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8891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

《中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育学Word格式.docx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9、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和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0、学生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成因:

1。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3.同辈群体的影响

4.师生的交互作用

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6.社区影响

特征: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11、简述遗传素质的定义,以及它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意义: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1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

3.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4.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1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5、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书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6、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列举出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的特征)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7、简述美育在普通中学的实施要求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18、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9、教师职业的特点(一般来说,教师要扮演哪几种主要的职业角色)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20、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要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1、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职业由于其工作对象、工作的手段,工作的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对教师的个性素质也有特定的要求

1、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或者说适合于教师工作的个性品质包括了很多内容,如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乐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

2、教师的不良品质:

冷漠孤僻,木那呆滞,悲观生气,主观偏心,过分挑剔,嘲讽学生,无耐心,对学生有敌意,训斥学生等

2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含哪几方面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4、如何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

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25、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从教育内容的教育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

26、简述课程评价定义及其基本步骤

1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2其实施步骤:

第一步,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步,搜集信息,第三部,组织材料,第四部,分析资料,第五步,报告结果

27、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作用。

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8、学生的能动性

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学生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要下逐步确立的,学生这个个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29、什么是课程设计?

它具有哪些意义?

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科和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1、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双边活动有其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

2、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30、简述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31、简述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应注意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2、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33、运用德育锻炼法的要求

1、坚持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注意检查和坚持

34、简述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1、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他,掌握它,但不能制造他

2、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3、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们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35、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如何理解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实现相互转化

36、简述教学实践中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7、如何理解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他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认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成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像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

38、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39、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

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他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作出统筹安排

40、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1、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4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43、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45、上好课的具体要求(如何上好一堂课)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46、教师怎样给学生布置作业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以便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47、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48、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49、德育的疏导原则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50、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德育

51、德育过程运用说服法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52、我国中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5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54、如何理解中学德育方法中的表扬激励和批评处分方法,如何正确运用

1、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

2、批评处分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3、表扬一般可分为赞许和表扬两种,赞许是教师对学生一般的好思想,好行为表示的称赞或欣赏,多以口头表示或点头,鼓掌等动作表示,奖励一般包括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几种处分。

4、运用奖励与处分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

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注重宣传与教育

55、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应具有的特点

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成的

56、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会僧,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57、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机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58、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59、健全的班集体形成具有哪些基本标志

1、共同的目标

2、有一个团结的有威信的领导核心

3、有为集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的形成规范和准则

4、良好的人际关系

60、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1、请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62、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3、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64、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65、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简述班主任应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包括确定发展目标,建立核心队伍,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形成正确舆论等。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66、二十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7、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1.安排课程表

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4.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

5.对具体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6.组织并开展教学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6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的知、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69、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有哪些规律性特点

1.学生的知、情、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

70、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动、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3.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

4.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长期反复累积和发展的过程

71、新课改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做了哪些调整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7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1.转变课程功能

2.调整课程结构

3.更新课程内容

4.转变学习方式

5.改变课程评价

6.改革课程管理

7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7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75、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1、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76、什么是教学(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77、教学的主要作用(意义)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78、怎么认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

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79、运用德育榜样法的要求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的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80、德育说服法的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