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学习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9029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学习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学习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学习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学习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学习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学习1文档格式.docx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学习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学习1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学习1文档格式.docx

名:

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灵:

神异

(3)斯是陋室  

斯:

(4)惟吾德馨  

惟:

(5)谈笑有鸿儒  

鸿:

(6)可以调素琴  

调:

调弄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孔子云:

何陋之有?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

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

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雅,所以陋室不陋。

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居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三)爱莲说(周敦颐)

(1)可爱者甚蕃      

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

只  

染:

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  

涟:

水波  

 

妖:

艳丽

(4)亭亭净植  

亭亭:

耸立的样子  

植:

竖立(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亲近而不庄重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运用衬托的手法,将莲与菊和牡丹对比,突出莲的高洁情操。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四)河中石兽(纪昀)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

靠近

(2)山门圮于河 

圮:

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  

并:

一起

(4)阅十余岁 

阅:

经过,经历

(5)竟不可得  

竟:

终了,最后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

研究、探求

(7)是非木杮  

是:

(8)湮于沙上  

湮:

埋没

(9)沿河求之  

沿:

顺着

(10)不亦颠乎  

颠:

颠倒,错乱

(11)众服为确论  

服:

信服  

确:

正确

(12)转转不已 

已:

停止

(13)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

于是 溯流:

逆流

(1)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

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主观臆断。

(五)三峡(郦道元)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略无阙处    

略无:

完全没有

(2)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

如果不是  

亭午:

正午

(3)不见曦月 

曦:

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 

襄:

冲上、漫上  

陵:

山陵

(5)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  

溯:

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 

疾:

(7)则素湍绿潭 

湍:

急流

(8)清荣峻茂 

荣:

茂盛

(9)良多趣味 

良:

甚,很

(10)林寒涧肃 

肃:

肃杀,凄寒

(11)属引凄异 

属:

连接 引:

延长 

凄异:

凄惨悲凉

(12)空谷传响 

响:

回声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

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

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好处?

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

与第一段相照应,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山高、岭连、狭窄、水长”;

从本段看,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

从全文看,与前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答谢中书书    书:

书信

(2)五色交辉 

交辉:

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 

四时:

四季  

俱:

(4)夕阳欲颓 

颓:

坠落

(5)沉鳞竞跃 

沉鳞:

指水中潜游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7)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

指人间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

“乱”和“竞”两个字,一方面表现了猿鸟、沉鳞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也描绘出猿啼鸟鸣声音洪亮、长短各异,各类鱼儿在水中争相跃出水面的生动画面。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共同,一起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3)盖竹柏影也 

盖:

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

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

4.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闲人”的含义?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八)富贵不能淫(《孟子》)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顺:

顺从  

正:

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

遵从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

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

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选拔、任用

(2)管夷吾举于士  

士:

狱官

(3)百里奚举于市  

市:

集市

(4)空乏其身  

空乏:

财资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拂:

违背 乱:

扰乱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发:

显露、流露 

喻:

了解、明白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指在国外 

敌:

匹敌、相当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怎样的共鸣?

【示例】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

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十)桃花源记(陶渊明)

1.划分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每句标一处)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忘/路之远近

(1)缘溪行     缘:

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 

异:

对……感到惊异

(3)落英缤纷 

缤纷:

繁多的样子

(4)欲穷其林 

穷:

(5)仿佛若有光 

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屋舍俨然 

俨然:

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具答之 

具:

详细

(9)不复出焉 

兼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

(10)遂与外人间隔 

介词,跟,同 

间隔:

隔绝、不通音讯

(11)便扶向路 

扶:

沿着、顺着  

向:

先前的

(12)诣太守 

诣:

拜访

(13)欣然规往 

规:

打算,计划

(14)寻病终 

寻:

随即,不久

(15)问今是何世 

何:

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说:

“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2019•安顺)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5.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自然环境优美;

②社会安定和平;

③百姓生活和乐。

6.《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请简要概括。

反映了作者希望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

(十一)小石潭记(柳宗元)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1)水尤清冽    尤:

格外

(2)日光下澈 

澈:

穿透

(3)佁然不动 

佁然:

静止不动的样子

(4)俶尔远逝 

俶尔:

忽然

(5)往来翕忽 

翕忽:

轻快迅疾的样子

(6)悄怆幽邃 

悄怆:

凄凉  

邃:

(7)乃记之而去 

乃:

于是,就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5.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作者情感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但看到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情。

(十二)北冥有鱼(《庄子》)

(1)怒而飞       

怒: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志怪者也 

志:

记载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盘旋飞翔  

扶摇:

旋风

(4)去以六月息 

息:

气息,这里指风

(5)亦若是则已矣 

这样

(6)鹏之徙于南冥也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十三)虽有嘉肴(《礼记》)

(1)虽有至道    至道:

最好的道理

(2)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

自我反思

(3)虽有嘉肴 

虽:

连词,即使

(4)其此之谓乎 

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知道了自己困惑的不足,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3)故曰:

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运用类比推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十四)马说(韩愈)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

才能、才干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

通晓

(4)执策而临之 

临:

面对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唉!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2019•娄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主观因素:

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

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

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

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

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十五)岳阳楼记(范仲淹)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越明年 

越:

(3)增其旧制 

制:

规模

(4)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

胜景,美景 胜:

美好

(5)横无际涯 

际涯:

边际

(6)朝晖夕阴 

晖:

日光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

壮丽景象

(8)南极潇湘 

极:

至、到达

(9)迁客骚人 

迁客:

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

贬谪、降职

(10)连月不开 

开:

指天气放晴

(11)日星隐曜 

曜:

光芒

(12)樯倾楫摧 

倾:

倒下 摧:

折断

(13)薄暮冥冥 

冥冥:

昏暗

(14)至若春和景明 

景:

(15)沙鸥翔集 

集:

停息

(16)郁郁青青 

郁郁:

形容草木茂盛

(17)宠辱偕忘 

偕:

(18)把酒临风 

把:

持、执

(1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探求

(20)微斯人 

微:

如果没有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围绕“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胸襟博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

对此,你怎么看?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努力,为天下人民的幸福出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十六)醉翁亭记(欧阳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茂盛的样子

(2)峰回路转 

回:

曲折、回环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居高面下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

弥漫的云气

(5)云归而岩穴暝 

暝:

(6)野芳发而幽香 

芳:

(7)行者休于树 

介词,在

(8)伛偻提携 

伛偻: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9)泉香而酒洌 

洌:

(10)杂然而前陈者 

陈:

陈列,摆开

(11)宴酣之乐 

酣:

尽兴地喝酒

(12)弈者胜 

弈:

下棋

(13)觥筹交错 

觥:

酒杯  

筹:

酒筹

(14)苍颜白发 

苍颜:

苍老的容颜

(15)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倒下的样子

(16)树林阴翳 

翳:

遮盖

(17)醒能述以文者 

以:

介词,用

(18)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