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哥高三时间安排Word格式.docx
《春哥高三时间安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哥高三时间安排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为心态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它对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心态我主要说两点:
1、冷静比自信更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人觉得我有自信就一定能考得好,其实不是的,考试前我说,啊,我一定考得好,我一定能上清华北大,你就有自信了吗?
自信不是这种自信,真正的自信就是你拿到张卷子,你发现第一道题你一眼就看出答案,第二题又一眼看出答案,结果你发现比如数学,选择填空题一下子做完,你才花了5分钟,那种自信马上就上来,什么感觉都有了,对不对?
自信是做题做题,做着做着做出来的,因为你能够把那些熟悉的知识很快运用出来,那才是真正的自信,而不是考试前那种飘渺的心理暗示。
我想说冷静更重要。
我觉得最好的状态应该是:
平静地进考场,平静地出考场,没有欢笑也没有悲伤,这种人考出来的成绩往往很吓人。
我觉得我考完之后,除了数学有点小兴奋外,其他几科几乎都没什么感觉,真的非常非常平淡。
2、把月考当高考,把高考当月考
这句话可能大家听说过,也有人说,把二模当高考,把高考当二模,这都是一样的意思,换汤不换药。
这句话真的非常非常有用,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太理解它。
我在二模前就在想:
“如果这就是高考,二模发生的问题高考都有可能发生”。
这样子你才会有压力,我要说的就是,什么叫把月考当高考?
我就是希望同学在每次大考时都能够人为地营造些紧张气氛进去,你这样才能更多地去模拟高考的心态,你只有不断地经历过这种紧张的心跳以后,你可能到真正高考的时候,你就能习以为常,你才能真正做到我说的冷静。
大家一定要相信高考什么状况都有可能发生,2013年题相对较难,2014年题相对简单,但是如果你们经历了,会觉得想考的好都不容易,因为题目广度不同、灵活性不同、批卷尺度不同,等等。
所以我只能说高考变数真的很多,大家如果能够在每次大考时去模拟高考的状态,尽量让自己犯错误的几率降到最低的话,我觉得是最好的。
什么叫把高考当月考呢,其实只要大家把每次月考当着高考的话,到真正高考时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像走过场一样,真的就是进考场坐下,拿出笔袋,掏出笔,做题,填完卡,最后交卷,这就像一个条件反射的过程。
高考时你如果有什么心里起伏的话,我当时是这么做的:
我当时是跟自己说,高三一年,这么多大考,我都平稳地过来了,这次也肯定不例外。
我希望大家要有这种心态,每一次都做好了,高考就一定不会失误,这是我一贯坚定的信念。
二、能力问题
能力方面有很多,这里我讲三个方面:
(一)效率
大家一致说好学生和差学生主要差在哪里,就差在效率。
同样多的时间,你能干更多的事,你效率就高。
其实很多好学生,他们的效率真的是高得非常变态,有的人,传说中在上学期的假期就把下学期的练习册买了三套,全部刷完了,然后下学期又刷完了两套练习册,就有这种效率高得变态的人,不可模仿,这真的是太夸张了。
大家想想,比你厉害又比你还努力的人,真的是很吓人的事。
我自己也不是能刷五本书的人,我讲讲我是怎么提高效率的。
1、做计划
做计划这种东西大家应该听得耳朵起茧了吧,高三的作业很多吧,题很多吧,大家一定要做点计划,不做计划一般都会很惨。
做计划我提两点:
第一,做计划一定要切实
因为一个计划如果不切实的话,还不如不做。
比如,我说每天一定要把6科的作业全部做完,那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高三,高三一天能完成4门功课,你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真的,高三作业很多,你每天的作业都是铺天盖地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一天大概就完成3-4门,如果你厉害,最多做5门,一般完成6门的应该很少。
这就提到一个可行性问题,十分重要,当然这个是要大家慢慢磨才能磨出来的,可能大家早期做计划,会有一些完不成计划,这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我希望大家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做计划的制定方法。
比如说,计划不要安排太紧,要预留一些机动时间。
每天留半个小时的机动时间,这半个小时做什么用呢,比如说,我今天做数学,但是今天老师布置了道很变态的题,我怎么也想不通,我做数学的时间就多了,这半个小时就用来填补数学的空缺;
再比如说,我今天作业全部做完了,但是我心情又特别好,我还想再做些作业,你可以拿英语来背背单词嘛;
或者说我今天做完作业心情就是不好,看到题就是不爽,那你可以拿来听听音乐呀,这完全是可以的。
所以说,机动时间很重要,是让你保证每一天都能够按时地完成作业。
第二,要注意兼顾各科
很多人制定计划更多是我今天全部来做数学,明天全部来做语文,后天全部来做英语,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很错误的,尤其到高三是非常非常错误的,是大忌。
为什么呢?
