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FDI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952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FDI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析FDI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析FDI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析FDI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析FDI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析FDI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doc.docx

《试析FDI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FDI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doc.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析FDI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doc.docx

试析FDI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doc

 

试析FDI对拉美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作者:

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重点。

通过分析FDI对拉美国家、我国以及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FDI不会将关键和核心技术转移给受资国企业,对受资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关键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增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是依靠本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途径;FDI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但过去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投资驱动,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迅速发展,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模式。

最近,我国政府提出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战略,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国家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主导、战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导、战略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是本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而要提升本国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关键是不断增强它们的技术创新能力。

其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

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再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是我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潜力,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此,明确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是当前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所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之一。

  自从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世界上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来直接投资东道国,2003年,我国更是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来直接投资东道国。

FDI(ForeignDirectInvestment)对我国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严重不足,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利用FDI引进了国外相对先进的技术,训练熟练工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使我国多个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的范围内推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

但在看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巨大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到其作用是有两面性的。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依靠FDI。

    一、FDI对拉美国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拉美国家独立以来,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成为世界银行确定的中等和低等收入地区中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FDI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世纪拉美国家在实施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在外资的支持下,快速完成了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使其国家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

这一时期FDI是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

1930年代,拉美国家又在FDI的支持下,实现了从初级出口型发展模式向进口替代型发展模式的转换。

19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的外资利用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外资弥补了拉美各国国内资金不足的缺陷,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FDI给他们带去了先进技术,提升了产业结构,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扩大了工业制成品出口,使拉美经济年平均增长2.4%。

应该说外资对推动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拉美国家在利用FDI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只是追求单纯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没有注意建立和提高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达到经济全面发展的长期目标。

因此,拉美国家通过合资企业引进技术,仅仅从发达国家引进成熟技术,大多采取拿来主义,缺乏国内技术创新。

这样导致拉美国家利用FDI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是国际资本控制了拉美国家的经济,跨国公司在拉美经济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1990年,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占拉美500家大公司销售额的25%,现在这一比重高达36%。

1990—1994年,跨国公司的出口额占拉美200家大公司的25%,目前已达42%。

在巴西,100%的汽车工业、57%化学工业、76%的家电业、60%以上的电力工业在跨国公司控制之下。

直接投资促进了拉美的经济繁荣,但掌握着拉美经济命脉的跨国公司每年都要把巨额利润带回母国,使拉美经济出现了“增长而不发展的”奇怪现象。

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拉美有些年份的外资流入量没有增加,但利润汇出却有增无减。

  二是在外资主导型经济中,一方面,跨国公司不愿意将关键技术转让给受资国,跨国公司进入拉美的目的是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占领其市场。

因此,他们不可能向受资国转让关键技术,这不利于受资国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不利于产业的技术升级。

另一方面,拉美国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不具备对进口技术的再创新能力,即运用和转化的能力。

对FDI的依赖,严重制约甚至破坏了拉美地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拉美地区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接近世界水平,但却是主要依靠进口的技术和设备,其工业虽然正在较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发展,但产品的附加值非常低。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国际资本控制了拉美国家的经济,获得了最大的收益,拉美地区及其产业工人却较少从中获益,FDI对拉美地区没有产生技术转移和扩散效应,没有能增强该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得拉美国家目前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

与此相反的是:

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利用FDI的同时注意对引进技术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和发展,努力培育本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显著增强了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得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较快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二、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期望之一是通过FDI引进所需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但是,分析20多年来外商合资和独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的技术战略发现,现实和期望之间存在较大的不一致,外商投资过程中实际上采用的是保持技术垄断和控制技术优势战略,其目的是为了以技术优势达到对我国市场的长期占有。

  1.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为了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发展起点,我国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但一方面,为了获得对市场的长期占有,外商在我国的投资中极力保持技术的垄断性,对关键基础技术采取封锁的态度,通过推销产品挤占中国市场,技术和市场置换的不对称性非常明显。

另一方面,外商往往是分步骤、有条件转让,创新技术绝不会转让,只有标准化和成熟技术才可能转移到中国,因此,我们在合资中得到的技术一般总与世界先进水平有10—15年时间差。

