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资料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2495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资料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资料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资料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资料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资料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资料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资料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资料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资料复习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血液可分为血浆(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和血细胞。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下层暗红色)、白细胞、血小板(两层交界处很薄的层白色物质)。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检查项目 

形态结构 

正常参考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RBC) 

无细胞核、圆饼状 

男:

5.0×

1012个/L

女:

4.2×

1012个/L 

运输氧的功能 

数量过少引起贫血,多吃一些蛋白质和铁含量丰富的食物。

血红蛋白

(Hb) 

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 

120——160g/L

110——150g/L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底的地方与氧分离。

白细胞

(WBC) 

有细胞核

结构多种 

(4—10)×

109个/L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发炎时,数量会增加。

血小板

(PLT) 

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1—3)×

1011个/L 

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过少:

流血不止

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同型血为原则。

(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

第二节:

血液循环

一、 

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类型 

分布 

结构特点

管壁 

弹性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身体较深处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 

厚 

大 

小 

速度快

静脉 

身体深层或浅层 

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 

较薄 

大(四肢血管内有瓣膜) 

速度慢

毛细血管 

全身各外 

血液和组织细胞在此进行物质交换 

极薄(仅由一屋上皮细胞构成) 

极小 

极慢(只允许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二、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

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的壁最厚。

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位置 

开放方向 

保证血流的方向

房室瓣 

心房与心室之间 

向心室开 

心房→心室

动脉瓣 

心室与动脉之间 

向动脉开 

心室→动脉

静脉瓣 

在四肢静脉内 

向心脏方向开 

静脉→心房

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

动脉中没有任何瓣膜。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Х心率(75次/分)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

心动周期(0.8S)=60秒(一分钟)÷

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的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

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三、血压与脉搏

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它的表示方式:

收缩压/舒张压.

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其数值通常用千帕来表示。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

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

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但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第十章 

人体的能量量供应

第1节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一、食物中储存能量

1、热价:

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2、糖类:

17.15KJ

蛋白质:

23.43KJ

脂肪:

38.9KJ

3、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

二、细胞通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1、生物细胞体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3、鼻——鼻腔(算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

使吸入鼻腔的空气空得温暖、湿润。

4、咽和喉

(1)咽:

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喉:

由软骨和声带组成。

5、气管(支气管):

由C形软骨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

管壁内表面有纤毛,纤毛摆动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痰)

6、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肺泡:

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吸气:

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容积增大,肺内气体压力相应下降,气体吸入;

呼气:

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容积减小,肺内气体压力相应上升,气体排出。

概念 

实现方式 

表示方式 

结果

肺的通气 

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 

呼气与吸气

肺的换气 

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气体扩散 

氧气

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静脉血变动脉血

组织气体交换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动脉血变静脉血

第十一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2、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

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粪便不是代谢废物

3、人体排泄的途径:

1)排汗(皮肤):

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2)呼气(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统):

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4、排泄的意义:

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

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二、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①肾脏:

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②输尿管:

输送尿液 

③膀胱:

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 

④尿道:

排出尿液的功能

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脏可分为:

皮质、髓质和肾盂。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

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三、尿的形成

1、血液((水、无机盐、尿素、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肾小球的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小管重吸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

◊◊形成尿(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余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约为1.5升。

2、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血浆 

900—930 

70—80 

0.3 

0.04 

9.0

原尿 

970 

微量 

尿液 

950 

1.8 

0.05 

11.0

四、尿的排出:

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贮存)◊◊尿道(排出体外)

五、排尿的意义:

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3节 

皮肤与汗液分泌

一、皮肤的结构(皮肤也是代谢废物的器官)

1、皮肤的附属物:

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毛发:

保护皮肤、保持体温

汗腺:

分泌汗液

皮脂腺:

分泌的皮脂可以滋润皮肤

指(趾)甲:

保护指尖

2、表皮:

由上皮组织构成。

没有血管。

分角质层和生发层。

角质层:

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

脱落的细胞称为皮屑。

生发层:

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

3、真皮:

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二、汗液的形成与分泌:

(对体温调节有作用)

1、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

2、汗腺:

分泌部和导管两个部分。

3、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形成了汗液。

第十章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人体内的调节过程十分复杂,其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

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它可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树突:

短,是树状分支;

轴突:

长,分支少

神经元的功能:

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

三、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灰质。

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称白质。

反射弧的结构:

包括①感应器:

感受刺激,产生冲动②传入神经元:

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

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④传出神经元:

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⑤效应器:

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

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四、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反射的形成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参与反射的中枢 

大脑皮层下的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 

固定、不会消退 

暂时,可以消退。

改建重组

实例 

“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想梅止渴”

五、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1、在大脑的表面呈现许多的沟和回,这使大脑的实际表面积要比平滑的外形大许多。

2、大脑皮层就是大脑表层的灰质结构。

有极大数量的神经元(数目可达140亿)。

3、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的生理活动叫做高级神经活动,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

4、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

5、,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神经调节方式,但能够对文字和语言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也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本质特征。

一、眼与视觉

1、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2、眼球的结构:

眼球:

(眼球壁、内容物)

(1) 

眼球壁:

外膜:

角膜——无色透明,透过光线;