因为实际上高考与其说是能力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感觉更重要。
有时候一个题你完全不会做,但凭感觉你都能做出来。
这个感觉要怎么出来呢?
因为你如果连续两天、三天没有碰的话,你真的就没感觉了,做起来会感觉手上特别难受,这就是没有题感。
所以要兼顾各科,比如说,我把每天的晚自修的时间分成三段,三节课嘛,40分钟一节课,我第一段可能用来做语文,做40分钟我换数学,然后换英语,不要一个晚自修全部来做数学,效果反而不好。
因为实际上一般来说,前一个小时你的效率会比较高,但是超过一个小时之后,你就会有点疲劳,效率会降低,与其那样,还不如每天各科都能做一些,一个是为了维持题感,另一个也是为了让你更快地调整。
有时做做文科做做理科,效果会比较好。
当然这是我的经验,如果大家有可能觉得一个晚上都做数学好,那你们就那样做,我觉得适合大家的就是最好的。
因为每科只留了40分钟,这就面临着我们的练习册肯定做不完。
因为高三的练习册一般有三个部分。
一般第一部分是考场传真,也就是把往年的高考真题拿出来做,题不会太多;
第二部分是考点讲解,一般这部分内容会比较多,它会一个一个知识点讲,讲完然后有个集思训练,然后你就做,这部分会比较长;
最后一部分会有个课堂小测之类的东西,这个题也不会多。
一般来说,我如果做40分钟的话,第一天一般会完成前2个部分,第二天再去完成最后一个部分。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个是首先时间得到合理安排,第二个是有个反复的过程。
实际上,如果第二部分我做错了一道题的话,那我可能就会去翻第二部分的相应知识点,就会看到底是哪个知识点我没理解透。
其实大家看多了就会发现,有些知识点你看来看去总是会忘,看一遍还是会有遗忘的过程的,很难有人看一遍就能全部记下来,那么这个知识点你看多了就记住了。
所以说如果大家能够及时反复的话,对知识的理解会比较深,印象比较深,这是我一个小小的经验吧!
然后还有一个要说下的是,我希望大家利用好周末的时间,高三的话,平时天天都是要上课,但是周末是真空出来给大家调整的,但是有作业,肯定有作业。
一般来说,我会在星期五的晚上完成差不多50%的作业。
然后周末的话,我一般会上午和下午分开来,分成两个专题,比如上午我要搞语文作文,比如我要搞素材,我就会去看看报纸,或者是去网上搜索些东西,或者把我平时手机报看到的一些信息点再去搜索一下之类的,反正你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去获得你需要的东西。
获得完之后,比如说到上午10点我搞完了,那剩下来的那两个小时干嘛呢,就是把剩下的50%的作业刷掉,有时候可能刷不掉,会遗留一点,但是基本上都能刷掉。
大家到高三的时候,就会练到刷题的习惯,见到题就可以勾,见到答案就可以选。
然后,比如下午,下午就别跟上午是同一个学科。
比如下午我搞数学,搞个数学题型的归纳,比如我归纳三角题,因为三角的题是高考必考的嘛,大家知道,在六道大题里三角题是第一个大题,这是个比较简单的题。
那我会怎么做?
比如我会把最近很重要的大考卷以及平时我觉得很有价值的测试卷抽出六、七套,甚至更多,十套都可以,我就看三角题,就看这一个题,所有的卷子你就只看这一道题,看多了你就会发现,考来考去就那么几个点,可能你总结起来不超过五个手指都能数出来的东西,它的方向非常非常有限,尤其像这种固定题型的东西,方向非常非常有限,它其实很容易总结,相信大家有一点归纳能力的话,一下子就能总结出来。
如果还有时间的话,我会去用我总结的东西出来去再做一道新的题目,因为我觉得,对归纳最好的验证就是你归纳的东西在真的做题时非常非常有用。
一般来说,我归纳出来再做题就会很爽,因为那题知识点你全部都归纳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这个归纳就是有效的;
如果你归纳完,你碰到一个新题你还是不会做,那说明你的归纳其实可能没归纳到重点,你可能归纳到很偏很特殊的情况去了。
2、学会提问
这一点我相信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应该是非常非常熟悉,大家下课都是围着老师转的。
像一些好的班级和学生,一下课老师都是出不去的,就是这样子。
第一,高三千万别遗留问题
对于高三来说,大家最好不要遗留问题,高三遗留问题是很惨的,因为问题会铺天盖地地来,你今天的问题不及时解决的话,明天就忘了,之后就永远不记得了,然后高考就考了,结果你就悲催了,就是这样一个状况。
所以说,高三千万千万不要遗留问题,问题遗留了会越来越多,我建议大家用一个小本子把你们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如果说能够尽快解决就尽快解决,不行的话,2-3天之内去问老师都是OK的。
第二,问问题一定要有效
我希望大家问的问题一定是要有效一点的。
举个例子呀,我们班有一个同学特别喜欢问些很奇怪的问题,他有一天就去问我们生物老师,他说:
“生物老师,如果一个HIV1病毒,它侵入人体结果被杀死了,它到底是非特异性免疫杀死的还是特异性免疫杀死的?
