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经济期末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39237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岛经济期末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半岛经济期末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半岛经济期末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半岛经济期末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半岛经济期末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岛经济期末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

《半岛经济期末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岛经济期末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岛经济期末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

正文

参考文献

总分

分数

15

5

10

60

100

得分

青岛市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作者:

闫华华单位:

青岛滨海学院

摘要:

出于对半岛经济发展的好奇和兴趣使然,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选了彭老先生的《半岛经济》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课堂知识积累,对半岛经济形势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就在不久前,《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刚通过国务院的审批,描绘了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新的宏图,开启了经济发展新的征程。

通过对青岛市这个核心区域、龙头城市的经济发展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岛的资源,经济结构,主要企业,名优产品,经济发展形势及发展展望,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以后在青岛的发展道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兵家言:

知己知彼,百战而不殆。

只有了解了发展环境才能适者生存,遂用心搜集查找资料,通过上网搜索和在图书馆借阅的资料帮助下形成此篇调查报告。

不足之处望老师不吝批评指教。

关键词:

青岛地区;

产业结构;

发展规划;

蓝色经济

一、区位资源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青岛市也是计划单列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因名牌企业众多,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市内四区总人口为207.79万人;

其他三区五市(县级)663.72万人。

面积

青岛市面积1128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471平方公里。

气候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

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资源

青岛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44种,已被开发利用的有27种。

优势矿产资源有石油、黄金、石墨、饰材花岗岩、饰材大理岩、透辉岩、滑石、沸石岩。

黄金主要分布在平度、莱西,其中平度年黄金产量5.7吨,莱西山后金矿已成为山东黄金新的增长点。

莱西石墨探明储量687.11万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青岛市区以及平度、胶南的花岗岩品级很高,崂山盛产黑水晶和海底绿玉。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即墨东部。

青岛的风能、光能资源非常丰富。

名胜古迹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崂山风景名胜区、青岛海滨风景区。

青岛历史风貌保护区内有重点名人故居85处,已列入保护目录26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

海岸线

海岸线长730.64公里,现有海岛69个,总面积为21.1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32公里。

地缘环境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

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本市出露十分广泛。

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

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

本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

区域优势

1、青岛是整个沿黄流域里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也是整个沿黄流域最主要的出海口。

2、青岛是一座沿海港口城市,有着著名港口青岛港这一点又要比那些内陆的城市有优势得多。

3、青岛的环境气候条件十分宜人,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

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因而更易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进驻。

二、经济结构

GDP

2011年上半年青岛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16.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9%。

人均GDP是12920元。

今年前三季度GDP实现11.3%的增长。

三、产业结构

1-5月份,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

  

(一)工业生产增速加快。

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9.7亿元,增长24.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6个百分点。

十大工业企业集团(本地口径)生产总体加快,1-5月份完成总产值481.8亿元,产出规模接近上年同期水平,生产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

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9.9%、31%和33.4%。

同时,工业效益大幅增加,分别实现利税167.4亿元、利润84.5亿元,同比增长94.5%和110.2%。

  

(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5亿元,增长39.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7.5亿元,增长29.4%。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276.4亿元,增长37.9%,占规模以上投资的55.8%。

从工业投资构成看,能源工业投资23.8亿元,增长2.4倍;

原材料工业投资41.1亿元,增长40.8%;

机械电子工业投资94.4亿元,增长47.0%。

民营经济投资活跃,完成投资341.0亿元,增长42.6%,占规模以上投资的68.9%。

  (三)服务业主要行业快速发展。

1-5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0.7亿元,增长16.1%;

接待海外游客27.2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亿美元,分别增长21.1%和25.2%;

完成港口吞吐量9199万吨,增长20.3%,集装箱吞吐量299万标准箱,增长19.6%;

航空旅客吞吐量234.3万人,增长20.4%,航空货邮吞吐量3.88万吨,增长15.7%。

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37.3万平方米,增长43.8%;

销售额102.8亿元,增长91.7%。

成功举办了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国际航海博览会、春季住房交易会等一系列会展活动。

  (四)外经外贸形势趋好。

1-5月份,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完成19.0亿美元,增长44.0%。

外资大项目增加较多,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出资家数达403家,实际到位外资11.64亿美元,占同期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0.8%。

