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技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2373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技术文档格式.docx

《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技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技术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技术文档格式.docx

在贮藏技术方面,系列产地简易节能技术在果产区普遍应用,果品防腐处理已基本在生产上实施,正朝着产、供、销一体化流通领域冷链体系方面迈进。

在产地果品加工技术方面,通过对国外设备的引进、消化和吸收,研制了适合我国的果汁、果酱生产线,取得了明显效益。

蔬菜贮藏商品率达90%以上;

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已在一些大城市实施。

蔬菜加工及包装技术如低盐酱菜防腐小包装技术等,在生产中已推广应用。

近几年来,在食品及农产品的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包装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几百项成果,有些成果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

随着一些高新技术也不断地引入加工领域,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新包装材料等都在加工领域中得到有效运用,促进了农产品加工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线不断地为人们提供更高、更新、更优质的新型食品。

(三)与国际同类加工业的差距及我国存在主要问题 世界发达国家均将农产品加工业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在农业总投入中,用于产前田间生产的费用仅占30%,而70%的资金都用于产后加工环节,从而保证了农产品高附加值的实现和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美国每年用于食品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制经费在10亿美元左右。

1.粮油加工 以玉米为例,我国玉米加工自1980年刚开始起步,到1985年玉米淀粉年产量已接近200万吨,但年消耗为300万吨玉米,仅占我国玉米总产量8500万吨的3.8%,人均淀粉产量仅1.3kg,这与美国人均淀粉50kg,欧洲、日本人均淀粉10kg都相差甚远。

按我国应有的工业发展规模,现有的淀粉产量远不能满足食品、医药、纺织、造纸、化工等行业的需求。

我国近80%的玉米直接用于饲料生产,而饲料来源应采用深加工的副产品以及其它原料,这种生产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目前我国玉米产区却仍存在卖粮难,玉米大量积压、价格下迭等现象。

2.畜产品加工 我国养殖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奋斗取得很突出的成绩,肉、蛋产品均占世界首位(增长速度年均10%左右),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但从畜禽个体生产性能,饲料转化率,草地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畜禽死亡率等指标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高产品加工业上差距更为明显。

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水平与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70年以来世界发达国家中畜产品加工业已经不再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延伸和继续,也不是一般的农业产品而是具有制造工业的性质。

国外畜产品工业的研究历史较长,并深入到应用技术的各个领域内,肉乳加工业是国外食品工业中制造规模和效益最大的行业之一。

美国经济的私人部门中,肉品工业已经列为商业总收入的第一位,约占食品工业收入的25~30%,许多发达国家早在40~50年代就建立肉类研究中心,并每年在全欧洲或全世界召开一次国际性肉类科技大会,肉类科研上主要集中在屠宰工艺卫生要求、肌肉组织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肉制品生熟加工、肉品质量检测技术等领域,并将挤压成型技术、微电子技术、材料和力学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酶技术、辐射和化学保鲜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波技术、远红外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用在综合和深加工中。

据1993年统计的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熟肉制品仅占10~20%,而法国为40%、德国为45~50%,美国已达65%。

由于我国肉制品质量不稳定,包装和规格不标准,肉类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很低,同土地面积不大的丹麦比,其肉类制品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东南亚市场几乎全被其占领。

我们各类肉制品出口总计大约16万吨,而且以初级加工品和基本原料进入市场,这表明我国有大量的畜副产品未经加工。

然而蛋产品的加工在我国几乎尚未形成。

3.乳制品加工 我国牛奶产量虽有所增长,但因原有基数较低,95年人均鲜奶仅5.2kg,从目前牛奶产业发展分析预测,到2000年牛奶人均占有量为6kg,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00kg)。

可以说乳制品工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局面,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乳业作为获取优质蛋白质、提高国民体质的重要措施,但在我国由于饮食习惯和各种其他原因,乳在食物构成中的比例很低。

发达国家由于加工技术和包装材料的发展,超高温灭菌乳的出现使其保质期长达6个月以上,并可保持牛奶的营养和风味。

国外牛奶鲜食比例较高,一般达60~70%,乳制品中以干酪、黄油、婴儿奶粉为主,仅干酪就有上千种之多,而我国加工和鲜食比例约为1:

1,在乳制品生产中奶粉的比例高达80%,虽然这对不发达,冷链和交通条件较差地区适宜,但奶粉生产是一种耗能很高的制品,生产1吨奶粉所耗的煤、电、水,比生产1吨超高温灭菌奶高出10~20倍。

