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完美已下发至各班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8623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完美已下发至各班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完美已下发至各班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完美已下发至各班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完美已下发至各班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完美已下发至各班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完美已下发至各班Word格式.docx

《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完美已下发至各班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完美已下发至各班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完美已下发至各班Word格式.docx

•上下碱基平面之间距离0.34nm。

螺旋旋转一周为10对碱基。

【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主链,两条主链反向平行;

一条5`-3`,另一条3`-5`;

内侧有碱基对(C-G/A-T))】

看来生物大分子都是链状物,往往有方向性,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功能

第四章

1.膜的化学组成:

3种膜脂+2种膜蛋白+糖(磷脂、糖脂、胆固醇+外周蛋白、内在蛋白+糖)

2.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提出

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连续主体

蛋白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内在蛋白和外在蛋白),膜蛋白是赋予生物膜功能的主要决定者;

细胞膜是脂双分子层嵌有蛋白质的二维流体。

即:

(1)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连续主体

(2)蛋白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内在蛋白和外在蛋白),(3)流动性

(4)不对称性

•不足之处

(1)忽视了蛋白质分子对脂类分子流动性的控制作用

(2)忽视膜各部分流动性的不均性

3.脂筏:

即在生物膜上胆固醇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大小约70nm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

脂筏就像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均有密切的关系。

推测一个100nm大小的脂筏可能载有600个蛋白分子.

4.膜的两大特性:

(1)膜的流动性:

a.膜脂的4种运动方式:

侧向扩散、旋转扩散、摆动、翻转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脂肪酸链的长短,饱和度;

胆固醇;

温度等都能影响膜的流动性.

b.膜蛋白运动方式:

侧向扩散、旋转扩散

约束膜蛋白运动的因素:

细胞骨架的影响;

内在蛋白的聚集;

与膜外的配体或抗体相互作用

(2)膜的不对称性:

a.膜脂与糖脂的不对称性:

脂质双层中,各类脂的含量比例不同;

糖脂都是在非胞质侧

b.膜蛋白与糖蛋白的不对称性:

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都有特定的排布方向;

糖蛋白糖残基均分布在质膜的外表面;

5.物质运输的方式及比较:

穿膜与跨膜

运送对象

分类

耗能与否

穿膜

小分子和离子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耗能、主动运输不耗

跨膜

大分子和颗粒物

胞吞(内吞)、胞吐(外吐)

都耗能

6.主/被动运输名词及其异同:

(1)被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不消耗代谢能量

种类:

单纯扩散:

不耗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依靠专一性膜蛋白分子

易化扩散:

不耗能,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膜转运蛋白帮助

•载体蛋白:

特性:

高度特异性:

一个特定载体只运输一个类型的化学物质,甚至仅一种分子或离子

构像改变:

载体蛋白有两种不同的构像

•通道蛋白:

门控性通道:

间断性开放

非门控性通道:

持续性开放

(2)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消耗代谢能量,载体蛋白帮助

钠-钾泵;

钙泵

协同运输(化合物的主动运输):

由Na+-K+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

7.内吞、外吐比较

方式

别称

特点

胞吞作用

吞噬作用: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

胞饮作用:

细胞吞入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某些大分子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识别并结合,通过膜内陷形成囊泡的方式将大分子物质运进细胞内的过程。

(P32)

入胞作用

耗能

胞吐作用

出胞作用

8.细胞表面,细胞外被概念:

(1)细胞表面:

包围在细胞质外,由细胞膜、细胞外被和膜下溶胶层构成的多功能复合结构体系。

(广义上包括细胞连接和鞭毛、纤毛、微绒毛等特化结构);

(2)细胞外被:

又称糖萼,通常是指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向细胞表面伸出的寡糖连。

第七章

(1)

1.根据来源和沉降系数,细胞中核糖体分两类,其亚基组成?

其rRNA组成及组成蛋白质种类?

亚基组成

rRNA组成

组成蛋白质种类

原核细胞核糖体

(70S)

30S亚基

16SrRNA

21种

50S亚基

23SrRNA、5SrRNA

31种

真核细胞核糖体

(80S)

40S亚基

18SrRNA

约33种

60S亚基

28SrRNA、5.8SrRNA、5SrRNA

约49种

2.细胞中核糖体有几种存在形式?

