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5246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Word下载.docx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Word下载.docx

饮菊花酒。

②吹梅:

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是怎样表达的?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结合有关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逐臣:

是被放逐之臣,这里指贾谊因力主改革,被贬长沙。

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

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1、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

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

2、“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装。

3、九方皋:

春秋时善相马的人。

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简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

杭州西湖。

②折:

弯曲。

③景:

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上片前半部分写两人相聚太短即又离别,无心喝酒;

后半部分写两人离别之苦。

“聚散匆匆”在写聚、散内容之间承上启下。

二、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

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4、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

“殷勤织就黄金缕”一句说柳很“殷勤”,而且能织,赋予柳以人的行为、感情,是用了拟人的手法。

把柳条说成“黄金缕”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柳长出千枝万条的不易,便于抒发柳枝容易衰老、凋残的愁恨。

将“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店溪桥”荒凉寂寥的背景相对比,突出了柳枝被冷落的情形;

将“殷勤织就黄金缕”的不易与“带雨笼烟过一春”表现出的柳的容易衰老、凋残相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愁恨之情。

(以上手法答出一种即可)

五、本诗采用了“欲抑先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而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不是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问题。

此为“抑”。

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

六、虚实结合。

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

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或“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

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

7、①对比:

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

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

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

附鉴赏:

一、刘过《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人们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

这反而显得他是真豪杰,体现出他的真性情来。

鲁迅先生有句话:

“无情未必真豪杰”,这首《柳梢青·

送卢梅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它描写了送别时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

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

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

陶潜在《饮酒》诗中说:

“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泛菊杯深”化用陶诗,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的情景。

深,言酌酒之满。

一个“深”字,把他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

李清照《永遇乐》词中有“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

“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

远,写笛声悠长。

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

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

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

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构思缜密,惜墨如金。

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

“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这首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

“云边”二句具体写“散”。

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

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

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读者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

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

“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

“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

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

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语句间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

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舵尾”(《惜双双》)句意,说明在离别之后,他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

这样的写法,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二、陈与义《早行》

第一句不诉诸视觉,写早行之景;

却诉诸感觉,写寒意袭人,这是耐人寻味的。

联系第三句,这“味”也不难寻。

过“小桥”还在做梦,说明主人公起得太“早”,觉未睡醒,一上马就迷糊过去了。

及至感到有点儿“寒”,才耸耸肩,醒了过来,原来身上湿漉漉的;

一摸,露水已侵透了“驼褐”。

睁眼一看,“星斗阑干分外明”,离天亮还远。

于是又合上惺忪睡眼,进入梦乡。

既进入梦乡,竟知道在过桥,那是因为他骑着马。

马蹄踏在桥板上发出的响声惊动了他,意识到在过桥,于是略开睡跟,看见桥是个“小”桥,桥外是“稻”田,又朦朦胧胧,进入半睡眠状态。

第一句写感觉,第二句写视觉;

三四两句,则视觉、触觉、听觉并写。

先听见蹄声响亮,才略开睡眼;

“小”桥和“稻”田,当然是看见的。

而“稻田深处草虫鸣”,则是“和梦”过“小桥”时听见的。

正像从响亮的马蹄声意识到过“桥”一样,“草虫”的鸣声不在桥边、而在“稻田深处”,也是从听觉判断出来的。

诗人在这里也用了反衬手法。

“寂寞小桥和梦过”,静中有动;

“稻田深处草虫鸣”,寂中有声。

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梦”过桥,这静中之动更反衬出深夜的沉静,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才会感到“寂寞”。

“寂寞”所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因身外“无人”而引起的孤独感。

而“无人”,在这里又表现天色尚“早”。

“寂寞”所包含的又一层意思,就是因四周“无声”而引起的寂寥感。

而“无声”,在这里也表现天色尚“早”,比齐己《江行晓发》所写的“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要“早”得多。

这首诗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表现在诗人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可以说是“夜行”)图。

读者通过“通感”与想象,主人公在马上摇晃,时醒时睡,时而睁眼看地,时而仰首看天,以及凉露湿衣、虫声入梦等一系列微妙的神态变化,都宛然在目;

天上地下或明或暗、或喧或寂、或动或静的一切景物特征,也一一展现眼前。

3、欧阳修《晚泊岳阳》

本诗是欧阳修的名作之一,是一首七言古诗。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天色已晚,夷陵还远,只好系舟江边,独卧舟中,等待明日继续跋涉。

此时钟声徐徐传来,促动了诗人的某根心弦。

这句虽然化用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和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四个名句的意境,但那舒缓纡(yū)徐的语气,从容不迫的态度,却与张继和孟浩然的不同,诗人淡化了张继的寒寂,洗净了孟浩然的愁苦。

这表现了欧阳修作为太守面对人生风雨时的从容淡定,却不是作为诗人的敏感。

全篇以叙述起笔,“卧闻”二字,从容不迫,显得悠然自适,并点明是途经暂泊。

“城里”、“城下”,为全诗紧要处。

系舟城下,“城里”之事当然不知,所以首句仅仅以悠闲笔调轻轻带过,但那钟声却有无限韵味,耐人思索。

日暮钟声,想此刻“城里”,大概正是炊烟袅袅,灯火煌煌。

而诗人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

心中不由泛起层层涟漪。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天地的空阔正显出了孤舟(即诗人)的渺小孤独无助。

但月亮却是有情有义的,能及时而来,与诗人默然相对,为诗人排解贬谪夷陵的失意情怀。

“空江明月”正是为写“失江路”做好了铺垫。

诗人似乎想到了王勃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面对皎皎明月,面对“云水苍茫”的大江,诗人情不自禁要发出“路在何方”的疑问和叹惋。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

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张若虚的诗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月似乎看出了诗人心中的迷茫,于是故弄清辉,照明诗人高洁澄清的本心,提示诗人要坚守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

忽然水上传来舟子的渔歌,声音嘹亮悠远,也许还有满载鱼虾而归的欢快,想象舟子回家与渔妇渔子其乐融融的场景,诗人不免也萌发的乡思。

家中的慈母爱妻娇子,他们好么?

