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7825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3旅游精品建设成效显著。

以“中国第一山”等5大旅游区为重点,突出特色和优势,从抓好生态建设、挖掘文化内涵、改善交通状况等方面打造旅游精品,形成了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设施配套完善、创汇创收能力强的精品项目。

2003年以来,5大精品旅游区累计投入250亿元,建设162个项目,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85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319亿元。

3年内5大精品旅游区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6%,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旅游外汇总收入的93%,成为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4旅游发展软硬环境大为改善。

通过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围绕旅游抓交通,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机场、道路、通信、宾馆等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4个,旅游城镇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加强。

加大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依法治旅,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市场监管,旅游环境不断优化。

  5旅游业多元化投融资开发格局逐渐形成。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旅游业发展。

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加快进入,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参与的多元化旅游投融资格局。

探索了旅游景区资源开发“三权”(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模式。

建成了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中国死海”、碧峰峡、西部欢乐谷等一批民间投资项目。

  6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基本确立。

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64%上升到2005年的98%,旅游核心产业就业人数达到40万人。

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扩大消费需求、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以及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我省旅游业即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1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一是世界旅游市场的持续增长,为我省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据世界旅游组织等有关机构的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超过76亿人次,旅游业创造的经济产值已占世界GDP总额的12%左右,创造的就业机会占全球劳动力就业总量的81%左右。

全球旅游重心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正成为全球最安全、最具吸引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1位的旅游接待国和第4位客源输出国,这为我国和我省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二是国内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

随着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大幅度上升,为旅游业持续兴旺提供了强大动力。

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国内外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旅游业招商引资和资源重组,扩大旅游融资渠道。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都将为进一步扩大我省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

  三是旅游发展条件不断完善,为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来的大力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通讯设施及城镇建设有了很大改善。

生态建设和景区开发有了长足进步,各类世界级、国家级、省级旅游资源的数量日益增多。

目前,全省有世界遗产5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处、国家森林公园28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附图1),旅游吸引力明显增强。

  2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十五”期间,虽然我省旅游业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成为全国旅游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品牌和特色产品打造不够。

我省旅游产品以自然生态观光为主,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与西部多数省(区)之间存在着资源相似性和产品同构性,对我省旅游业的更快发展形成了潜在的压力和挑战。

  二是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

我省旅游企业普遍存在“散、小、弱、差”的现象,企业扩张力不强,国际竞争力较差。

面对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区域性市场竞争和集团化的趋势,对我省旅游企业适应旅游市场格局的新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旅游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水平低,门票经济突出,旅游经济整体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四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适应旅游发展的要求。

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业内缺乏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竞争机制,从业人员队伍整体不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发展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就业和改革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和旅游精品战略,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整旅游经济结构,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努力实现我省旅游产品从观光型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综合型旅游转变,从国内旅游为主向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并重转变,促进我省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和任务。

  1发展目标。

到2010年,把我省建成亚洲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成为促进中国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经济强国跨越的重要支撑点,初步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具体标志是:

  1个国际旅游城市:

成都市(附图2);

  3个旅游品牌:

大熊猫、太阳神鸟、农家乐;

  3个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中国第一山”、大九寨、青城山—都江堰(附表2、图2);

  5个新精品旅游区: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附表2);

  10个度假旅游区: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度假旅游区、邛海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附表2);

  20个重点旅游景区:

金沙遗址、稻城亚丁景区(附表2);

  10个重点旅游城市:

成都市、乐山市(附表2);

  40个特色旅游小城镇:

九寨沟漳扎镇、泸定磨西镇(附表2)。

  到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超过1400亿元(附表1),相当于当年GDP的15%左右;

接待入境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0亿美元;

旅游新增就业人数30万,直接从业人员达到70万人。

  2基本任务。

“十一五”时期我省旅游发展的基本任务是:

“实现一个突破,构建四大体系,抓好六个保障”。

即:

  实现一个突破:

入境旅游有突破性发展。

  构建四大体系:

竞争力强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优质高效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

科学合理的旅游行业管理体系。

  抓好六个保障:

完善旅游业发展体制;

强化旅游规划和管理;

