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生命科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2532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生命科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生命科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生命科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生命科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生命科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生命科文档格式.docx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生命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生命科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生命科文档格式.docx

4.下图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鉴别细胞膜内外侧的有效依据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

5.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遗传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D.细胞多样性...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但是不包括细胞多样性,故选D。

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

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改变了基因频率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正确;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D错误。

7.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雄果蝇体内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可能是

A.6+XXB.6+XYC.6+YYD.8+XY

【解析】雄果蝇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为6+XX或6+YY,AC正确;

雄果蝇体内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6+XY,B正确;

8+XY说明有4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不可能是雄果蝇体内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D错误。

8.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A.黑、雌B.褐、雌C.白、雄D.黑、雄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核移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感受器是骨骼肌

B.b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解析】A、由于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

B、b处位于传入神经上,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

C、由于从a到d没有效应器,所以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在c处突触部位有神经兴奋的传递,因而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考点定位】兴奋的产生及反射弧的结构

10.经过漂洗的洋葱根尖,用0.2%龙胆紫溶液染色后压片、镜检,观察到被染色的是

A.整个细胞B.整个细胞核...

C.核仁D.染色质和染色体

【解析】染色体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一般选用的碱性染料为醋酸洋红或龙胆紫。

因此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利用0.2%龙胆紫溶液可以将染色体或染色质染成紫色,故选D。

1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人体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的关系的是

A.

B.

C.

D.

【解析】试题分析:

在0~20℃的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酶的活性上升,20℃之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这与人体酶最适温度37℃不符合,A错误;

所示最适温度为25℃左右,这与人体酶最适温度37℃不符合,B错误;

所示在0℃~30℃,酶促反应加快,符合人体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C正确;

胰蛋白酶最适温度是37℃.因此,在0℃~30℃,随温度的上升,酶的活性不断升高,分解速率加快,D错误。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2.对一个基因的正确描述是 

①基因是DNA分子上特定的片段 

 

②它的分子结构首先是由摩尔根发现 

③它决定某一遗传性状或功能 

 

④它的化学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①正确;

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②错误;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或功能的基本单位,③正确;

基因突变会改变其化学结构,④错误。

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13.根据图示分析a、b、c、d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A.a>

b>

cB.c>

dC.b>

a>

cD.a=b=c

【解析】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所以生长素含量C大于d,由于左图胚芽鞘尖端有玻璃隔板,a侧生长素含量不大于b,A错;

a不等于b,D错;

a不大于c,C错。

14.某人的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不同的,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

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基因转录形成的信使RNA不同。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5.玉米籽粒黄色对五色显性。

现用五色玉米为母本,去雄后授以黄色玉米的花粉,若母本植株所结籽粒中出现五色籽粒,原因可能是...

①父本是杂合子 

②外来花粉授粉 

③多倍体不育 

④未受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略

16.如图是人类某种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X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X染色体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BCD、根据一对夫妇Ⅱ1和Ⅱ2都是患者,生了个女儿Ⅲ3健康,根据有中生无为显,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父亲Ⅱ2患病所生女儿一定患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正确;

ACD错误.

故选:

B.

17.图中①~③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其中能表示转录和翻译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A.②、①B.②、③C.①、③D.③、②

【解析】图中②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表示转录;

③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表示翻译,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形,确定图中的三个过程分别是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18.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都可出现的是

①在体内相互转化

②参与三羧酸循环

③分解后释放能量

④可在体内储存

⑤生成水、CO2和尿素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⑤

【答案】A...

【解析】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内可以相互转化,①正确;

糖、脂肪和蛋白质都可以参与有氧呼吸,所以都可以参与三羧酸循环,②正确;

糖、脂肪和蛋白质都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③正确;

蛋白质不能在人体内储存,不是共同点,④错误;

糖类、脂肪无N元素,不能生成尿素,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都可出现的是①②③,故选A。

19.一个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IAIA和IAi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IBi的女人结婚,生一个O型血孩子的概率是

A.1/2B.1/4C.1/8D.1/3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

已知一个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IAIA和IAi的男人,则该男人的基因型为IAIA或IAi,各占1/2,这个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IBi的女人结婚,生一个O型血孩子(ii)的概率是1/2×

1/4=1/8,故选C。

20.下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

在利用植物细胞A和B培育成为杂种植株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有

A.干细胞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B.细胞融合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C.细胞融合技术和细胞核移植技术D.干细胞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解析】该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过程①②③是植物细胞杂交过程,运用了细胞融合技术,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④⑤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培育成杂种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故选B。