同时加之国内政策导向滞后,制造与应用部门配合不够紧密,技术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因而在一些领域让出了大片市场,却并未换到先进技术,如我国汽车工业就是如此。

  2.FDI不是增强而是削弱了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三资企业根本没有技术开发机构,有人对120家合资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设立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企业只占51%,“三资”工业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水平仅为0.4%。

首先,发达国家为了实现本国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向国外输出的一般都是在国内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产业和技术,这样引进外资越多,对国外的技术依存度越大,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得不到提高,技术风险就越大。

其次,外资控股后往往会缩小甚至取消我国原有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迫使合资公司依附于外资母公司研究开发机构所提供的技术,从而强化跨国企业内部化控制的力度,弱化东道国对合资公司技术进步的影响力。

再次,跨国公司为了防止技术扩散,绝大多数的RD活动放在母国或少数发达国家进行,很少考虑放在发展中国家,虽然目前出现了少数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进行RD活动的情况,但他们的目的是利用我国低价、优质的科技人力资源,获取我国的先进技术,利用我国的RD资源为其服务。

从上面的分析可看出,外资的引进不但没有增强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严重削弱了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3.我国利用FDI引进的技术层次不高。

虽然从总体来讲,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高于国内企业,但技术密集型项目很少。

跨国公司往往是根据其投资目的、投资地区的技术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素质,并考虑投资的企业对其重要程度以及该企业对其子公司构成的潜在威胁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转移技术,并且所转移的技术主要是一般性技术,而非国际上的先进技术。

同时,我国引进的FDI中含大量的港澳台中小企业,其资本档次较低,对我国大陆技术进步作用不大。

另外,外商对我国的投资,大部分是以提供机器设备作为合资企业股权的形式进行的。

迄今为止,我国通过外资引进的技术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还有一部分资本密集型的物化技术(机器设备),档次较低,特别是软技术较少,在华合资企业大多成为最终产品的装配线,无法取得完整的生产技术,无法形成独立的生产体系。

  4.我国利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显著。

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在对外经济、业务交往中,技术会自然输出和外露。

对于独资公司,外商比较愿意直接转移其最新的技术成果,但技术却被严格地控制在公司内部,即使在公司工作的中方科研人员也很少被允许接触最核心的技术,我方获取其关键性知识和工艺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合资公司,外商转移的往往仅是用来进行产品批量生产的成熟技术,这对中方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益处不大,而且易于造成合资公司对外来技术的过分依赖,使中方的技术开发能力萎缩退化。

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大量吸收当地人才,也造成了国内人才的隐性流失。

  5.FDI对我国国内配套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一般而言,外资企业产品的后向关联程度越高,技术外溢强度越大。

但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以国外采购为主,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材料和市场都在境外的加工贸易企业,与国内产业的关联程度较弱。

虽然跨国公司来我国投资的系统化趋势明显,但我国外资高技术企业的国产化率仍较低,大多停留在浅度国产化阶段,即制成品的关键性中间投入品尚未实现国产化。

根据对上海浦东80家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调查,处于浅度国产化阶段的企业占到3/4以上。

究其原因,是由于生产导向型的跨国投资出于全球化生产战略的考虑,中国企业只是其全球生产的一个加工链条。

  6.FDI对我国工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不明显。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明显表现出对某些行业的偏好以及对某些部门的冷漠,其投资企业在我国工业部门中的分布基本上处于与国内企业相互竞争的“替代”状态,而不是相互分工合作的“互补”状态,对我国长期形成的不合理工业结构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加剧。

  外商投资企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对技术的独占性,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其核心就是技术的竞争,谁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跨国公司拥有的技术大都是专有技术,如何控制和对技术保密就成为跨国公司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依靠FDI引进所需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很难行得通的。

    三、FDI对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以1953年开始建设一汽为起点),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引进苏联、东欧国家的技术为起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的30年。

第二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

在第二个阶段,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仍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管制,但却是以大量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为基本特征。

  我国汽车工业在前30年的发展历史中以自主开发为主,但是只集中在卡车工业上,轿车只有红旗和上海两个小批量生产的车型。

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对轿车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导致轿车进口量在1980年代前半期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增长缓慢的国内轿车生产能力。

这促使我国政府于1986年正式把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并确定了发展轿车工业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

而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