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

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加快推进旅游教育和旅游科研;

扩大对外开放。

  (三)发展战略。

  1政府主导型战略。

这是我省旅游发展所处阶段的必然选择。

重点抓好宏观调控、发展规划、宣传促销、人才培训、基础投入和市场监管工作,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坚持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申办机制,通过举办旅游发展大会,推动重点区域旅游快速发展。

切实加强“涉旅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努力形成支持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2旅游精品战略。

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建设市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精品,实现重点突破、精品带动、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增强区域旅游产业的集聚效益及竞争优势。

  3外向型旅游发展战略。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巩固提升省内旅游市场的同时更加注重省外和境外市场的开拓。

通过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外向型旅游产品,吸引省外和境外旅游客源,拓展外向型旅游消费。

扩大国际、国内旅游合作,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鼓励支持外资、社会资金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投入旅游企业,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快国有旅游企业的改制步伐和重点旅游区建设的开发力度。

因势利导,规范发展出省、出境旅游。

  4科教兴旅战略。

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快旅游产业各要素应用和推广现代科技的步伐,全面提升四川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布局和我省旅游业发展相适应,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5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加强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以加强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为重点,实施绿色旅游行动计划。

大力开展创建绿色饭店和绿色景区活动,积极倡导资源保护型旅游开发方式、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方式。

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展以及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等其他产业的互动发展,探索建立旅游保护与开发、要素协调和产业互动的良性发展机制。

  三、建设重点

  

(一)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好一个中心、五大旅游板块、四条国际旅游精品线。

  1一个中心——大成都旅游区(附图2)。

主要包括成都市及其周边1小时车程的乐山、眉山、资阳、德阳、绵阳、雅安、遂宁等8市。

巩固发展观光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展商务、康体娱乐等旅游,构建“中心商业游憩区、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圈、一日游精品观光旅游圈”的发展格局,把大成都旅游区建成旅游主题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入境旅游快速增长的旅游目的地。

  成都市是大成都旅游区建设的重点。

要充分发挥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西部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围绕把成都建设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办好“2006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为契机,打造都市核心旅游区。

抓住“太阳神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有利时机,整合成都金沙遗址及德阳三星堆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以“太阳神鸟”为品牌形象的文化旅游产品。

加快建设锦江生态文化观光带、大熊猫生态公园以及美食旅游街区(美食文化广场)等旅游项目,塑造都市休闲旅游品牌。

加快完善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设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化旅游城市。

  进一步完善青城山—都江堰、“中国第一山”的开发建设,实现转型升级,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以2006中国乡村旅游主题年为契机,利用成都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发展,突出乡村文化、乡村康乐、乡村休闲特色,重点建设以三岔湖、龙泉湖和龙泉山为载体的“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

  开通成都至绵阳、德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雅安等城市的快速旅游专线,大力发展成都至周边城市的“周边游”精品,包括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世界遗产旅游,成都—雅安大熊猫生态旅游,成德绵三国文化旅游,安仁古镇文化旅游,眉山三苏文化旅游,彭祖长寿文化旅游,陈毅故里红色旅游,李白文化旅游等。

  2五大旅游板块(附图2)。

加快川西、攀西、川南、嘉陵江流域、川东大巴山等重点旅游区域的开发,重点建设“中国第一山”、大九寨、青城山—都江堰3个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和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5个旅游新精品,推进全省旅游业从点线旅游向板块旅游发展(附图2)。

  

(1)川西旅游板块。

重点规划建设好大九寨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和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

  继续深化完善世界遗产九寨沟、黄龙旅游区,加快建设黄河九曲第一湾、藏羌风情走廊、红军长征文化中心、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等景区,力争建成世界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要抓住修建康定机场的契机,率先启动“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建设。

要以康定情歌城建设为核心,整合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丹巴古碉藏寨美人谷、木格措、塔公草原、新都桥等周边旅游资源,做好生态观光、特色度假、科考、登山、漂流、徒步、野营等旅游项目开发,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熊猫生态、康巴风情旅游目的地。

  高标准、高起点重新规划建设香格里拉乡(日瓦),突出原汁原味的藏区小镇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让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并从中受益;

