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7217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库.docx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库.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库.docx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库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题库

第一章总则

1.线路设备修理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

第1.0.2条

2.线路设备大修的根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有方案、

按周期地对线路设备进展___________,恢复和提高____________,增强轨道_________。

第1.0.3条

3.线路设备维修的根本任务是保持线路________和________,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平安、平稳和不连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

第1.0.3条

4.线路设备大修应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的方针,并应采用无缝线路。

第1.0.4条

5.线路设备维修应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地进展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方案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4条

6.线路设备维修应实行______制度,并实行________的管理体制。

第1.0.5条

7.线路设备修理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优化________,提高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降低本钱;改良检测方法,推行信息化技术,健全并严格执行平安管理和检查验收制度。

第1.0.6条 

8.本规则适用于_______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为________及以下的线路。

第1.0.8条

第二章 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容及工作组织

第一节 工作分类

9.线路上的钢轨_________,______不符合要求,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必须进展线路大修。

第2.1.2条

10.在线路大修周期,道床严重__________。

其弹性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应进展线路中修。

石灰岩道碴应结合中修有方案地更换为________。

第2.1.2条

11.线路设备维修分类:

一、_________二、__________三、___________第2.1.3条

12.线路综合维修是指根据线路变化规律和特点,以全面改善________、调整轨道________和更换、整修___________为重点,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按周期、有方案地对线路进展的综合性维修,以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

第2.1.3条

第三节 管理组织

13.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施工作业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平安、质量和进度。

第2.3.3条

14.线路设备维修管理组织中,线路工区的管辖围:

正线延长以________km为宜。

第2.3.6条 。

15.凡影响行车的线路施工、维修作业均应在天窗进展,用于线路大、中修及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施工天窗不少于_____min,维修天窗根据维修作业需要合理安排,并应做到综合利用,平行作业。

第2.3.10条

第四节 工作计划

16.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必须编制年度、季度和月度________。

第2.4.1条

17.工务段应根据铁路局下达的年度方案,编制年度分月维修方案,下达各线路车间(机械化维修车间)。

其主要容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4.2条

18.在线路设备维修方案中,日常应全面掌握线路状态,根据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质量情况,安排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第2.4.3条

第三章 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第一节 路 基

19.路基及其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应符合"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的规定,并保持稳固和完好状态。

路基面应保持______________。

第3.1.1条

20.路肩宽度:

线路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路堤地段不得小于____m,路堑地段不得小于____m,电气化铁路、无缝线路和机械化维修作业地段有条件时宜加宽至____m。

第3.1.2条

21.侧沟的深度不得小于___m(干旱少雨地区或硬质岩石路堑可减少至0.4m),底宽不得小于___m,土质边坡为(1:

1)~(1:

1.5),沟底纵坡不得小于2‰,困难地段不得小于1‰。

横向盲沟应设于道床陷槽以下。

第3.1.3条

22.在路基埋设电缆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第3.1.4条

一、电缆应从________________通过。

如遇过渡短经路从路肩或路堤边坡上通过时,应进展构造设计,并不得损坏原有______________设备。

二、埋设电缆前,施工单位必须与_______联系,明确平安措施和责任,并签订协议前方可施工。

三、电缆埋设后,必须及时将电缆沟填满、夯实、整平,恢复路基完好状态,并设置________,竣工资料应交工务段备案。

第二节 道 床

23.线路大、中修时,必须_________,_________,并对基床翻浆冒泥地段进展整治。

枕下道床厚度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第3.2.1条

24.请填写以下表格:

第3.2.1条

道床厚度(mm)标准

五年年方案通过总重(Mt)

W年≥50

50>W年

≥25

25>W年

≥15

W年<15

无垫层的

碎石道床

一般路基

()

450

400

350

不易风化的岩石、碎石路基

350

350

300

300

有垫层的碎石道床(碎石/垫层)

()

300/200

250/200

250/200

有碴桥面上

的碎石道床

υma*≤120km/h

()

υma*>120km/h

300

25.线路大、中修后,无垫层的碎石道床,枕下清碴厚度不得小于____mm;特殊困难条件下道床厚度缺乏此厚度时,应清筛至路基面,并做好排水坡。

第3.2.1条

26.运量小、允许速度低的线路或在隧道、桥梁上和车站受建筑物限制时,可酌情降低道床厚度。

但正线木枕地段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____mm,混凝土枕地段不得小于____mm。

站线不得小于____mm。

第3.2.1条

27.请填写下表。

第3.2.2条

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

线路类别

顶面

宽度

(m)

曲线外侧道床加宽

碴肩堆高

(m)

边坡坡度

半径

(m)

加宽

(m)

线

无缝

线路

υma*>160km/h

3.5

1:

1.75

υma*≤160km/h

〔〕

≤600

〔〕

〔〕

〔〕

线

年通过总重

不小于8Mt

〔〕

≤800

〔〕

〔〕

年通过总重

小于8Mt

3.0

≤600

0.10

l:

1.75

站线

2.9

1:

1.50

28.轨底处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顶面_______mm。

第3.2.2条

29.有碴桥上无缝线路应设_______。

第3.2.2条

30.混凝土宽枕线路的道床,由面碴带和底层组成,均应采用________。

有垫层时道床厚度不得小于_____mm,无垫层时不得小于_____mm;第3.2.3条

31.道碴必须有"碎石道碴产品合格证〞,作为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依据。

第3.2.4条

32.道床应保持_________和整齐,并应根据道床不洁程度有方案地进展_____,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良好。

