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493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的寓意。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引入话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寓言故事吗?

在四人小组中和同学交流你听过的寓言故事吧。

2.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寓言故事的图画,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寓言故事。

3.简单介绍寓言故事是什么。

设计意图:

二年级的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接触过寓言故事,通过话题交流,在唤醒生活经验的同时,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互动。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通俗常见的寓言故事图片,简单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吸引孩子注意,并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美读感悟

1.提示带着问题自读:

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

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首先,让我们用学习宝典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

2.课件展示学习宝典。

读(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记(思考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想(小结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可以提出想要了解的关于课文的问题)

通过提供学习宝典,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重视课文朗读、生字识记、内容理解以及培养学会提出问题的意识。

三、读文识字

1.通过全班齐读课文,检查生字识记情况,引导运用生字识记方法。

根据本课生字特点,采用图片、课件、动作演示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圈”可用图片展示理解,“钻、叼、喘”可用动作演示理解。

“街坊”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

有的字可以用与它意思相近的字来解释。

如“则”是量词,相当于“章、条”,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如新闻一则、寓言二则。

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利用熟字识记:

如防——坊,端——喘。

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贝+刂=则,钅+占=钻。

结合语境识记:

“寓”可结合词语“寓言”进行学习。

“筋、疲”可在成语“筋疲力尽”中学习,“筋疲力尽”就是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截”字形复杂,通过读词语,如“一大截、截断、半截”,强化记忆。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

“寓、圈、叼、坊、疲”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比较明显,如“圈”,国字框像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声旁“卷”提示读音;

“叼”,口字旁表示叼东西要用“口”,声旁“刁”提示读音;

“疲”,“广”表示身体不舒服,“皮”提示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提问:

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

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他的心情怎样?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

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

(这是故事的起因。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并回答:

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他自己感觉怎样?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白费——白白地耗费。

本课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这是故事的经过。

(3)指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并回答:

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

(这是故事的结果。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指名不同的同学按顺序朗读课文,进行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巴望”“天天”“转来转去”搞清楚那个人因为迫切希望禾苗长得快些而揠苗,抓住关键词“筋疲力尽”来体会那个人揠苗很卖力、很认真,这一部分的重点感悟使得与揠苗的结果的巨大反差,使得种田人的可笑行为更加突出。

四、课堂小结

1.指名学生在板书的的提示下,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2.提问:

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

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3.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在梳理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串联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来复述课文,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寓言故事说明的道理。

第二课时

1.出示课件,认读词语。

寓言  寓意  焦急  焦虑  喘气  计算  算盘

一截  拦截  丢失  费力  浪费  盼望  张望

2.上节课我们运用学习宝典,学习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明白了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另一则寓言。

齐读课题。

识记“亡”“牢”。

重视生词的识记、积累,通过检查词语的认读,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在复习课文的同时,自然引入新内容的学习。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1.出示学习宝典,自学感悟。

2.完成自学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学成果,教师随堂巡视。

通过复习运用学习宝典,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重视课文朗读、生字识记、内容理解以及提出问题。

三、抓关键词句,加深理解

1.通过全班齐读课文,抽查个别学生,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指导读好人物对话,加深理解。

指名分角色朗读《亡羊补牢》第一至三自然段。

这是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与他之间的对话。

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邻居的心情?

提示语——“劝”以及“赶紧”可以看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着急,也反映出事情的紧迫。

而养羊人却不以为然,还用反问的句式拒绝了别人的好意,如果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是什么?

羊已经丢了,不需要修羊圈。

(2)指名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加深理解。

第一次丢羊以后,养羊人不以为然,不听劝告,不愿意修养圈。

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有变化吗?

请抓住养羊人的所想所做去体会。

养羊人“后悔”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尝试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

如,哎呀,早知道不堵羊圈,羊还会丢失,我就不应该不听劝说啊。

这样想着,他是怎样做的?

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他态度变化?

“赶紧”,说明养羊人行动迅速,“结结实实”说明养羊人把羊圈修得很好。

结合“再也没有丢过”,明白改正错误后的好结果。

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内心独白,并抓住关键词来感受人物的语言、动作的精彩描写,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打下基础。

四、感悟寓意,复述课文

2.你读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指导书写,掌握方法

1.分析字型及结构,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生字书写提醒如下,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上下结构的字中,“牢、筋”上小下大,“告、丢”上宽下窄,第二横要写长些。

左右结构的字“钻、劝”,都是左窄右宽,要指导把握各部分的比例。

独体字“亡”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半包围结构的字“疲”注意撇画要写得伸展。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重视学生生字书写指导,关注相同结构字形的书写要点的归类指导,有利于让学生形成同类字的书写习惯和意识。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课外寓言故事,参加讲故事比赛。

3.书写本课生字词。

通过课后复述课文,再次巩固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表达、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搜集课外寓言故事,并开展讲故事比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七、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起因巴望少了一只羊

经过筋疲力尽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后悔

结果都枯死了赶紧堵上再也没丢过

寓意: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13画杨桃

《画杨桃》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

老师还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

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仅针对的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课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让人体会到这位老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

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如:

“哈哈大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从同学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明显感觉到他们是在嘲笑“我”。

“好——笑!

