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65KB ,
资源ID:184046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4046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还有吗?生2:两端点之间还是直的。两个端点之间直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它叫做这两点的距离,也就叫做线段2、找一找线段(4分钟)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线段,看,这里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为什么,说一说理由。3、师:找一找这里有几条线段三、延伸拓展,探究新知1、量一量(6分钟)(1)师:线段和直线不一样,直线是没有长度的,而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在我们量线段的时候,应注意什么?从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看物品的右端对着几(若不知道,翻开书本第3页,读一读书本老师说的话)下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书本第5页的做一做,先示范量第一条线段,然后自己量一量,同桌互相监督,看做得是否对。(2)翻到书本第

2、7页,第10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指名12名学生说一说量出的长度和量法。是的,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画一画,感知线段(不指定长度)(7分钟)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认识了线段,还会量线段的长度,那么你能画一条线段吗?下面根据自己对线段的理解,画一条线段。巡视老师发现有好多小朋友都会画线段,下面抬头看黑板,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指导学生画线段(1)指导画法:1)先在纸上点一个小圆点,然后用直尺定好所画线段的两个端点;2)用直尺把两个定点连起来。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直线组成的,你们都会画了吗?下面自己再画一遍,同桌互相检查,是否画正确。然后同桌

3、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画出来的线段有什么特点?3、画一画,探究线段(指定长度)(7分钟)假如我要画3厘米长的线段,又应该怎么画?齐读第5页书本老师说的话。请1-2个学生说一说要注意什么?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再画到3厘米的地方。有两个端点,两端点之间有一条直线。展示画法看老师,先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这样就是一条3厘米的线段了。(2)画一条5厘米,10厘米的线段个别学生指导(3)若直尺断了,它是从3厘米的刻度开始的,要画5厘米的线段,又应该怎么画?从尺的“3”刻度开始画,要画到几厘米的地方为止?8厘米为什么?3和8相差5个间隔,每个间隔1厘米,所以画到8厘米为止若要画10

4、厘米,又应该画到几厘米的地方为止?13厘米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0分钟)看来今天小朋友都掌握的非常不错,值得表扬,下面翻开课堂练习,做第页的第题。板书设计线段线段:两个端点直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2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通过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

5、: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的文具盒里都有什么东西?能不能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让学生自己动手,并汇报测量结果。通过同学们用各自不同的物品得出不同的结果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分小组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方法并动手操作。(1)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不能弯弯曲曲的。(2)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每组从三件物品中(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全班总共分

6、为6个小组,其中3组用正方形,3组用曲别针,3组用三角形。注意:在使用三角形时,规定只使用三角形的一条边来量。(3)在测量好后各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短边,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讨论交流,让学生尝试着总结。)结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2、让各小组换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然后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学生独立操作,体会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如:为什

7、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8、。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

9、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反思: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_,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2、合理学习活动的组织。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表象。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教学将取得

10、意想不到的效果。整节课学生参与面很广,学的很轻松,很扎实,效果很好。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教材设想】一、背景分析“统一长度单位”是小学阶段学习法定计量单位的开始。人教版教材在安排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这是新课程与老教材的明显差异。教材的主题情境是: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木块)作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并提示:“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再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教材让学生自由量,并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东西量出的结果一样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物品

11、(如方木块)进行测量,去解决上面两个矛盾冲突,由此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材安排的意图十分明显:两个操作层次,实际上都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虽然教材中两个操作层次最终指向的目的一致,但各自的思维角度不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数学呈现时,常常省略了知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这样的知识还是会感到抽象困难。尤其是本教材面向的上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在生活中交流物体长度的经历比较少,要他们分层、理性地还原本教材知识内容的建构过程,是有相当难度的。通过以上对

12、教材、学情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呈现以及预期落点有必要作适当的调整。二、策略选择1.变素材,降落点。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现有思维发展水平,改变操作层次,简化思维难度。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建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本节课的落点也适当调低,让学生能体会到长度单位不统一会给日常生活、交流带来不便,能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重操作,重体验。针对知识内容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操作、体验感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本节课应注意安排设计多项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探究的活动,努力使知识的还原

