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6383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文档格式.docx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文档格式.docx

三、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酒易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

工序:

黄酒——拌匀——闷润(加盖)——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

适用:

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根茎类药物)。

(2)先炒药后拌酒

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的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少数质地疏松的药材,如五灵脂等。

四、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当归、川芎。

(3)提高成品溶出率。

如黄芩。

(4)矫臭去腥。

如乌梢蛇、蕲蛇。

(5)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粉碎。

如常山、蟾酥。

五、注意事项

(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

(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3)加热时用文火,炒至近干、色加深时取出晾凉。

白芍

【炮制方法】

酒白芍——取净白芍片,加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药:

白芍=100:

10)

【炮制作用】

白芍

酒白芍

性状

味苦、酸,性微寒,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

降低酸寒伐肝之性,入血分。

善于调经止血、和中缓急、柔肝止痛。

适应症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月经不调等。

用于胁肋疼痛、腹痛、产后腹痛等。

当归

酒当归——取净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

热,炒干,取出,放凉。

黄酒=100:

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生当归

酒当归

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等。

增强活血通经的作用。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等。

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等。

川芎

酒川芎——取净川芎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

【炮制作用】

川芎

酒川芎

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头痛、风湿痹痛等。

大黄

1.酒大黄——取生药材,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干,色泽加深,

取出晾凉。

(黄酒用量10%)

2.熟大黄

(1)清蒸法:

取生药材,隔水蒸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为度,取出,干燥。

(2)酒炖法:

取生药材,黄酒拌匀,闷约1~2小时至酒被吸尽,装入炖药罐内,密闭,隔水炖约24~32小时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时,取出,干燥。

(黄酒用量30%)

3.大黄炭——取生药材,武火加热,炒至外表呈焦黑色时,取出,晾凉。

4.醋大黄——取生药材,用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大黄片或块:

米醋=100:

15)

5.清宁片——①生药材,水煮武火加热,煮烂;

②加黄酒(30%)搅拌,煮成泥状,晒干,粉碎,过筛;

③取细粉,再与黄酒、炼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至透;

④搓成直径约14mm的圆条,于50~~55℃干燥,烘七成干;

⑤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

(大黄片或块每100kg,用黄酒75kg,炼蜜40kg)

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

性质

生品大黄

味苦,性寒,泻下作用峻烈,易伤胃气。

以攻积导滞、泻火解毒力强。

用于实热便秘,吐血衄血,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等症

酒炙大黄

借酒升提之性,缓和苦寒泻下之性,引药上行,活血祛瘀增强,以清上焦血分热毒为主。

目赤咽肿、牙龈肿痛

熟大黄

泻下力缓,减缓大黄腹痛的副作用,增强活血祛瘀的作用。

具有泻火解毒作用。

火毒疮疡、瘀血内停、经闭等证

大黄炭

泻下极弱,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

血热有瘀出血症

醋大黄

泻下作用稍缓,增加活血解毒作用,以消积化瘀为主。

气血瘀滞引起的痛经、闭经等

清宁片

泻下作用缓和,具有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饮食停滞、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的老年习惯性便秘等症

 

第二节醋炙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米醋拌炒的方法。

二、适应药物

(1)峻下逐水药。

如甘遂、芫花、商陆。

(2)疏肝解郁(理气)。

如柴胡、香附。

(3)活血祛瘀(散瘀止痛)。

如莪术、元胡。

三、操作方法——(药:

醋=100:

20~30)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定量醋—拌匀,闷润吸尽—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放凉。

大多数植物类药材

(2)先炒药后喷醋

药物炒至一定程度,喷洒米醋,炒至微干

树脂类:

表面熔化发亮;

动物粪便类:

腥气溢出,如五灵脂。

四、注意事项

(1)若醋的用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2)树脂类和动物粪便类药物,不能先用醋拌,否则粘结成块,或呈松散碎块,炒制时受热不均匀,而炒不透或易炒焦。

(3)药物在加热炙制时,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摊开晾干。

(4)药材要大小分档。

乳香

醋乳香——取净乳香,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溶,分次喷淋米

醋,再炒至表面呈油亮光泽,取出放凉。

乳香味辛、苦,性温,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功效。

生乳香

醋乳香

气味辛烈,对胃有较强刺激性,易引起恶心呕吐,但活血消肿、止痛力强。

入肝经血分,增强散瘀止血、理气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并可缓和刺激性,且便于服用,易于粉碎,矫味矫臭。

用于跌扑损伤、瘀血肿痛、疮溃不敛或外用。

用于跌打损伤、乳痈结合等。

柴胡

醋柴胡——取柴胡片—定量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米醋=100:

20)