”然后我们老师说:
“都有可能。
”“那哪个可能性大点?
”然后我们老师就晕了。
所以问题要有效,最好是能够直击到我们的考点,这样子最好。
问得太无聊的话,浪费老师时间,也浪费你自己的时间。
第三,同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实际上我经常会跟同学交流,因为不同的思想碰撞的话,往往会产生一些奇妙的火花。
尤其在高三的后期对于我来说,最有益的东西就是跟同学交流。
为什么呢,因为不同的人,他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你去理解一下,你去揣摩一下其他人是怎么思考的,真的对完善你的思维是很有用的。
有些问题可能他的思维更加优化,你就能不断优化你的思维,这是真的。
像我的话,我一般90%的问题都会在跟我的同桌和左邻右舍的交流当中就能解决掉,如果附近的人解决不了的,可以问下班上那些很强的人,有些人有一科超级强嘛,你可以去问他,实际上,问那些强人很有用,因为他不单只给你讲这个问题,他还可能给你联系到之前做过的题,那你一看,真的,这两题确实是有共同的地方。
所以交流是非常好的,我希望大家,尤其高三的问题可以在同学之间消化的话就尽量消化掉。
(二)有序
什么叫有序呢?
可能大家一下子看不懂。
有序就是说我们的思维要有序、思考方式要有序,使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是一团乱麻,我们要用的时候,很容易调动出来,所以我们就要形成一个有序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非常有序的知识构架,这样我们在调动知识的时候,才能更准确地调动出来。
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能让你的答案更加准确,更加具有命中性。
那么怎么样才能有序呢?
做归纳和养成好习惯。
1、做归纳
第一,归纳的分类
归纳有很多种分类,下面介绍几种归纳形式:
首先,如果按照时间来分,有长期归纳和短期归纳
1)长期归纳
什么叫长期归纳呢?
比如说,语文就有长期归纳,我们的字音、成语、实词翻译、作文素材总结,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长期归纳。
长期归纳越早越好。
如果你在二模之后才去做的话,我相信你会非常非常痛苦。
归纳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中完成的。
从哪里入手呢,从卷子的第一道大题开始,从字音、字形、字义开始,当然太偏的大家还是要背一背。
2)短期归纳
应该说除了长期归纳,其他的主要都是短期归纳。
那么短期归纳最佳时期就是在一模跟二模之间这块时间会比较理想。
因为只有经过了一轮复习之后,你才见到了足够多的题目,你才能有足够完善的知识体系,你才能明白你怎么样归纳才是最好的。
我一直说能够不归纳的就不要归纳,要归纳的都是不得不为之的,所以我归纳的都很简单。
我们班有同学一科归纳很厚的一本,有的一科还有2本,然后每一科都那么多,我就问他,高考前你会看吗?
他说看个鬼呀,然后我去翻他的书,他超仔细的,认真得要死,把老师上课开的玩笑都记下来了,然后我就很无语了。
我的本子所有科加起来就是小小的一本,在高考前我起码看了十遍。
其实很多人都有个误区,大家觉得做归纳越多越好,越细越好。
其实不是的,我跟大家说的,做归纳是做给自己看的,简洁实效最关键,然后高考前多看几遍。
我希望大家在高考之前,把自己的归纳本起码看十遍,你如果能看20遍就更好了,最好能背下来,很多东西我觉得重要的,我都是背着上考场的。
其次,如果按对象来分,有题型归纳、模型归纳、方法归纳
这三种归纳形式,大家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我就不多解释,只是告诉大家做总结时,要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采用哪种归纳形式。
第二,做归纳要有些针对性
为什么说做归纳要有针对性很重要呢?