所合成的蛋白质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存在形式

合成蛋白质功能

附着核糖体

内膜系统蛋白分泌蛋白细胞膜上蛋白

游离核糖体

除上述蛋白(线粒体蛋白等)

3.核糖体上重要活性位点:

•A位点受位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

•P位点供位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

•E位点肽基转移酶位催化肽键形成

4.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起始:

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需要核糖体小亚基、mRNA、甲酰甲硫氨酰tRNA,起始因子(IF)IF1、IF2、IF3以及GTP等的参与。

延伸:

肽链延伸分为进位、成位、移位3个环节

终止:

随着肽键的延伸当核糖体的A位移到终止密码(UAA、UAG、UGA)时,任何氨基酰-tRNA都不能进位,只有相关的释放因子(RF)能识别终止密码并与之结合。

5.遗传密码,密码子,反密码子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遗传密码具有哪些特征?

密码子:

mRNA链上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构成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

反密码子:

tRNA上-方向性:

3'=>5'

联系:

密码子是遗传密码的上的一个;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区别:

密码子是mRNA链上;

反密码子是tRNA

遗传密码特性:

方向性:

5’=>3’;

兼并性:

a.同义密码子;

b.AUG:

起始密码,甲硫氨酸

通用性:

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不重叠、无标点

第七章

(2)

1.对内膜系统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有较清楚的了解和掌握;

概念:

相对于细胞质膜而言,内膜系统是指真核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膜性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总称,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内吞体、分泌泡、各种转运囊泡及核膜等。

相互关系:

内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各细胞器之间共同作用,完成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加工以及包装和运输。

2.重点要了解和掌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结构的性质特点和主要功能,以及有关的一些重要名词术语概念。

形态结构

类型

主要功能

内质网

单层膜围成的管腔道系统,相互交织成网(管状、泡状、扁囊状、内质网腔、内质网膜)

粗面内质网(RER)

滑面内质网(SER)

蛋白质与脂类合成的基地

高尔基体(GC)

扁平膜囊、小囊泡、大囊泡

参与细胞分泌、对蛋白质的修饰加工、分选蛋白质、参与膜的转化

溶酶体

球形囊泡

内体性溶酶体;

吞噬性溶酶体

主要是消化功能

过氧化氢酶体

解毒作用

3.标志酶分别是。

高尔基体:

糖基转移酶

溶酶体: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氢酶体:

过氧化氢酶

4.信号识别颗粒(SRP):

由6种多肽组成,结合一个7SRNA,属于一种RNP。

能与信号序列结合,导致蛋白质合成暂停。

5.膜流:

粗面内质网芽生小泡的膜与顺面高尔基复合体融合,成为高尔基复合体顺面的膜,而在高尔基复合体反面,又不断芽生分泌小泡并移向质膜与之融合,成为质膜的一部分。

这种高尔基复合体参与的膜的转化称为膜流。

膜流的过程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过程,同时也使膜性细胞器的膜成分不断补充和更新。

6.溶酶体分类:

---内体性溶酶体*,发生*:

酶来自粗面内质网,膜来自高尔基复合体

---吞噬性溶酶体:

由细胞摄取的外来物质或细胞自身的结构成分与内体性溶酶体融合而成

•自噬性溶酶体:

底物是内源性物质

•异噬性溶酶体:

底物是被细胞摄入的外源性物质

7.有被小泡类型:

(1)网格蛋白有被小泡

(2)COP

有被小泡(3)COP

有被小泡

8.膜泡定向运输机制:

存在有被小泡膜上的膜泡SNAREs称为v-SNAREs,位于靶膜上的SNAREs称为t-SNAREs,二者以‘锁-钥’契合方式互相作用,决定膜泡的锚泊与融合。

9.名解

(1)内膜系统:

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具一定联系的膜性细胞器(包括:

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等)

(2)内质网:

是由一层单位膜形成的大小、形状各异的管、泡或扁囊,在胞质中彼此相互贯通构成的连续性管网系统。

(3)粗面内质网rER:

表面附着有核糖体;

滑面内质网sER:

表面没有核糖体

(4)信号肽:

在胞质内游离核糖体上先合成一段长约为70aa的肽段。

其N端有约18-30aa长的一段富含疏水性氨基酸的肽段。

(或:

起始密码后翻译的一段特殊序列,由18-30个疏水性氨基酸组成)能够指导蛋白质到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的特定序列。

信号假说:

分泌蛋白多肽链的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蛋白到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在蛋白质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

(5)内体性溶酶体:

是高尔基复合体芽生的运输小泡和胞吞作用形成的内体合并而成。

(6)吞噬性溶酶体:

是由细胞摄取的外来物质或细胞自身的结构成分与内体性溶酶体融合而成。

依据底物的来源,分为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

处于末期阶段的吞噬性溶酶体称为残余体,也称后溶酶体。

(7)自噬性溶酶体:

底物是内源性物质,如细胞内衰老或崩解的细胞器等,内源性物质可被膜结构包裹起来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内体性溶酶体融合即成自噬性溶酶体。

(8)异噬性溶酶体:

底物是被细胞摄入的外源性物质,外源性物质经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形成异噬体,异噬体与内体性溶酶体融合即成异噬性溶酶体。

10.内质网有几种类型?

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

形态

粗面内质网

有核糖体附着

膜脂合成;

蛋白质合成、加工、分选及转运

滑面内质网

无核糖体附着

脂类的合成;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肝细胞);

解毒(肝细胞);

钙库(肌细胞)

11.高尔基复合体的超微结构有何特点?

由单层膜围成,由表面光滑的圆盘状扁囊聚集组成的结构,扁囊间彼此有间隔,其周边部分往往或多或少膨大。

(有极性)

功能区隔

(1)高尔基体顺面的网络结构,是高尔基体的入口区域。

凸面又称形成面或顺面。

(2)高尔基体中间膜囊,多数糖基修饰,糖脂的形成以及与高尔基体有关的糖合成均发生此处。

(3)高尔基体反面的网络结构,是高尔基体的出口区域,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分类与包装,最后输出。

凹面又称成熟面或反面。

12.高尔基复合体有哪些主要功能?

(1)参与细胞分泌

(2)对蛋白质的修饰加工※

蛋白质的糖基化

特异蛋白水解

(3)分选蛋白质:

由rER合成的蛋白质经修饰后,在GC中经分选后送往细胞不同部位。

(4)参与膜的转化

13.简述溶酶体的形成过程(溶酶体与ER、GC的关系)。

14.溶酶体分为几类?

各有何特点?

详见6

15.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比较(形态结构,化学成分,标志酶,功能)

化学成分

标志酶

多种酸性水解酶(60余种)

1.胞内消化:

异噬作用、自噬作用

2.胞外消化

3.自溶作用

过氧化物酶体

多种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氧化酶

RH2+O2--------R+H2O2

H2O2------------H2O+O2

18.内膜系统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详见2

第八章

Emphases

1.线立体的超微(亚显微)结构

内膜

基质

膜间腔

外膜

1)二层单位膜封闭的囊状结构*

2)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

◆外膜:

含孔蛋白,通透性较高。

◆内膜:

高度的选择通透性,向内折叠形成嵴。

内膜和嵴的基质面有基粒*。

◆膜间腔:

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

◆基质:

含三羧酸循环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等以及线粒体DNA,RNA,核糖体。

2.

(1)嵴: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嵴增加了内膜的面积,即增加了反应面积;

嵴多,产能多;

产能多的线粒体嵴多

(2)基粒:

•头(F1因子):

含ATP酶,偶联磷酸化关键部位

•柄:

含OSCP,可调控质子通道

•基片(F0因子):

嵌入内膜,构成(H+)通道

功能:

将呼吸链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用于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重要部位。

(3)细胞氧化(生物氧化):

在细胞内,氧化能源物质,释放能量,合成ATP,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

(4)细胞呼吸:

细胞氧化过程中,吸O2呼CO2。

(5)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具有递氢、递电子作用的一系列氢载体和电子载体蛋白,在线立体内膜上有序排列,构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称为电子传递链。

它们在传递电子(e-)的同时释放能量.

