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14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5090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1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方剂学1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方剂学1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方剂学1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方剂学1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14Word文件下载.docx

《方剂学14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14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14Word文件下载.docx

散与收1:

1)

5.大青龙汤的组成是麻黄汤倍______加______而成。

麻黄、甘草石膏)

6.恶寒发热,无汗而喘,痰多而稀,苔白滑,脉浮紧宜用______(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宜用______(方)。

小青龙汤麻黄汤)

7.败毒散治痢疾初起,前人称之为______法,方中人参的作用主要在______。

逆流挽舟鼓邪外出)

8.银翘散方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______,方中配伍辛温的荆芥、淡豆豉,作用在助君药______。

银花、连翘透散风热)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______证,方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必须是______。

肺热喘咳证石膏倍麻黄)

10.“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代表方是______,使用本方时,常以______四症为依据。

大承气汤痞满燥实)

11.新加黄龙汤中用“三参”是指______方中姜汁除防呕逆拒药外,尚具有______的作用。

人参、玄参、海参振奋胃气)

12.大承气汤中用大黄作用在______,温脾汤用大黄作用为______。

通腑泄热攻逐寒积)

13.麻子仁丸的组成,是______(汤)加麻子仁______。

小承气杏仁、芍药、白蜜)

14.济川煎组成中除肉苁蓉、当归、牛膝外,尚有______三药,主治______证。

泽泻、升麻、枳壳阳虚燥结便秘)

15.小柴胡汤为治______之主方,方中柴胡升散,黄芩清降,其用量比例是______。

少阳病8:

3)

16.蒿芩清胆汤主治______证,方中导湿热下行以从小便外出的药物是______。

胆胃湿热赤茯苓、碧玉散)

17.小柴胡汤配伍柴胡作用在______,逍遥散中用柴胡,其作用应是______。

透少阳半表之邪疏肝解郁)

18.半夏泻心汤用药寒热相伍,辛开苦降,方中半夏、干姜辛开以散寒结,尚能______;

黄连、黄芩苦降以泄热结,又可______。

温胃止呕清肠止利)

19.痛泻要方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______,方中散肝舒脾的药物是______。

白术防风)

20.清营汤主治______证,方中“养阴清热”的药物是______。

热入营分生地、玄参、麦冬)

21.犀角地黄汤组成除犀角、地黄外,还有______二味,四药配伍,体现______的治法特点。

丹皮、芍药凉血与散血)

22.普济消毒饮主治______证,其用药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体现______功用。

大头瘟疏散风热)

23.凉膈散由______(汤)加连翘、黄芩、栀子、竹叶、白蜜、薄荷而成,主治______证。

调胃承气汤上中二焦火热)

24.龙胆泻肝汤功专泻肝,方中苦寒降泄药物有______,故凡______之人禁用。

龙胆草、黄芩、栀子仁脾胃虚弱)

25.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舌红、苔黄腻,属______(方)之主治;

腹痛,便脓血,赤多白少,舌红,苔黄,脉弦数,宜用______(方)。

芍药汤白头翁汤)

26.左金丸中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例是______,主治______证。

6:

1肝火犯胃吐酸证)

27.清胃散主治______牙痛证;

方中用当归养血活血,并能______。

胃火上攻消肿止痛)

28.新加香薷饮是由香薷散去______,加______而成。

扁豆银花、连翘、扁豆花)

29.小建中汤是由桂枝汤倍______加饴糖组成,功能温中补虚外,尤善______。

芍药缓急止痛)

30.四逆汤为治______证的代表方,运用本方时,应以______为辨证要点。

阳虚寒厥厥利脉微)

二、名词解释(总题数:

16,分数:

16.00)