因为不同学科做归纳的方法是不太一样的。
比如物理,可能更多的就不是方法的归纳,而是模型的归纳。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绳连小球模型、杆连小球模型、车过拱桥模型等,这些模型特别特别多。
再比如生物,可能就是针对题型的归纳,如之前介绍的遗传图解。
再比如说数学,可能更多的就是方法的归纳。
所以不同的学科,它采用归纳的方式会不太一样,大家要自己去感觉,怎样归纳会更好。
2、养成好习惯
养成好习惯非常非常重要,其实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幼儿园阿姨都跟大家说:
一定要乖呀,一定要养成好习惯呀!
真的,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
习惯又分为两种:
学习习惯和做题习惯。
第一,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我提两点:
一是有定力
我想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定力。
什么叫有定力呢?
其实就是该干什么的时候干什么,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
晚自习现在很多人玩手机,他们一边做作业一边把手机放边上,写了一行,然后看看微薄。
好的班级、好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是非常非常专注的,手机都是关机的、没人看、或者干脆不带。
所以我希望大家也做到这样,断绝一切的诱惑,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
我们一直说,学习时间不等于有效时间,就是说你可能坐在那里,也花了两个小时,一边做一边看手机,跟人家两个小时坐在那里,什么都不管就学习,效果是差很远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培养好自己的学习习惯,做到有定力、专注,才会有效率。
二是勤思考
思考这个东西是挺虚的东西,也很泛,但是我想跟大家讲些很细的东西,比如说:
——对比理解
我觉得大家对对比理解一定会有感触,像我们学到数学的统计方法,比如简单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这些抽样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这个抽样?
那个抽样为什么不可以?
这个抽样有什么优势?
什么情况要用这个抽样?
什么时候不用那个抽样?
这都是我们可以在比较当中更深地去理解概念的。
数学里面这些还相对少,生物里面就非常非常多,尤其生物概念很多,所以我希望大家真的能够从对比中更多去理解。
——联想理解
比如初中时候我们学了电流,我们就想水流,我们学电压就会想水压,这些会比较基础。
——归纳理解
大家化学应该学了选修4吧?
勒夏特列原理推出,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归纳理解。
如果说选修4里面没有这个结论给你们的话,你们能不能够从前面那么多的实验里面归纳出一个东西出来?
这是大家要思考的东西。
读书就是这样,我们要一边读一边还要通过这些现象总结出一些本质,这是我们归纳理解的能力。
这个东西可能大家要平时磨,慢慢磨,很难一时半会就弄出来,但是磨出来了,能力就提升了。
还有个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比如稳态,我们生物里学了稳态,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的化学平衡也是个稳态,大家会觉得生物和化学其实是一样的,自然界就是趋于一种平衡,一种不变的状态。
所以说,无论是生物,无论是化学,还是我们物理,其实它们都是一个稳态的系统在走。
学科之间的联系,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第二,做题习惯
现在我说下做题习惯,这个是对大家有些实际作用的,因为大家都是要做题的人。
其实大家所谓的无谓失分,八成以上都是因为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做题习惯。
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很多人都忽视了,觉得做错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粗心,其实是错的,是因为你没有养成一个很好的做题习惯。
什么叫好的做题习惯,我跟大家讲三点吧:
一是搭桥式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搭桥式的思维方式,我举个形象的例子,比如说,我们要从这里到对岸,很多人是习惯一步到位,他习惯一步就跳过去,可不可以呢?
可以。
你要那么熟练的话,你一边跑一边就要想要跳多远,不然你差了半步,你可能就摔死在河里。
因此一般来说,我们建议的是,中间找一些木桩,我们来搭一座桥,一步一步地跳,因为距离近的话,我们的思维更多的是我能不能踏上这个木桩,而不是我跳不跳得够远。
大家明白什么意思了吗?
也就是说,我们思维的时候就要一步一步地思考,尽量减少跳步,因为跳步很容易错,即便到高三的后期临门一脚的时候,我觉得我已经足够熟练了,很多东西我还是会愿意一步一步地思维,即便一步思维有90%的可能不会错,可我为什么要去冒那10%的险呢,对不对?
高考是没有后悔药吃的,大家都知道高考很残酷,尽量不要犯这种低级的错误,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用搭桥式的方式去思维,让思维有序,尽量减少一步到位的省事、但是却容易出错的问题。
二是答题习惯
这点在好的学校和班级会提得比较少一点,他们更重视能力,觉得这个难题做得出来就抢着做。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做题习惯很重要。
比如说,今年题不难,但是很多人都死掉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步骤很多漏洞,那些老师一看到不爽就扣分了。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事情,数学大题最重要的是什么?