(6)氧化磷酸化:

电子传递链上的氧化反应与ADP的磷酸化是偶联的,被称为氧化磷酸化。

即细胞氧化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高能磷酸键中的现象称为氧化磷酸化。

(7)底物水平磷酸化:

由高能底物水解放能直接将高能磷酸基从底物转移到ADP上,使ADP磷酸化生成ATP。

4.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1)线粒体基质中有:

环形DNA;

RNA聚合酶;

70S核糖体;

(2)线粒体具有自己的DNA和DNA复制、基因表达系统,线粒体能进行蛋白质合成,但不完备,多数的线粒体蛋白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

离开了细胞核,线粒体内的DNA不能复制,线粒体基因不能表达。

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依靠细胞核与自身两个遗传系统,所以说…….

Difficulties

5.线粒体的功能(化学渗透假说)

化学渗透学说解释氧化磷酸化偶联:

1961年,英国,P.Mitchell,观点*:

–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质子从内膜基质侧泵至膜间隙,形成电化学质子梯度。

–电化学质子梯度驱动了ATP的合成

6.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详见上2(5)

7.名词:

(部位+结构+功能)

(1)细胞呼吸:

也称生物氧化或细胞氧化,是指细胞中供能物质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并将供能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储存为ATP的过程。

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糖酵解;

乙酰辅酶A形成;

三羧酸循环;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在细胞质中完成,其他三步在线粒体中。

(2)细胞氧化:

(3)基粒:

线粒体内膜上突出于内腔的柄球状颗粒,本质是ATP合成酶,也称F0F1ATP酶。

是将呼吸链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用于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重要部位。

(4)电子传递链:

(5)氧化磷酸化:

详见2(6)

8.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如何?

详见1

9.线粒体的功能:

贮能和供能的场所;

氧化能源物质,进行能量转换,合成ATP

10.呼吸链及组成:

详见2(5)、7(4)

11.基粒的结构与功能:

详见2

(2)

12.化学渗透学说如何解释氧化磷酸化偶联?

详见5

13.线粒体半自主性:

详见4

第九章

1.细胞骨架:

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形状、运动迁移、信息传递等有关。

•成分:

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构成。

均由单体蛋白以较弱的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构成纤维型多聚体。

•微丝确定细胞表面特征,使细胞能够运动和收缩。

•微管确定膜性细胞器的位置和作为膜泡运输的导轨。

•中间纤维使细胞具有张力和抗剪切力。

•其它骨架成分:

核骨架、核纤层、细胞外基质。

(1)微管组织中心(MTOC):

是微管形成的核心位点,微管的组装由此开始,常见的微管组织中心为中心体和纤毛的基体。

(微管在生理状态及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

作用:

帮助细胞质中的微管在装配过程中成核,接着微管从微管组织中心开始生长。

(2)微管(MT):

是由微管蛋白组装成的管状结构,平均外径为24nm,细胞内呈网状或束状分布。

类型有:

a.单管:

常分散于细胞质中或成束分布。

细胞中大部分微管都是单管。

如分裂期细胞中的纺锤丝。

b.二联管,如鞭毛、纤毛。

c.三联管,如中心粒,鞭毛、纤毛的基体

(3)微丝(MF):

又称肌动蛋白纤维,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

(4)中间纤维(IF):

又称中间丝,广泛存于真核细胞中,由于直径介于肌粗丝和细丝之间,故得名。

是三类细胞骨架纤维中最复杂的一种。

(5)踏车现象(踏车行为):

在一定条件下,微管一端发生装配而使微管延长,而另一端发生去装配而使微管缩短,实际上是微管正极的装配速度等于微管负极的去装配速度,这种现象称为踏车现象。

2.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的功能:

(1)微管:

1.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态

2.参与胞内物质的运输

3.参与中心粒(9*3+0)、鞭毛和纤毛(9*2+2)的形成。

参与鞭毛、纤毛运动。

4.参与细胞器的位移和定位

5.参与染色体运动:

微管构成有丝分裂器

6.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

神经细胞中介导信号分子传递,“导线”

(2)微丝:

1.构成细胞的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

●在细胞膜下的肌动蛋白纤维束(应力纤维),对抗细胞膜张力,维持细胞形态。

●细胞的特化结构微绒毛(microvillus)也是由微丝形成

2.作为肌纤维的组成成分,参与肌肉收缩。

3.细胞运动

参与细胞分裂,胞质分裂中的收缩环(contractileringing)由大量反向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其收缩机制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对滑动

参与细胞运动,(变形运动、及细胞的吞噬活动等)

4.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

(3)中间纤维:

1.维持细胞和组织完整性

(1).细胞质中起骨架作用:

外与质膜和胞外基质联系,内与核膜、核基质联系,贯穿细胞,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完整性

(2)维持组织稳定:

参与上皮细胞的桥粒、半桥粒连接,维持细胞形态,维持组织完整,提供支持力

(3)维持肌节稳定:

IFAP参与骨骼肌的Z线、心肌润盘和平滑肌密斑,与这些组织完整性有关

(4)维持核膜稳定:

核纤层蛋白是IF的一种,对核形态维持有重要作用

2.为细胞提供机械强度支持:

IF比MT、MF更耐受剪切力,维持细胞机械强度有重要作用

3.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及物质运输:

跨膜信息通道

4.参与细胞分化:

IF具组织特异性

5.参与基因表达:

胞质mRNA锚定于IF

3.细胞骨架中各纤维系统的异同

细胞骨架

直径

化学组成

单体

极性

组织特异性

踏车行为

特异性药物

相同

不同

微管(MT)

24nm

两种微管蛋白亚基:

α微管蛋白、

β微管蛋白

α、β球蛋白异二聚体-

呈中空管状结构.管壁由13条原纤维纵向围绕而成。

每条原纤维是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相间排列组成。

秋水仙素、紫杉酚、长春花碱

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态;

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参与中心粒、鞭毛和纤毛的形成。

参与细胞器的位移和定位。

参与染色体运动,调节细胞分裂。

微丝(MF)

7nm

肌动蛋白

(球状肌动蛋白、纤维状肌动蛋白)

球蛋白

实心纤维结构,由双股肌动蛋白丝以右手螺旋排列而成,具有极性

细胞松弛素、鬼笔环肽

肌纤维组成成分,参与肌肉收缩。

参与细胞分裂。

参与细胞运动.

中间纤维(IF)

10nm

复杂(六大类中等纤维)

杆状蛋白

亚基结构:

头、尾、杆状区。

头、尾:

长度、序列变化大;

杆状区:

保守,a-螺旋,310左右个氨基酸

为细胞提供机械强度支持;

参与细胞分化

4.细胞骨架中各纤维系统的装配

37℃,GTP,Mg2+

微管的体外组装

--------------------------

-------------------------

低于4℃,Ca2+过量

a.微管蛋白微管

b.药物:

秋水仙素*抑制微管蛋白聚合,紫杉酚促进组装并稳定已组装的微管。

微管的体内组装:

微管的组装受微管组织中心*控制。

-------------------------------

Mg2+、K+↑、Na+↑

ATP、Ca2+、Na+↓、K+↓

a.肌动蛋白微丝

b.过程:

成核――生长――平衡

c.微丝有极性和踏车现象

d.特异性药物:

细胞松弛素B,断微丝,并结合在微丝正极阻抑肌动蛋白聚合,导致微丝解聚。

鬼笔环肽,微丝能够特异性的结合,使微丝纤维稳定而抑制其功能。

过程:

⏹①两个单体形成超螺旋二聚体(角蛋白为异二聚体)

⏹②两个二聚体反向平行组装成四聚体;

⏹③2个四聚体组成原纤维(八聚体);

⏹④4根原纤维组成中间纤维。

特点:

⏹IF没有极性;

⏹无动态蛋白库;

⏹装配与温度和蛋白浓度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