其蓄积,足以三平原之富,士卒可以二平原之强。
公因而抚之,腹心辅车之郡,其他小城,运之如臂使指耳。
唯公所意,谁敢不从?
”真卿借兵千人。
代宗嗣位,时元载引用私党,惧朝臣论奏其短,乃请,百官凡欲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上闻。
真卿上疏曰:
“臣闻此语已来,朝野嚣然,人心亦多衰退。
何则?
诸司长官皆达官也,言皆专达于天子也。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述。
”其激切如此。
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
“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
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
希烈遽以身蔽之,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
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日:
“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
”兴元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德宗诏曰:
“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节选自《旧唐书·
颜真卿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科:
科举考试用语。
唐宋进士分甲乙科,唐代王建《送薛蔓应举》诗云: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辅车:
颊辅与牙床。
一说车夹木与车舆。
此处比喻事物处于次要的位置关系。
《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郎官:
郎官是古代官名,盖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
战国始有,隋唐以后,郎官多指六部的侍郎、郎中、员外郎。
耄耋:
指八九十岁,年纪很大的人。
古时男女称呼高寿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颜真卿预料安禄山要反叛,提前以久雨毁坏城墙为借口,修缮城墙,疏浚加深护城河,最终在安禄山反叛时,保住了平原城。
清河人李萼和郡人到平原城向颜真卿学习,并尊颜真卿为长者,并说清河县积蓄多,积蓄够颜真卿用三次。
元载任用私党,害怕被别人说坏话,就提出有事先向长官报告,再由长官报告宰相,最后宰相报告皇帝。
此事遭到颜真卿激烈反对。
李希烈反叛,卢杞向皇帝建议派颜真卿出使晓谕李希烈,最终颜真卿被李希烈所杀,德宗下诏对他的忠诚给予很高的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
②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答案】
(1)C
(3)B
(4)①听说您忠义节烈,首先倡导大义,河朔各郡都依仗您为屏障。
②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晓谕他们,可以不使军队劳苦。
(1)本题注意抓住“者……也”这一判断句式,“郎官、御史”是陛下的心腹和耳目,故“者”“也”都要断句,故排除AD;
抓住动词“出使”“访察”“奏闻”,分析“出使”的地方是“天下”,故应在“天下”后断句,故排除B。
故选C。
(2)B项,“此处比喻事物处于次要的位置关系”错误,依据“公因而抚之,腹心辅车之郡,其他小城,运之如臂使指耳”可知,对比“其他小城”,“辅车”指处于主要的位置关系。
(3)B项,“清河人李萼和郡人到平原城向颜真卿学习”错误,依据原文“与郡人来乞师”“真卿借兵千人”可知,李萼和郡人是来向颜真卿借兵的。
(4)①闻:
听说;
唱:
通“倡”,倡导;
大顺:
大义;
诸:
各个;
恃:
依仗、凭借;
长城:
比喻屏障。
②所信:
所信服的人;
使:
派遣;
谕:
晓瑜;
劳:
使……劳苦;
师旅:
军队。
⑴C;
⑶B
⑷①听说您忠义节烈,首先倡导大义,河朔各郡都依仗您为屏障。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
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⑵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
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⑷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同时要注意实词: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
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
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附参考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郡临沂县人。
颜真卿年少时学习勤奋,有文才,尤其擅长书法。
开元年间,被选送应试,考中甲科。
侍奉父母以孝闻名。
安禄山反意较明显了,颜真卿以久雨为托词,修城墙加深护城河,秘密统计健壮男子,储备粮食;
表面却召集文人,在城外水中乘船游玩、喝酒吟诗。
有人向安禄山告发,安禄山也秘密侦察他,认为文人不值得担心。
不久,安禄山果然反叛,河朔都被攻陷;
只有平原郡城郭守卫都完备,于是派司兵参军李平飞马奏报。
唐玄宗听说后很高兴!
清河人李萼,二十多岁,和同郡人来借兵,对颜真卿说:
“听说您明义忠烈,领头效忠皇帝,河朔各郡以您做靠山。
清河郡是您的西邻,我在那儿居住,了解它的情况,知道它可以成仁德者的根基。
现算它的积蓄,足有平原郡三倍富足,兵力可有平原郡两倍强大。
您借兵安抚它,可成为您的亲信辅助,其余小城,指挥它们像手臂带动手指,您想怎样,谁敢不听。
”颜真卿借给他一千士兵。
唐代宗登基,元载引荐任用私人党羽,怕朝中大臣奏本揭他的底,于是请求:
百官凡要议论政事,都要先报告各自长官,各级长官报告宰相,此后再向皇帝奏报。
颜真卿呈奏疏说:
“我从听说这话以后,觉得朝廷内外哗然、人们灰心丧气。
为什么?
各部长官都是朝官,可直接向皇帝进言。
他们属下的郎官、御史,是皇帝亲信和了解下情的臣子。
因此派他们出使各地,不论政事大小对错,都命令调查了解,归来就奏报,用来了解各种情况。
现皇帝想自己遮住耳朵眼睛,使自己听不见、看不着,那么天下人向谁诉说呢?
