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5068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吕必松(1994):

语言教学法研究对象是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以及测试等广泛的领域。

2.地位:

a)跟教学总体设计的关系:

教学法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使用都有紧密的联系。

b)跟教材设计的关系

c)跟课堂教学的关系

3.传统教学法

a)语法——翻译法

Ø

时期:

18世纪末

代表人物:

奥伦多夫

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是传统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哲学基础是唯理主义

过程:

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

然后系统进行语法教学,边讲边译;

最后阅读课文,逐词翻译。

b)阅读法

20世纪初

魏斯特

代表作:

《新方法读本》

特点:

让学生从开始学习时就产生兴趣;

通过课文学习生词;

词汇越少,其使用范围越大;

课文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

c)直接法*

20世纪后半叶

贝力兹、帕尔默

语言学基础是结构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是联结主义心理学。

原则:

建立语言与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

教学手段:

口语伴随动作或图画展示;

通过模仿的方式重复所学的语句;

口语领先;

.趣味性、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

d)听说法

20世纪40年代美国

语言学基础是描写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模仿;

重复;

翻译;

轮转;

重复与翻译;

对话

e)认知法

20世纪60年代

卡鲁尔

语言学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心理学基础是以奥苏拜尔为代表人物的认知心理学。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母语应该在教学中加以利用;

衔接相关的知识;

听说读写并进;

教学顺序由语言能力到语言表现。

f)全身反应法

创始人:

【美】阿舍尔

先有充分的理解性能力的听,才能自然地转移到说;

全身动作是发展理解性能力的关键;

指令是基本的交际;

等待学生自然地产生说话愿望并付诸行动,不要强迫。

4.人本主义教学法

a)静默法

【英】加特诺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启蒙者;

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

促使学生用少量的词汇创造大量的句子。

b)启示法

20世纪60年代中期

【保加利亚】罗札诺夫

创造舒畅愉快的环境气氛;

让学习者大脑两个半球同时发挥作用;

用种种手段让学生得到启示。

c)咨询法(社团语言学习法)

20世纪60年代初

古兰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只学口语,不学书面语;

依赖母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有母语到目的语的过渡。

5.交际型教学法

a)功能法(交际法)

20世纪70年代末

美国纽约州教育部门

《现代语言交际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吸取了功能法的内容。

b)任务式教学法*

20世纪80年代英国

伯拉胡、纽南

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中;

意义优先;

以完成任务为评估标准;

重结果而不重形式。

语言、情景真实原则;

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原则;

任务的阶梯型原则;

以做促学的原则。

步骤:

分析教学内容;

从教材提供的任务建议中选择合适的任务;

确定结果,重视评价。

c)内容教学法

注重专题内容的学习,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d)3P教学法*

20世纪70年代

阶段:

呈现(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运用(production)

6.创新教学法

a)全语言教学法

语言教学面对的是全学习者,包括学习者的需要、兴趣、特长及弱点。

全语言(全文、全语言技能、全语言环境)教学需要的是全教师、全方法。

b)体裁教学法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定义:

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体裁分析理论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体裁分析、模仿分析、小组讨论、独立分析、深入分析、模仿写作

c)“四位一体”教学法(4P法)

预习(preparation);

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以质量为导向,以素养为目的。

第三章第二语言习得

六、对比“等级”

1.0级: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某个语言点没有差异。

【英汉语序“主谓宾”】

2.1级:

第一语言的两个语言项等于第二语言的一个语言项。

【borrow、lend:

借】

3.2级:

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项在第二语言中不存在。

【英语中的“格”】

4.3级:

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项在第二语言中的等值项有不同的分布。

【被动句的标记】

5.4级:

第一语言的语言项和第二语言没有相似之处。

【声调】

6.5级:

第一语言中一个语言项在第二语言中有两个或多个语言项与之对应。

【aunt/uncle】

七、对比分析的程序

1.经典程序:

a)描写:

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准确、清晰的描写。

b)选择:

选择一定的语言项目、规则或结构进行对比。

c)对比:

找出两种语言关系中的特殊点。

d)预测:

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难点进行预测。

2.实用程序:

a)发现:

在教学中发现值得进行对比研究的语言点。

发现的问题与母语关系密切,需要进行对比研究。

c)对比与解释:

通过细致的描写、精心的对比,找出某些语言点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够解释学习者偏误的生成原因和路径。

d)教学:

通过对比等级、困难等级认定,结合教学实践,找出该语法点的最佳教学方法。

八、偏误分析的步骤

1.语料收集和选择

a)自然语料:

作文、对话录音等

b)非自然语料:

语音、词汇、语法练习等

2.偏误识辨

a)区分“失误”和“偏误”:

出现的频率;

生成者能否自己纠正

b)区分“显性异常/偏误”和“隐形异常/偏误”:

显性偏误在形式上违反句法规则,隐形偏误放在上下文或语境里会出现问题。

3.偏误点的确定与纠偏:

偏误点是指引发偏误的具体成分,或者具体的词语。

4.形式分类

a)从传统的语法范畴(词类、句子成分、句式)等入手进行分析。

b)从标准数学范畴入手,对比偏误形式和正确形式,概括二者区别。

5.偏误起源

6.偏误评估

a)局部性偏误:

只影响句中某一个成分,不影响整句理解,很容易纠正。

b)整体性偏误:

影响整句结构,理解困难,不容易纠正。

九、偏误产生的原因

1.语际偏误(干扰性偏误/对比性偏误):

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

2.语内偏误(目标语规则泛化偏误/发展性偏误):

第一语言内部的发展偏误。

原因:

过度概况;

忽视规则的局限性;

规则不完全;

形成错误概念

3.训练偏误*:

因为教科书、词典编写不恰当或教师讲解不好而引发的偏误。

4.认知偏误(普遍偏误):

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而出现的偏误。

一十、中介语

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

2.特征:

a)可塑性:

中介语的语言规则不断修正

b)动态性:

中介语的规则是以渐进方式逐步扩展的

c)系统性:

中介语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套规则

一十一、外国式语言

本族人对外族人说的话语。

2.特点:

a)语音:

放慢语速、发音清楚、停顿、重音以及夸张等

b)词汇:

偶尔使用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近义词替换、释义等方式

c)句法:

有三种不同的调整方式,即省略、扩展、替换或重置等

第四章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用

一十二、教材编写纲目的类别

1.语言结构为纲

2.交际功能为纲

3.交际话题为纲

4.交际场景为纲

5.课文为纲

6.文化为纲

一十三、教材编写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要符合第二语言/外语学习和教学规律,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由易到难,方便教,方便学。

a)语言点的选择、排序和频率

根据难度等级安排语言点

典型语境出现语言点

语言点由易到难

限制内容含量

合理重现语言点

明确学习难点

b)教材语言

课文语言科学规范

解释语言清楚易懂

练习语言指令明确,容易操作,容易执行

c)课程特点

d)协调性

课内协调

整部教材的协调统一

系列教材要考虑初中高级的衔接;

配套教材要考虑各种技能教材的搭配

2.实用性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技能。

能切实提高这种技能,就具有实用性。

a)交际性

b)技能训练

c)工具性

检索性

系统扩展性

便利性

3.适合性原则

a)学习环境

b)学习者

c)教学类型和目标

4.趣味性原则

a)现实性

b)多样性(内容、形式)

c)生动性(内容、语言)

d)板式设计

第五章语言测试和成绩分析

一十四、语言测试的类别

1.分散测试和综合测试(测试内容和项目的不同)

a)分散测试*:

用不同的语言项目分别检测学生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b)综合测试:

全面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评判成绩的方式不同)

a)主观测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的反应相当重要。

b)客观测试:

所有考生成绩的评判都依据一个客观标准。

3.分班测试和学能测试

a)分班测试:

测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便按等级对学生合理的进行编班。

b)学能测试:

测出考生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

4.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测试内容和目的)

a)成绩测试:

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

b)水平测试:

检测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

5.常模参照测试和标准参照测试

a)常模参照测试:

显示考生语言能力的差异。

b)标准参照测试:

显示考生水平跟某种标准的距离。

6.诊断测试*

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失败的程度。

常用来发现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调整教学计划,进行个别指导。

一十五、语言测试的原则

1.针对性:

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测试。

2.可靠性(“信度”):

测试结果的稳定性。

a)测试长度

b)测试的同质性:

各项试题相似或一致的程度。

c)试题区分度

d)评分准确性

e)测试的场所、环境、设备等

3.有效性(“效度”):

测试是否能达到测试的目的。

a)内容

b)标准

c)共时:

用两种不同方法对同一种内容进行测试,所得结果相关程度高,就具有较高的共时有效性。

d)预测

4.实用性:

测试的可操作性。

a)考试的进行

b)判卷评分的难易度

c)管理的方便和俭省

第六章汉语传播与教学简史

一十六、新中国成立前国外的汉语教材

1.朝鲜:

【高丽】司译院:

《老乞大》、《朴通事》(汉语教材)

2.日本:

a)【唐】学问僧空海:

《篆隶万象名义》(汉字字典)

b)【元明/江户】冈岛观山:

《唐话纂要》、《唐译便览》、《唐话便用》、《唐音雅俗语类》、《经学字海便览》(唐话课本)

c)【明清】:

《官话问答便语》、《学官话》、《白姓官话》(会话教材)

3.越南:

4.欧洲:

a)意大利:

【明】耶稣会士罗明坚、利玛窦:

《葡汉辞典》(外汉辞典)

b)比利时:

金尼阁:

《西儒耳目资》(罗马字注音字汇)

c)英国:

罗伯特·

马礼逊:

英文版《汉语语法》、汉英对照本《华英字典》、英文版《广东土话字汇》

d)【中】黄嘉略:

《汉语语法》、《汉语词典》(未完成)(中国人在欧洲编写的最早供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

e)19世纪:

(【法】雷蒙沙: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法】安东尼·

巴赞:

《官话语法》;

【荷兰】霍夫门:

《荷华文语类参》;

【美】卫三畏:

《简易汉语教程》、《汉英拼音字典》;

【德】克拉勃罗德:

《满洲文选》;

【俄】雅金夫·

比丘林:

《汉文启蒙》)

【英】威妥玛:

《语言自迩集》

明代初期朝鲜人:

《老乞大》、《朴通事》、《训世评话》

日本人在被警告工作生活:

《官话指南》、《燕京妇语》

欧洲人编写的适合西方人学汉语的:

一十七、我国第一次请国外专家为对外汉语教师系统讲授语言教学法课程的人

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邀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黎天睦教授来院讲学,这是我国第一次请外国专家为对外汉语教师系统讲授语言教学法课程。

一十八、新中国成立后汉语国际教育蓬勃发展阶段的表现

1.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2.表现:

a)教学规模迅速扩大

b)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完整的教学体系

多类型的非学历教育

多层次的学历教育

c)确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

创办专业刊物,成立专业出版社

成立专门的学术团体

成立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

加强师资培训与教材建设

招收对外汉语专业/方向的学生

出版一批该学科概论性著作

d)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制定各种大纲,规范学科发展

研制推出汉语水平考试

实施资格审定办法,规范师资队伍

针对不同需要,加快教材编写

e)建构并深入研究学科理论

第七章语音教学

一十九、辅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发音部位:

a)双唇音:

bpm

b)唇齿音:

f

c)舌尖前音:

zcs

d)舌尖中音:

dtnl

e)舌尖后音:

zhchshr

f)舌面音:

jqx

g)舌根音:

gkh–ng[ŋ]

2.发音方法:

a)塞音:

bpdtgk

b)擦音:

fsshrxh

c)塞擦音:

zczhchjq

d)鼻音:

mn-ng

e)边音:

l

f)清音:

g)浊音:

rmn–ngl

h)送气音:

ptkcchq

i)不送气音:

bdgzzhj

二十、普通话韵母

1.单韵母

a)舌面元音:

aoeê

Iuü

b)舌尖元音:

-i[]–i[]

c)er

2.复韵母

a)前响:

aieiaoou

b)中响:

iaoiouuaiuei

c)后响:

iaieuauoü

e

3.鼻音韵母

a)舌尖鼻音:

anianuanü

aneninuenü

n

b)舌根鼻音:

angianguangenguengingongiong

二十一、一般语音教学方法和技巧

1.教学方法

a)模仿法

集体模仿:

全班学生或部分学生一起模仿录音或教师的发音。

个别模仿:

学生单个的模仿录音或教师的发音。

b)夸张法

口形

响度与音程

板书

c)演示法

直观法

实物演示

图表演示

板书演示

动作演示

d)对比法

汉语内部对比

汉外对比

e)带音法:

以旧带新,以易带难。

f)分辨法

分辨声母

分辨韵母

分辨声调

分辨音节

2.重难点的教学

a)声母

不送气音和送气音

清音和浊音

舌尖后音

舌面音

b)韵母

i的教学

ü

的教学

c)声调

教学顺序

演示法

对比法

第三声

第八章词汇教学

二十二、解释词义及讲解用法(举例)

