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总复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39209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总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总复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总复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总复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总复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总复习Word下载.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总复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总复习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总复习Word下载.docx

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

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dè

ng()眼。

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

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

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

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

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读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qiú

(泅)dè

ng(瞪)剥(bāo)藏(cá

ng)

2.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题思想。

记叙了老头子用计将鬼子引进陷阱,并消灭鬼子,替大菱报了亿的壮举,歌颂了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英雄行为。

4.“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

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5.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6.“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7.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

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也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8.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

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

我真是小看了他。

你看他,毫不畏惧、足智多谋。

剥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

水上有血,水下顶有机关!

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

他真有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

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

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6课阿长与《山海经》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④⑤‖⑥第一层:

作者给阿长简说《山海经》。

第二层:

记叙阿长买来《山海经》及作者感受。

第三层:

《山海经》是我心爱的宝书。

] 

2.“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

试用原文回答。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

3.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什么?

[能满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

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我”被她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了。

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

6.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

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

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7.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产生新的敬意。

]

8.请说一说画“”线句子的含义。

[这是议论句,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

9.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轻视,看不起。

10.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心理描写;

比喻。

形象地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11.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这四本书是我最想得到而又很难得到的书,虽然很粗拙,却是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凝聚着阿长对我的爱。

12.在⑤段的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2分)

[敬意怨恨]

1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我对《山海经》非常渴慕,却无从得到,阿长令人出其不意的送给我一部。

14.简要说说第①段和第⑤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前后照应。

①段写阿长过问《山海经》,“我”不以为然;

⑤段写阿长为我买到《山海经》,“我”对她产生敬意。

15.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7.当阿长说: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

(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

(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

) 或(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或(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18.本语段所属的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等课文也是选自该集子。

19.“太过于念念不忘”的心情衬托出阿长的关心,“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可见“我”认为阿长不会对他有什么帮助,“高兴地说道”这个神态描写则写出了阿长能对“我”有所帮助的喜悦心情,“三哼经”说明阿长不识字,但又很留意听,表现她对“我”的关心,“果然都在内”表现出“我”的无限欢悦之情,“敬意”确乎因爱而生;

加横线的句子是议论句,充分肯定了阿长之长。

(4分)

20.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没有文化、粗俗、好事、烦琐、不拘小节,而又善良、宽厚、仁慈、乐于助人。

7课背影

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a)到铁道边,慢慢(b)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c)过铁道,要(d)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e)着上面,两脚再向上(f);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g),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蹒跚[pá

nshá

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外貌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

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3.选文中两次写到"

我"

流泪,其感情分别是:

第一次;

第二次。

[感动得流泪,离别伤感的泪]

4.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意蕴丰富的背影,既集中表现了__________,又可以看出父亲的______________心情抑郁。

[探 

穿 

爬 

攀 

缩 

父爱 

老境颓唐]

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

6.概括本段内容。

[买橘送别]

7.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8.选文用哪几种描写方法来写父亲的背影?

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什么?

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

(3分)

[外貌(衣着)、动作、语言、心理;

动作;

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

(意对即可)]

9.品味语言。

(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尽管十分辛苦,心里也是高兴的,越是尽到了父亲关心照顾儿子的的责任,心里越感到踏实满足。

(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

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父爱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

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情绪,催人泪下。

10.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11.画浪线的句子

(1)的正确含义是(B)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12.画浪线的句子

(2)正确的含义是(B)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13.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

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

14.文中多次写“我那是”的“聪明”,其用意是什么?

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

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例一:

会。

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

不会。

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15.文中描写父亲步履不便的一个词语是,与它照应的一个词是。

[蹒跚肥胖]

16.作者细致描写父亲步履和动作艰难的目的是

[突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17.写出这段话的记叙要素:

人物,地点,

事情的经过,结果。

[人物:

父亲、“我”

地点:

车厢内外

事情的经过:

父亲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结果:

“我”感动得流泪。

18.“我赶紧拭干了泪”,其原因是什么?

[怕父亲看见伤心,怕别人看见难为情]

19.“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免得出意外]

20.这段话着重描写父亲哪一特征?

描写这一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背影。

作者着重描写父亲这一特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父亲的背影是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深刻的印象;

②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感受特深;

③它凝结着真挚而深沉的爱子之情。

21.文中“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和“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分别属于描写和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

和。

[心理动作,表现了作者怕父亲看见伤心怕别人看见难为情的心理突出了父亲过铁道时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22.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

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产生离情别绪,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

D.上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

23.选文“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努力”一词是什么意思?

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努力”的意思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写出父亲买橘子时的不易,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24.选文“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中的“混”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方面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多,另一方面说明父亲的平凡普通,没有特别之处]

《老王》同步练习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

“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围城》

2.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其中着笔最多的是神态,这样描写的作用是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2.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镶嵌:

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

强笑:

(qiǎnɡ)勉强做出笑容。

含义:

对他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

“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害怕、同情。

3.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而这份情谊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4.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接了鸡蛋、香油后给老王钱,担心他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

心上不安。

5.“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

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6.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7.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感悟?

[提示:

从个人如何对待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

从政策如何倾向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

从善良者个人如何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角度。

8.揣摩下列句子特点,并仿写句子,理解划线句含义。

(心理描写:

概括+具体+结论)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9.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

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

10.老王的性格,命运。

用一句话概括:

“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

[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

但老实厚道,心地良心,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

11.揣摩加点词语好处。

①我强笑说:

  [“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11课中国石拱桥

(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出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B)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

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A)段中划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