柴胡味苦,性微寒,具疏散退热、疏肝升阳作用。

生柴胡

醋柴胡

鳖血柴胡

升散作用较强

缓和升散之性,降低解表退热作用,并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能抑制升浮之性,消升阳劫阴之弊,增强清肝退热,截疟的功效

用于解表退热

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腹痛及月经不调等症

用于骨蒸潮热及疟疾

第三节盐炙

盐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食盐水溶液拌炒的操作过程。

二、适应药物:

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

三、操作工艺——(药物:

盐=100:

2)

(1)先拌盐水后炒药

食盐水+药物拌匀闷润至吸尽文火炒至一定程度

大多数需盐炙药物。

(2)先炒药后加盐水

生药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食盐水(边炒边喷盐水)——文火炒干

含粘液质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杜仲、巴戟天(补肝肾);

小茴香,橘核(疗疝止痛);

车前子(泻热利尿),益智仁(缩小便和固精)。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如黄柏、知母。

(3)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如补骨脂、小茴香。

(1)食盐:

水=1:

4~5,水量不宜过多或过少。

(2)含粘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药物,不宜先用盐水拌润。

(3)盐炙法火力宜小,采用第二种方法时更应控制火力。

特殊:

杜仲(中火)。

(4)盐炙药物一般应炒干即可,但杜仲应炒至棕褐色,易断丝为度;

补骨脂炒至微鼓起,迸裂并有香气时取出。

黄柏

盐黄柏生药+盐水炒至微干,深色,有焦斑(药:

盐:

水=100:

2:

6)

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

生黄柏

盐黄柏

酒黄柏

黄柏炭

苦燥,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作用强

引药下行入肾,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阴降火,退虚热的作用。

引药上行,缓和苦寒之性。

清湿热、利关节。

苦寒之性大减,收涩之性增加,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

用于湿热泻痢、湿热黄疸等症

用于阴虚发热、梦遗滑精等症

用于上焦热证

用于便血、崩漏下血

杜仲

盐杜仲——取净杜仲丝或块,加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中

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丝易断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盐=100:

杜仲味甘,性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

生杜仲

盐杜仲

偏于益肝舒经。

引药入肾,直达下焦,温而不燥,增强了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

用于头晕眩晕、阴下湿痒。

或用于浸酒。

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阳痿滑精、胎动不安及高血压。

车前子

盐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到略有爆裂声时,分次喷淋食盐水,

炒干,取出,放凉。

车前子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的功效。

生车前子

盐车前子

长于利水通淋。

引药下行入肾,增强补肝肾、明目利水的作用,且泻热利尿不伤阴。

用于湿热阻滞膀胱、小便频数、肝火目赤、痰热咳嗽等。

多用于肾虚脚肿、眼目昏暗等。

第四节蜜炙

一、含义:

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炼蜜共同拌炒的方法。

质地致密药物,如百合。

三、操作工艺

(1)先拌蜜后炒药

生药+炼蜜水→拌匀,润吸尽→文火炒至微干,颜色加深,不粘手

(2)先炒药后加蜜

生药→文火炒→色加深+炼蜜水→拌炒→不粘手

(1)协同作用,使药效增强:

①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如百部。

②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

如黄芪。

(2)缓和药性。

如麻黄。

(3)矫味、消除副作用。

如马兜铃:

生品-易致恶心呕吐;

制品-矫味并减少呕吐,增强止咳作用。

(1)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以溢出锅外或焦化。

此外,若蜂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水稀释。

(2)蜜炙药物所用的炼蜜不宜过多老,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

(3)炼蜜用开水稀释时,要严格控制水量(约炼蜜量的1/3~1/2)。

(4)生产量较大时,药物拌蜜后宜闷润4~5小时,使蜜汁逐步渗入药内,其成品质量较佳。

(5)蜜炙时,火力一定要小,以免焦化。

(6)蜜炙药物须凉后蜜闭贮存。

甘草

蜜甘草——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炼蜜=100:

25)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

炙甘草,入脾、肺经。

生甘草

蜜甘草

味甘,性平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性温,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疽疮毒等症。

用于脾胃虚弱、腹胀食少、气虚血少、心动悸。

百合

蜜百合——取净百合,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适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迅速拌炒均匀,继续用文火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药:

炼蜜=100:

5)

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

生百合

蜜百合

擅长清心安神。

润肺止咳作用增强。

适用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惊声恍惚、心烦等症。

用于肺虚久咳或肺痨咳血。

黄芪

蜜黄芪——取炼蜜,加入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

生黄芪

蜜黄芪

具有固表止汗、利尿脱毒生肌、敛疮收口的功效。

药性偏润,长于益气补中。

用于表虚自汗,体虚易感冒,气虚水肿等。

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症。

也可以用于气虚便秘。

第五节油炙

一、定义

油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

二、辅料的选择及用量

(1)分类:

油炙辅料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习称动物油)。

(2)常用:

麻油(芝麻油)、羊脂油。

三、适用药物:

质地坚硬或有毒的中药。

四、操作方法

(1)油炒法:

将羊脂切碎,置锅内加热,炼油去渣,取药物与羊脂油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物表面呈油亮时取出,摊开晾凉。

油=100:

20)

(2)油炸法:

取植物油,倒入锅内加热,至沸腾时,倾入药物,用文火炸至一定程度,取出,沥去油,粉碎。

(3)油脂涂酥烘烤:

药物边涂油边置明火烘烤至质地酥脆。

五、目的

(1)增强温肾壮阳作用。

如淫羊藿。

(2)利于粉碎,煎出药效。

如蛤蚧,豹骨。

六、注意事项

(1)油炸药物因温度较高,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炸焦。

(2)油脂涂酥药物时,需反复操作直至酥脆为度。

淫羊藿

制淫羊藿——原药材→油锅→与油拌匀→文火→炒至微黄色,油脂吸尽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

制淫羊藿

偏于祛风湿

增强温肾补阳、强壮筋骨的功效

多用于风寒湿痹、中风偏瘫及小儿麻痹症。

多用于肾阳虚衰、阳痿、遗精、肾气衰弱等症

第六节姜炙

姜炙法——将净选加工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

止咳祛痰、降逆止呕类药物。

拌润吸尽

(1)姜汁炒:

生药+姜汁文火炒干(或干燥)

姜汁的制备:

生姜-榨汁;

生姜-煎汁(1:

1);

干姜-煎汁(1:

3)。

(2)姜汤煮:

姜切片煎汤,加净选后的药物煮至药透汁尽,取出,切片,干燥

姜=100:

10(生鲜姜)或10/3(干姜))

四、目的

(1)抑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1)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水宜过多,一般以最后所得姜汁与生姜的比例的1:

1为宜。

(2)药物与姜汗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姜汗完全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否则达不到姜炙的目的。

厚朴

1.姜厚朴——取净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完全吸尽,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生姜=100:

10,干姜用1/3)

2.注意事项:

(1)少泡多润;

(2)火力宜小。

厚朴味苦、辛,性温,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作用。

厚朴

姜厚朴

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

(1)消除刺激性;

(2)协同药力,增强宽中和胃作用。

一般不内服

可内服。

用于食滞伤中、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滞脾胃。

竹茹

姜竹茹——取净竹茹段或团,加姜汁拌匀,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黄色或烙至两面显黄色有焦斑,取出,干燥。

竹茹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作用。

生竹茹

姜竹茹

长于清热化痰、除烦。

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

用于痰热咳嗽或热痰郁结不眠。

用于胃热呕吐、呃逆、惊悸等症。

复习题

1.炙法与炒法有哪些异同点?

2.熟大黄的炮制方法有哪几种?

3.柴胡的炮制品有哪些?

各自的炮制作用是什么?

4.分别叙述甘草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

5.大黄其泻下作用缓和的原理是什么?

第十章小结

名称

辅料用量

工艺

目的

适应药物

酒炙法

20%-30%

1酒炙一法

先拌酒后炒药

用于质地坚实的根、根茎类药物

2酒炙二法

先炒药后加酒

适用于质地疏松药材

多为文火

引药上行

改变药性

增强疗效

矫臭防腐

活血祛瘀

祛风通络

动物类药

醋炙法

①醋炙一法(润药法)

先拌醋后炒药

用于多数醋制药物

②醋炙二法(喷炒法)

先炒药后拌醋

用于树脂类和动物粪便类药物

(乳香、没药、五灵脂)

引药入肝

降低毒性

缓和药性

矫臭矫味

利于粉碎

疏肝解郁

散瘀止痛

攻下逐水

盐炙法

2%

①盐炙一法

先拌盐水后炒

用于一般药物

②盐炙二法

先炒药后加盐水

用于含粘液质较多药物

(车前子、知母)

引药下行

缓和药效

补肾固精

利尿

泻相火

姜炙法

生姜=10%

干姜=10/3

①姜炙一法

先拌姜汁后炒药

②姜炙二法:

姜汤煮

消除副作用

祛痰止咳

降逆止呕

蜜炙法

25%

①蜜炙一法

先拌蜜后炒药

止咳平喘

补脾益气

(质地疏松,纤维多,用蜜量大,质地坚实粘性强,油分多,用蜜量小)

②蜜炙二法

先炒药后加蜜

用于质地致密药物

(蜜不易吸收,炒后疏松,利于蜜渗入药物内部)

油炙法

适量

①油炒制

②油炸

③油脂涂酥烘烤

明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