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移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5080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生态移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生态移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生态移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生态移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生态移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生态移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关于生态移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态移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生态移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同时,也能够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更加完备,服务更加完善、经济日趋繁荣,城镇文明及改革开放成果能够更加充分的惠及全县各族干部群众。

因此,实施生态移民战略,对保护好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破除尖扎县城乡二元结构,确保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生态移民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生态移民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彻底改进浅脑山区群众生产生活面貌的根本途径。

1、实施生态移民是保护生态环境最有效的途径。

尖扎县地处黄河上游,黄河纵贯尖扎南北,流经96公里,其支流隆务河横穿尖扎东西,在尖扎境内汇入黄河。

由于处在两河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但由于全县地形呈南高北地分布,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有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形成晴天碧波,雨天浑浊的两种景象,如不及时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必然使黄河上游这道天然的生态屏障遭到破坏。

因此,经过大规模生态移民,尽可能减少在生态脆弱区的人为开发性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使其先绿起来,遏制水土流失,这是从整体上保护生态环境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因此为了从源头、上游保持黄河水的清澈,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应在沿黄生态敏感区全面实施生态移民。

2、严酷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必须要实施生态移民。

尖扎县土地总面积1714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83万亩,总人口5.38万人,70%属于浅脑山区。

全县地形南高北低、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相对高差达2680米,平均坡降11.4%。

群众居住分散,土地沙化,植被稀疏,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有60个自然村3.5万亩耕地均位于干旱山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

土地干旱贫瘠,资源匮乏,持续着“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原始农耕面貌。

冰雹、霜冻、滑坡等自然、地质灾害频发,抗灾防灾能力极低,群众因灾返贫现象严重。

自然环境严酷,基础设施薄弱和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基本县情决定了只有进行生态移民才能使农牧民贫困面貌得到彻底改变,才能打赢与贫困和自然环境这场翻身仗。

3、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效益低决定了只有进行生态移民才能获得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1978年以来,全县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6亿元,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978年的114.6万元,跃升至的5亿元,增长了436倍。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9年间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年均增长370%,其中绝大多数投资都用于农牧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人均年投资额高达4200元,而9年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增加了元,投资回报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地广人稀的人口分布,使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投资成本过高,通电、通水及通路户均投资高昂,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加之灾害频繁,基础设施造水毁、塌方等损失严重,使用寿命缩减,维修和更新成本高。

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进行集中安置,可有效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效应,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实施生态移民是整合公共资源的有效途径。

在公共资源配置方面,城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和医疗方面。

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教育资源相对较好的县城学校学生数量猛增,学校压力加重,普遍存在班额过大,宿舍紧缺,教室拥挤,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

而浅脑山区由于学生自然减少和大量转学,学生数量锐减,班额过小,有的仅有几名学生,甚至无学生,对教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既便如此,由于地广人稀,农牧区71所小学和教学点也无法使学生就近方便入学,有些偏远村的小学生上学需步行8到10公里的路程,造成了新的入学难问题。

同时,长期以来,农牧区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医药资源匮乏,经过近几年的全面建设,为全县82个村配备了卫生室,有效的改进了农牧民医疗卫生条件。

但与此同时村卫生室又需要大量的软硬件支持,特别需要有职业胜任能力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

但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大量医务工作者被“闲置”在基层,一个月难得看几个病人,职业技能也日渐荒废,留不住人,而县级医疗机构或乡镇中心卫生院又缺乏专业人才,医疗服务水平受到限制。

如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能够有效整和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城镇教育及医疗服务水平,为全县各族群众提供高质量和优质的公共服务。

同时,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服务理念,经过实施生态移民战略,能够让农牧民享受到城镇文明带来的较高水平的学习、工作、购物、娱乐等环境,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广场文艺演出、赛事活动等较为丰富的文化生活。