目前我国乳品工业中存在着原料奶质量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机械加工设备落后,科技的投入力度低、市场开拓、宣传引导失误等问题。

近几年,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外乳制品涌入国内的数量日趋增加。

4.果蔬加工 十几年来,我国在果蔬加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果汁加工厂的生产规模大多数在1吨/h以下,先进的加工技术在生产中很少应用。

果品加工业由于系统割据,不重视基地建设,缺少贮藏、保鲜与加工环节,企业得不到优质原料用于加工,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加工企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在设备的稳定性、可操作性、以及连续化、自动化、程控化等方面水平不高,普遍缺乏高水平的监测手段,阻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规模效益的形成。

对比国内外加工技术,国外更突出以下几个特点、工厂化设计和设备现代化,严格科学管理,工艺规范化,产品多样化,注重产品质量,卫生和营养,强调食用方便,易于保鲜,普遍采用自动微机监督和控制,随着现代技术和生物工程在畜产品加工业中应用,肉、乳、蛋加工制品比重会不断增加,保证了产品质量和提高资源本身附加值,使其增值可由原来的50~60%提高到150~200%。

第二节 农产品加工技术主要内容

一、农产品加工概念

农产品加工是把农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

针对原料的加工程度而言可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

加工程度浅、层次少、产品与原料相比,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变化小的加工过程可称为初加工;

加工程度深、层次多,经过若干道加工工序,原料的理化特性发生较大变化,营养成分分割很细,并按需要进行重新搭配,这种多层次的加工过程称为深加工。

深加工是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现代化加工方式。

它与传统的加工方式存在三个方面的显著区别。

(一)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是建立在自然经济为主的基础上,而现代的农产品加工是建立在社会化生产的基础上。

(二)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是建立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而现代的农产品加工则是建立在机器工业的基础上,大都是进行批量生产。

(三)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进行生产,而现代的农产品加工则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它不断地运用现代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营养学、卫生学等知识以及新的技术革命成果来改进农产品加工工艺。

特别是深加工,还需掌握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微生物、食品包装、食品保藏及运输等各种专门技术及一系列的现代管理等。

二、农产品加工方法及分类

(一)物理机械加工:

包括粉碎、筛理、搅拌、加热、浓缩、干燥、浸出、压榨、过滤、蒸馏等。

如制米、磨粉就是物理机械加工方法为主的加工类型。

(二)化学加工:

包括水解、中和、沉淀、凝聚、解析等。

如淀粉糖生产就是优化学方法为主的加工类型。

(三)生物加工:

包括发酵、微生物的培养利用等。

如酿造就是以生物方法为主的加工类型。

三、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

根据农产品的加工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粮食作物加工、油料作物加工、果蔬加工、畜禽加工、蛋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等。

(一)粮食作物的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

1.玉米加工: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单产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上以美国为玉米的第一生产大国,年产玉米2亿吨以上,我国玉米年产量已超过90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玉米属禾木科,粉粒中富含淀粉,平均含量可达70%,同时含有8~14%蛋白质和4.5%左右的脂肪及其它成分。

由于玉米淀粉粒较大,粗纤维合量较高,口感不好,人们日常食用比例较少。

由于玉米产量高、淀粉足、易贮藏、价格低廉等优点已成为淀粉工业、饲料工业的首选原料。

目前,由于加工技术不断进步,经过精深加工的玉米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青睐。

(1)传统的加工技术如粉碎、研磨、干燥等生产的玉米粗加工产品有玉米面、玉米淀粉等。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过程可概括:

玉米清理去皮→籽粒在亚硫酸淀液中浸泡→玉米粉碎→胚牙分离→浆料细磨碎→湿筛分及渣滓和胚牙的洗涤→淀粉与蛋白南分离→淀粉洗涤→淀粉机械脱水→淀粉加热干燥等。

此时可得到的产品有淀粉、胚芽、麸质(蛋白质)、渣滓、玉米浆,这些物质再进一步加工利用。

(2)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指通过淀粉生产初级农产品再深度加工利用制成的产品,如多种食品葡萄糖、果糖、维生素C,有机酸、氨基酸、味精、酒精、丙酮、丁醇以及有些抗菌素等。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经过水解反应或酶的作用下,生产出糖品总称为淀粉糖。

水解程度完全的可制成葡萄糖,水解程度不完全,则可生成中间水解产物如糊精、低聚糖和麦芽糖等。

玉米淀粉生产副产物还可再综合利用,如蛋白质、脂肪、可淀性物质、纤维素以及若干微量成分等。

经过再加工利用则可制成高级食用油脂、植酸、醇溶蛋白、玉米黄色素、谷氨酸、高级饲料等产品。

(3)玉米秆、芯综合利用:

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还可加工制成高营养价值的饲料、多聚戊糖等产品及食品包装、工业装饰材料等。

(4)玉米食品加工:

用未成熟的玉米可制成菜用玉米、罐头玉米、冷冻玉米、盐渍玉米、干制玉米等。

用成熟的玉米可制成膨化玉米、玉米炸片等。

2.稻谷加工:

我国稻谷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全国约有2/3的人中以稻米为主要食粮。

稻谷含有大量淀粉、少量脂肪、蛋白质、纤维素、钙、磷等无机物和各种维生素。

由于我国稻谷产区广、产量大,种类多,不同品种和不同等级的稻谷且有不同的工艺品质,它直接影响成品大米的质量和出米率的高低。

稻谷加工利用主要是制米、大米深加工、米糠加工及稻壳综合利用。

(1)稻谷的初加工:

就是指稻谷加工或大米的整个过程。

其基本工艺流为:

稻谷→清理→垄谷→垄下物分离→碾米→成品整理→大米。

(2)稻谷深加工区别于一般加工,其产品不仅精细美味,而且可以通过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保留大米自身的营养成份或强化一定的营养素,以人们对美食和营养的需要。

常见的有免淘米加工、强化米加工、营养米速食米饭、膨化米加工等。

(3)大米深加工:

现已有许多国家将大米深加工用于造酒生产发酵制品、制取葡萄糖浆和蛋白质提取。

大米加工副产物―米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糠中脂肪分量较高),可以用米制取米糠油。

糠饼又是很好的饲料。

米糠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和工业用油。

由于其价值高,富含维生E,具有抗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的特点,易贮藏,同时它还具有高烟点(213℃)、高着火点(352℃),很适合家庭使用,在日本家庭食用较多,而我国由于生产产量小,家庭应用较少。

同时,米糠油又是谷维素最佳提取原料。

谷维素是一种可调节植物神经的脂溶性维生素药物,对人体具有促进生长、调节改善胃肠神经功能、促进微血管循环、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米糠的合理利用可大大提高稻谷的经济价值。

(4)稻壳、稻草综合利用:

稻壳主要成分有粗纤维、木质素等,经加工后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及可降解包装材料。

稻草可以用于酿酒、制纸浆、纤维板、栽培食用菌、加工饲料等。

3.小麦加工: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面粉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是我们所喜爱的面食。

小麦的加工与利用主要是制粉,利用面粉可继续加工成各种成品或半成品食品。

(1)小麦制粉:

将净麦中的胚乳磨制成面粉的生产过程。

制粉的任务是破碎麦粒,刮尽麦皮里的胚乳,分出混在面粉中的细小麦屑,将胚乳研磨到一定的粗细度,按不同的质量标准,混合搭配成一种或几种等级的面粉。

其工艺流程为研磨→筛理→粉路。

一般磨制高等级粉的粉路要长,粉路越长,工艺就越复杂。

(2)面食的加工:

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可大致分为面包、饼干、糕点及半成品的挂面、方便面等食品。

面包生产:

世界上有2/3的人以面包为主食。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包的食用量也不断提高。

其加工工艺流程:

调制面团→面团发酵→切块、搓圆、静置→整型→醒发→烘烤。

糕点制作:

糕点以粮食为主,加配其它辅料,经烘烤、蒸制、油炸、蒸制等工艺加工而成。

按制作方法分为烘烤、蒸制、油炸三大类;

按商业习惯可分为中式糕点和西式糕点两大类,中式糕点以面粉或米粉为高料,辅料为油、糖、蛋、果仁等,西式糕点配料多采用黄油、牛奶、巧克力以及蛋、糖、咖啡等。

糕点加工,各种类型,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工艺各不相同。

挂面生产:

挂面加工的原辅料主要有面粉、水、添加剂等。

其加工工艺为和面→熟化→压片→切条→干燥→切断→包装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挂面生产突出了口感、营养、方便的特点,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营养强化面、方便面、速食面等。

(3)麦麸综合利用:

麦麸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部分蛋白质,可制曲用于酿酒和制酱上。

(二)油料作物加工及综合利用

油料作物含有丰富的油脂,种类很多,主要有大豆、花生、油菜籽和棉籽,平均含油量为22%、32%、42%和20%。

其它还有芝麻、向日葵、乌柏油、油桐、蓖麻子等。

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的油脂是重要生活资料和工业原料,除供食用外,在肥皂、油漆、医药、工业上也有重要用途。