实际引进韩国投资8.6亿美元、日本投资2.09亿美元、香港投资2.94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40.4%、9.8%和13.8%。

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2.92亿美元,增长100.7%。

  外贸出口增速有所回升,进口继续增长。

1-5月份,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35.9亿美元,增长18.4%。

其中,出口额78.1亿美元,增长16.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

完成进口额57.8亿美元,增长20.9%,增速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电子产品、矿产品、成品油、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进口增长较快。

  (五)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截止4月底,全市民营经济注册户数为28.6万户;

注册资本金达1843亿元,增长16.3%;

从业人员达106.5万人,增长4.8%。

实现税收59.9亿元,增长29.9%,占全市税收收入的27.1%;

进出口额58.7亿美元,增长24.4%,其中,出口额31.4亿美元,增长14.4%,分别占全市的53.7%和50.6%。

  (六)财政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1-5月份,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3亿元,增长32.2%。

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74.0%、21.1%、22.1%和18.0%。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0.5亿元,增长26.8%。

重点支出资金到位较好,农林水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科技支出分别增长35.9%、37%、22.3%和108.6%,有利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金融存贷款增加迅速。

1-5月份,全市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19.9亿元和2506.9亿元,比年初增加271.6亿元和278.8亿元,同比多增124.5亿元和58.1亿元。

贷款增量已相当于去年全年贷款增量的87.4%。

  (七)居民收支加快增长。

1-5月份,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69元,增长23.5%,较上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783元,增长22.8%,较上年同期提高11.1个百分点。

在各项支出中,衣着、教育文化娱乐、交通、居住等支出增长迅速。

  另外,市场物价平稳运行,1-5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25%,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5%,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2.74亿。

城乡收入比

青岛市2010年度数据: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8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531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0550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62元,

恩格尔系数

系数的计算方式是:

家庭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消费支出总额×

100%,以检查家庭生活质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

50%-59%为温饱;

40%-50%为小康;

低于40%为富裕。

青岛2010年的恩格尔系数是36.3%。

所有制结构

1、公有制经济布局和结构优化,经济活力增强,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2、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工业结构

工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发展步伐加快。

工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随着构建大工业体系战略目标的确立和实施步伐的加快,青岛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已建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农业结构

青岛市农业结构和布局正在积极地转型升级,农业产业化趋势日渐明显和农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产业集群基本凸现的特点。

但受耕地面积的局限和粮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面临着重大瓶颈;

小规模、传统养殖模式严重制约着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农产品市场波动和竞争力的缺乏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农业产业的布局。

应从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农业生产水平,走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路子;

突出都市农业特色,努力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青岛市农业结构和布局。

服务业结构

青岛作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建设服务经济为主的“环湾型”特大城市为目标,将深化服务业改革,创新服务业体制机制,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服务业总量跃升,新兴行业迅速兴起,基本实现由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到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转变。

构成现代服务业主要业态的金融、旅游、房地产、物流等行业所占比重逐步提升,主导地位凸显。

创意产业、总部经济、中介服务等行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行业,现代服务业已成为青岛市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国务院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批准了《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优良的海洋资源环境为蓝色经济筑起发展的平台,青岛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与大连、天津相邻,南与连云港、上海相接,海岸线长711公里,海岛69个,近海海域1.38万平方公里,岸线绵延曲折,共有49处海湾,胶州湾、鳌山湾、董家口等都是优良天然港址。

2、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保障青岛拥有生产性泊位94个,港口集群基本形成;

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

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十位。

3、雄厚的科技实力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青岛市是我国海洋科研、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基地,海洋科技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在海洋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居全国一流水平。

4、较为齐全的海洋产业体系为蓝色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较规范的海洋管理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主要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凸显,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85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36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27家,过100亿元3家。

形成了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海洋与生物、新材料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覆盖40个行业类别,尤以电器、通信、汽车、合成材料等10个类别较发达,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7%。

海洋科技产业特色明显。

新能源产业

民企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创富,民营中小企业成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化进程的动力源,在实施自主创新的同时,为企业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代表企业即发集团,青岛凯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亨达集团等。