二、综合分析题

(一)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和微生物的问题。

图1示电子显微镜下一个视野中的真核细胞结构图。

21.图1所示的是___________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2.据图1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多选)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

B.⑥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⑦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23.图2表示某精原细胞,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该细胞形成的精子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

24.孔雀石绿(C23H25N2Cl)常用作纺织业的染料,也可用作水产养殖业的杀菌驱虫剂,目前对孔雀石绿废水的处理已成为环境科学关注的热点。

科研人员从某化工厂污水池中分离获得了能降解孔雀石绿的细菌菌株A,主要步骤如图3所示。

①到③中培养液的碳源是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使用________法可以在④上获得单个菌落。

25.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菌株A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可以看出,与不加金属离子的对照组相比,多数金属离子对菌株A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是________,唯有Pb2+相反。

若要排除Pb2+本身对孔雀石绿有降解作用,则应设置________的培养基样本作为对照。

【答案】21.

(1).低等植物

(2).有叶绿体和中心体...

22.ACD23.B

24.

(1).孔雀石绿

(2).筛选出菌株A(并通过稀释培养提高菌株A的浓度)(3).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

25.

(1).抑制

(2).含等量的Pb2+但不接种菌株A

【解析】图示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其中①为染色质,②为内质网,③为叶绿体,④为高尔基体,⑤为线粒体,⑥为核仁,⑦为核膜,⑧为中心体。

2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和叶绿体,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22.据图分析已知,①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在间期呈现染色质状态,在分裂期呈现染色体状态,A正确;

⑥是核仁,与r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而非核仁,B错误;

⑦是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在分裂期的前期消失,末期重现,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正确;

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各个结构的名称,从而判断所属的细胞类型。

23.试题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

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两两相同,两两相反)。

若发生交叉互换,只能是两两相反,两两大致相反。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两两相同,两两相反),若发生交叉互换,只能是两两相反,两两大致相反,其中两个是没有交换形成的,还有两个是交换形成的,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情况,明确交叉互换形成的子细胞应该是四种类型,其中两种是交换形成的。

24.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到③表示样品中细菌的稀释培养过程;

④表示细菌的接种过程;

⑤表示细菌在平板上的生长过程。

要分离获得了能降解孔雀石绿的细菌菌株A,图3中从①到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应加入孔雀石绿作为唯一碳源;

使用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在④上获得单个菌落。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细菌的特点,确定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的碳源。

25.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只有Pb2+相的降解率升高,而其余离子的降解率都降低,尤其是Mn2+的降解率最低。

多数金属离子对菌株A降解孔雀石绿有抑制作用;

排除Pb2+本身对孔雀石绿有降解作用,则应设置含等量的Pb2+但不接种菌株A作为对照。

(二)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请结合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完成以下问题。

图5示光合作用的部分化学反应。

26.图5-甲所示的反应属于光合作用中的________阶段,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图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e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终传递给________。

27.图5-乙中显示产物TP去向有________条。

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之一,其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

TP最后通过合成________(物质)运出叶肉细胞。

表一为某植物发育情况不同的甲、乙两组叶片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

28.叶片甲的光合速率较低,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设计了如图6的装置图。

29.该实验模拟的是________(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中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26.

(1).光反应

(2).类囊体(3).ATP合成酶(4).NADP+

27.

(1).3

(2).叶绿体基质(3).蔗糖

28.总叶绿素含量少,导致光能吸收不足(光反应效率低)。

气孔开放度相对低,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暗反应效率低)...

29.

(1).光照强度

(2).日光灯产生的热量较白炽灯少,避免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结合在类囊体薄膜上的各种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到叶绿素a上,使叶绿素a分子活化,释放出高能电子(e),e在类囊体膜上经一系列传递,最终传递给NADP+.NADP+获得高能电子后与叶绿体基质上的质子(H+)结合形成NADPH.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具有强氧化性,从类囊体内水分子中夺取e,促使水分子光解为e和H+,同时释放氧气.而H+留在类囊体腔中,当腔中H+达到一定浓度时,可经类囊体上ATP合成酶复合体穿过膜进入基质。

分析图5,甲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乙表示叶绿体基质,①表示催化ATP合成的酶;

分析图6,图中不同试管与光源距离不同,即与光源的不同距离表示光照强度,即该实验探究了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26.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5甲结构表示类囊体,该结构上发生了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阶段,图中①表示ATP合成酶,e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终传递给NADP+,生成NADPH。

27.图5乙中显示产物TP去向有3条,即生成RuBP、生成TR、合成淀粉;

淀粉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产物之一,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图乙显示,TP最后通过合成蔗糖运出叶肉细胞。