”他的话像这样激烈急切。
卢杞独揽大权,畏忌他,碰到李希烈叛变攻占汝州,卢杞就提议说:
“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招降他们,可以不动用军队。
”皇上同意,颜真卿刚见到李希烈,想宣讲诏书旨意,李希烈的干儿子一千多人抽出刀抢着上前逼迫他,要吃他的肉。
许多将领层层围住,随口辱骂,往他的身上挥刀比划,颜真卿毫不畏惧。
李希烈急忙用身体护住他,驱散了那些人,众人退去,才施礼请颜真卿到住处休息。
李希烈攻占了汴州,称帝建国,派人问颜真卿仪式,颜真卿说:
“我年纪大了,虽曾经执掌国家礼仪,记得的只有诸侯朝拜的礼仪。
”兴元元年就杀死颜真卿,享年七十七岁。
唐德宗下诏书说:
“鲁郡公颜真卿,天生才能品质出众,为国忠心尤为杰出,侍奉四代皇帝,不改一贯节操。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檀道济,少孤,居丧备礼。
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
高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参高祖建武军事,讨平鲁山,禽桓振以建义勋,封吴兴县五等侯。
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又从刘道规讨柏谦、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
及徐道覆来逼,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
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出淮、淝,所至诸城戍望风降服。
至成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
径进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沈归顺。
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
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
道济曰:
“伐罪吊民,正在今日。
”皆释而遣之。
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
景平元年,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夔告急。
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救东阳。
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
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徐羡之将废庐陵王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屡陈不可,不见纳。
羡之等谋欲废少帝,讽道济入朝。
既至,以谋告之。
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
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太祖未至,道济入守朝堂。
上即位,进号征北将军。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
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太祖寝疾累年,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
十二年,上疾笃,会北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
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
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
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
“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选自《宋书·
檀道济列传》)
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祖,庙号,一般用于朝代开创者,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侍奉的名号。
戎夷,文中泛指少数民族部落。
其中“戎”常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景平,年号,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
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
廷尉,古代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
掌刑狱的官吏,后改为大理。
檀道济守孝尽礼,尊奉兄姐。
檀道济在父亲丧事期间做到了守孝尽礼;
他对待姐姐和兄长,十分恭敬和睦,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檀道济追随高祖,累获战功。
高祖刚举义时,檀道济就随从他进入京城,其后多次参与讨伐之战,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显赫战功。
檀道济力排众议,释放俘虏。
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总共俘获四千多人,有人建议将这些人全杀死并运回京城示众,但檀道济全部释放并让其回家。
檀道济不附权臣,力拒废议。
徐羡之打算废黜庐陵王义真,檀道济反对徐羡之这样做;
后来徐羡之想要废除少帝,并讥笑檀道济不敢入朝。
①
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②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答案】
(1)A
(3)D
(4)①谢晦那天晚上恐惧不安,难以入睡,而檀道济一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因此佩服他。
②手下心腹将领,都曾身经百战,儿个儿子又都有才气,朝廷渐渐猜疑畏惧他。
(1)这段话的大意是:
檀道济将要率军追击他们,但城内没有粮食,于是打开窖仓,取出陈年老谷;
窖有几丈深,等到取出稻谷碾成米,已经过了两个晚上;
敌寇已逃离很远了。
再不能追上,于是才停止了。
依据上文“虏烧营,焚攻具遁走”可知,敌人已经弃城逃跑,所以后文不可能是檀道济追赶他们到城内,即“将追之城内”,只能是檀道济“将追之”,而“城内无食”,排除BD;
“虏去已远”,意思是敌人已经逃离很远了,“已远”是“去”的补语,“虏去已远”是后文“不复可追”的原因,排除B。
故选A。
(2)B项,“‘戎’常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说法错误;
戎,泛指的是西部少数民族。
(3)D项,“并讥笑檀道济不敢入朝”说法错误,文中“讽道济入朝”的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词奉劝檀道济入朝。
故选D。
(4)第一小题得分点:
竦动,恐惧不安;
就寝,上床睡觉;
熟,睡熟;
以此,因此。
译文:
谢晦那天晚上恐惧不安,难以入睡,而檀道济一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因此佩服他。
第二小题得分点:
左右,身边的人,手下;
并,都;
疑畏,猜疑畏惧;
之,他。
手下心腹将领,都曾身经百战,儿个儿子又都有才气,朝廷渐渐猜疑畏惧他。
⑴A;
⑶D;
⑷①谢晦那天晚上恐惧不安,难以入睡,而檀道济一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因此佩服他。
②手下心腹将领,都曾身经百战,儿个儿子又都有才气,朝廷渐渐猜疑畏惧他。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
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
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檀道济,年幼时失去了父亲,处在丧事期间能守孝尽礼。
奉养姐姐,服侍兄长,由于他和睦恭敬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