“一阙声长听不尽”,这阙渔歌里含着无穷的意蕴,仕途的失意?

人生的操守?

思乡抑或归隐?

复杂的思想,矛盾的心情,此后的人生之路该如何走?

“轻舟短楫去如飞”,一切尽在不言中。

卸下思想的重负,让自己旷达的步伐响彻于天地之间。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

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

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

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所以方植之说:

“欧公情韵幽折,往反咏唱,令人低徊欲绝,一唱三叹而有遗音,如啖橄榄,时有余味”(《昭昧詹言》)。

这段话可谓此诗的评。

此诗以情韵胜,实是欧之本色,其唱叹之致,与欧文相似,而与他学李白或韩愈的那一类诗歌不同。

四、汪莘《次潘别驾韵》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

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

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

诗中妙用拟人和借景生情。

这首咏物寄情诗的抒情不滞不露,是一首文情并茂的佳作。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愁恨的情感。

诗人用“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店溪桥”这一荒凉寂寞的背景相对比,自然便从柳的被冷落想到人的不如意,因而就产生了愁与恨。

从柳的生长过程看,长出“黄金缕”一般的千枝万条是极不容易的,是柳经过千般“殷勤”方始织就,但这番殷勤的结果不过是“带雨”“笼烟”过一春就衰老、凋残了事,这怎能不使人“愁恨”呢?

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

“殷勤织就黄金缕”一句说柳很“殷勤”,尚且能“织”,赋予柳以人的行为、感情,是用了拟人的手法。

把柳条说成“黄金缕”是用了比喻,形象地说明柳长出千枝万条的不易,便于抒发柳枝容易衰老、凋残的愁恨。

将“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店溪桥”荒凉寂寞的背景相对比,突出了柳被冷落的感情;

将“殷勤织就黄金缕”的不易与“带雨笼烟过一春”容易衰老、凋残相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愁恨之情。

自己与友人离去的浓重的愁恨和悲凉(千愁万恨、雨、烟)巧妙的借用绞缠无绪的柳丝表现出来。

既没有分别的场景描写,也没有作者个人身影的出现,却把浓重的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五、李商隐《贾生》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

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

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

可怜,即可惜。

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

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虚”者,空自、徒然之谓。

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

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

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

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

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

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

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

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

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

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

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

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

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六、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因为到官误期,受到上级官吏的谴责;

县尉职位低,俸禄也少,不足以养家,心中总是闷闷不乐。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1071年(熙宁四年)春天,辞去叶县尉职务时所作,表达的便是得不到赏识欲归湖山的心情。

一二句主客并提,以彼此远居又各不得意为“怀”字提供丰富的内容。

“幽人”指李子先,他在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作小官。

“青袍”是下级官员的服装。

历代文人常用青草比青袍,如庾信《哀江南赋》:

“青袍如草。

”杜甫诗:

“汀草乱青袍。

”含有不被见用的意思。

这里作者说“堤草”认出自己的青袍来,不光属思奇巧,而且以草为有情物来反衬人的情怀难禁,效果极好。

三四句承首联中“各在异地”的含义,叙遥相思念之情这两句借景抒情,情景互生。

作者时在平舆,地近汝水。

前句写自己,后句写朋友,但同第一二句一样都用实写法。

仿佛友人也在目前,诗人颇觉亲切。

五六句承首联中“各不得志”的含义,写无人理解的愤懑。

这两句诗措辞自然,对仗工稳而又意在言外,显示出诗人锤炼语言的深厚功力。

末二句写出全诗的主旨,劝李子先也解官归故里,与诗人同游。

其中“归来”二字明言作者用心,紧接着又下一个很有分量的“是”字,但诗人犹嫌不足,同时还用水涨花落、渔船载酒构成一幅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图画,劝归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

黄庭坚作诗,最讲章法。

这首诗用“幽人佐吏”开篇,以“故溪篙深”作结,很像是无首无尾,然而横空出语,收束有力。

各联之间,首联说官卑,颔联写春兴,颈联叹九方皋之罕见,尾联叙故溪之可游,每联下语也如同不知其所从来。

但细味诗意,脉理仍然是清晰可辨的。

因为从内容上讲,诗人和朋友之所以“心动”、“兴高”,并不仅仅是感觉到“春波”、“夜月”的缘故,更重要的是他感慨于自己“佐吏曹“、“青袍”这样的低下地位,因此也就极容易作千里马、九方皋之叹,慨叹之余,希望能退隐于酒船渔网之间,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从结构上看,首联总提,中间两联分议,末联收拢,也分得巧妙,合得有力,既富变化,又做到了天衣无缝。

七、厉鹗《晓至湖上》

《晓至湖上》载于《清诗选》,是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厉鹗的作品。

  这首诗情感丰富。

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

“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

而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同时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

  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

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象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