31.七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七方,是方剂分类之一。

首见于《内经》,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不同的方剂。

32.十剂

(十剂,方剂分类组成方法之一。

始于北齐徐之才《药对》,指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方剂。

33.君药

(君药,方剂组成原则之一。

即指方中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34.逆流挽舟法

(逆流挽舟法,治疗方法之一。

指用败毒散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水中挽舟上行之意,故称逆流挽舟。

35.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名。

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具有峻下热结之效,用治实热积滞证。

因本方有泻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可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大承气。

36.增水行舟法

(治法名。

对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症,以大量滋阴补津液之品,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之意。

代表方如增液汤。

37.和解少阳法

(和解法之一。

治疗外感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代表方如小柴胡汤。

38.痛泻要方

(方名。

由白术、防风、白芍、陈皮组成,有泻肝补脾之功。

用补脾泻肝的药物来治疗土虚木乘,脾受肝制的肠鸣腹痛腹泄,泻后腹痛不减的方剂。

39.辛开苦降法

(法治之一。

对肠胃不和,寒热互结,气失升降之心下痞、呕吐、下利病症的治法。

常用辛温与苦寒药物配伍,开结散寒,苦降泄热。

如半夏泻心汤中干姜、半夏与黄芩、黄连的配合,即属辛开苦降法。

40.清营凉血法

是清除热性病邪在营血的治法。

其用药常以清营透热,凉血散瘀之品为主,如清营汤。

41.凉膈散

由川大黄、朴硝、甘草、栀子仁、薄荷、黄芩、连翘、竹叶、蜜组成,具有泻火通便,清上泻下功用;

主治上中二焦积热证。

因本方治热证,清上泻下并行,使膈热自消,故名。

42.透热转气法

(透热转气法,指用性味辛凉,具疏散风热作用的方剂。

主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所致的恶寒轻、发热重、汗出不畅、咽痛等证的方剂。

方如银翘散。

43.扶正解表法

(治法之一。

用表药与补益或助阳药组成方剂,以治疗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的一种治法,此时表证得解,正虚不受影响,代表方如败毒散。

44.釜底抽薪法

(属寒下法。

是用寒性而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泄大便以泻去肠胃实热积滞的治法。

即如抽去锅底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的温度一样,故名。

方如大承气汤。

45.汗法

(汗法,解表法之一。

是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表证的治法,通过发汗以祛邪外出。

46.汤剂

(汤剂,剂型之一。

将药物配齐后,用水,或水酒各半浸透后,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称为汤剂。

三、简答题(总题数:

11,分数:

11.00)

47.试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方剂从属于治法,但也体现治法,治法则是用方的依据,方可以不定,而治法必须确定。

在辨证治疗过程中,往往有一定之法而无一定之方,法定之后,才可拟方。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

由此可见,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

48.方剂组成原则中佐药有何涵义?

(方剂组成原则,包括君、臣、佐、使四个部分的药物。

其中佐药在方剂中涵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指方中治疗次要症状,配合君、臣之品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佐助药;

二是指方中监制君、臣药的烈性或毒性的药物即佐制药;

三是指方中与君、臣药性味相反以防止拒药现象的药物,即反佐药。

49.试述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的组成意义及主治。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用药四味,其中麻黄辛温,能宣肺平喘,且又可发散郁热;

石膏寒凉,且因其用量倍于麻黄,寒胜于温,清强于散,变辛温为辛凉,二味配伍,宣、清结合,以清为主;

杏仁苦降,化痰平喘,与麻黄并用,宣降结合,肃肺气而止咳喘;

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四药组合,具内清外散之效,故用治风热犯肺,肺热壅盛之喘逆证。

50.为什么说凉膈散用药体现了“以下代清”之法?

(凉膈散主治中、上二焦邪热炽盛证,症见胸膈烦热,口舌生疮,面赤唇焦,烦躁口渴等。

方中除用连翘、栀子、黄芩凉膈清热外,又配薄荷、竹叶等疏泄上焦积热。

同时,本方中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即调胃承气汤),并非专为泻下大便而用,而是通过其泻下,使上焦胸膈之热邪从下而解,故为上病下取,泻下以清上,“以下代清”之法。

51.温脾汤在配伍上有何特点?