撤乡建镇,注重对古民居的保护,拆除所有与城镇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建设香格里拉文化中心、香格里拉景观长廊、民族风情演艺广场及康巴风情民俗接待区、商贸步行街等重点项目,把香格里拉乡建成具有浓郁香格里拉韵味和鲜明康巴风情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加强“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干线公路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沿线安全设施及旅游功能配套设施。

构建以亚丁为核心,连接成都、云南中甸两大旅游口岸的旅游公路网络。

加快亚丁香格里拉旅游机场建设,开辟四川香格里拉连接国内外重要旅游市场的空中巴士旅游线。

抓紧完善自驾车旅游保障体系,沿线重要地段设置自驾车咨询服务中心,设立汽车旅店及餐饮点,在重要公路上设置景区指示牌和路标。

  

(2)攀西旅游板块。

抓住举办四川冬季旅游发展大会的机遇,加快推进攀西地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突出“阳光、风情、生态”主题,重点建设二滩、泸沽湖、邛海、螺髻山、红格、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旅游景区,推进连接螺髻山、泸沽湖等重要旅游景区(点)的旅游专线公路建设,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推出西昌—泸沽湖—攀枝花旅游线,打造攀西阳光度假旅游精品。

  围绕攀枝花、西昌两个中心旅游城市,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

西昌市要以承办第二届四川冬季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加快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加强特色旅游城镇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城镇品牌和形象,高水平搞好规划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围绕旅游抓城镇风貌改造和功能完善,重点建设好冕宁、普格、螺髻山、泸沽湖、红格等一批特色旅游城镇。

  加快建设西(昌)攀(枝花)、攀(枝花)昆(明)、雅(安)攀(枝花)高速公路,形成快速、便捷的对外通道,积极推进川滇旅游合作。

积极争取开通和增加攀枝花、西昌到其他旅游城市的航线和航班。

配套完善交通沿线的通信、邮政、电力、银行、医疗、供水、餐饮、厕所、停车场、环保等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3)川南旅游板块。

充分利用宜宾市承办“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的契机,以蜀南竹海、夕佳山民居、兴文石海、自贡恐龙博物馆为载体,开发竹文化、酒文化、盐文化,打造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精品。

  结合川黔渝联合打造“金三角”旅游目的地,重点开发建设福宝古镇、尧坝古镇、丹山、玉蟾山及古蔺太平渡等景区,建设合江至重庆、合江至赤水旅游快速通道,大力发展川黔渝金三角生态休闲度假旅游。

  加快实施《川南旅游公路网布局及建设规划》,尽快启动乐(山)宜(宾)、宜(宾)泸(州)等高速公路建设。

加快建设以蜀南竹海、石海洞乡等景区为核心的旅游环线公路。

继续推进长江、岷江、金沙江航道整治,增开旅游航线和航班。

  (4)嘉陵江流域旅游板块。

抓住嘉陵江航电工程建设、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的机遇,加快嘉陵江渠化、旅游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以嘉陵江旅游为纽带,邓小平故里、朱德故居为龙头,南充机场为中心的两小时旅游圈,重点开发建设阆中古城、朱德故里、千年绸都、小平故里、华蓥山等景区,形成世界知名的伟人故里和三国文化旅游精品。

  围绕嘉陵江流域旅游开发,加快实施《川北旅游公路网布局及建设规划》,大力改善嘉陵江流域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加快完善宾馆饭店、餐饮、购物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沿江特色旅游城镇,做到与景区景点建设相协调和配套,注重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突出地方特色。

加快沿江两岸绿化建设,建成千里“绿色生态走廊”。

  (5)川东大巴山旅游板块。

川东达州、巴中2市要抓住全国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及精品旅游景区建设。

依托大巴山原始生态、巴人文化及革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主,以大巴山自然生态观光、巴人民俗文化体验、大巴山科普、探险等为特色的综合型旅游产品。

重点开发建设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通江红军城、宣汉巴山红军公园、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南江光雾山、通江诺水河、八台山、花萼山、百里峡等旅游景区。

深入挖掘大巴山民俗文化,大力开发大巴山特色旅游商品,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推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