因此实施生态移民也是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成果普惠性的有效途径。

(三)实施生态移民是彻底转变农牧民保守思想增强适应现代文明的有效方法。

环境造就人,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孕育符合该环境条件的人群,并会逐步形成固有的思想和行为定式,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就是人类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自觉不自觉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但秉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她能够经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有所改进,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生存环境,用文明程度较高的新环境塑造更加适应现代文明的新思维和新的生活方式。

广大农牧民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对外面的世界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了解不多,知之甚少,因此很难摆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思维,满足于一亩三分地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产生活方式,极大的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

而实施生态移民后,随着农牧民群众渐渐溶入到城镇,就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逐步改变其思维和生活定式,更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

二、实施生态移民的有利条件

(一)良好的政策保障。

从党的十七大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加快农村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也为推动农村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国务院研究部署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生态保护摆在首要位置,也为我们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农牧区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施,也为实施生态移民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今年尖扎县又被列入全省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经过深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移民群众老有所养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生态移民工程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二)明显的区位优势。

尖扎处于西宁为中心的东部综合经济区和黄河上游旅游明珠带的关节点上,已融入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将受到我省经济发达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辐射和带动,对转移富裕劳动力,为移民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将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

(三)丰富的特色资源。

尖扎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县域农牧业资源层次分明,水电资源富集,水面资源广阔,自然景观奇特秀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以坎布拉国家公园为龙头的旅游资源进入全面开发阶段,文化旅游业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经过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可极大的推动移民群众向“二、三”产业转移,稳定实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四)人口规模小。

截至,全县人口为5.38万人,这与其它周边地区相比,规模较小,而需要搬迁的浅脑山区群众只有1.8万至2万人,人口基数少,使人员更有利于转移和安置,土地更有利于集中,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加之,近几年,经过积极开展生态扶贫移民,使浅脑山区635户3506人,搬迁到城镇或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为今后农牧民继续向城镇转移积累了经验。

同时,近年来经过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输出劳动力达1.0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915万元,农牧区近一半劳动力实现了外出务工就业,也为今后移民群众进行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生态移民的基本思路

实施生态移民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牧民脱贫致富为目标,有计划地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浅脑山区的农牧民,彻底解决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改进,群众脱贫难的问题。

经过完善城镇功能,大力培育和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使转移到城镇或城镇周边的农牧民,经过从事二、三产业或特色种养业,得到发展,壮大,力争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农民融入城镇,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四、实施生态移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容量有限。

尖扎县沿黄三镇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利用已呈现饱和状态,已没有空闲建设用地,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因城镇环境容量有限,安置较为困难。

(二)故地难舍。

由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的传统思想,缺乏开放意识,缺乏“人往高处走”的竞取精神,外迁欲望不足。

(三)资金不足。

生态移民是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巨额的投入才能实现。

从现实情况看,国家还没有用于大规模生态移民的专项资金,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加之尖扎县又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不论是财政资金还是群众自筹都将不足,特别是被迁对象多数是贫困群众,自筹存在很大困难。

五、实施生态移民的原则和举措

(一)主要原则

1、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经过实施生态移民,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高度注意和避免搬迁移民过程中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又使移民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进,找到新的脱贫致富路子,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经济收入有较大增长,促进和带动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及新的经济增长点有较快的发展。

2、坚持生态移民搬迁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按照尖扎县城镇体系规划和沿黄三镇建设性详规,合理安排移民安置点,真正做到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有机结合。

3、坚持移民搬迁与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把移民安置与优势资源开发、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使移民生计有着落,又使县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得到促进与推动。

4、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沿黄三镇实际,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集中连片的移民安置区;

在条件不具备的城镇,进行插花式的分散安置。

5、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

一是将拟搬迁移民的农户数量与拟选择迁入地的土地等容量相结合,以容量决定搬迁移民农户的数量;

二是将投入与搬迁移民规模相结合,即对容量与拟搬迁移民数量基本区配的,也要根据资金等投入的可能性视实际情况实施搬迁。

6、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意愿相结合的原则。

对待搬迁移民,政府要加大力度引导扶持,特别是对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方的农户,更应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动员、说明和组织工作;

