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事政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077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时事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时事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时事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时事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时事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时事政治文档格式.docx

《考研时事政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时事政治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时事政治文档格式.docx

  A.生产实践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

  答案:

D

  2.恩格斯指出: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说明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本原与派生的关系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B

  注:

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的,其基本思想包括: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

(3)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3.马克思说: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说明:

  A.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

  B.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C.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4.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

  A.是否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D.是否承认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

  5.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是

  A.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存在B.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假定纱厂工人生产棉纱5公斤,消耗棉花5公斤(棉花损耗不计)价值10元,消耗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价值2元。

再假定工人生产5公斤棉纱需要花费4小时劳动,4小时劳动可以创造3元的价值;

资本家购买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为3元。

如果资本家让工人劳动8小时,则生产出的棉纱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分别为

  A.30元和3元B.15元和3元C.30元和6元D.15元和6元

A

(1)产品价值=C+V+M。

其中,V+M是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

C是生产资料转移到产品中的旧价值。

(2)M=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劳动力价值。

7.

生产部门

预付资本

资本有机构成

剩余价值

(m’=100%)

产品价值

利润

利润率

机械

100

90C:

10V

10

110

10%

纺织

80C:

20V

20

120

20%

食品

70C:

30V

30

130

30%

  根据上述资料,经过部门之间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分别为

  A.20%和100B.10%和110C.20%和120D.10%和130

(1)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资本总额;

(2)平均利润=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

(3)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8.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

  A.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B.剩余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

  C.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D.共同富裕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9.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阐述。

他说“是”就是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B我们去研究

  C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D马克思主义

  10.1945年7月,访问延安的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了共产党能否跳出中国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

  A.坚持革命的统一战线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D.人民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让人人起来负责

  11.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简明概括,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在一起的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

  A.理论联系实际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2.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A.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

  B.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C.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D.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13.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

  A.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D.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14.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的决定性因素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C.把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

  D.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15.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

  A.加强经济建设B.加强文化建设

  C.加强政治建设D.加强社会建设

  16.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

  A.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B.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慈善事业、商业保险D.优抚安置

 二、多项选择题:

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对于物质世界

  A.仅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不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B.只是当作人们直观的对象,不是当作改造的对象

  C.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D.抽象地发展了能动性原则

ABC

  18.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

同生物有机体相比,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特征有:

  A.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

  B.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C.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D.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ACD

  19.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CD

  2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

  A.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

  B.这两对矛盾存在于每个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C.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D.这两对矛盾运动过程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两个“一定要适合”的规律

ABCD

  21.劳动生产率通常是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的有:

  A.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B.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熟练程度

  C.生产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的合理程度

  D.生产管理的效能,生产的适度规模,以及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22.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23.马克思揭示的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说明,在资本积累的发展过程中

  A.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机累不断地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

  B.伴随着资本机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C.工人阶级的失业人口增多,工作没有保证,生活极不安定,许多人陷于待救济的境地

  D.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24.毛泽东思想萌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初步结合,表现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

  A.比较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基本分清了革命斗争中的敌友问题

  B.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明确指出区分革命性质的关键是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应当担负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

  C.对中国农民阶级作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认定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D.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作了初步分析,开始提出了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

  答案ABCD

  25.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和封建剥削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要有

  A.官僚买办资本B.民族资本C.高利贷资本D.产业资本

  答案AC

  26.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

其中,属于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低级形式有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答案ABC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于我们所面对的外部世界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是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B.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C.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D.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2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

  A.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B.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C.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D.我国的基本国策

AB

  2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在基本生存资料得到满足和初步达到小康以后,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方向是

  A.拓宽消费领域B.优化消费结构

  C.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D.提高服务在消费中的比重

  3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根本不同于资产阶级国家的多党制、两党制。

我们的多党合作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关系。

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A.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它们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B.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共同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C.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各民主党派的许多领导人和成员担任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机关和行政部门的领导职务,或被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31.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的重大课题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

  A.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B.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C.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D.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B.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生产力布局的优化

  C.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D.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3.扩大基层民主的重点,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A.农村村民委员会B.城市居民委员会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学校学生联合会

三、分析题:

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材料1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4)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2)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2)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1)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3)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材料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第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第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第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材料3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试用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分析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辩证关系。

  34.提示答案要点:

  

(1)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照辩证法办事’’的生动体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展是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科学发展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动力,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