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方程 确定位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7993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二单元方程 确定位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一二单元方程 确定位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一二单元方程 确定位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一二单元方程 确定位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一二单元方程 确定位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二单元方程 确定位置.docx

《第一二单元方程 确定位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二单元方程 确定位置.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二单元方程 确定位置.docx

第一二单元方程确定位置

第一单元方程

第一课时

课题:

等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

P1-2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交流中,体会议程与等式间的关系。

能对等式与方程做出正确的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天平、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天平,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质量。

当天平的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物体的质量相等。

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

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吗?

  

2、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

50+50=100  

让学生明确: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三、教学例2  

1、学生自学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X+50=100  

X+50<100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2、交流。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X+50=150X+50<100X+X=200  

第二种:

X+50>100X+X=200X+50<100X+50=15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结:

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4、提问:

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5、提问:

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四、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试一试”  

2X=50012+X=20  

2、“练一练”  

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6+X=1436-7=2960+23>708+X  

50÷2=25X+4<14Y-28=355Y=40  

小结:

是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看图列方程.  

X+50=1005X=50  

4X=16.8X+200=450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1、2、3。

要求学生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方程的意义,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等。

七、作业:

1、完成数学家庭作书第1页。

2、预习等式的性质

(一)

七、板书设计:

方程与等式

X+50=150、2X=2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等式的性质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过程与方法:

根据等式的性质

(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学,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学,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

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20+10=20+10  

X=50X+20=50+20  

50+a=50+a50+a-a=50+a-a  

X+20=70X+20-20=70-20  

3、提问:

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5、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1、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

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

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3、小结:

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的第4、5、6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什么中解方程?

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

1、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习练习一第7——12题。

六: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一)

1、20=2020+10=20+10  

X=50X+20=50+20  

50+a=50+a50+a-a=50+a-a  

X+20=70X+20-20=70-20 

2、小结: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七、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的7~12题。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校验等习惯,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12-Y=4a+12=35  

21-b<14x=14+23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520+X=710X-4.9=6.4  

120-X=257.8+X=2.5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

根据等式的性质是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就能很快知道最后的结果。

2、第9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

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怎样改正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3、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

  

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4、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肯定。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

四、布置作业:

1、练习一第1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第11题,完成在书上。

2、预习等式的性质

(二)和解方程。

五、板书设计:

练习一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二)

教学内容:

P7~p8的例5、例6和“试一试”、“练一练”,有关习题,完成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教学难点:

等式性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教学例5。

  

(1)谈话:

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今天将继续学习解方程的知识。

  

(2)出示例5第一组图。

  

师问:

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

(x=20)  

右边的图与左边的图比较,有什么变化?

(左边的物体质量乘了2,右边的物体质量也乘了2)  

你认为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

说说你的想法。

  

你能根据右边图物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

(2x=20×2)  

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在小组中说想法,然后汇报。

  

生答: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师追问:

同意吗?

设想一下,20=20的左右两边同时乘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吗?

(是)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

(20×3=20×3)  

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0呢?

可以吗?

  

(3)出示例5的第二组图。

  

师问:

左边的图能看懂吗?

用等式怎样表示呢?

(3x=20×3)也就是3x=60。

左边的图与右边比,物体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

天平左边的物体只剩1个了,右边的物体也只剩1个了。

  

生:

天平两边的物体的质量都除以了3。

  

师追问:

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

  

你能根据右图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列出算式吗?

(3x÷3=60÷3)这又说明什么?

  

生答: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师问:

你能自己写一个等式吗?

  

生尝试练习后,汇报。

  

师追问:

有什么发现?

(不能同时除以0)为什么?

  

(如果学生不能发现,则教师直接问:

“两边同时除以0呢?

”)  

得出:

“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4)归纳等式性质。

  

师问:

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

  

指导回答: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师指出: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在书上填空。

  

师追问:

x÷6×6和0.7x÷0.7化简后各应是多少?

  

2、教学例6。

  

(1)出示例题及图。

  

师问: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40x=960)  

40、x、960各表示什么?

  

小组讨论:

应该怎样解这个方程?

  

指名回答讨论结果。

  

师追问:

你怎样想到方程两边都是除以40的?

(两边都除以40,方程的左边就只剩下x了)  

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  

学生在书上完成,完成后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师追问:

如何检验?

(把x=24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结果是否相等。

)  

谁能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  

(2)指导完成“试一试”。

  

师问:

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应该怎么办?

(方程左右两边都乘0.2)  

学生完成解答后,集体讲评。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说一说每题应该怎样解,再独立完成解答。

  

指名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集体讲评。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师问:

每一题中解方程时分别省略了什么?

指出:

自己解答时,也应该应用这样的方法。

  

3、指导完成练习二第4题。

  

师问:

从图中看出什么数量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三、课堂总结  

师问: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说说你得到的知识?