其实是答案,答案最重要。
批卷老师一般第一眼是看你答案对不对,答案对了基本上八成的分就给你了;
如果答案错了的话,除非你前面的步骤写得很好,否则他们就已经扣了你4成的分了,真的是这样子。
但是就算你答案对了,你也只是拿到8成的分,剩下2成的分他要根据你严谨的推导、准确地踩到我们所说的得分点,这样你才能拿满这道题的分,所以拿满分是很难的,不要以为你会做就很厉害,你能够拿满才是真厉害!
这是我希望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的,因为大家很重能力,着急做题、刷题,往往会忘了这些规范。
有什么规范呢,比如:
用韦达定理之前要算△>0,这个应该很多人没做到吧?
解析几何步骤很多,大家一般觉得有个点在椭圆里面,这条线不是明显△>0,但是明显也得说,不说要扣一分,这是批卷的要求。
再比如说,立体几何,当然这个是硬伤,比如立体几何你在证明线面垂直的时候,那条线垂直于平面的2条线,那2条线是不是要相交呀,这个是不是也一定要说的,不说是不是又要扣一分的,这就是2分。
再比如说,Sin值要算一个θ角的话,是不是一定要说角的范围,比如Sinθ=1/2,θ就一定等于30°
吗?
不一定呀,它还可以等于390°
,对不对?
所以说有很多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就是要大家在高三一整年不断做题中慢慢地磨砺出来。
有些东西老师说一遍就不会再说了,有些东西老师会再三提醒你,但是我希望各位如果犯过一次这样的错误就一定一定要记住。
我不是太提倡做错题的收集,老实说对于我来说,错题收集意义不是特别大,我提倡易错知识点的收集。
实际上,一个题我可以错,但是这个题我完全是懂的;
一个题我可以对,但是可能我会觉得这次勉强没有中招,可能下次或者再下次我就会中招。
我希望大家做题时能经常发现有些知识点是特别容易出错的,特别容易遗漏的,然后这些东西大家可以拿个本子记下来,比如说有一个错题你错了,你可能就把那里面你觉得特别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摘抄下来就可以了,因为这样最简洁,一句话就搞定,比你去抄一个题要省事。
一个题它是在一个知识点外面包装了很多东西,你就是要解开包装,把最本质的东西抄下来,这样子你才能把这么厚的一本书搞成那么薄的一本东西。
大家明白我什么意思没有?
我想大家肯定能理解。
第三,时间的把握方面
大家是在高三才开始接触理综的,理综是一门非常非常变态的学科。
大家在高二的时候可以物化生单科考都考得很好,但是高三理综一合卷起来,一开始,成绩就会下降得很厉害。
因为理综它对时间的把握非常之严格。
这么说吧,大家想想,两个半小时有选择题、有大题,意思就是说,你每部分做到40分钟差不多两个半小时就花完了!
真正高考的时候,基本上我们做完理综都没时间检查的,可能多出5-10分钟,我们都是去看下前面没有把握的东西,全卷检查是不太可能的,甚至于说把选择题检查完都是不太现实的。
我们要做理综,做的第一点就是要做就要做对。
这点真的要求非常高,不像我们高二的时候,做完了还有点时间检查嘛,怕什么,看了这个顺眼就勾,反正到时还有时间看嘛,对吧?
但是到了高三做综合就没有时间了。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理综有个很大的变化,是它选择题的分值开始变得很多了,单选题一道4分,双选题一道6分,大家想一想,我们在高二的时候,我还记得考生物,60道选择题,一道题一分,我当时丢选择题丢得一点也不心疼,看到选择题不顺眼就不做了,错了拉倒,但是高考真的不行,一道题4分,要是错一道单选、错一道多选,就少了十分,基本上就是一道大题的分数!
这是个什么概念呀!
我希望大家对时间的把握,要做到一点,就是珍惜每一次做套卷的机会。
高三有很多套卷的机会,每次套卷大家都要精准地开始算时间。
我做理综是精准的算时间的,比如我一开始做理综选择题是40分钟,之后的题每一科是35-40分钟。
到后来熟练以后,我可以选择题在30分钟之内完成,后面大题物理会时间多点,物理真的是理综的难点,物理是理综里唯一有较难题的科目,我可能物理会45分钟。
到后期,我会把时间非常紧密地安排,而且我每次套卷完了,我都会去记时间,比如说,我这次选择题做快了5分钟,很好,有进步;
可能我做化学做多了10分钟,怎么回事,回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平衡的题做久了。
这些东西一定要及时地反馈,因为对时间的把握很重要。
那么,到后边对时间把握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不用看表了,做题做着做着,觉得糟糕,这题感觉时间做多了点,然后一看表多了几秒钟;
待会,后面做一个大题做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