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0464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还有吗?

  生2:

两端点之间还是直的。

  ……

两个端点之间直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它叫做这两点的距离,也就叫做线段

  2、找一找线段(4分钟)

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线段,看,这里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3、师:

找一找这里有几条线段

  三、延伸拓展,探究新知

  1、量一量(6分钟)

  

(1)师:

线段和直线不一样,直线是没有长度的,而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在我们量线段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从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看物品的右端对着几

  (若不知道,翻开书本第3页,读一读书本老师说的话)

下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书本第5页的做一做,先示范量第一条线段,然后自己量一量,同桌互相监督,看做得是否对。

  

(2)翻到书本第7页,第10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

指名1—2名学生说一说量出的长度和量法。

是的,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画一画,感知线段(不指定长度)(7分钟)

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认识了线段,还会量线段的长度,那么你能画一条线段吗?

下面根据自己对线段的理解,画一条线段。

  巡视

老师发现有好多小朋友都会画线段,下面抬头看黑板,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指导学生画线段

  

(1)指导画法:

  1)先在纸上点一个小圆点,然后用直尺定好所画线段的两个端点;

  2)用直尺把两个定点连起来。

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直线组成的,你们都会画了吗?

下面自己再画一遍,同桌互相检查,是否画正确。

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画出来的线段有什么特点?

  3、画一画,探究线段(指定长度)(7分钟)

假如我要画3厘米长的线段,又应该怎么画?

齐读第5页书本老师说的话。

请1-2个学生说一说要注意什么?

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再画到3厘米的地方。

有两个端点,两端点之间有一条直线。

  展示画法

看老师,先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这样就是一条3厘米的线段了。

  

(2)画一条5厘米,10厘米的线段

  个别学生指导

  (3)①若直尺断了,它是从3厘米的刻度开始的,要画5厘米的线段,又应该怎么画?

从尺的“3”刻度开始画,要画到几厘米的地方为止?

8厘米

为什么?

3和8相差5个间隔,每个间隔1厘米,所以画到8厘米为止

  ②若要画10厘米,又应该画到几厘米的地方为止?

13厘米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0分钟)

看来今天小朋友都掌握的非常不错,值得表扬,下面翻开课堂练习,做第页的第题。

  板书设计

  线段

  线段:

⒈两个端点

  ⒉直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2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文具盒里都有什么东西?

能不能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让学生自己动手,并汇报测量结果。

通过同学们用各自不同的物品得出不同的结果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分小组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方法并动手操作。

  

(1)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不能弯弯曲曲的。

  

(2)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每组从三件物品中(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全班总共分为6个小组,其中3组用正方形,3组用曲别针,3组用三角形。

  注意:

在使用三角形时,规定只使用三角形的一条边来量。

  (3)在测量好后各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

并思考:

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短边,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讨论交流,让学生尝试着总结。

  结论: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2、让各小组换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然后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学生独立操作,体会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

  如:

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

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________,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2、合理学习活动的组织。

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表象。

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整节课学生参与面很广,学的很轻松,很扎实,效果很好。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设想】

  一、背景分析

  “统一长度单位”是小学阶段学习法定计量单位的开始。

人教版教材在安排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这是新课程与老教材的明显差异。

教材的主题情境是:

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木块)作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并提示:

“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

再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教材让学生自由量,并思考:

“为什么不同的东西量出的结果一样呢?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物品(如方木块)进行测量,去解决上面两个矛盾冲突,由此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安排的意图十分明显:

两个操作层次,实际上都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虽然教材中两个操作层次最终指向的目的一致,但各自的思维角度不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数学呈现时,常常省略了知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这样的知识还是会感到抽象困难。

尤其是本教材面向的上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在生活中交流物体长度的经历比较少,要他们分层、理性地还原本教材知识内容的建构过程,是有相当难度的。

  通过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呈现以及预期落点有必要作适当的调整。

  二、策略选择

  1.变素材,降落点。

  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现有思维发展水平,改变操作层次,简化思维难度。

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建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本节课的落点也适当调低,让学生能体会到长度单位不统一会给日常生活、交流带来不便,能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重操作,重体验。

