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童话 第十一册第五课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5374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奇的童话 第十一册第五课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神奇的童话 第十一册第五课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神奇的童话 第十一册第五课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神奇的童话 第十一册第五课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神奇的童话 第十一册第五课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奇的童话 第十一册第五课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神奇的童话 第十一册第五课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的童话 第十一册第五课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奇的童话 第十一册第五课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莱》。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的学习。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师讲述《洛列莱》的故事: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儿子奥尔菲斯,他美丽的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让路。

一次,他率船队在蓬托斯海航行,遇上两座浮动的岩礁。

多少年来,这岩礁上的女妖用迷人的歌声诱惑来往船只上的海员,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寻声而去,结果船被岩石撞得粉碎,人也随船葬身海底。

奥尔菲斯知道这个危险,当歌声刚一传来,他便用棉球堵住了海员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的身子让人捆绑在桅杆上,使之无法寻声而去。

奥尔菲斯弹着里拉琴,高声歌唱,终于带船队闯过了险境。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新歌学习

(1)歌词学习

A学生只有读歌词

B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歌词的内容

C分析歌词的情绪

D根据歌词的含义猜想歌曲的旋律

(2)歌曲学习

A师播放歌曲《洛列莱》

设问:

歌曲的情绪怎样?

B指导学生复听歌曲.

《洛列莱》是几拍子歌曲?

第一小节为什么只有一拍?

C生相互交流,师小结:

《洛列莱》是6/8拍歌曲,第一小节称为弱起小节,即歌(乐)曲的开头或歌(乐)曲中某一段的开头,由弱拍或强拍的弱部分开始叫做弱起小节。

(3)带领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并用色笔标出,并唱一唱:

a.5|565176|544|333212|3305|

b.5|565176|544|33542|1103|

(4)师:

这个古老的故事在欧洲广为流传,在不同国家又和本国民间故事结合在一起。

《洛列莱》就是德国诗人海涅根据德国民间故事编成的一首叙事诗。

在德国,这个女海妖叫洛列莱,海变成了莱茵河。

歌曲《洛列莱》是海涅同时代作曲家西尔歇用海涅的同名诗谱成的一首叙事歌。

《洛列莱》已成为德国最著名的一首艺术歌曲。

(5)学习歌谱,突破难点。

A请学生跟琴演唱歌谱。

B教师讲解弱起小结。

C带领学生演唱弱起小结。

三、组织下课

齐学

仔细聆听

生听后回答

指名说

齐唱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5、神奇的童话(第2课时)课型:

继续学唱歌曲《洛列莱》,感受歌曲的情感、了解作曲家的生平。

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创编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

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进行音乐剧《三个和尚》的创作表演。

1、复习歌曲

(1)师播放歌曲《洛列莱》,设问:

你准备用怎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2)师弹琴,指导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的歌词。

提醒学生注意用深情的歌声来表达。

(3)分组演唱歌曲。

(4)请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5)要求学生做简单的歌表演。

(6)师简介作曲家弗雷德里赫?

西尔歇:

1789年6月27日出生在沃腾堡,是19世纪德国有名的作曲家和民歌搜集家。

西尔歇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后师从奥伯兰学弹管风琴。

1815年他定居在斯图加特,师从克罗采和赫默学习钢琴和作曲。

1817年,他成为艾尔万里卡学院的作曲教师。

西尔歇的主要作品是歌曲。

1860年8月26日逝世,终年71岁。

2、创编表演

(1)可请学生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

(2)全班集体设计念经的节奏、挑水、抬水、没水吃的节奏。

(3)分组寻找适当的音源进行表演,例如回旋曲的主部念经都用相同的节奏:

(4)指导学生边念边敲出木鱼声。

而插部可以为甲、乙、丙三个和尚——一人挑水吃、二人抬水吃、三人没水吃,设计不同的节奏,创作或选择不同的乐器音色进行伴奏。

(5)再请三位学生扮演。

主部可以全班或全组伴奏,插部则可由少数人伴奏。

分角色唱

自由表演

自由完成

5、神奇的童话(第3课时)课型:

指导学生聆听乐曲《魔法师的弟子》,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

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与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能根据乐曲的情节发展,展开丰富的想象。

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1、导入新课

师讲述《魔法师的弟子》的故事情节:

魔法师的徒弟经多次窥察,从师父那里学得一句咒语,能使扫帚代人取水。

一日,师父外出,徒弟趁机念起咒语,于是扫帚取水不止,徒弟乐不可支。

水越来越多,徒弟忽然发现自己未学会使扫帚停止取水的咒语,眼看流水滚滚不止,徒弟惊慌失措,一斧头将扫帚劈成了两半。

不料,分成两半的扫帚变成两把扫帚,轮流取水,大水泛滥成灾,徒弟大呼救命。

正巧师父赶到,急念咒语,才解救了灾难。

2、欣赏乐曲《魔法师的弟子》

(1)指导学生初听乐曲,设问;

魔法师神气地命令扫帚拎水的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生仔细聆听并做好记录。

(3)师再次播放乐曲,指导学生复听旋律。

(4)师简介交响诗:

交响诗是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

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

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

结构较自由。

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

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

(5)指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角色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速度、力度、音色上有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魔法师、魔法师弟子的形象、心态有什么关系。

(6)介绍曲作者:

迪卡斯(1865~1935)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他遵循古典音乐传统,吸收现代音乐的某些因素,坚持表现自己的个性,在法国被称为“独立派”。

其音乐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管弦乐曲方面。

例如,《C大调交响曲》兼有古典主义的严谨和浪漫主义的热情;

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有生动的节奏和绚丽的配器,是他独创性最强的作品,被德彪西誉为一部“作曲法讲义”。

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在法国曾随迪卡斯学习过理论作曲。

迪卡斯创作的主要作品有:

《C大调交响曲》、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等。

(7)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魔法师的弟子》的音乐编创音乐剧。

并进行表演。

仔细听

分组表演

5、神奇的童话(第4课时)课型:

通过欣赏交响诗《黄鹤的故事》,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

能听辨各乐器的音色。

听辨各乐器的音色。

理解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1、欣赏教学

(1)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外国的一首神话音乐,今天我们将欣赏以交响诗形式出现的乐曲《黄鹤的故事》。

(2)初听音乐

A、师播放引子的主题:

让学生感受双簧管与长笛的音色。

B、指导学生聆听艺人老马的主题,设问:

这段音乐模仿的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播放由竖琴演奏的副部第一主题,设问:

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C、带领学生用动作模拟竹笛和竖琴的演奏姿势。

(3)简介作者施咏康:

施咏康(1929~)作曲家。

《黄鹤的故事》是施咏康195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1956年首演于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此后曾被一些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演奏。

(4)指导学生复听乐曲,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同学听。

集体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