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073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docx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docx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行为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戴光绪

矿山事故给公司造成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给员工及其家庭带来的是灾难。

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课题。

习惯性违章是指生产作业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这些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由师传徒,侥幸变“经验”.其特有的隐蔽性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那么,找出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制定防范习惯性违章的对策,势必成为防范生产事故的首要任务。

现针对习惯性违章原因、特性以及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与大家一起讨论。

关键词:

习惯性违章;心理及特性;预防与对策

一、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原因分析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

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由三个因素决定:

(一)行为者对违章行为后果的追求程度。

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发生违章行为的可能就大。

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1、侥幸心理。

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就是因为偶尔违章没有发生事故导致了一些违章行为演变成了一种“工作经验”而埋下习惯性违章的祸根。

2、取巧心理。

在远离公司的班组、仓库或野外的工作现场,因路途较远,或操作中有重复性操作内容。

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嫌来回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逐利心理。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计件、计进尺、计量、计时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计进尺工资和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4、偷懒心理。

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职工认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

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班,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

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现场监督环节形同虚设。

(二)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

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

公司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故中,不少就是队长、大班、司钻等生产技术骨干违章违纪造成的。

分析违章者的违章心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逞能心理。

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

还有部分作业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等,按规定作业前应到现场检查设备、制定措施等,但是自持自己熟悉现场设备系统,此项作业实施过多次,就逞能蛮干,往往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误调度,造成事故。

2、帮忙心理。

在生产现场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某设备配件更换不下来等现象,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帮忙者往往障于情面或表现欲望,就有可能在不了解设备状况或失去监护的情况下,盲目帮忙去操作,此行为极容易造成事故。

3、冒险心理。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或气候较为恶劣的情况,如果严格按有关规程制度执行确实有困难,我们现场作业人员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让现场不会出事而前去冒险作业。

4、自负心理。

当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基于对生产设备可靠性不信任的条件下,往往一味认为是设备出现故障。

而不是停止操作或作业,检查自己操作过程是否存在问题,而是自以为是的认定是生产设备存在问题,强行将防误装置或保险系统打开,冒险进行操作。

从而造成事故。

(三)文化氛围对个体的影响。

任何违章行为者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存在,都是与集体或班组紧密相联的,这种外界因素对行为者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巨大的。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文化氛围对违章者心理的影响。

1、从众心理。

当一个班组的班长或技术负责人违章,或者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该不会出现问题,于是某些人会对违章违纪习以为常,这样就会对小集体内其他人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看见别人能违章违纪没出事儿,自己常常也跟着别人违章违纪,这样长期下去违章作业成为一种时尚,按章操作反倒成为阻力。

2、盲从心理。

在企业的生产安全培训过程中或者在平时的交谈过程中,一些经验老道,技术强的老师在授课时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也传授给员工,员工如果不加辩识,全盘接受,不仅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传播者,同时极可能成为因违章造成事故的责任者或受害者。

有些老师傅往往也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这类角色。

3、好奇心理。

在钻井作业过程中,当运用一些新设备、新技术等平日难得一见的情况下,出于好奇心理(严格讲是一种求知欲望),没有操作责任的作业人员往往会自己动手实践一番,由于行为者对设备情况不熟悉、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以上对违章人员的心理进行了分析,我认为人员违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行为者的内因,即违章者的主观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

行为者之所以违章在于行为者过高的看重行为后果的价值,又过低的估计自己失败的可能性,形成了行为风险估量的错误,最后走上冒险违章违纪的道路。

但是每次违章违纪并不是必定会发生事故,这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象事故是偶然的,违章违纪并没什么危险,出现事故主要是自己的运气不好,这种观点在事故分析中常常听到。

其实不然,统计表明,对于事故不管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实际上都直接或间接的与违章违纪相关,这就是违章违纪与事故的必然性及规律性联系。

二、环境因素对习惯性违章的影响分析

前面着重对违章人员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是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或限制,导致直接诱发职工违章行为的发生。

作为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不能忽视物的不安全因素对人员的影响作用。

(一)设备陈旧、设备操作设计落后及不合理。

现场使用的有些设备陈旧及使用的工具用具落后,不符合现代化安全操规程、不符合安全、高效、方便、宜人的操作要求是引发人员违章操作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管理层对配置的安全器具或劳动保护用品、作业设备等在人机界面是否符合操作要求方面缺乏考虑,员工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别扭难受,导致员工不愿意佩带使用或不能按规定要求操作而违章。

(二)作业环境不适。

作业环境不适应工人操作也是引发违章违纪操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工作现场的高噪音、高温度、高湿度、异味等使作业人员难以忍受,导致员工急于避开那个让人难受环境。

