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888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docx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docx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何平阳

班级

151、152班

时间

2017-

课题

与朱元思书

节次

第一课时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材

学情

分析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

准备

方法

识记、朗读、理解、背诵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教学活动

说明

一、导入

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吧?

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大家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看看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缥(piǎo)  湍(tuān)   轩(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嘤(yīng)   鸢(yuān)   窥(kuī)    柯(kē)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可以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要求: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2.疏通文意

a.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补充注释:

风烟俱净:

全,都。

任意东西:

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一百许里:

余。

天下独绝:

极顶。

急湍甚箭:

湍,急流。

甚,胜过,超过。

泉水激石:

冲击,冲刷。

好鸟相鸣:

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

犹如,如同。

b.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

c.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四、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导学)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若要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还应怎样做呢?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集中归纳到以下几点,通过合作探究,做出解答,最后统一认识)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目的是什么?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1.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

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一段总领全篇,点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和奇山。

3.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

4.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得出来。

5.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且讲究对和声律。

(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主讲,结合学过的课文《陋室铭》,指导学生能分辨课文中的骈句和散句即可,不必细究)

五、课堂小结.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何平阳

班级

151、152班

时间

2017-

课题

与朱元思书

节次

第二课时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材

学情

分析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

准备

方法

探究、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教学活动

说明

一、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

请学生谈谈本文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并用同样的方法,做口语片断练习。

教师提示: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

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拟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4.详写山,略写水。

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二、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

学生边谈,教师边归纳,写在黑板上。

1.相同之处: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

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处:

写作目的不同: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

《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在形式上:

《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

教师要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师小结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

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游览当地的山川等名胜,写一篇游记。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叙:

景色奇特秀丽    爱慕自然

分叙:

奇山异水独绝    志趣高洁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何平阳

班级

151、152班

时间

2017-

课题

马说

节次

一课时

1.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含的寓意。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3.指导朗读。

教材

学情

分析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遭遇及感情。

教学

准备

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教学活动

说明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由于受腐朽的选拔体制所约束,有许多人因才华得不到施展而写下许多直

抒胸臆的诗文,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马说》。

二、释题及作者简介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

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2.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

先生文集》。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

2.正音。

乐(祇()骈)槽枥()辱(食()

食马者策()见()邪()石()粟()

3.

(1)分析课文第一段。

提问:

结合课文注解,翻译第一段并找出难懂的词语。

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

别人才的人辱——辱没骄——一同槽流——喂牲口用的食器称——著称

虚词:

而——表转折,但是故——因此于——在之——结构助词,的以

——凭借虽——即使。

教师翻译(略)

提问:

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提问: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齐读第一段。

(2)分析第二段。

提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词:

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通“饲”,喂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外

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

虚词:

或——有时其——代“千里马”是——这种,作代词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能够千里之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安——怎么

提问:

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提问:

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女生齐读第二段。

(3)分析第三段。

找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词:

策之——用鞭子打执策——马鞭子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尽——

竭尽材——通“才”,才能鸣——鸣叫通——通晓执——拿着临——面对知

——识别,了解

虚词: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无意义。

翻译全段。

提问:

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提问:

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

天下无马”’

提问:

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散读第三段。

(4)全班齐读。

提问: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提问: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接心情。

提问:

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四、全班齐读,并背诵。

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论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主旨:

其真不知马也。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何平阳

班级

151、152班

时间

2017-

课题

送东阳马生序

节次

第一课时

1、掌握文中的实词,理解“以”字的用法,了解“弗之怠”的句式特点。

    2、了解赠序的文体知识,学习本文通过对比阐发主旨的写法。

    3、体悟作者的谆谆教诲,感受作者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材

学情

分析

1、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2、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教学

准备

方法

诵读质疑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教学活动

说明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

    

(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读顺文,并圈出意蕴深刻、内涵丰富的句子。

    (3)读懂意,朗读全文,初知文章大意。

    2、导入新课

    孟子说:

“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苦难中坚持苦读而大有成就的古人的故事就更多了。

以买不起灯油为例,凿壁借光的有汉匡衡,囊萤的有晋车胤,映雪的有晋孙康,随月的有南北朝江泌,等等。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3、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宋濂(151、152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省义乌县一带)人。

明初文学家。

他幼年家贫,学习十分刻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

元朝至正八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迈辞不就职,隐居龙门山著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朱元璋让他为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