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231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

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那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创意和魅力。

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是当前在我国公众中非常流行的两种幸福观,但毋庸讳言,这两种幸福观都是极其错误的。

B.资源占有幸福观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就越幸福,把幸福与占有资源混为一谈,其错误在于把幸福的条件当作幸福本身。

C.物质享受幸福观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错误地以为获得的物质享受越多就越幸福,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

D.作者认为,幸福不是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一个人只要达到这一状态,就是幸福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1段点明在我国公众中十分流行的两种幸福观,并阐释其内涵,为下文进一步论述做铺垫。

B.第2段联系社会时代背景深入揭示两种幸福观的产生根源,即受到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激发。

C.第3~5段先总后分,具体阐释两种幸福观所导致的人生与社会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性。

D.第6段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揭示了幸福的真正含义,照应了标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追求物质享受并没有错,物质享受幸福观错在只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满足人的其他需要,这容易使人产生心理问题。

B.受物质享受幸福观支配的人难以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相反,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直至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C.除物质需要外,人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情感满足、社会尊重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比物质需要重要得多。

D.如果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生活充满乐趣、创意和魅力,那么他就是幸福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摘编自人民日报《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

材料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结构。

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为“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

材料三:

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

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

2006年12月,欧洲议会(European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

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欧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

相比分科知识,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更强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学和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这印证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

(摘自胡升平《核心素养·

欧盟的观点》新浪博客)

材料四:

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

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

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但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

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

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

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

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

(摘编自余文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B.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涉及文化、自身、社会等方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C.欧盟学生核心素养以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

D.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并能在活动中自然流露和表现出来。

因此,素养比能力更有价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全面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功能。

B.材料二图示表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C.材料四从结构这个方面,论述了素养在人的内层是最本质特点,并指出素养富有综合性、包容性。

D.四则材料围绕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涉及核心素养的教育、发展,以及国外成果。

6.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欧盟学生核心素养在内涵方面有哪些不同。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祁连雪

王充闾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

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

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

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

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

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

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

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

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夐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

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

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

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

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

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

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

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

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

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

《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

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

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

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

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作了热门话题。

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

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祇,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感。

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

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

“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D.本文既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雪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8.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

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0~16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A.不耻相师B.其出人也远矣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吾尝跂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13.从句式特征看,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相同的一项()(2分)

A.而耻学于师

B.何陋之有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4.对下列词语在文中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句读:

古人读书的基本功。

古人称语意完足处为句,语意未尽,诵读时略作停顿处为“读”(通“逗”)。

B.巫医:

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祝祷为职业的人。

C.六艺:

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D.经传:

儒家典籍经与传的统称。

传是阐释经文的著作。

儒家经典又称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为“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

”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分)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选自《毛泽东文选》,作于1929年10月)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开头一句写人生的变化很快,人容易衰老,而自然界的变化却不容易看出来,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之情

B.“岁岁重阳”意思是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战地黄花”一句表明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词人。

D.词的下阕写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寥廓江天万里霜”一句表现了词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18.“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用了什么样修辞手法,请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15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的诗句:

“,

,。

(2)《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6)《师说》中“,”诠释了作为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

(7)《师说》中“,”两句和《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

20.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浪遏(è

)槁暴(pù

)百舸(gě)真知灼见(zhuó

B.慰藉(jiè

)骐骥(qí

)攀援(pān)木直中绳(zhò

ng)

C.跬步(kuǐ)参省(xǐng)舟楫(jí

)锲而不舍(qì

D.驽马(nú

)峥嵘(zhēnɡ)句读(dò

u)六艺经传(zhuà

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且“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

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思考却有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来引进人才。

引进人才要“量身定做”,不要“”。

固然人才数量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竟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

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中的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手忙脚乱千人一面蜂拥而上崭露头角

B.眼花缭乱千篇一律一哄而上脱颖而出

C.眼花缭乱千篇一律蜂拥而上崭露头角

D.手忙脚乱千人一面一哄而上脱颖而出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消耗浪费。

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消耗浪费。

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B.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一环重要的引才政策,也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2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

A.放学刚一到家,妈妈就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说:

“你爸正跟你哥磋商明天旅游的事呢。

B.时值本店开业,凡在本店购物满二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礼品数量有限,恭迎大驾光临。

C.爸爸看到小芳的成绩单说:

“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振作精神,胜利终归是你的。

D.在新落成的住院部大楼门口,院长制作了醒目的条幅,上面写着:

“欢迎各界人士经常光临本院。

25.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告诫人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请根据示例,从《劝学》或《师说》中找一句你喜欢的名言推荐给大家。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50字。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

推荐理由: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青春代表着年轻活力,充满了想象和希望。

青春的步伐不会因困难而停止,青春的旋律不会因风雨而静默。

李顿说:

“青春的辞典里没有失败的字眼”;

果戈里说: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

萧伯纳说:

“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青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