或者作业面空间过于窄小,难以按规程作业等。

正是由于存在这些原因,一方面容易导致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就极易引发员工冒险违章违纪作业等。

(三)生产管理不善。

生产管理不善是产生违章的重要原因,系统安全理论特别强调“管理”的作用。

认为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管理不到位,实质上是产生事故直接原因,管理上缺陷或不善,是根本性的事故隐患。

生产管理不善具体表现以下方面:

1、生产组织不当。

管理人员在组织生产、安排班组成员作业时,由于安排不当使班组与班组之间或班组成员间产生人际纠葛,致使相互间配合不好、信息不通或工作安排时间过长易造成工人疲倦等。

这些都容易引起人员有意违章的事故发生。

2、生产管理不当。

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管理,不仅要管理好人员,还应该管理好班组的安全工用具,否则,当员工使用了因质量存在问题或因检验过期而失效的工用具,就容易造成人身伤亡。

3、违章指挥。

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或自身素质不高,就容易在作业过程中违章指挥,有的管理人员带头违章。

其影响是相当恶劣的,也是极难以纠正的。

例如管理干部自身不熟悉危险作业的安全规定,冒险让员工从事危险作业或野蛮施工、无证上岗、违章操作等。

三、习惯性违章的特性分析

习惯性违章主要表现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

如不执行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它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但归根到底是思想意识、安全管理方面的原因。

安全意识淡薄是习惯性违章的思想根源。

心存侥幸的思想,违章作业容易酿成事故,然而有些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或者有些人不愿意认识这一点,事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是每次违章作业就一定要出事故,该投机时就投机,该取巧时就取巧,即使有事也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一些员工进入作业现场后,认为自己有一定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听别人的劝告,这种思想上的违章不出事故则已,一出事故就是大事故。

这一类员工往往信奉“胆小不得将军做”、“只要敢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等理念,把违章行为当成个人英雄主义。

他们的工作时间较长,现场“违章”工作经验丰富,且在各类安全学习中,安全规程讲得头头是道,只是在行动上却对不上号,明知自己行为违章,为了图省事、怕麻烦,依然我行我素。

因此,一些从业时间较长的老队长、老员工是这类思想泛滥的“重灾区”。

还有一些员工存在着无知盲从的思想。

这种思想主要反映在“三种人”身上,即临时工、青年工人、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

这些人做事急躁,风风火火,且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得不够全面,缺乏经验,安全意识差,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违章行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在作业过程中,被发现违章后,往往都不知道自己违章在什么地方。

在这种心理影响下造成的违章,以作业性违章较多。

习惯性违章能够长期在作业现场蔓延滋生,原因就是它具有顽固性、潜在性、感染性、排他性等特性,这些特性的存在决定了这一危害安全的恶习难以根除。

1.习惯性违章具有顽固性。

习惯性违章是由一定的心理支配的,是一种习惯的动作方式,因而它具有一定的顽固性、多发性特点。

支配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心理不改变,习惯性违章动作不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就会反复发作,直到行为人受到伤害或者受到处罚时,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2.习惯性违章具有潜在性。

就是平时的违章作业变成了习惯,这种习惯存在于潜意识中,某些人平时说的头头是道,干起活来就自觉不自觉的去违章作业,这些人往往是“安全说起来重要、干起了次要、忙起来不要、急起来乱套”。

所以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

3.习惯性违章具有感染性。

某些领导或员工的不良习惯行为,不仅对本人的安全有影响,同时对其身边的其他员工具有极大的影响性。

主要原因是某些管理者给习惯性违章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这是最可怕的感染特性。

4.习惯性违章具有排他性。

有些习惯性违章严重的职工,对安全规程根本学不进去也不遵守,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方式“管用”,而安全规程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对别人的监督作用置若罔闻。

其结果必然是严重妨碍安全规程、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严重危害安全生产工作。

四、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对策

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落实安全“两基”工作是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的关键。

杜绝违章行为的关键在于遵章守纪,而遵章守纪的关键是全体员工对遵章守纪的正确认识,只有科学的认识,才会有科学的态度,才能克服侥幸心理,才能自觉的约束自己。

遵章守纪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的形成既有技术方面的作用,也有法治方面的作用;既有文化方面的作用,又有管理方面的作用;既需要个人的努力,又需要群体帮助;既需要干部对员工进行指导,也需要工人对干部进行监督。

可见,贯彻遵章守纪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一项涉及面很大的系统工程。

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措施,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遵章守纪系统工程中的“硬件”部分,企业必须建立起严明的、可操作性的安全作业规章制度。

不仅工人要遵章守纪,更重要的是管理干部遵章守纪,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落在实处。

同时要建立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