(温脾汤为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之方,主治脾阳不足之冷积内停证。

冷积一证,非温不能去其寒,非下不能祛其积。

故本方以附子、干姜温脾而祛寒,配大黄泻下,通便荡积。

然大黄性寒,得附子、干姜之大辛大热,寒性制而泻下之用存,即无损于脾阳,又速除其冷积。

人参、甘草合用,益气健脾,与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之品配伍,又有助于温复脾阳。

全方仅用五药,温脾益气以治本,攻下冷积以治标,为治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等症的常用方剂。

52.败毒散、小柴胡汤、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四方均用柴胡,其作用是否相同?

(败毒散用柴胡与薄荷配伍,辛散解肌退热,并与前胡、枳壳、桔梗相配,有利气机升降复常;

小柴胡汤中用柴胡轻清升散以透半表之邪,与黄芩苦降泄热相合,用治少阳证;

逍遥散中柴胡疏肝解郁,与当归、芍药并用,气血兼顾,体用并治;

龙胆泻肝汤中柴胡除助龙胆草泄热外,亦有引药归入肝经之意。

53.半夏泻心汤的主要配伍特点是什么?

(半夏泻心汤主治胃寒肠热所致之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利等病症的常用方剂。

本方用药七味,其主要配伍特点有二:

一是寒热并用,苦降辛开。

黄芩、黄连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散其寒。

二是补气和中,健脾益胃。

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虚,扶正以复气机升降之序。

54.清胃散与玉女煎均可治牙痛,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

(清胃散与玉女煎二方,均为治牙痛的常用方剂,其区别在于:

清胃散凉血为功,主治胃有积热上攻齿龈之证,以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宣出血,或口中热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数为特点。

玉女煎功专清胃滋阴,主治胃热阴伤之牙痛,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黄且干者。

前方重在清胃泻火,后方则清火滋水并用。

55.清营汤功用清营泄热,为何方中运用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等药?

(清营汤虽为清营凉血主剂,用治温病邪热内传营阴的病症,方中配伍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等药,清热解毒以透邪热,使入营之邪促其透出气分而解,以防邪热纵深入血。

清营汤这种用药配伍法度,正合叶天土所谓: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旨。

56.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同为治痢之方,如何区别运用?

(芍药汤治湿热痢,乃因肠腑气血瘀滞化为脓血而成,以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特点,白头翁汤治疫毒血痢,是因热邪深陷血分,熏灼肠胃气血之故,以腹痛,泻下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特点。

两方主要区别在于:

芍药汤是通调中兼有清化,白头翁汤是清解中兼有涩止。

57.少阳病禁下,为何大柴胡汤却配大黄?

(所谓“少阳病禁下”之说,是针对单纯少阳病,即小柴胡汤证而言,误下可致邪气纵深内陷。

而大柴胡汤所治,是少阳、阳明合病,方证既兼见有心下满痛或痞鞭,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苔黄,脉弦有力等阳明腑实之象,不下难以去实泄热,故本方用药在和解少阳的前提下,内泻热结,以表里兼顾,使少阳、阳明之邪得以双解。

因此,配伍大黄。

四、论述题(总题数:

4,分数:

4.00)

58.小青龙汤中配伍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的意义是什么?

(小青龙汤主治表寒内饮证。

外有风寒,法当解表散寒,故用麻黄、桂枝之辈。

内有水饮,法当温化饮邪,故取干姜、半夏温中化痰,祛里饮而平喘咳;

细辛温肺化饮,既可助麻、桂以解表,又可协干姜、半夏温中化痰,祛里饮而平喘咳;

五味子酸敛肺气之逆,与干姜、细辛合用,敛中有散,散中有收,相反相成,更有利于平喘止咳。

59.试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在组成、功用、主治上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