巩膜——白色不透明、支持和保护作用。

中膜:

脉络膜——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暗室,防止光的在眼球内产生折射)

虹膜——有色素,围成瞳孔。

睫状体——控制瞳孔的开大、缩小;

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

(调节焦距,当眼睛往远处看时,睫状肌松弛,若是看近处,睫状肌就会收缩。

内膜:

视网膜——(视细胞)光的感受器,与视神经直接相连。

(2)内容物:

房水:

稀薄的液体。

晶状体:

富于弹性的凸透镜。

(对进入眼球内的光产生折射)

玻璃体:

较脆弱的透明胶冻状物。

(3)瞳孔:

光线的通道。

晶状体:

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3、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视网膜(成像,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近视与远视、假性近视。

晶状体 

眼球前后径 

成像位置 

矫正

正常眼 

正常 

视网膜上 

假性近视 

曲度过大 

视网膜前方 

注意用眼卫生

真性近视 

过长 

凹透镜

远视眼 

弹性小 

过短 

视网膜后方 

凸透镜

二、耳与听觉

1、耳是听觉器官,卫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2、耳的结构:

(外耳、中耳、内耳)

(1)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

(2)中耳:

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

(3)内耳:

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半规管(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3、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砧、镫)◊◊耳蜗(冲动)◊◊位听视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听觉形成。

4、咽鼓管:

连接咽与鼓膜之间的小管。

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

三、嗅觉与味觉

1、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配套顶壁,叫做嗅黏膜。

2、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

3、当患感冒时、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

4、人的嗅觉很容易产生适应性。

5、味觉的感受器叫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间和侧缘。

6、四种基本的味觉:

酸(舌两侧)、甜(舌尖)、苦(舌根部)、咸(舌侧前)。

7、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

唇、舌尖、鼻尖。

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触觉要敏感。

8、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

温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

第三节 

激素调节

一、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组成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腺:

无导管,其分泌物可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

如垂体,肾上腺、胰岛、性腺。

2、外分泌腺:

有导管、细胞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去。

如:

唾液腺,胃腺,肠腺等。

3、激素:

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

(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

二、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

腺体类别 

导管 

分泌物去向 

举例

外分泌腺 

有导管 

进入体内管腔或排出体外 

唾液腺、肝脏、肠腺、胃腺、皮脂腺等

内分泌腺 

无导管 

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

三、四类激素的对比

激素种类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缺乏(过多)时引起的病症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变化规律(身高、体重) 

幼年期 

过多:

巨人症

不足:

侏儒症

成年阶段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婴、幼儿时期 

呆小症(智力低下)

成年人 

甲状腺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 

降低血糖浓度 

缺乏时,形成糖尿。

性激素 

性腺 

促进相应的男女生殖器官生长和发育的显著作用,同时还能够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四、相关知识点:

1、甲状腺的合成需要碘:

如果碘不足会患甲状腺增生肿大(大脖子病)

补充:

食盐中加碘;

含碘丰富的海带等海生植物。

2、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

胰液,通过胰导管输入十二指肠。

内分泌部:

胰岛素(当人体的胰岛素过少时,可采用注射胰岛素制剂)

第十三章:

健康地生活

第一节:

健康及其条件

1.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膳食合理、合理用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3.吸烟、酗酒、吸毒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

λ 

过量饮酒便是“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醉酒。

慢性酒精中毒——脂肪肝(肝硬化)。

长期吸烟引起肺癌。

联合国将每个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国际禁毒日:

6月26日。

3.创建健康的环境(居室环境、水环境)

二氧化碳——地球表面的温度显著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在笼罩在城市上空烟雾的主要成分,影响人的呼吸道。

二氧化硫——污染大气,形成酸雨、酸雾,腐蚀某些合成纤维及金属设备,引起并加重呼吸器官疾病。

预防传染病

1.传染病及人体免疫

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和流传性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如果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预防措施如下:

控制传染源:

当人体发病初期表现出来的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对患传染病的动物也应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消灭各种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蝇、蚤等,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保护易感人群:

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

让易感人群预防接种;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以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

第三节:

人体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第二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第三道防线—— 

组成:

免疫器官(脾、淋巴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功能:

产生抗体,消除病原体(抗原)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身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特异性结合,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先天就有的,不是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是机体与外来侵害物接触之后才获得的免疫特性,不能、遗传也不能获得持久免疫。

特点 

不同点 

遗传性;

自发性;

非特异性;

相对稳定;

获得性;

针对性;

可变性

相同点 

共同特点是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

维护人体的健康。

例子 

皮肤屏障作用;

白细胞吞噬作用;

…… 

天花患者产生的抗体;

……

“五苗”:

卡介苗——结核病;

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

麻疹疫苗——麻疹。

第四节:

当代主要的疾病和预防

当代主要的疾病:

心血管病、癌症。

与心血管病有关的三个因素:

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

致癌的因素:

环境中致癌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

第十四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土地,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是大自然是人类赖发生存的物质基础。

地球上土地面积仅占29%。

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核心作用。

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减弱噪音。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排入环境,使环境恶化。

生物圈保护的中心目标:

在于保持各种生态环境有健康,维持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监测、评价和预测,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

空气质量监测一般包括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的监测。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是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有效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