  

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

要注意什么?

  

四、作业:

1、练习二第3题。

2、预习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二)

 1、x=20

   2x=20×2

等式两同时乘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3x=60

3x÷3=60÷3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3、小结: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P8~p9的例7和“试一试”、“练一练”,有关习题,完成练习二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题意,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引入谈话。

  

师: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例7。

  

(1)出示例7情境图。

  

师问:

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师追问:

根据小刚的跳高成绩比小军少 0.06米 ,你知道其中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

  

生:

小军的成绩- 0.06米 =小刚的成绩  

生:

小刚的成绩+ 0.06米 =小军的成绩  

生: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 0.06米   

师指出:

数量关系都是正确的。

  

师问:

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

(小军的成绩),在“小军的成绩”上打上“?

”。

  

师指出:

“小军的成绩”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量设为“x”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的量设为x,同时要先写“解”。

  

示范:

解:

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追问:

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列什么样的方程呢?

  

生答:

x-1.39=0.06x-0.06=1.391.39+0.06=x  

指出:

像第3种这样,x的值表示结果的,我们可以尽量避免。

  

根据前两个方程,大家在小组中说说:

x、1.39、0.06及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

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数量关系。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追问:

会解这个方程吗?

在小组中选一个,解答后,说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在组中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X-1.39=0.06x-0.06=1.39

X=1.39+0.06x=1.39+0.06

X=1.45x=1.45

指明汇报方法。

  

指出:

因为在“解,设……”时已经设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写单位名称。

  

追问:

怎样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确呢?

你准备怎样检验呢?

  

学生说自己的检验方法,教师点评。

  

(2)小结方法。

  

问:

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3、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师问:

哪一个条件告诉了我们题中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什么?

(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怎样列方程呢?

  

(3)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解答并汇报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解:

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吨。

  

33x=165  

X=165÷33  

X=5  

答:

这头非洲象大约重5吨。

  

4、指导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

(1)小题。

  

问:

题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去年的体重+ 2.5千克 =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 2.5千克 )  

方程怎样列?

(x+2.5=3636-x=2.5)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2)完成第

(2)小题。

  

问: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基本等量关系呢?

(单价×数量=总价)  

师指出: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好根据基本的等量关系来列。

  

师追问:

方程怎样列呢?

  

解:

设卖了x本笔记本。

  

6.5x=78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二、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二第5题。

  

(1)指导理解每幅图的意思。

(2)说一说题中的等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汇报与方法交流。

  

2、完成练习二第6、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师追问:

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你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告诉大家你获得的新知识是什么?

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数学家庭作业书。

2、预习练习二8—12题。

  

五、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

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X-1.39=0.06x-0.06=1.39

X=1.39+0.06x=1.39+0.06

X=1.45x=1.45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习题)

教学内容:

P11的有关习题,完成练习二的第8~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题意,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并列出方程。

(不解答)  

(1)一个数的20倍是70,求这个数。

  

(2)38比什么数多19.5。

  

(3)4.7与哪个数的和是11。

  

2、完成练习二第8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汇报思考方法。

  

二、指导练习  

1、板书课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指导完成第9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师问:

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

  

已知量与未知量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后,交流汇报。

  

3、完成第10、1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2)展示学生作业,指名说一说思考方法与过程。

  

追问:

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3)指出:

要注意单位名称的书写,在设句、答句时不能写错。

  

(4)指导完成第12题。

  

指导理解题意。

  

问:

在什么条件中找数量关系?

含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可以求什么问题?

(小瓶的容量,大瓶的单价)  

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大家可以发现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方程解决,谁能说说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关键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家庭作业书

2、预习整与练习  

五、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习二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

整理与练习

复习内容:

P12~P13“练习与运用”的第1~第4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搏,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复习难点:

等式性质的理解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引入谈话,板书课题。

  

问: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等式的性质、方程等)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方程的意义是什么?

什么是解方程?

学生在小组中说说,再指名回答。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①举例说一说等式与方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②等式有哪些性质?

你是怎么解方程的?

  

③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再小组中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情况。

  

追问: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

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适当板书学生回答的要点:

等式与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的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运用  

1.完成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学生汇报与展示,教师重点让有错误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误的原因及改正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师追问:

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

  

生:

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的值,再连线。

生:

把x的值代入方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

  

师指出:

两种方法都可以,根据题目灵活运用。

  

3.完成第3题。

  

4.指导完成第4题。

  

师问: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指出:

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表示未知数。

12x=31.29.6y=48  

三、课堂小结  

通过回顾与整理,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马?

说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四、板书设计:

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课题:

整理与练习

复习内容:

P13~P14“练习与运用”的第5~第7题。

“探索与实践”的8、9题及“评价与反思”与“你知道吗?

”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