  3四条精品旅游线路。

重点推出九环线、西环线、成乐环线、三国文化旅游环线4大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并整合完善与之匹配的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及沿线重要景区开发,增强旅游环线的吸引力。

突出以旅游环线为重点的整体旅游市场促销,大力提升旅游环线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十一五”期间依托温泉、冰雪、森林、湖泊等旅游资源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度假产品;

积极推动旅游和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结合,创新发展一批专项旅游产品;

以生态为卖点、文化为亮点,继续完善观光旅游产品(附表2),加快实现由单一的观光产品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的综合型旅游产品转变。

  1大力开发度假旅游产品。

以特色为灵魂、以质量为根本、以效益为目标,积极创建3个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和10个省级度假旅游区。

着眼于区域性的国际度假市场和国内发达地区度假市场,重点建设“中国第一山”、大九寨、青城山—都江堰3大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重点规划建设10个省级度假旅游区:

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蜀南竹海生态度假旅游区、“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泸定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度假旅游区、大邑西岭雪山—花水湾温泉度假旅游区、雅安周公山度假旅游区、攀枝花红格温泉度假旅游区、螺髻山温泉度假旅游区、西昌邛海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中国死海”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区(附图3)。

  2创新发展专项旅游产品。

根据市场需求,从规划策划入手,专业化、规范化开发7大专项旅游产品。

(1)生态旅游产品。

依托四川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建设10个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卧龙—四姑娘山生态旅游示范区、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示范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九顶山—蓥华山生态旅游示范区、光雾山—诺水河生态旅游示范区、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示范区、宣汉百里峡生态旅游示范区(附图4)。

  

(2)工农业旅游产品。

依托我省的特色工业和农业加快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的融合,大力发展和培育一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农业旅游。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组织各地充分挖掘农业旅游潜力,把农业旅游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和发展,实施农村旅游就业推进计划及旅游扶贫促进计划。

加快我省重点旅游区域的新农村规划建设,重点抓好川西地区以少数民族风情为特色的牧家乐、藏家乐、羌家乐、彝家乐等乡村旅游;

攀西地区以独特的亚热带气候、立体农业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

嘉陵江流域以千年蚕桑丝绸文化、农耕民俗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

同时规范和引导现有农业旅游产品的管理和经营,多方面、多角度整合旅游资源,逐步推进工农业旅游由单纯观光向休闲度假和观光并重发展,建成旅游专业村、农业主题公园、旅游农业商品等。

  工业旅游。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求,继续拓展工业旅游产品。

重点突出绵阳科技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航天高科技工业旅游,溪洛渡、向家坝、瀑布沟等水电工业旅游,五粮液、水井坊、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郎酒等酒业工业旅游,德阳重大装备工业旅游等。

  (3)红色旅游产品。

围绕“长征丰碑、伟人故里、川陕苏区”3大红色旅游主题,重点开发6个红色旅游片区:

四渡赤水红色旅游片区、金沙江—彝海红色旅游片区、大渡河—甘孜红色旅游片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片区、伟人故里红色旅游片区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片区(附图5)。

选择红色文化深厚、具有典型代表意义、配套条件较好、资源组合丰富、有市场吸引力的红色旅游景区(点),按照布局合理、主题鲜明、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建设15个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

  (4)节庆会展旅游产品。

依托旅游城镇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力发展以城市观光、购物、商务、会展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

举办和创办好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节会赛事,促进旅游产品销售和提高旅游市场知名度。

重点办好以下6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活动:

“中国(四川)国际熊猫节”、“中国(四川)南国冰雪节”、“中国康定情歌节”、“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中国蒙顶山茶文化国际旅游节”、“攀枝花国际漂流节”。

各地可根据自身特点定期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

  (5)体育健康旅游产品。

依托大型体育赛事和健身运动场馆,大力发展体育旅游。

充分利用中医药和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发挥其在康体理疗方面的特殊功效,规划建设矿泉、中药康体旅游产品,开拓康体旅游市场。

重视利用山岳资源发展户外专项旅游。

  (6)自驾车旅游产品。

适应汽车大众化和我省公路网的发展,重点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