”“嘻嘻的笑声”,表现他们十分肯定地认为“我”画错了。

课文还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

一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对比。

看到“我”画的杨桃,同学们是嘲笑的态度。

而老师却注意观察,从“我”的座位上去审视杨桃。

二是同学们前后的态度对比。

开始看到“我”的画,同学们嘲笑“我”,后来明白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对比非常鲜明。

三是老师神情的前后对比。

老师的情感随着同学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这个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哲理。

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内容是一个横放着的杨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杨桃画。

这两个内容对比鲜明,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图画、老师”等10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1.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预设: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2.出示杨桃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杨桃有什么了解。

3.介绍杨桃又名羊桃,五敛子。

常绿或半常绿乔木。

花小,钟形,紫红色。

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

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

加深学生对杨桃的认识。

4.出示课件:

请学生观察这两个杨桃有什么不同?

5.开火车读生字词。

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生字容易读错。

“审、视、晌”声母都是“sh”,可归类认。

“诲”字强调是四声,不能误读为三声。

6.提醒学生读准多音字“倒”。

先指导在“倒不如”中读dà

o,再联系生活拓展词语。

结合词语讲解不同读音的含义,比如:

一般表示上下颠倒,方向相反或意思转折时,读dà

o,倒水、倒立、倒车;

表示立着的东西横躺下来时,读dǎo,摔倒、不倒翁。

7.与熟字比较识记。

晌——响、诲——悔、抢——枪、悦——说、审——婶。

如“晌”,可联系词语“半晌”,引导学生明白“晌”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这样与“响”区别字形。

8.扩词识记。

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靠:

靠近 依靠 可靠抢:

抢先 抢救 抢夺

视:

注视 仰视 视而不见悦:

喜悦 愉悦 赏心悦目

质疑导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杨桃有什么不同?

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鼓励学生运用熟字比较法、扩词法等多种识字方法识记字音、字形,了解字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的发音,并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

2.生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汇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随机点拨。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课文。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生齐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进一步熟悉课文。

2.合作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十七自然段。

(1)女生读旁白,男生读“同学们”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审”(shěn)“晌”(shǎnɡ):

翘舌音。

“肃”(sù

):

平舌音。

哈(hā):

拟声词。

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

四声(huì

),字义是教导、诱导。

与形近字“悔”,区别字形。

运用集体朗读齐读、合作朗读、指名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

老师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

用谈话导入的方式,总结第一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

二、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了“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的原因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2.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我”是个做事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人。

从文中以下两句可以看出: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和“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教师随机板书: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看到我画的杨桃,同学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细读文本,了解作者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的原因。

三、体会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1.刚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2.出示句子。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学生圈画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理解“审视”的意思。

3.说说老师为什么要到“我”的座位上“审视”讲桌上的杨桃。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4.分角色朗读第六至十一自然段描写对话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老师耐心询问,同学们肯定、嘲笑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中描写对话的句子,着重指导学生读出同学们说话时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语气,表现出他们难为情的心情。

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各有不同。

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老师到“我”的座位上“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说明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

四、对比朗读,理解意图,谈谈启发

1.对比朗读描写同学们看“我”的画,和在“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时说的话,体会同学们的看法和心情有什么变化。

看画时看杨桃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2.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

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说说同学们这时心情是怎样的,他们想对“我”说些什么。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

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

他们请求我的原谅。

他们说:

“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

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

原谅我们吧!

”。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

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

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

小结:

这是教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

3.老师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大家发现了吗?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4.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抓住老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5.听到同学们笑话我,“老师”的态度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6.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

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7.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来教育我们?

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8.你同意老师说的吗?

说一说你的看法。

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师随机板书:

角度不同,样子不同)

9.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于“画杨桃”这样的事,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相机提供相关事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低年段应该从感悟方法开始。

本文适合对比阅读。

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物说的、做的,甚至神态、表情、心情进行对比阅读,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领悟道理。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同学前后心情和认识的变化,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五、了解作者,感悟提升

1.在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

1950年参加工作,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

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

“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来自于小时老师对我的教诲。

2.读了这段话,你又有什么体会?

3.看来小时侯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

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的那段话。

生齐读课文第十七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老师的话。

4.生齐读名人警句。

(1)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2)只有在自己诚实之时,才会一眼看出身旁不诚实的人。

——加藤谛之

(3)正直是这么美妙的东西,重金难买。

(4)诚实是人生绝妙的法宝。

虽然对人诚实,你可能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日后你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