这里重点介绍大豆的加工与综合利用。

大豆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位。

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含30~45%的蛋白质,15.5~22.7%的脂肪和17%的碳水化合物。

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根据大豆的营养成份,其综合利用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方面:

榨油、提取蛋白质和提取其它产品等。

1.大豆制油:

我国现有制油方法有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水剂法,其中浸出法较为常用。

浸出法制油是利用能溶解油脂的溶剂,通过润湿渗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的作用,将料坯中的油脂浸提出来,然后再将混合油分离取得毛油,将含溶剂豆粕脱溶得到豆粕的过程。

浸出法与压榨油相比,突出优点是出油率高可达90~99%,干粕残油率仅为0.5~1.5%,同时还能制取低变性粕和质量较高的毛油。

但也存在毛油成分复杂、使用溶剂易燃易爆等缺点。

2.油脂精炼:

由压榨法、浸出法和水剂法制取的植物油脂称为毛油。

毛油中含有多种杂质,只有通过精炼后才能达到食用或工业用途的需要。

油脂精炼包括去杂、脱胶(脱磷)、脱酸、脱色、脱臭、脱蜡、冬化等过程。

3.油脂深加工:

深加工的目的是生产专用油脂如氢化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等。

4.制油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在植物油的提取和精炼等生产过程中,除了获得油脂产品以外,还可得到各种各样的副产品,如油脚和皂脚、油饼和油粕及油料皮壳等。

这些副产品的数量很大,其中油脚和皂脚约占毛油质量的5~10%;

油饼和油粕约占剥壳后籽仁质量的50~85%;

油料皮壳约占油料种籽质量的25~40%。

这些副产品中分别含有丰富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成份。

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副产品,即可充分利用油籽资源,还可开发新产品,增加经济效益。

(1)油脚和皂脚的利用:

油脚的重要成分是油脂和磷脂,还有少量的蛋白质、糖类、蜡、甾醇、色素以及有机和无机杂质。

皂脚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和肥皂,其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色素和不皂化物等。

利用油脚和皂脚可制取脂肪酸、磷脂、谷维素、不皂化物和低级皂等产品。

(2)油饼和油粕的综合利用:

油饼和油粕是制油工艺过程的主要副产品。

一般将压榨法制取油脂后的物料称为油饼,浸出法制取油脂后的物料称为油粕。

油料饼粕中蛋白质大约为15~40%,脂肪为0.5~6%,纤维素含量为2~20%,水分为10%,糖类、色素、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总量为20~25%。

其主要用途:

①作为畜禽饲料;

②去毒后干净无毒的饼粕直接作为人类食品;

③从低变性脱脂油粕中提取蛋白质,制脱脂大豆粉;

组织状蛋白、浓缩蛋白、提取蛋白或分离蛋白等新型蛋白产品。

④利用某些饼粕制酒、醋、酱油、味精和饴糖等;

⑤提取某一成分制成产品,如从豆渣中制取核黄素等。

③油料皮壳的综合利用:

油料皮壳可作为化工原料或燃料,如糠醛和活性炭的制取等。

4.大豆蛋白质制取:

大豆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可达40%左右,而且营养价值高,按近完全蛋白质,除加工制油,还是植物蛋白质的最佳原料。

目前大豆蛋白的利用,除注重其营养外,还特别注重保持其功能性。

现有大豆蛋白加工的产品有大豆粉(全脂大豆粉、脱脂大豆粉)大豆浓缩液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豆乳粉、组织大豆蛋白、水解大豆蛋白等产品。

5.常见的大豆加工制品:

目前,大豆制品已有几千种,包括传统的豆制品和采用新科学、新技术生产的新兴大豆制品。

传统的豆制品生产工艺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属于高度水化的大豆蛋白质凝胶过程。

如常见的有豆腐、素制品、腐竹、腐乳、豆鼓与豆酱等。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生产加工的产品代表如豆乳制品,是以大豆或低变性脱脂豆粕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植物高蛋白饮料,它含有大豆中的优质蛋白、植物脂肪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成份,同时有价格低廉、营养保健作用,现已成为世界食品的工业中迅猛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饮料。

豆乳制品的品种很多,分为豆乳或淡豆乳、纯豆乳、调料豆乳、豆乳饮料等三大类,除此外还有婴儿豆乳、混合豆乳、浓液豆乳、豆乳粉、豆乳晶、豆炼乳及酸豆乳等。

(三)果蔬加工和综合利用:

果品、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是人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

