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法——第六章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8372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3.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氏教法——第六章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蒙氏教法——第六章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蒙氏教法——第六章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蒙氏教法——第六章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蒙氏教法——第六章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蒙氏教法——第六章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pptx

《蒙氏教法——第六章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氏教法——第六章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ppt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蒙氏教法——第六章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pptx

第六章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贵州师范大学杨川,安排教学活动的基础观点,必须有效地发展儿童的三种功能:

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身体适应功能。

儿童的教育应遵循这样的发展路线:

从肌肉系统到神经和感觉系统,从感觉训练到一般概念,从一般概念到抽象思维,从抽象思维到道德。

关于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思想。

“人的性格、智力、情感与成长是同步进行的”。

第一节日常生活练习,一、日常生活练习的意义日常生活练习,就是给儿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动作教育。

作用:

培养独立性和掌握技能,使儿童逐渐完善,培养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实际生活练习的内容,与儿童自己有关的日常生活练习自我服务(穿脱衣服、梳头、刷牙、洗手、洗脸、洗手帕等)、清洁、秩序、安静、会话与环境有关的日常生活练习管理家务的工作(卷小毯子、扫地、拖地板、擦桌子、整理房间等)、园艺活动、手工作业、泥工等,三、实际生活练习的实施,设备适合幼儿,补充:

不织布作品欣赏,第二节肌肉训练,一、肌肉训练的意义具有保健作用促进儿童心理发展培养儿童的社会性(指出运动的社会性,认为社会秩序真正存在于具有建设性目的的运动中),二、肌肉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内容锻炼下肢的运动(行走、掷物、上下楼梯、起立、跳跃等自然运动;利用器械如栅栏、螺旋梯等)自由体操(有指导的和自由的游戏活动)教育体操(与生活联系、带玩具的)呼吸体操(调节呼吸的),方法专门器械,音乐伴奏动作训练体操(教育体操、呼吸体操)利用球、铁环、棍棒、豆袋、手推车等开展自由的活动性游戏。

第三节感官教育,一、目的和意义感官训练不仅关系到感官能力的发展,也关系到智力的发展。

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3-7岁的儿童正处在感觉器官活动的形成期或发展感官能力的敏感时期,我们应借此时机系统地给予儿童的感官以直接刺激。

感官训练能把人格养成一个观察者,为适应现代文明的工作和实际生活奠定基础。

二、感官教育的类别及其教具,类别:

触觉、温觉、压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色觉,嗅觉筒通过嗅觉筒的配对操作,训练嗅觉器官辨别各种气味的能力,利用嗅觉器官感知事物的经验。

音筒两个木箱中各有6个木制圆筒组成,圆筒内装有石子、沙子、壳类、米粒、米糠等不同材料,摇动时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培养辨别声音强弱的听觉能力,发展腕部的肌肉运动。

味觉瓶由8个滴瓶组成。

品尝各式味道,培养辨别基本味觉的能力。

温量板由金属、石材、木质、地毯片各2块组成,培养对温度的感觉,辨别温度的差异。

重量板进口实木6组12个。

培养辨别轻重的感觉和判断力。

触觉板由13块表面粗糙和光滑程度不同的木板组成。

培养粗糙与光滑的触觉感和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色板由大、中、小3盒各种颜色的小色板组成。

培养分辨颜色的对色彩的美感,颜色的对比及组合的预备。

圆圆板由100个彩色圆组成。

可做颜色的排序、对应。

蒙台梭利设计的感官联系材料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按照用途分为不同的种类,每一类分别训练某一种感觉;2、各种材料使用时,要求尽可能低排除其他感官的干扰;3、教具有控制、纠错的功能。

(设计感官教具时应做到孤立性、正确指引、吸引力、由简单到复杂、有序列性、适合幼儿的尺寸),第四节初步知识教育,一、幼儿语言学习规律:

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发展而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有简单的音节发展到较为复杂的次,最后掌握整个句子和文法。

阅读与书写前的准备训练:

蒙台梭利认为书写限于阅读。

前者是低级的语言阶段,主要是心理运动机制起作用,后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

语言发展七阶段:

1、0-4个月,无意识的交流阶段;2、4-9个月,有意识交流阶段;3、9-18个月,单词阶段;4、18-24个月,词组阶段;5、24-36个月,早期造句阶段;6、3-5岁,句子掌握阶段;7、5岁-成人,完整的语法阶段。

二、算术入门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数学逻辑能力的萌发出现在“秩序敏感期”内(1-3岁),在此期间,幼儿对事物之间的排列顺序、分类、配对表现出特殊的兴趣。

数字、几何图形及测量敏感期出现在4岁左右。

利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字问题和游戏活动等方式对儿童进行算术教学。

程序和内容是:

计数、用书写符号表示数、数的记忆练习、从1-20的加减乘除法、十进位数。

第五节科学文化教育,蒙台梭利认为:

儿童离不开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

蒙主张在3-6岁幼儿的教室中,利用生动具体的教具让幼儿浸润于文化的世界中,他认为幼儿的吸收性心智能够从四周吸取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保留在记忆深处,多年后成为幼儿心智的一部分。