轻重工业企业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纺织、轻工、化工生产基地之一,家用电器、电子、橡胶、机车制造以及食品加工等都具有较强实力;

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18.2亿元,增长14.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9亿元,增长4.2%;

第二产业增加值765.0亿元,增长16.9%;

第三产业增加值607.3亿元,增长14.7%。

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1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5位。

金融及服务业企业

青岛市拥有正在快速成长的金融业。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商业银行、招商银行、香港宝生银行、日本山口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香港东亚银行、韩亚银行都在青岛设立了分行或代表处。

外企

青岛的外国企业众多,如青岛荣华边有限公司、青岛华菱食品有限公司、青岛菱光物流有限公司、青岛东洋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青岛中绵针织有限公司日本日绵株式会社、青岛大宇玩具制造有限公司、青岛现代综合木材有限公司、青岛亨式天远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锦易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青岛麦德龙仓储管理有限公司、青岛罗地亚白碳黑有限公司等。

五、名优产品

世界名牌

海尔、海信、青岛啤酒。

国家名牌

青岛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双星集团。

青岛拥有36件中国驰名商标、68个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总数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中国名牌数量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位。

蓝色经济文化品牌 

一通过动员本岛艺术家、特邀知名艺术家、征文、建立蓝色艺术基金等方式,创作一批反映青岛特色、海洋特色,高品质、国内外风行的作品。

二,依托“音乐之岛”品牌,打造高水平音乐制作作品、演出团队。

三,加快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完善产业链,打造名副其实的影视之城。

特色土特产

十大特色商品:

青岛牌啤酒(中华驰名商品),崂山牌矿泉水,即墨老酒,田园牌草编工艺品,双星牌旅游鞋(中华驰名商品),红超牌真空包装杂色蛤,天鹅牌机绣花边制品,大成牌真丝转印彩绘制品,崂池牌崂山云峰茶,梅鹤牌海产食品。

六、发展展望

发展战略及规划

今后的青岛,将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着眼全国,高端引领,瞄准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强新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储备。

同时,还将根据新兴产业与现有产业关联度强的特点,在空间布局上,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战略和全市工业整体布局,兼顾上游资源能源和下游产业,对具备条件的新兴产业,引导建立相对集中的园区;

对那些与现有产业关联紧密、配套发展的产业,分别引导加入现有主导产业集聚区。

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强的服务业大企业和大项目,着力打造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基地,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青岛经济的主导产业。

总体看,2011年青岛具备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模型预测,2011年全市GDP将实现6420亿元,增长12%左右,比2010年回落1个百分点。

主要产业

通过定向招商,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四个主导产业的集聚集群化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三个传统产业基本完成现代化改造,重点企业的技术、工艺、装备达到国内外当代先进水平;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四个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研发和创新能力达到国内或区域领先水平,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替代产业。

2011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10月18日在青岛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确定为:

蓝色经济——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专家等为蓝色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青岛板块突出蓝色硅谷和西海岸经济新区两大战略性规划,介绍两大战略规划的发展定位及重大项目情况。

青岛市的蓝色经济建设方面,要注意一下几点。

1、深化认识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意义,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全新战略构想,对于青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形成具有显著特色和产业竞争优势的蓝色经济发展格局结合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构筑青岛“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发展总体格局。

3、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推动海洋科技水平上新台阶,实施“人才强海”战略,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团队。

4、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形成多元化投资新环境,周密筛选、精心设计海洋开发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导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和境外大企业、大财团投入海洋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滨海旅游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

5、强化海洋管理和环境保护,加强陆源污染的综合整治,推行排放许可证、总量控制、限期治理和排污收费等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直接入海排放。

七、对策及建议

1、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蓝色园区,培育壮大石化和海洋化工产业聚集区,培育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业聚集区。

2、发展蓝色产业,大力发展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提升高端特色品牌农业水平。

3、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4、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做好规划编制,加强城乡规划控制与引导。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施阳光政法,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了司法公开公正公信。

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有效维护生产安全、饮食用药安全、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

5、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完善,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理念思路、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烟台市经济发展报告》、《烟台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烟台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