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 古诗文阅读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6175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6 古诗文阅读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26 古诗文阅读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26 古诗文阅读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26 古诗文阅读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26 古诗文阅读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26 古诗文阅读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专题26 古诗文阅读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6 古诗文阅读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26 古诗文阅读下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种伤悲便面对嘉宾也难以抑制,语势雄浑,情感鲜明而厚重。

⑦乐景衬哀情诗中以“游潜鸟飞”自由自在的乐景衬托了徭役不得归的哀情,突出了役夫被迫离家服徭役的凄苦境遇,以乐衬哀,更见其哀。

2.题干“本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找出三种,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这是考查诗歌艺术手法。

答题时要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释,最后分析艺术效果。

诗中“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色彩鲜明,境界开阔,诗人用鱼鸟的自由自在的乐景衬托了徭役不得归的哀情,反衬出身不由己的役夫的可悲命运,同时也是作者处在动辄得咎的政治逆境身心备受压抑中对自由、解放的热切憧憬。

三、四句与五、六句,自由的鱼鸟与身不由己的役夫形成对比,衬托出役夫深受徭役之苦的悲惨命运。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两句,平仄声律和谐妥贴,文字对仗工整自然,“始出”对“今来”,“严霜结”对“白露晞”,表现役夫的离愁。

诗中“游者”、“处者”两句,运用典故,映照出时代的动荡,男女之怨旷。

游者,指役夫。

《黍离》,指《诗经·

王风·

黍离》篇,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诗。

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的意思。

处者,指役夫家中的亲人。

《式微》,指《诗经·

邶风·

式微》篇。

旧说是黎国诸侯被狄人所逐,寄居卫国,臣子劝归之作。

这里取其劝归之意。

通过典故的运用,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人民在封建徭役制度重压下痛苦不安的悲剧意蕴。

二、(河北省2018届高三衡水金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①公实②《雷雨》

【宋】洪炎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③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④笺帝所,人非大手⑤笔非椽。

【注】①次韵:

按原诗的韵进行和诗。

②公实:

郑公实,洪炎的朋友,作有《雷雨》一诗。

③若为:

怎能。

④九关:

天门九重,代指朝廷。

⑤大手:

大手笔。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雷雨发出轰鸣声,有如百川崩泻,仿佛具有拔走蓬莱三山的威势。

B.颔联作者通过写雷雨不能扫清“胡烟”,表达了对不能驱除侵略者的憾恨。

C.颈联中的田园荒芜、洪水弥漫、河洛被金人占领,意在写出百姓生活艰难。

D.结尾两句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时的心志,希望能亲自带兵出征,北定中原。

E.作者虽有意向皇帝陈情,但认识到自己并非大手笔,担心倾诉有所不尽。

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首联写景的作用。

3.CD

4.①渲染紧张险恶的环境气氛;

②暗示当时动乱的时局;

③为下文写诗人内心的悲慨感受蓄势。

4.本题考查写景的作用。

开头两句扣题,以“惊雷”发端,用“拔三山”、“倒百川”形容雷声的威力和暴雨的势,渲染了紧张险恶的环境气氛;

同时也暗示当时动乱的时局,为下文写诗人内心的悲慨感受蓄势。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

①渲染气氛

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

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三、(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刁斗:

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

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

②公主琵琶:

汉武帝时以汪都王刘建女细君公主嫁与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令人弹琵琶以娱之。

蒲桃:

今作“葡萄”。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前三句先描写辛劳又单调的从军生活,又着意描写了边陲的恶劣环境,冷落凄凉。

B.三、四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征夫与远嫁公主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同样的幽怨之情。

C.诗歌七、八句中,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使用叠字,强化了情感。

D.九、十两句写玉门犹被遮断,行人追随将军拼命向前,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E.诗中写征夫之苦,不采用客观叙述角度,而采用第一人称,场景如在眼前,真切感人。

6.本诗画线句与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最后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抒之情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歌加以比较。

5.BD

6.相同点:

都表达了厌战情绪。

不同点:

本诗侧重于抒发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与不满。

连年战争,将士弃尸荒野,仅换得西域葡萄归种中原,讽刺和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视生命如草芥的行为。

范词侧重于抒发思归与报国之情。

将士们白发苍苍,思乡而夜不能寐,但仍不畏环境艰苦,承担着戍边重任,表达了深沉真挚的忧国报国之情。

学*科网

6.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比较“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最后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抒之情有何异同,从“年年战骨埋荒外”和“将军白发征夫泪”可以看出二者均反映“厌战的情绪”,从“空见蒲桃入汉家”看出此诗反映年年战争,将士弃尸荒野,仅换得西域葡萄归种中原,讽刺和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视生命如草芥的行为;

而范词“人不寐”反映的则是深沉真挚的忧国报国之情。

四、(山东省聊城市2018届高三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裴仲谋同年

黄庭坚

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注释】①裴仲谋:

名纶,黄庭坚友人,时为舞阳(今河南舞阳)县尉。

②叶(shè

):

县名,黄庭坚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被任命为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叶县)县尉。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题目可以看出,与诗人同岁的好友裴仲谋先寄赠他一首诗,他又依照原韵、原字相和了这一首诗。

B.首句诗人回忆了过去与朋友在春天的汝水河畔相会的情景,运用“交盖”的典故,不露痕迹,意蕴丰厚。

C.第二句写诗人曾经与朋友在僧舍中对榻而卧,倾心交谈,与上一句一气贯通,表现了二人的深情厚谊。

D.颔联写出了二人居官之地相距很近,又同样年轻,可以时常通问。

“贱子”与“公”一谦一敬,更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看重。

E.颈联宕开一笔,抒发了自己白发已生,倦于宦情,只能坐赏青山,却无钱辞官回乡的无奈心情。

8.尾联的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7.AE

8.

(1)尾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江南竹林茂密的水岸,鸬鹚安详地休息,勾勒出一幅自然静谧的画面,寄寓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向往之情。

(2)尾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自己还不如水鸟鸬鹚,能在江南的烟沙簧竹中悠闲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郁闷不乐,想弃官归隐的心情。

8.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是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江南竹林茂密的水岸,鸬鹚安详地休息,勾勒出一幅自然静谧的画面,寄寓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向往之情。

“输”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自己还不如水鸟鸬鹚,能在江南的烟沙簧竹中悠闲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郁闷不乐,想弃官归隐的心情。

五、(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炎德英才大联考高考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本诗作于杭州任上的第二年。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街鼓咚咚的敲起,衬托出诗人,开心愉悦的心情。

B.小狗眠于台阶,已知大地的潮湿,侧面表现出春天到来,大地潮湿难耐。

C.诗中对活泼的小鸟儿在窗前不停欢校的传神刻画,紧扣了诗题“早”字。

D.因为乡梦撩人愁思,于是诗人只好借酒浇愁,一夜昏睡暂时忘记了乡愁。

E.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

节奏流畅、欢快,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10.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

9.BE

10.①“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因心情愉快开怀畅饮,以致有头重脚轻之感。

②“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

“乍轻”呼应“新脱”。

③叙述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10.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的要求,所以考生只要选取从细微处写的诗句即可,根据理解本诗中“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因心情愉快开怀畅饮,以致有头重脚轻之感。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

六、(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雨过偶书①

王安石

需然②甘泽洗尘襄,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③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罩④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震雨便归山。

【注释】①熙宁七年(1074年),大旱。

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王安石仍六次上书,自请罢相,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

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进京为相。

本篇系他回到江宁后得雨而作。

②常然:

雨量充足貌。

③岁功:

一年的收成。

④:

竹席。

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甘”“洗”“共”三字生动地写出雨降临及时,雨势酣畅,人们欢欣鼓舞的反应。

B.颔联写出了这场雨带来的好处:

不仅使得农业丰收指日可待,也促进了商业生意的繁荣。

C.第五句“分”字准确写出雨后云雾散去,星斗渐现,且以“风雷静”突出了雨后的宁静。

D.第六句写出雨后凉意怡人,而室内枕簟却被闲置一边,诗人借此表现了自己心境的落寞

E.这首诗,诗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摹雨态、雨势及其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12.诗的尾联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11.BD

12.尾联诗句字面上是写浮云明白进退之趣,用霖雨解除旱情后就回归深山。

“谁似浮云”表面上是疑问谁是浮云,其实是暗指诗人自己。

诗人肯定浮云,做官就要有为民为国造福的思想。

“谁似浮云”也是反问,表达自己不会像浮云一样,稍有小成就功成身退,而是会继续努力进取,为国为民造福。

12.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此题考核尾联的情感,尾联“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震雨便归山”中“谁似浮云”表面上是疑问谁是浮云,其实是暗指诗人自己。

七、(甘肃省张掖市2018届高三备考质量诊断第三次考试)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渔父

岑参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①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文馀,鼓枻②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注】①从:

向,就。

②鼓枻:

划动船桨。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宦海沉浮,早有倦怠之心,想通过渔父形象来表达不慕功名但求安适的愿望。

B.诗歌开头两句,把沧浪叟和沧浪水进行了比较,突出了沧浪叟内心的澄澈与干净。

C.“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写出了渔父的落魄,即使生活落魄但内心自由幸福。

D.此诗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岑参边塞诗的“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竣壮阔”的特点。

E.“此翁取适非取鱼”运用典故,表明渔父像姜太公一样,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用。

14.诗中的渔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13.CE

14.①寄情山水,品质高洁;

②隐姓埋名,居无定所;

③放浪形骸,享受脱离尘世的舒适。

14.题干问的是“诗中的渔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的行为进行直接的描写,也可以借助环境进行侧面衬托。

