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703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6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

1.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

2.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4.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5.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6.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7.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8.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9.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单元分析

第一部分:

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第二部分:

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第三部分:

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

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

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五部分:

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

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师准备:

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

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

(影子)

2、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

3、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课题)

4、室外活动:

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

二、自主学习

1、这是谁的影子?

(1)小组讨论:

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

(2)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

2、认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1)小组交流:

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汇报。

(3)小结:

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3、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室外活动:

再次画

 

出标杆的影子。

(2)观察:

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小组交流。

汇报。

(4)小结: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发生变化。

三、巩固应用

1、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课后继续研究影子,你还能发现什么?

教学探究:

探究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和学生猜一个有关影子的谜语。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索和调查

1、在黑板上画一个人,让学生画出人的影子。

 

2、师:

太阳和影子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3、到室外进行太阳和影子之间关系的测量。

4、进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

1、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因为没有太阳的存在,就画不出影子,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密切。

 

实验检测。

 

回顾和解释

1、经过这节课的研究,你知道了什么?

2、布置课后观察一天影子、气温和太阳运动的关系的实验。

1、总结。

2、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并不能代替实际观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进行实际观察。

气温的观察也是一样。

板书设计:

 

第2课、太阳钟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2、尝试做一个沙漏。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

教学难点:

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教师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

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 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 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 看手掌日晷 

(1)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 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

 

3、 做太阳钟 

(1) 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

你发现了什么?

 

(2) 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3) 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

 

三、总结应用 

1、 小结课文。

 

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教学探究

探究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出示几种影子,让学生估计当时的时间

为后面做铺垫。

探索和调查

1、刚才你们是如何根据影子来推断时间的呢?

2、你们知道哪些用影子来推断时间的例子?

全班交流。

3、如果让你自己制作一个太阳钟,你打算怎么做?

小组讨论。

 

4、制作太阳钟。

1、引起学生思考

2、以古代的计时工具引发学生思考,为后面制作太阳钟做铺垫。

3、通过讨论,思考,学生对太阳钟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再进行制作,在制作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把钟面复印给学生进行制作。

回顾和解释

1、用自己所做的太阳钟进行实际检测时间。

2、课后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推断时间。

1、应用。

2、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

 

第三课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知识与技能:

*知道昼夜的成因。

*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行的。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

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的历程。

教学材料:

手电筒、地球仪

教学重点:

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教学难点 :

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一、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动画片断、演示实验

教学探究

探究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引起学生思考。

探索和调查

1、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同一时刻,地球上各个国家的时间不一定一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2、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3、实验的时候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国家的时间为什么不同,找出不同时间的国家例子。

4、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

1、将时间与地球、太阳建立起联系。

 

3、用实验和前面的问题建立联系。

回顾和解释

1、课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

1为后续学习留有余地

板书设计:

第4课、看月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联系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学生准备:

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

 

2、  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 你看过月亮吗?

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 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 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 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 小结:

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  阅读:

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

 

教学探究

探究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请同学上黑板画月亮。

1、让学生回想原认知中月亮的形状,学生画出的月亮肯定是有不同的,就为后面月相的变化做了铺垫。

探索和调查

1、让学生交流曾经观察月相的经验。

2、小学讨论,提出月相变化可能是什么规律。

3、用月相观察盒,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4、再交流月相变化的规律。

 

5、讲解月相为什么会变化。

 

6、制作月相日记卡纸。

 

7、分观察小组。

2、让学生养成自己思考、总结的习惯

 

4、月相变化的规律也可以留在学生自行观察月相、记月相日记之后进行。

5、应该让学生知道月相变化的原因,不要让他们感觉月相变化有那么神秘。

6、在课堂上把卡纸做好,有利于激发学生记日记,而且可以统一格式、材料。

7、学生个别观察的时候常中途放弃,组成小组观察可以起到相互提醒的作用。

回顾和解释

1、布置记月相日记。

1、鼓励学生重在坚持,教师还应提醒学生月亮每天“出现”的时间不同,和出现阴雨天如何处理。

板书设计:

 

第5课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

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

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

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重点:

知道昼夜的交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