另一方面,在群众接受搬迁移民后,除了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物资扶持,提供用地保障外,要充分发挥搬迁移民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好新家园,走上脱贫致富路。

7、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除受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急需搬迁的农户进行及时搬迁外,将思想认识高、搬迁欲望强、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优先列入搬迁计划,积极帮助她们解决搬迁中和搬迁后的实际困难,促其尽快脱贫致富,带动其它农户搬迁移民。

(二)实施生态移民主要举措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划分生态保护和生产生活区域。

将实施生态移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农牧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举措。

在结构体系上,以沿黄三镇(马克唐镇、康杨镇、坎布拉镇)为人居和生产中心,经过农牧民有计划的迁移,逐步把全县浅脑山地区规划为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双赢局面。

2、整合项目资源,全面推动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当前,国家支持农牧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多,深化对农村牧区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期。

因此,要紧紧抓住项目这个政策落实的有效载体,经过实施生态移民,彻底改变项目投资“撒胡椒面”的做法,与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道路、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结合起来,将各种项目资金进行统筹考虑,整合使用。

同时在土地、户籍、入学、就医等方面特事特办,提供方便,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依据分工,通力合作。

一是充分利用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有利时机,从起对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统一集中在沿黄三镇实施,经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施,解决部分移民群众的住房问题。

二是充分利用校舍改造项目,在沿黄三镇建设规模、档次、标准满足社会发展和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需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积极申报医疗机构改扩建项目。

县城以县医院和藏医院两所中心医院为核心,康杨、坎布拉两镇以中心卫生院为核心,经过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其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满足移民群众的就医需要。

四是充分利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异地搬迁和对口支援等项目,经过调整建设内容,将扶贫项目尽可能的向生态移民工程靠拢、聚集。

3、加快土地草场流转,为移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

为确保移民群众“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对移民迁出地耕地、草场及宅基地复恳后纳入统一经营范围,以反租倒包等形式,进行适度规模的特色化经营,使农民即使离开土地在城镇定居也不会丧失土地的受益权,以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30年不变的合法权益。

对还未承包到户半农半牧乡草场在进行分户承包后,进行草场流转,以明确受益对象。

二是对坡度超过15度的耕地一律申请退耕还林草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农民可享受到相应的补贴。

三是对迁出地宅基地全部进行复垦进行农业生产或进行生态综合治理,以换取移民群众在城镇安置时的土地占用实现占补平衡。

4、强化政府在生态移民工程中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调动广大农牧民移居城镇的积极性。

一是政府要肩负起移民安置区土地租赁、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责。

对移民安置所需土地租赁或收购费用由政府采用兜底担保的形式经过贷款等渠道筹集,并负责安置区的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对移民住房建设资金采取政府补贴、群众自筹和项目争取的方式筹集。

或根据原住地房屋状况由政府出资对移民户进行适当补贴,作为迁入地房屋修建或购买的基础资金,不足部分统过项目和移民户自筹、借贷等方式解决。

三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严要求建设。

移民安置区要兼顾居住及生产经营功能,在解决移民群众基本的居住需求外,还要为群众提供商铺等生产资料,从集约利用土地和发展生产的角度出发,安置区建设采取商住楼的建设模式,一层或二层全部设计为商铺或经营场所,力争使每个移民户都有一定的商用房屋面积,建立稳定的群众增收渠道。

5、加强政策及制度保障,解决移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一是逐步打破户籍界限,消除移民群众与城镇居民在医疗、入学、就业及社会保障等之间的差异,享受同等待遇。

二是加大对移民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加快产业转移步伐。

三是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在不断巩固现有劳务输出渠道和规模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赴疆拾棉劳务和赴铁岭职业技能培训规模,进一步增加移民群众收入。

四是积极争取国家对生态移民的生态补偿,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