考生应先圈出直接写渔父行为的诗句,然后再借助环境分析人物特点。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一个“清”字借沧浪水的清澈来表现人物品质的高洁,突出了沧浪叟内心的澄澈与干净;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没有人知道渔父的姓名,说明他隐姓埋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生活自由自在,

八、(2018年新课标高三模拟押题卷二)

别黄徐州①

陈师道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②自不工。

一日虛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③常蒙今昔同。

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四十三岁,前一年他在颍州州学因党事牵连而被罢职之后,家居徐州,后为生活所迫,寄食曹州知州郭概处。

诗人离徐州时,写了此诗向朋友黄徐州告别。

②刻画无盐:

《晋书·

周觊传》中“庾亮谓觊曰:

‘诸人咸以君方乐广。

’觊曰:

‘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意即他自惭不如乐广,别人称誉太过,犹如刻画无盐,而以西施的形貌相加,就显得唐突了。

③青眼:

晋代阮籍能为青白眼,常以青眼对他所器重的人。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在首句说自己的姓名曾落在当时名流的荐书之中,第二句运用典故表明自己的诗作还不错,与所得称誉是相符合的。

B.诗的三、四句,回忆自己自得来名声发迹以来,一晃间有了十年,而现在却落得个因党事牵连被罢职的下场,令人感慨。

C.“白头未觉功名晚”一句通过想象手法,表明他此时虽生白发,年过不惑,但还是不觉得自己获得功名有什么晚来之感。

D.“青眼常蒙今昔同”一句是写自己顾念过去,深蒙黄徐州以青眼相加,而现在更寄希望朋友黄徐州的引荐恢复自己的功名。

E.全诗写诗人进退之间,难以由人,受到政治上的牵连被罢职,生活在贫穷中,不由得悲叹,做到了情感真挚,尽情倾吐。

16.本诗最后一联情感深沉,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请分析。

15.AC

16.结尾前句直抒胸臆,感叹时光不肯饶人,自己年事渐衰,而又多病,所以临行告别,泪洒西风,令人感伤;

后句以景结情,最后一句用西风表示季节已是秋天,而人们在秋天多悲,作者在秋天之中遇到境遇困穷,于是就有老泪难禁之叹。

这两句从诗人的境况落笔,点明诗为告别而作。

16.这是一道考核诗歌额抒情方式的题目,要求回答尾联是如何抒情的,注意结合“衰疾又为今日别”,直抒胸臆,感叹时光不肯饶人,自己年事渐衰,而又多病,所以临行告别,泪洒西风,令人感伤;

“数行老泪洒西风”以景结情,用西风表示季节已是秋天,而人们在秋天多悲,作者在秋天之中遇到境遇困穷,于是就有老泪难禁之叹。

九、(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4月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

韦应物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

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

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

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故人稀”点出诗人的处境,暗寓人事的变迁,以淡淡的悲伤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B.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

C.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

D.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

E.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

2.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

2.①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喜悦之情)。

“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

“还”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

②打通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

(也可答“虚实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

③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

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2.韦应物这首抒与老友意外重逢的五律诗,恰如多级台阶的渐进登高,一层层提升,尾联虽为收结,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却并没有收束。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上都不同于寻常所见。

关于这一特点,在E项的选择内容后半句“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有所涉及,可为考生阅读时的提醒。

本题题干“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可以有四层指令,一是定位尾联,二是笔法灵活,三是意蕴丰富,四是赏析。

“尾联”就要考虑诗的结构,“笔法”就要考虑这一联的写法,“意蕴”就是要考虑这一联的表情达意之处,“赏析”是考查角度,是审美鉴赏。

“更能连骑出”中的“更”字,前引上面两联中的“存袖里字”“怪鬓中丝”“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预示着老友相遇后存出、诗酒之

十、(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炎德英才大联考)

春风

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

向北。

燕:

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

②辛夷:

香木名,开白花者名玉兰,又称望春、迎春。

A.首联写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与旧日国中无异,但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于以前。

B.颔联着一“浮”字,写出了春风、江水、树木、阳光的融合,赋予动态景象以静态美感。

C.颈联写柳色嫩黄,阳光染就,田间新绿雨水催成,生动地裁就一幅田园图画,奇丽壮阔。

D.全诗描写了北国风光和作者感触,写景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

E.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风格含蓄凝练,本诗经作者精心锤炼,构思新奇,感情深沉。

4.请结合全诗,对尾联进行赏析。

3.BC

4.①尾联写回头却不见辛夷开放,才始觉看花是在去年,借此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懑和收复国土的理想。

②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同开篇的疑身于“旧山川”相呼应,再次将心中的情绪抒发,饶有新意。

③尾联自然精巧,语言含蓄,平实的笔触中蕴含着深沉蕴藉的情思。

【解析】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

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

B项,应是“赋予静态景象以动态美感”。

C项,“奇丽壮阔”应是“清新明丽”。

点睛:

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