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春节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6190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湛江春节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湛江春节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湛江春节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湛江春节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湛江春节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湛江春节Word格式.docx

《湛江春节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湛江春节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湛江春节Word格式.docx

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

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

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

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

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

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

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

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

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

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

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

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

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

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

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

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潮汕俗谚说:

“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

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

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

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

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

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

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

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

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

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

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

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

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

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

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

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

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

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

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

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西江水上人家春节风俗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

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

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节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

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

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

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

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

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

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

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

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篇二:

湛江传统文化】

湛江传统文化

广东省湛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湛江市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特别是省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之后,湛江市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挖掘、整合、保护和利用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具有湛江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构建粤西文化中心。

湛江市现有民间艺术120多种,盛行30多种表演艺术,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

几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和不断创新,培育和再现了遂溪醒狮、吴川飘色、东海岛人龙舞等一批民间艺术精品。

其中,醒狮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已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醒狮之乡”遂溪县饮誉海内外,几年来获得了无数荣誉。

2003年,该县文车醒狮团应国家文化部的邀请,参加了当年“中法文化年”活动,并以高桩醒狮跨越3.6米的成绩创下基尼斯世界纪录,2006年又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和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

2010年,该县许屋醒狮团应邀参加了当年的上海国际文化节。

湛江市文化遗产丰富,

湛江醒狮:

醒狮表演始于明清时期。

200多年来,凡逢年过节、喜红庆典,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醒狮表演成为当地乃至湛江市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

近年来,遂溪县因势利导,加强组织、积极扶持,全县民间醒狮表演活动空前活跃。

去年,该县先后3次举行规模大、档次高的歌舞醒狮表演活动,并多次组织醒狮团参加市、省以至国际性的民间醒狮表演赛。

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曾先后两次到该县拍摄民间醒狮活动并作专题播出。

东海岛人龙舞:

据地方志记载,东海岛人龙舞起源于东海岛东山镇,始于明末清初,是流传300多年的民间大型广场表演艺术,其结构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由大人和孩童结合而成,规模可大可小,节数多少不等。

龙的构造分为三大部分:

龙头、龙身、龙尾,龙头是龙的精髓所在,体现龙的精神。

它由一个彪形大汉身负三个小孩组成,分别表示龙角、龙眼、龙舌、龙身是龙的主体部分,用人相继倒卧分节连接而成,演员经过化妆打扮,穿上黄色或青色服装,龙就变成黄龙或青龙。

舞龙时,演员按照锣鼓的节奏舞动,龙头双眼闪闪发光,龙身左右翻滚,龙尾上下摇摆,煞是壮观,随着龙头昂首前进,远远望去,真是龙腾飞舞,人显神威,从中可以看出舞者不可战胜的群体力量和聪明才智。

这些被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川飘色: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吴川民间艺术以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技艺精湛

而闻名遐迩.尤其是始于清代的吴川飘色,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

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

特别奇妙的是,在空中飘动的人物的立足点只是踩着一根缨枪或剑尾上;

更有趣的是,有的角色还踏着活生生的动物(如公鸡、白鸽、鲤鱼、金鱼等)在行进间手舞足蹈,给予人们一种神秘感。

飘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戏剧人物的艺术造型设计、打扮的。

其内容有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或现代题材。

一板飘色往往就象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现着一出精彩的特写镜头。

现时飘色一般由2至6岁左右的儿童上板乔装打扮,并由过去的一板一层飘色发展到如今的的一板两层或三层飘色。

造型艺术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木工铁工技巧发展到现代已集电影、戏剧、魔术、杂技等技艺之大成的综合性的空飘造型。

人们通过观看五花八门的飘色,将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艺术享受。

吴川飘色是吴川民间艺术“三绝”(飘色、泥塑、花桥)之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吴川每年元宵节期间举行的飘色艺术大巡游,是吴川旅游的一大品牌和吴川的名片。

今年元宵节,吴川市举行了’2006“鼎龙杯”中国(吴川)飘色艺术大汇演,参加这次飘色艺术大汇演的,有香港特区、河南、陕西、浙江、江西、江苏、福建、重庆、广西、海南等省、市、区以及省内和吴川市的32支队伍,其中吴川市梅菉头飘色队、梅岭飘色队以及隔塘飘色队的飘色均获得了全国飘色艺术大汇演金奖。

安铺八音:

安铺“八音”是中国广东省廉江市古镇安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创立者是光绪年间该镇盛名的音乐爱好者李六朋秀才,至今有80多年历史。

“八音”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统称。

据《三字经》云: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笙、竽属匏类;

埙属土类;

鼓属革类;

枧、属木类;

书磐等属石类;

钟、铃等属金类;

琴瑟属丝类;

箫、管属竹类;

此八类乐器选配,彼此不同;

件数多寡,各地有异。

李六朋琢磨“八音”含义。

经评精整改,融汇创新,采用如下适合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计有:

手铃1对、小扣锣1个、小钹1对、木鱼1个、清磐1个、煞板1个、小鼓1个、横箫1支、洞箫1支、椰胡2架、高胡1架、二弦1架、三弦1架、沉胡1架、大筒1支、琵琶1架、月琴2架、秦琴2架,共21件,再谱入当地传统适宜的《到春来》、《小桃红》、《浪淘沙》、《三仙会》等曲调,协奏起来,欢快清雅,袅袅动人。

八音队由21人组成,队员皆是当时文人雅士或音乐爱好者。

平时躬自教练,元宵。

端午节出演。

游演时,人手一乐器,列队沿街而行。

人人长衫马褂,个个衣冠楚楚。

操音响者行于前,弄箫琴者随于后。

乐器均缀彩带、丝带、绒球,五彩缤纷,雅丽夺目。

行进徐徐,音韵飘逸。

自李六朋去世后,戚维谦、黄晖轩等为之继承;

戚、黄辞世,后起之秀李康权等相继。

从不间断,留传至今,为当地群众所喜爱。

雷州石狗:

石狗作为一方的“守护神”,安放在人们经常出入的必经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狰狞、威严的面孔让人看后总会产生不友善的感觉。

于是,崇尚礼教的雷州先民便对石狗的形象进行了艺术塑新,雕刻其昂首咧嘴、含笑露善,如司仪迎宾,从此,石狗又被人称为“司仪神”。

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时代繁衍生息中遗留下的宝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

很可惜,在文革期间,石狗被视为“四旧”而遭劫,许多石狗被砸毁,弃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没泥沙、河渠,难觅其踪。

这被列入首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雷州石

狗、雷州姑娘歌、吴川飘色、遂溪醒狮、东海岛人龙舞和廉江舞鹰雄等6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雷州半岛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南方第一大半岛)。

因古雷州得名。

以雷州方言、雷州音乐、雷歌、雷剧、雷州石狗、醒狮、人龙舞、傩舞等诸多文化内容为载体,构建了独特的人文地理范围。

“雷州文化”作为区域文化,名列为广东“四大文化”之一。

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被确定为广东的“四大文化”。

雷州文化源源流长,由于雷州半岛是红粘土,所以文化有红土地文化之称,雷州半岛有很多特色文化,都是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流传至今,对后人有很大启发。

它是南北文化交流活跃的地方,中原文化与雷州本土文化在此相互激荡交融,丰厚了雷州半岛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如雷州的陈瑸、陈昌齐,吴川的林召棠(清代状元)、陈兰彬(中国首任驻美公使)等。

本地媒体开辟了《红土文化名人》专栏,推出孔雀屏、李莲珠、陈湘、林奋等当代文化名人,形成了良好的名人效应。

吴阳镇属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辖镇,坐落于鉴江下游平原,濒临南海。

吴阳是历代吴川县城所在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中心镇、状元故里,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2005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吴阳自古多骚客,醉赏流连不欲还”,吴阳乃仙境胜地,有“名胜古迹冠吴川”之称。

几年来,湛江市经过挖掘和保护,抢救了一批文物古迹,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名镇名村。

雷州被命名为粤西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川吴阳镇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雷州的潮溪村、东林村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邦塘村被评为“中国最古老村庄”。

徐闻县建起了“中国民俗摄影基地”,遂溪县农民李建华创办了中国最大楹联艺术碑廊———夏岚北楹联艺术碑廊。

在各个重大节日,更有着传统文化的风俗特色。

元宵节:

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为本地最有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活动历史较长,古时雷州庆元宵尤如朝廷大典一样隆重。

传统的元宵节以游神为中心内容,现在的内容则丰富得多。

一般从月初开始村村鸣擂锣鼓开始筹备,以元月十五最为热闹,也有些地区延至十

六、十七,均以县城为中心,整个活动热闹非凡。

关于元宵活动,清代道光年间编修的《遂溪县志》有这样的记载:

