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849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古人谈读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5古人谈读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5古人谈读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5古人谈读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5古人谈读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古人谈读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5古人谈读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古人谈读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古人谈读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5.古人谈读书

2

26.忆读书

27.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

习作

推荐一本书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3

合计

12

25古人谈读书(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耻、识”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5.在学文中知道读书的益处,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培养学生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2.在学文中知道读书的益处,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培养学生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谈话导入。

引导交流:

中国有一句俗话,“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西方也有一句名言,说的是“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

多年的生活中,一缕缕书香伴随着我们成长,给我们许多的知识,许多的教义。

一句句与读书有关的经典名句激励着我们热爱读书、认真读书、刻苦读书。

你最喜欢的与读书有关的一句名言是什么,在这句名言里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导入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板书:

25古人谈读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

《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朱熹:

(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曾国藩:

(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三、初读感知

1.教师导语: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使用过程中,有传承,有变革,有创新,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阅读文言文或阅读文言文名句要注意这些变化。

2.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生初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耻辱默而知之足矣岂止

(重点指导生字“耻”为翘舌音。

(2)学习多音字: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děidé

shí

知道,认得,能辨别:

识辨。

识破。

识相(xià

ng)。

识途老马。

所知道的道理:

知识。

常识。

辨别是非的能力:

见识。

远见卓识。

zhì

记住:

博闻强识。

标志,记号。

(3)学习多音字: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děidé

获取,接受,如得到、得失、得益、得空、得便、得力、心得;

适合,如得劲、得当、得法、得体;

满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完成,实现,如得逞、得志;

可以,许可,如不得随地吐痰;

děi必须,须要,如可得注意;

极舒服,极适意,如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②读一读:

小学生就得(děi)多读书,这样才能从书中得(dé

)到更多的知识。

(4)理解词语。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5.再读课文,理清顺序,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1)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再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2)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①小组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四、学习“会写字”

耻诲谓诵岂恒窥皆缺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诲、谓、诵、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耻、缺”左右结构,左右基本同宽;

“岂、皆、窥”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窥、皆”和左右结构的字“耻、诲”,学生练写。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

写字指导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写字指导时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正确、美观地把字写在田字格里了。

五、学习《论语》三则。

1.自由阅读,交流词语的意思。

(1)敏:

勤勉。

(2)好:

喜好。

(3)耻:

以……为耻。

(4)下问:

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5)知:

同“智”,智慧。

(6)识:

记住,这里读zhì

(7)厌:

满足。

(8)诲:

教诲。

2.小组交流,试着理解每句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①译文:

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②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示例:

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何意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敏”即是勤奋。

在心里暗暗的下定决心,努力地去工作、学习,当然要付诸行动,嘴上空谈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要能坚持,有恒心和毅力。

即使是受外界干扰,仍旧能继续学习,那样才能算是“敏而好学”。

在学习过程中必有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也是难免的,有何“耻”而言?

通过勤奋好学,就会增长知识,提升自我;

而当我们不耻下问时,就能持续地去升华自己。

因此,实践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是非常重要的。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②出处《论语•为政》:

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从哪一方面来讲的?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不可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④示例:

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试意,表示明白。

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混弄过去。

当时我忽然想起:

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得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了这道题的全过程。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

②出处《论语•述而》: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③读解:

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

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

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④怎样理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呢?

(要想理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关键是要理解“识、厌、倦”这三个词的意思。

借助书上的注释我知道了“识”是记住的意思;

“厌”是满足的意思;

“诲”是教诲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从哪方面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真正能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这句话中“默而识之”,告诉我们是“学习”的方法;

“学而不厌”,告诉我们的是“学习”的态度;

“诲人不倦”,告诉我们的是“学习”的目的。

3.教师小结:

这三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向别人请教,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今后的读书和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4.自由朗读,背诵积累。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了解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2)

(3)

(5)

(6)

(7)

(8)

(9)

(10)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课文,想一想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

2.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课文多读几遍。

3.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5.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6.请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7.自由练习朗读。

(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

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

三、品读释疑

(一)参考注释,自学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要求:

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  

(二)小组交流。

(三)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自由阅读,交流词语的意思。

①谓:

说。

②心不在此。

此:

这里。

③漫浪诵读。

漫浪:

随随便便。

④决:

一定。

⑤心到最急。

急:

迫切、重要。

(2)译文:

我曾经说过:

“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还有不到的道理吗?

(3)出处出自南宋·

朱熹《训学斋规》: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4)鲁迅的读书五到: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

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

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

口到就是读出声来。

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

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⑥识:

⑦厌:

⑧诲:

(2)小组交流,试着理解每句话。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①士人:

读书人。

②恒:

恒心。

③下流:

下等,劣等。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

第一要有志气(或志向),第二要有知识(或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或毅力)。

有了志向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

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只有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才能有所成就。

]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

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这三件缺一不可。

4.熟读成诵。

方法指导:

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1.方法:

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

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2.运用:

比如文中的节选的《论语》中的三句话,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的方法。

六、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七、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与关读书的名句,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其中读书的方法,用以指导自己以后的阅读。

2.借助注释是理解古文

(1)借助注释是理解古文最快捷的方法之一,由于学生能力有限,每一篇古诗词中都配有注释,对关键字词做出了解释和说明。

在学习古文时就要借助注释提供的信息来快速把握内容,有助于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2)举例:

比如读古文《学奕》中的句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就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弈秋:

弈:

下棋。

(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

全国。

善:

善于,擅长。

使:

让。

诲:

教导。

鸿鹄:

天鹅。

援:

引,拉。

)就能理解原文的意思: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3)练一练:

读古文《截竿入城》借助注释来理解内容。

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注释:

俄:

一会儿,不久。

老父(fǔ):

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至:

来到这里。

圣人:

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但:

只,仅,但是。

何:

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中截:

从中间截断。

“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

以:

用。

遂:

于是,就。

示例:

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

“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

”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七、主题延伸

1.延伸交流:

练习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推荐阅读。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陈寿

(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5)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朱熹。

思考:

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悟。

随着有效教学框架的不断深入,课外拓展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

八、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读书名句。

2.请完成本课“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4)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总结读书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进行阅读实践。

不足之处:

拓展训练不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