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题经典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2317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题经典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题经典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题经典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题经典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题经典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题经典1Word格式.docx

《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题经典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题经典1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题经典1Word格式.docx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不改变

C.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一定不同

D.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C

A、分子、原子、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A选项正确;

B、化学反应的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可能不变,故B选项正确;

C、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不同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不相等的,但中子数不确定,如碳14中子数为8,氧16中子数也为8,故C选项错误;

D、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C。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

B.氯原子的M层电子有7个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该选项说法正确;

B、M是第三电子层,氯原子的M层有7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即锗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等到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读数

【答案】B

A、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等到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读数,否则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B.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C.“丹桂飘香”可以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蒸馏水与海水中的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原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核、电子,此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不存在氯化钠离子,此选项错误;

C、“丹桂飘香”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此选项错误;

D、蒸馏水与海水中的水都是相同的水分子构成的,故化学性质相同,此选项正确。

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

试题分析:

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

二氧化锰是很多物质反应的催化剂,但催化剂不只有二氧化锰。

选C。

考点:

催化剂。

点评:

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7.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A、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得到的氯化钾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B、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分解,因此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会变为0,故选项不正确;

C、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而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增加,但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起点应该在纵坐标上而不是0,故选项不正确;

D、氯酸钾分解需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能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起点应该在横坐标上,故选项不正确。

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A、红磷过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而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不能耗尽,使结果小于五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是为了装置的气密性好,若装置漏气时,氧气耗尽,空气会及时补充,达不到实验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而不能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否则会使得部分气体在高温情况下溢出,使得结果小于五分之一,符合题意;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是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导致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水会倒流进瓶内,因此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9.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

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

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

2:

1

A.葡萄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B.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

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

1;

选C

10.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则保持不变,图像描述正确。

B、刚开始加热就有高锰酸钾分解,直到分解完全,图像描述加热很长时间才开始分解,质量开始减少,故图像描述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因此剩余固体不可能减少到零,故图像描述错误。

D、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产物,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在不断增加,至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质量不再变化,故图像描述错误。

故选A。

11.已知:

2KMnO4

K2MnO4+MnO2+O2↑。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F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等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不再变;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不随反应时间而变化,图像应该是一条平线;

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开始高锰酸钾分解前,二氧化锰的含量为零,反应中二氧化锰逐渐增多,含量增加,反应结束,含量不再改变;

D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所以氧气的体积起点应该为零。

选A

点睛: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选项正确;

B.应先开始加热,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使收集的气体纯净,选项错误;

C.收集O2后,应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否则收集的气体会逸散,选项错误;

D.停止加热时,应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使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中,砸裂试管,选项错误;

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

14.有a、b两组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组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组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C.

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

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即a反应快,但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

因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b为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

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反应快,时间短,

a中混有二氧化锰,则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

显然只有D符合。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

15.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

B、加入药品后,要先预热,后对准药品加热,故错误;

C、收集气体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故错误;

D、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后停止加热,故错误。

16.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A选项错误;

煤脱硫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保护环境,B选项正确;

磷燃烧产生的白雾是五氧化二磷,不会污染空气,C选项错误;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但不是可以和所有物质反应,D选项错误;

故选择B项。

17.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枣庄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

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①保护青山绿水,正确;

②就地焚烧秸秆,错误;

③发展共享单车,正确;

④减少燃煤使用,正确;

⑤燃放烟花爆竹,错误。

18.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已知广口瓶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

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19.8%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

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

A.纸袋内的铁粉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在氯化钠的作用下,锈蚀速率加快,但是集气瓶内无需事先加入少量的水,故错误;

B.进入广口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也就是广口瓶内氧气的体积,所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故正确;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铁粉锈蚀可将广口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则实验结果就与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十分接近,故正确;

D.拉瓦锡的实验中用到的药品是金属汞,汞有毒;

而该实验中用到的是铁粉、活性炭粉、氯化钠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正确。

1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来分析;

C、根据分子性质来分析;

D、根据原子的构成来分析。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错误;

B、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只能重新组合,这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故正确;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正确。

A。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构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实验室制氧气主要过程为以下几步:

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气密性 ③装配好仪器④装药品⑤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

正确顺序为()

A.②④③①⑤⑥⑦B.④②③①⑤⑥⑦

C.④③②①⑤⑦⑥D.③②④①⑤⑦⑥

根据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

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

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③②④①⑤⑦⑥。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