1.词的释义

a)利用汉字字形解释单音节词

b)利用反义词释义

c)利用近义词释义

d)借助旧词学习新词

e)利用语素释义(语素的分解和组合)

f)利用词组释义

g)利用形象释义

h)利用情境释义

i)利用上下文语境释义

j)利用句子、举例释义

k)直接使用翻译法

l)利用图形、符号等释义

m)通过选择正确答案解释、理解词义

2.讲解词的用法

a)词的用法就是指词的语法功能,也就是词与词的搭配问题,有时也涉及组词成句的问题。

b)理由:

作为目标语的汉语语言特征:

词组的结构与句子基本一致

学生习得汉语:

词的用法、限制、区别、联系等无法从字典中查到;

避免出现受母语干扰的错误

第九章语法教学

二十三、语法教学的原则

1.语法教学的目的

a)用汉语交际

b)教汉语

c)研究汉语

2.语法教学的内容和语法项目的选择

a)教学内容

词的构成(语素和语素构成词)规则

词类划分词和词构成词组的规则

词和词、词和词组、词组和词组构成句子的规则

单句构成复句、句子构成语篇的规则

语法形式和语义表达的关系和规则

形式、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关系和规则

b)语法项目的选择

体现语法体系总体特征的项目:

汉语的语序、修饰语的位置、一些比较特殊的词、动词结构等。

词的构成方式、词类的划分和划分标准、句式成分和句子类别等。

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也是必须选择的语法点。

学习难点:

1)低难度项目。

指母语和目的语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语法项目。

2)中等难度项目。

指语法项目部分对应,部分不对应。

3)高难度项目。

A.母语没有、目的语有的语法项目。

B.母语的一个项目对应于目的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

C.表层相同、深层不同的语法项目。

c)语法点的排列次序

由易到难:

由易到难是一般教学的次序。

从实际出发:

从交际出发是功能教学法的原则。

具体来说,就是跟最基本交际密切相关的语法点先教,关系不那么密切的语法点后教。

参照使用频率:

交际迫切性强的,使用频率就可能高。

相关语法点组成系列

复杂的语法点分阶段教学

二十四、用语法教学的原则分析汉语语法的特点

1.词序和语序重要

a)某些语义成分的位置比较灵活

他买了那本书。

他那本书买了。

那本书他买了。

b)语序变化隐含逻辑关系的变化

张三到图书馆拿书。

张三拿书到图书馆。

2.修饰成分的位置比较固定:

汉语的修饰成分一般都在被修饰成分前边,无论是定语还是状语。

三件漂亮的衣服

三件刚买的漂亮衣服

3.有一些特殊词类和特殊的词

a)个体量词:

度量衡单位词;

名词借用为量词

b)语气词:

“了”、“来着”、“啊”、“吧”、“吗”等

c)方位词

1)介词短语英语只是“介词(+冠词)+名词”,汉语却是“介词+名词+方位词”。

不用方位词有些句子就不能成立。

2)有些句子,英语使用不同的介词显示不同的语义、功能区别。

d)介词

现代汉语的介词有60多个。

1)特殊介词:

数量不多,最典型的是“把”,还有“被”、“在”等。

2)近义介词

4.狭义形态少

a)名词没有性、数、格。

b)汉语代词没有性和格、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的区别。

c)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

5.特殊的动词结构

a)动补结构

小偷打破了窗子,撬开门,拿走了值钱的东西。

Broke,forcedthedooropen,gotawaywith…

b)动宾离合词

1)表体态的词语往往放在中间,而不是放在最后

2)中间还可以插入表数量、性质的词语

见面鞠躬洗澡跑步结婚帮忙

见了面见了两次面

6.句子成分跟词类既对应又不对应

1)对应:

多数情况下,主语、宾语还是由体词性成分承担,谓语还是由谓词性成分承担。

2)不对应:

在狭义形态不改变的情况下,谓词性成分可以当主语、宾语,体词性成分可以当谓语。

去有去的好处,不去有不去的好处。

二十五、情景化教学的定义

利用和创造特定句子或更大语言单位出现的情景,使学生沉浸在丰富的、自然或半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中,接触、输入、习得相关的语言材料,并生成、输出相应的话语。

第一十章汉字教学

二十六、以部件为中心的汉字教学

1.部件:

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成字部件、不成字部件)

2.具体实施:

a)从结构分析入手,通过归纳进行学习

b)强化部件的位置

c)抓住作为声旁和形旁的部件,强化形声字意识

d)对形似部件,要进行专门的归纳对比

e)对同音字,要适时地通过部件的分析进行归纳复习

f)对学过的部件要及时地归纳复习,强化记忆,防止遗忘

g)由部件的归纳逐步引出部首的概念,学会使用工具书

h)以部件为中心并不等于以部件为教学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