13、建构过程生动活泼,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样,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单位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了解该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的长度表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初步体会统一单位长度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在实际动手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准

14、备】学具准备: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尺子等【教学过程】一、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导入新课,交流测量方法2.动手测量:桌子的宽。3.汇报结果:测量工具和结果。4.讨论交流:多样的结果。二、认识厘米1.认识尺子2.认识1厘米(1)教师介绍1厘米(2)学生找找1厘米(3)师生比比1厘米(4)学生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的物体。三、应用(1)撕一撕:动手撕一段1厘米长的纸条。(2)估一估:书本等物品大约有多长。四、课堂总结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4教材第x页【教材分析】例8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意在巩固学生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进而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从呈现形式来说,教材

15、仍然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反思与回顾三个步骤呈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其中,在分析与解答环节,特别突出了判断(估测)的方法,即运用自己熟知的一定长度作标准(如一拃的长度、身高等)去比较或推测,既有方法上的引领,又有测量思想的渗透。回顾与反思环节,则是以学生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回到情境中对解答的结论进行检验。这两个环节中,都突出了用长度表象解决问题,使学生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学情分析】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必须建立在长度估测的基础上。由于学生只认识了“厘米”和“米”,很容易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推断。虽然旗杆、课桌、小鸟、篮球场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一定都清楚它们的长度,也就是说我们应高

16、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1结合具体事物,运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及借助参照物的方法,恰当选择长度单位。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判断方法。难点:学会借助参照物进行判断。课件、橡皮、杯子、直尺等【教学流程】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探究新知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巩固应用通过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复习导入】1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5厘米、1米各有多长。2播放课件:长颈鹿与小羊比本领的动画片。在长颈鹿和小羊比本领时,为什么长颈鹿赢了?因为长颈鹿长得

17、高。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是5厘米还是5米?由此引入新课。【探究新知】1想一想。课件出示高大的长颈鹿图片。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长颈鹿吗?在哪里见过?在动物园里见过。联系实际想一想,你和长颈鹿相比,谁高?长颈鹿比我高。2议一议。提出问题:长颈鹿高5厘米还是5米?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手势比划感知5厘米和5米有多长,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观点,为向全班汇报作准备。3说一说。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我大拇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5厘米就是5个1厘米,也就是用大拇指的宽量5次的长度,这跟我的中指的长度差不多,长颈鹿不可能那么矮,所以我觉得长颈鹿有5米高。我尺子上从0到5的长度就是5厘米

18、。这太短了,还没有长颈鹿的耳朵长,所以我觉得长颈鹿不可能是5厘米,只能是5米高。生3:我伸开双臂,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1米,还没有长颈鹿的脖子长,我觉得长颈鹿有好几个1米,应该是5米高。生4:我的身高1米多,还没有长颈鹿的脚高,所以长颈鹿应该是5米高,而不可能是5厘米高。生5:4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长颈鹿一样高,所以长颈鹿是5米高。【巩固应用】1教材第x页做一做。2选择合适的长度,在括号里画“”。(1)黑板长:3厘米()3米()(2)橡皮长:2厘米()2米()(3)大树高:10厘米()10米()学生自己辨别以上物体的长度,教师及时反馈。【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

19、计】解决问题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高)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橡皮长2厘米长颈鹿高5米大树高10米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5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20、。知道1米=100厘米。2、 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3、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4、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3、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尺、米尺【设计理念】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一、米和厘米的复习回顾梳理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

21、些?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3、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1米=100厘米【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二、进行练习。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3、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三、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2、 做一做(1)我

22、估计我的铅笔盒长( )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 )厘米。(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3)细心算一算7厘米+8厘米=( )厘米 30厘米+6厘米=( )厘米100厘米 40厘米=( )厘米【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3、知识运用:(1)抢答题:(出示练习)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黑板长约4( ) 我们的身高约130( )旗杆高15( ) 橡皮擦长3( )小红的手臂长约40( ) 床长2( )爸爸的鞋子长25( ) 我们的房子高3( )4、思考性练习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三、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到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物体,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 )作单位,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 )作单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