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39423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文档格式.docx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B.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国古代科学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24.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有何意义?

(1)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5.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26.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7.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8.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3)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29.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1)意义:

(为什么?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然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B.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C.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只有弘扬民族精神,才能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影响。

(2)途径:

(怎么办?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统领文化建设,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三、高考题荟萃:

(一)选择题:

1、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

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

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C)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

这表明(A)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3、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表明(C)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

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B)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C)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6.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

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B)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

孟子)②“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

”(北宋·

司马光)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明代·

陈献章)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

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东汉·

王符)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7.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B)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8.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要(C)

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B.言论自由,顺其自然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D.全面开放,海纳百川

9.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

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B)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2008年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作出决定:

具有公益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

这项举措有利于(A)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③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④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1、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它是当代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

这说明(C)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这表明(A)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13、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B)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

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

回答14~15题。

14.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

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B)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5.“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C)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D)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17.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

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这表明(D)

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D)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

19.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

A.包容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地域性

20.“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

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D)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1.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

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C)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二、非选择题

1、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

某校高三

(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

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12分)

【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

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

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

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

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3)运用《文化生活

》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

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8分)

【答案】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

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

某校高三

(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参与讨论: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

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

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

 

(1)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1)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

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4.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

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答案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五、易错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注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4、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5、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6、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

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7、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

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9、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四、练习反馈:

一、选择题

1.春节是我国十几个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的孩童“压岁钱”;

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

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等等。

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④

2..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思想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说明

①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④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3.面对天灾,各族群众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以爱心、力量和坚强,全力开展救援和重建,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

材料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有(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