“上元张灯结彩,舞狮象杂剧游戏,作火树,放花炮烟花,打秋千,赌灯谜,士庶欢游达旦”。

20年代流行于遂溪一带的元宵雷歌“东海嫁”这样说:

“游人满坡眼睁睁”,“几百双眼向樟兜”;

另一首雷歌有“头上金钗总落了,真是热闹这元宵”之句。

可见,元宵活动除了游神外,还有赛会看人、娱乐之举。

清代吴川举人吴河光有“元宵风景正清和,游女如云逐队过”之名句。

现在湛江各县均有庆元宵活动,主要以县城和古镇为中心,以吴川县城的规模最大,雷州县城、廉江县城和安铺镇的活动也颇有特色。

乡村有小型的放烟花、放炮竹、出灯、做大戏等活动。

市区亦举行灯展等活动。

清明节:

景色清明,是人们“追远”的传统节日。

本市清明扫墓“拜山”,城乡皆同,大多集中于清明日,亦有在清明前后数天。

民间拜山活动,其主要祭品是烧猪、肥鹅、饭团、鸭蛋、蟹、饼等。

机关、团体、学校亦在清明节期间集中前往祭扫烈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端午节:

即五月初五节,本地民间一般作为“驱邪镇恶”之节。

从初一开始,农村群众大多在居家门楣上插艾条以“驱邪”,到初五亦有部分人在小孩子胸前挂香符(用花布包香料做成三角形或动物形图符)。

在城市,从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卖艾枝、草药,市民纷纷抢购插门及煮水洗澡,洗澡一般定在12时正。

据说,用艾药水洗澡能将邪气及皮肤病冲走。

初五日各地普遍吃五月粽,亦有部分地区举行风筝表演或龙舟竞渡,此活动与纪念屈原有关。

端午节活动,最有特色的要数廉江之古镇安铺。

该镇每年端午节期间均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这一活动历史悠久,长盛不衰。

尤以近年来,活动的规模更加盛大,内容更为丰富,参观者不仅有本镇、本县的群众,还有许多外地来客,热闹非凡。

中秋节:

亦为较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城市其内容主要有:

一是从节前半月开始,举行大规模月饼展销活动,居民纷纷购买,相互送赠,以省港月饼为名贵;

二是中秋之夜赏月活动,主要在全市各大公园或游乐场所,大部分居民均涌向各活动场所,或三五个青年人,或全家人一组烧烤、吃月饼赏月,小孩则时兴手提小灯笼玩耍,几乎通宵达旦。

在乡村,村民们则是吃月饼、甜薯、芋子、豆糖之类,亦有年轻女子月下玩“浮针”,取一碗清水置于八仙桌上,拿新针轻放水面,观察针的浮沉情况,预测婚姻。

重阳节:

九月九重阳节在本市部分地区流行,为―文人节,吴川、雷州较隆重。

旧时两地文人汇集,对该节日兴趣甚浓。

《雷州府志》载:

“重阳登高,偕于是日采药作酒曲”。

雷州西湖、三元塔等为主要活动场所。

梅录镇之重阳节,亦称赛诗节,由商人捐资,五月份开始筹备,文人推出一位教师出题,参加者按题赋诗作对,八月诗稿汇于教师处评定,到九月初一,各街道群众、文化人士派代表到登高坡标号厂位,在坡上搭上雅致精巧的竹楼,张贴诗对,称“诗社厂”。

其时张灯结彩,迎狮演戏,士子登高饮酒作诗,观者数以万计,一连数天。

此活动延续二三百年,解放后曾停办。

湛江诗社吴川分社成立后,此活动恢复,诗人集会赏菊,饮酒作诗。

雷州市登高之风亦盛,学校师生、各方游人纷纷到三元塔和雷州西湖游览,竞显豪情。

这一天,市区及各县均组织老人进行文体活动。

在湛江,春节刚过,各地农村的“年例”就陆续开始了,伴着潇潇的春雨,在各村镇的乡间小道上,到处都能听到从远处传来的阵阵隐约的锣鼓声、鞭炮声。

儿时起就听说湛江做“年例”的风俗,其热闹和隆重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过春节。

在湛江有“年例大过年”之说,大多数外出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必须要回家团聚,到处都呈现出少有的热闹与详和的景象。

可见做“年例”有多么重要。

年例是在神明诞期或村庄某个纪年日子特定举行的庆祝活动!