果蔬加工是以新鲜果蔬为原料,依不同的理化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机械,制成各种制品的过程。

主要制品有果干和菜干、果蔬罐头、果酒、速冻制品、果汁和菜汁、腌渍制品和糖制品等。

针对果蔬产品败坏的原因,可将果蔬产品加工保证措施归纳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化的三大类,生产中常采用物理方法为主,辅以化学和生化的方法。

具体方法如原料和加工的清洁卫生、低温、冻结、脱水与干燥、高浓度溶液、真空与密封、杀菌、防腐剂、抗氧化剂、酸类、生化保证等。

1.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

果蔬加工方法较多,其性质相差较大,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制品对原料均有一定的要求,优质高产、低耗的加工,除受工艺和设备的影响外,与原料的品质好坏及原料的加工过程有密切关系。

果蔬加工对原料的要求是要有合适的种类、品种,适当的成熟度和良好、新鲜完整的状态。

加工前预处理是保证加工品的风味和综合品质的重要环节,一般包括选别、分级、洗涤、去皮、修整、切分、烫漂(蒸煮)、抽空等工序。

2.重点果蔬加工制品的技术内容:

(1)果蔬罐头:

是将果蔬原料经处理后密封在一种容器中,通过杀菌将绝大部分微生物消灭掉,在维持密闭状态的条件下,能够在室温下长期保存的果蔬保藏方法。

其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预处理、装罐、排气、密封、杀菌与冷却等。

近几十年来,保藏技术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包装材料与包装容器制造技术;

杀菌工艺和杀菌方式及相应的设备等方面。

如包装材料从传统的金属材料和玻璃材料向塑料复合薄膜发展。

马口铁罐制造从身缝焊锡向身缝电阻焊缝发展。

罐盖向易拉罐盖发展。

杀菌技术研究了高温短时间的杀菌方法,并在杀菌过程中由静止杀菌改进为回转杀菌,提高了杀菌效应。

(2)果品蔬菜干制:

是指脱去一定水分,使产品具有良好保持性的一种加工方法。

如果干和脱水菜等。

干制过程中干燥技术发展较快,由传统的自然干制发展到人工干制,其中人工干制中的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3)果汁、菜汁加工:

果汁、菜汁一般指天然汁;

人工加入他种成分称果汁、菜汁饮料或软饮料;

饮用时需稀释的加糖果汁称果饴或果汁糖浆;

直接饮用的适当加糖果汁称果汁。

近年来,果汁、菜叶加工技术发展较快,体积在冷冻、浓缩技术、无菌包装技术、反渗透和超滤技术的广泛应用。

(4)果蔬糖制:

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

果蔬糖制品具有高糖(蜜饯类)或高糖高酸(果酱类)的特点。

糖制品加工是果蔬原料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制作工艺多沿用传统糖制加工技术。

(5)蔬菜腌渍:

是利用食盐的高渗透压作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以及其它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作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增加产品的色香味的加工过程。

可分为发酵性和非发酵性蔬菜腌制品。

发酵性腌制品如酸菜、泡菜等,非发酵性腌制品如咸菜、酱菜、糖醋菜等类。

(6)果酒酿造:

果酒是以果实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含醇饮料,目前果酒的主要品种为葡萄酒。

酿造工艺主要环节包括发酵前的预处理、酒精发酵、贮存与陈酿、成品调配、过滤杀菌、装瓶等。

近40年来,葡萄酒加工技术进展较快,目前应用较多的先进技术有红葡萄酒的热浸提技术、CO2浸渍技术、白葡萄酒连续发酵技术等,在红葡萄酒发酵设备改进上应用了如自动循环、发酵罐、旋转发酵罐、连续发酵罐等先进设备。

目前我国果酒酿造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一些差距,体现在原料品种的引进和选育、优良酵母菌株的选育、新品的开发等。

(7)果蔬速冻保藏:

是将经过处理的果蔬原料采用快速冷冻的方法使之冻洁,然后在-18~20℃的低温中保藏的过程。

它是当前果蔬加工保藏技术保存风味和营养素较为理想的方法。

其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选择→预冷→清洗→去皮→切分→烫漂→沥干→快速冷冻→包装。

果蔬原料的综合利用:

果蔬在生产过程中大约有15~20%的残次、落果以及加工过程剔出的副产品和下脚料,如果通过一条龙的加工体系,对果、汁、皮、渣、种子、壳、叶、茎、根、花等进行有效的加工利用,使之变废为宝或一用为多用,则可大大提高经济价值。

我国对果蔬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欧美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