遵循有秩序性的原则、可操作性的原则,通过感官引导学习的原则。

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一)自然科学动植物教育:

动物教育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植物教育包括怔住植物和植物细部的介绍;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天文地质教育:

天空、陆地、海洋,自然形成的地形地貌等;矿物、岩石、天文、气象、物质、能量、宇宙等。

科学教育:

水、空气、电、磁、力、弹性等认识和相关实验。

(二)人文科学历史教育:

时间的认识(时钟、一天、一周、一个月、四季、一年),自己和家人的成长史、动植物的成长史、事物的发展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考古工作等。

地理教育:

七大洲、四大洋及每个洲中主要国家的名称、首都、国旗、著名建筑、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

音乐教育:

学习聆听、歌唱训练、运动和旋律、语言节奏、听力培养、音感训练、视谱和写谱、乐器演奏、音乐欣赏、即兴创作等。

“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儿童的“为什么”为什么病会传染?

为什么睡觉时要做梦?

为什么小兔子耳朵长在头顶上,我们人的耳朵,长在脑袋两边?

为什么外国人讲的话跟我们不一样?

河水为什么会变脏?

为什么螃蟹烧熟后,它的壳会变成红色?

洗衣粉为什么会变成那么多白色的泡泡?

为什么空调会吹出冷气和热气?

为什么海螺里有海风的声音?

太阳挂在天上是干什么用的?

为什么太阳里的,火烧到现在还烧不完?

皮蛋为什么是黑色的,它是什么动物生的?

蜘蛛为什么不会被自己的网网住?

为什么鱼离开水就会死?

两种极端的认识:

1、怀疑幼儿是否真的能学习科学,是否能理解真正的科学2、将幼儿简单等同于成人,认为幼儿也应该象成人一样理解科学,应该获得和成人一样的科学。

例一:

某中班幼儿在科学发现室中探索一个简易的“指南针”装置。

这实际上是一枚可以自由转动的缝被针(已经被磁化为指南针),教师在它的底座的四个方向分别贴上四个小动物图画,以吸引幼儿的兴趣。

幼儿走到这个材料面前,便玩了起来。

当他第一次轻轻转动这根针、发现针尖指向小猫时,对自己说:

“我抓到小猫咪,我就装作小猫。

”(这是他为自己设定的一个游戏规则)然后扮了一个鬼脸,模仿猫的动作。

可是,当他一次次地重复转、看它还能指到哪儿时,发现针尖总是指向小猫,便自言自语道:

“怎么又是小猫!

”有一次他试图让它指向别的小动物,就用手按住针尖想让它停在别的地方,可是当他放开手后,针尖仍然转向小猫。

于是他开始尝试不同的方法,一会儿轻轻转,一会儿重重转,一会儿把针取下来,将针尖对着桌子刮,一会儿又翻开底座看看下面有什么东西,都没有找到答案。

事后教师问他有什么发现,他说:

“我发现它转不到好多东西,只能转到小猫,它喜欢小猫。

”,例二:

某3岁幼儿和爸爸在海边散步的时候,海上开始起风了。

阵阵海风将沿岸很多渔船上的旗帜都刮得呼呼作响。

这时,幼儿大声地说:

“有风!

”爸爸见幼儿已经注意到这一自然现象,就趁势问道:

“这么大的风,是哪里来的呢?

”幼儿回答道:

“是红旗扇的。

”爸爸说:

“红旗怎么会扇出这么大的风呢?

”幼儿这时便强调:

“就是红旗扇的!

”边说还边用小手模仿红旗扇动的动作。

例三:

某5岁女孩有一天突然对妈妈说:

“我知道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眨眼睛。

”妈妈很奇怪,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她。

而幼儿的解释则更令她奇怪:

“以为每颗星星都有一个人,拿手电筒对着我们一会儿开、一会儿关。

我们在地球上看,就好象是星星在眨眼睛。

”这位妈妈不知道怎样对待孩子的解释,只得对她说:

“你想得真好!

不过,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原因等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

”,“儿童的科学”的特点:

1、“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2、“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3、“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幼儿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前者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

(比如认识月相),从人的一生发展看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1、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思维的“实验室”。

2、幼儿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幼儿科学教育会给幼儿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4、幼儿科学教育还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并促进其早期发展。

小明拿着一盒积木,蹲在地板上,一块接一块地往上堆,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就在堆完了一座“城堡”后,他将积木往地板上一扔,头也不回地走了!

小华拿了一块地毯铺在地板上,又从架子上将十块粉红塔由小到大,一块块地取了下来,放在地毯的上方,他坐了下来,找出最大的一块,放在第一层,接着又找出了次大块,将它放在最大块的上方于是,他以同样的方法,一直做到最小的一块也完成,又用手检查了一下是否整齐。

做完后,他又一块块地放回架子上,地毯也收好。

思考:

这两种活动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小明玩的,我们称为“玩具”?

小华玩的,我们称为“教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