  针对知识内容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操作、体验感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因此,本节课应注意安排设计多项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探究的活动,努力使知识的还原建构过程生动活泼,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同样,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单位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了解该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初步体会统一单位长度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实际动手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

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导入新课,交流测量方法

  2.动手测量:

桌子的宽。

  3.汇报结果:

测量工具和结果。

  4.讨论交流:

多样的结果。

  二、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

  2.认识1厘米

  

(1)教师介绍1厘米

  

(2)学生找找1厘米

  (3)师生比比1厘米

  (4)学生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的物体。

  三、应用

  

(1)撕一撕:

动手撕一段1厘米长的纸条。

  

(2)估一估:

书本等物品大约有多长。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4

  教材第x页

  【教材分析】

  例8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意在巩固学生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进而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

  从呈现形式来说,教材仍然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反思与回顾三个步骤呈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其中,在分析与解答环节,特别突出了判断(估测)的方法,即运用自己熟知的一定长度作标准(如一拃的长度、身高等)去比较或推测,既有方法上的引领,又有测量思想的渗透。

回顾与反思环节,则是以学生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回到情境中对解答的结论进行检验。

这两个环节中,都突出了用长度表象解决问题,使学生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学情分析】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必须建立在长度估测的基础上。

由于学生只认识了“厘米”和“米”,很容易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推断。

  虽然旗杆、课桌、小鸟、篮球场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一定都清楚它们的长度,也就是说我们应高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1.结合具体事物,运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及借助参照物的方法,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判断方法。

  难点:

学会借助参照物进行判断。

  课件、橡皮、杯子、直尺等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探究新知→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巩固应用→通过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5厘米、1米各有多长。

  2.播放课件:

长颈鹿与小羊比本领的动画片。

在长颈鹿和小羊比本领时,为什么长颈鹿赢了?

因为长颈鹿长得高。

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

是5厘米还是5米?

由此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1.想一想。

  课件出示高大的长颈鹿图片。

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长颈鹿吗?

在哪里见过?

在动物园里见过。

联系实际想一想,你和长颈鹿相比,谁高?

长颈鹿比我高。

  2.议一议。

  提出问题:

长颈鹿高5厘米还是5米?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手势比划感知5厘米和5米有多长,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观点,为向全班汇报作准备。

  3.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我大拇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5厘米就是5个1厘米,也就是用大拇指的宽量5次的长度,这跟我的中指的长度差不多,长颈鹿不可能那么矮,所以我觉得长颈鹿有5米高。

我尺子上从0到5的长度就是5厘米。

  这太短了,还没有长颈鹿的耳朵长,所以我觉得长颈鹿不可能是5厘米,只能是5米高。

  生3:

我伸开双臂,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1米,还没有长颈鹿的脖子长,我觉得长颈鹿有好几个1米,应该是5米高。

  生4:

我的身高1米多,还没有长颈鹿的脚高,所以长颈鹿应该是5米高,而不可能是5厘米高。

  生5:

4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长颈鹿一样高,所以长颈鹿是5米高。

  【巩固应用】

  1.教材第x页做一做。

  2.选择合适的长度,在括号里画“√”。

  

(1)黑板长:

①3厘米()②3米()

  

(2)橡皮长:

①2厘米()②2米()

  (3)大树高:

①10厘米()②10米()

  学生自己辨别以上物体的长度,教师及时反馈。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高)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橡皮长2厘米长颈鹿高5米

  大树高10米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5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

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尺、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

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回顾梳理

  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长?

1米有多长?

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3、学生活动:

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

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3、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细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厘米30厘米+6厘米=()厘米

  100厘米–40厘米=()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知识运用:

  

(1)抢答题:

(出示练习)填写长度单位:

厘米或米。

  黑板长约4()我们的身高约130()

  旗杆高15()橡皮擦长3()

  小红的手臂长约40()床长2()

  爸爸的鞋子长25()我们的房子高3()

  4、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

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

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

全班交流。

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

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三、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到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物体,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作单位,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