28.叶片甲为新叶展开中,总叶绿素含量少,导致光能吸收不足(光反应效率低);

并且气孔开放度相对低,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暗反应效率低)。

29.图中不同试管与光源距离不同,即与光源的不同距离表示光照强度,即该实验探究了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日光灯产生的热量较白炽灯少,可以避免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中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图5的分析,确定甲乙的结构名称,以及两个场所发生的物质变化。

30.(三)回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和调节的问题。

图7表示嗅细胞。

1.图7中嗅纤毛由________突起形成的。

嗅纤毛受到气味分子刺激时,产生神经冲动最终传到________引起嗅觉。

2.气味分子与嗅纤毛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结合时,纤毛膜局部区域(兴奋区)Na+通过________方式流入细胞内。

请据图8分析,在图9中画出受到刺激后,兴奋区域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的结果以及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____。

图10是人体脂类代谢及内环境调节部分机制的示意图(图中IDL为中密度脂蛋白,英文字母代表物质)。

3.若处于寒冷环境中,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将会增加。

若当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会引起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增加。

4.物质F是____。

据图分析,下列关于VLDL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以运送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B.可以水解成小分子脂质为组织细胞供能

C.吸收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运回肝脏

D.LDL、IDL和激素E可促进VLDL的形成

5.1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的,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且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

据此推测,1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决定的。

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促进甘油三酯合成B.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蓝色

C.促进肝糖原分解D.rRNA能参与胰岛素的合成

图11表示某病菌感染人体细胞后,免疫细胞做出反应的部分过程。

6.图11中能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________。

A.细胞ⅠB.细胞ⅡC.细胞ⅢD.细胞Ⅵ

7.由图可知,淋巴因子的作用是________。

细胞V能在二次免疫中起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

...

【答案】

(1).细胞膜

(2).脑(大脑皮层、嗅觉中枢)(3).被动运输(或协助扩散)(4).

(5).C和D(6).B(7).脂肪酸(8).AB(9).遗传(10).【答题空10】AD(11).BC(12).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13).记忆B细胞能识别已经入侵过的相同抗原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动物机体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因此图7的嗅觉受体细胞属于神经细胞,其下端的嗅纤毛属于神经元的树突部位,能够感受气味分子的刺激,从而产生兴奋进而传导;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分析图10,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表示抗利尿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肾上腺素,E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F表示脂肪酸。

30.图示的嗅觉受体细胞属于神经细胞,其下端的嗅纤毛属于神经元的树突部位,另一端突起形成神经纤维。

嗅纤毛受到气味分子刺激时,产生神经冲动最终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引起嗅觉。

31.气味分子与嗅纤毛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结合时,纤毛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内,则神经纤维产生兴奋。

由于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则兴奋区域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为外负内正,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2.若处于寒冷环境中,激素C(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将会增加,以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机体的产热量。

若当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合成与分泌B抗利尿激素,以促进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使得渗透压下降到正常水平。

33.甘油三脂是甘油与脂肪酸结合而成,所以图中F是脂肪酸。

VLDL进入血管后,会参与运载胆固醇、将内源性脂类物质运送到靶器官并运载甘油三酯,A正确;

VLDL可以水解成小分子脂质为组织细胞供能,B正确;

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合成了VLDL,再运出肝细胞,C错误;

激素E是胰岛分泌的,与血糖调节有关,D错误。

3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说明Ⅰ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决定的。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生成紫色,B错误;

胰岛素抑制肝糖原分解,使得血糖浓度下降,C错误;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35.据图分析,细胞Ⅰ是吞噬细胞,细胞Ⅱ是T细胞,细胞Ⅲ是B细胞,细胞Ⅵ是浆细胞,Ⅴ记忆细胞,其中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可以特异性的识别抗原。

36.淋巴因子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已知细胞V是记忆B细胞,能识别已经入侵过的相同抗原,产生更强更快的免疫反应。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10中人体脂类代谢及内环境调节部分机制,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确定各种腺体分析的激素的种类。

(四)请回答有关遗传现象的相关问题。

图12是人类某一高胆固醇血症的分子基础示意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D和d表示)。

31.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________基因。

基因型为________的人,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人。

图13是对该高胆固醇血症和白化病患者家庭的调查情况。

32.Ⅰ1和Ⅰ2表现正常,但生出白化病Ⅱ6,这种现象符合________定律。

33.若Ⅱ7与Ⅱ8结婚,会生出白化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孩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若Ⅱ8已怀孕,为避免上述两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_______。

【答案】31.

(1).D(显性)

(2).Dd、dd

32.基因分离定律33.

(1).基因突变

(2).A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2中,正常的人细胞膜表面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