就拿湛江市区周边的农村来说吧,大部分村庄都有自已的年例日期(一般都集中在农历的正月至三月份),湛江年例一般都有游神活动和宴请亲朋威友来吃饭的习惯,湛江年例都是在中午就开始吃饭,而且客人是不过夜的;

年例活动有:

游神(巡游队伍一般由:

扛旗,狮班,飘色,八音,神桥等组成),醒狮和武术表演,有的村还有游园活动或文艺演出等等湛江特色文化,正融入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篇三:

湛江年例日程表】

湛江年例日程表!

春节过了,又到湛江风族的年例了!

下面是湛江市农村的年例日程,如果有漏的就请论坛友们补充了

正月初二龙池村(东海岛东山镇)西坑村(东山镇)

正月初三丹寮村(民安镇)马六良村(遂溪)调山村(东山镇)龟头村(东山镇)盐丰村(纪家镇)

正月初四东山村(东山镇)调逻村(东山镇)庵里村(东简镇)芷寮村(吴阳镇)调市村(东山镇)皮僚村(东山镇)

正月初五北山村(东山镇)塘北村(湖光镇)领背村(雷州客路镇)

正月初六云头村(麻章镇)湖光新圩黄家村(太平镇)什二昌村(东山镇)榄椤后坑村(遂溪)硇洲镇石流村(建新镇)

正月初七赤马村(硇洲镇)顿谷村(兰石镇)

正月初八蛤岭村(吴阳镇)后海村(东简镇)

正月初九黄坡镇

正月初十调顺村(赤坎区)平乐村(开发区)坡头圩(坡头镇)麻斜(坡头镇)坡尾村(特呈岛)

正月十一黄略村(黄略镇)卜品村(太平镇)高阳村(麻章镇)东纯村(霞山区)余村(十一至十二)(遂溪乐民镇)

正月十二龙潮村(包括霞海,梧阔村)(开发区)屋山村(开发区)龙登村(霞山区)文保南村(赤坎区)田头村(南三镇)

赤岭村(麻章镇)塘边村(太平镇)源水村(黄略镇)坡山村(坡头镇)庞村坎村(黄略镇)北岭村(东简镇)

正月十三许屋村(黄略镇)志满(麻章镇)丰厚村(赤坎区)福建村(赤坎区)支屋村(黄略镇)雷州乌石(十三至十五)

文保北村(赤坎区)崩墉(东简镇)桃溪村(遂溪)西溪(遂溪)海岚村(太平镇)梧村(坡头)兰石村(吴川兰石镇)

山口村(十三至十四)(遂溪河头镇)东简圩(东简镇)张屋村(坡头麻斜)海岚村(十三至十四)(太平镇)

正月十四云峡村(百鸡宴)(营仔镇)南坡村(黄略镇)新坡村(赤坎区)陈铁村(霞山区)楼下村(霞山区)造甲村(太平镇)山后村(太平镇)塘口村(黄略镇)城月圩通明村(太平镇)畅侃村(麻章镇)长布村(麻章镇)英豪村(麻章镇)潮发村(麻章镇)车路溪村(麻章镇)龙湾村(黄略镇)

正月十五北月村(霞山区海头镇)临西村(湖光镇)草苏村(赤坎区)南亭村(黄略镇)东墟(遂溪)迈合村(麻章镇)

调文村(东山镇)文丹村(民安镇)东岸村(太平镇)吕宅村(太平镇)霞山村(霞山区)录塘村(霞山区)

社坛村(霞山区)黄外村(麻章镇)厚礼村(麻章镇)谢家村(麻章镇)后溪村(城月镇)李家村(麻章镇)

鹿渚村(湖光镇)殷屋村(黄略镇)后坛村(湖光镇)龙安村(东海)颜村(黄略镇)沙沟尾村(麻章镇)

调丰村(岭北镇)官田村(城月镇)石盘村(黄略镇)白康村(黄略镇)文典村(雷州客路镇)

坡头村(遂溪城月镇)虾膏村(遂溪城月镇)六南村,六北村,六中村,塘仔尾村(雷州客路镇)

正月十六梅录镇(十五至十七)东山镇(东海)城内(遂溪)西厅村(霞山区)草塘村(霞山区)岑擎村(霞山区)后北村(麻章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