第3.2.5条

33.道床应按规定保持密实,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

第3.2.5条

第三节轨 枕

34.线路上的轨枕类型及配置根数,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等确定。

普通线路换轨大修及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除应将失效的轨枕和严重伤损的混凝土枕更换掉外,还应根据运输开展的需要,按表3.3.1所列标准,更换为与运营条件相适应的轨枕并补足配置根数。

第3.3.1条

轨枕类型和配置根数标准

五年年方案通过总重(Mt)

W年≥25

25>W年≥15

W年<15

轨枕配置数量

(根/km)

木枕

()

1840~1760

1760~1680

Ⅱ型混凝土枕

()

1760

l760~1680

Ⅲ型混

土枕

无缝线路

()

普通线路

()

混凝土宽枕

1760

l760

l760

35.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正线木枕或Ⅱ型混凝土枕地段,线路设备大修时应增加轨枕配置数量:

第3.3.2条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长度300m及以上的隧道。

36.以下地段不宜铺设混凝土枕:

第3.3.3条 

一、铺设木岔枕的普通道岔两端各___根轨枕。

二、铺设木枕的有碴桥和无碴桥的桥台挡碴墙围及其两端各不少于___根轨枕(有护轨时应延至梭头外不少于5根轨枕)。

37.轨枕应按设计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铺设,非同类型轨枕_________(道岔专用钢枕除外)。

一、混凝土枕与木枕距钢轨接头不得少于___根轨枕。

二、提速道岔铺设木岔枕时,应用2600mm×260mm×160mm的木枕过渡,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____根。

三、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____________过渡。

1.道岔直向过渡枕

υma*≤120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____根;

2.道岔侧向过渡枕(含岔后长岔枕)

18号道岔侧向过渡枕不得少于___根;第3.3.5条 

38.无缝线路轨枕为Ⅲ型混凝土枕时,配置根数为____根/km,轨枕间距为____mm。

第3.3.6条

39.应保持______________轨枕无失效,其他处所无________(含岔枕)。

第3.3.8条 

40.旧轨枕分为三类。

第3.3.10条 

一类为________:

可不经修理或稍加修理即能使用的轨枕;

二类为________:

经过修理才能再用的轨枕;

三类为________:

不能修理再用的轨枕。

41.从线路上更换下来的旧轨枕,应及时回收,________,________,合理使用。

第3.3.11条

第四节 钢 轨

42.线路上的钢轨类型应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相适应。

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应采用60kg/m及以上钢轨,小半径曲线地段及重载线路应铺设全长______。

第3.4.1条 

43.钢轨伤损按程度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类。

第3.4.3条 

44.测量钢轨磨耗时:

①总磨耗=____________。

②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_____处(距标准工作边)测量。

③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____mm.处测量。

第3.4.3条 

45.υma*≤120km/h正线及到发线:

50kg/m钢轨头部垂直磨耗达____mm或侧面磨耗达____mm为轻伤;垂直磨耗达____mm或侧面磨耗达____mm为重伤。

第3.4.3条 

46.υma*≤120km/h正线及到发线:

60kg/m钢轨头部垂直磨耗达____mm或侧面磨耗达____mm为轻伤;垂直磨耗达____mm或侧面磨耗达____mm为重伤。

第3.4.3条 

47.钢轨接头应采用______联结方式。

曲线____股应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

剩余少量相错量,应利用钢轨长度误差量在曲线调整,有困难时可在直线上调整。

直线地段应按钢轨长度误差量配对使用。

在每节轨上,相差量不应大于___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___mm。

第3.4.4条 

48.正线钢轨异型接头必须使用_________。

第3.4.4条 

49.以下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焊接、冻结或胶接。

一、___________的全桥围。

二、__________铺面围。

第3.4.5条 

50.轨缝应设置均匀。

每千米线路轨缝总误差,25m钢轨地段不得超过____mm,12.5m钢轨地段不得超过____mm。

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___mm。

第3.4.8条

51.线路上个别插入的短轨,在正线上不得短于___m,在站线上不得短于____m,并不得连续插入___根及以上。

第3.4.9条

52.钢轨钻孔位置应在轨腹中和轴上,且必须倒棱。

两螺栓孔的净距不得小于大孔径的___倍。

第3.4.10条

53.用于线路上的钢轨需要截断时,应__________锯断。

严禁使用乙炔切割或烧孔,严禁使用剁子和其他工具强行截断和冲孔。

第3.4.11条

54.曲线地段应根据钢轨状况合理安排____,其钢轨侧面磨耗在未到达____标准前,应有方案地调边或与直线地段钢轨倒换使用。

第3.4.12条

第五节 联结零件

55.扣件类型应与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相匹配。

I型弹条应逐步更换为Ⅱ型弹条。

第3.5.1条

56.使用扣板扣件时,正线半径在____m及以下和站线半径在____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钢轨外侧应使用加宽铁座。

第3.5.1条

57.大、中桥明桥面应采用______扣件;第3.5.2条

58.扣件应保持齐全,位置正确,作用良好。

分开式弹性扣件与木枕联结应严密,当钢轨受车轮横向力作用时不得产生相________和________。

第3.5.3条

59.线路中修和成段更换再用轨(整修轨)使用的钢轨配件应与_______相符,宜使用再用料。

再用料上道前应经过选配、整修、_____和_____。

第3.5.4条

60.钢轨接头两端各两根轨枕应铺设高弹性橡胶垫板。

橡胶垫板压溃或变形(两侧压宽合计:

厚度为7mm的橡胶垫板超过____mm,厚度为10mm的橡胶垫板超过____mm)丧失作用,橡胶垫片损坏时,应进展更换。

第3.5.6条

61.铁垫板和道钉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道钉浮起或松动时应及时整治。

伤损到达以下标准,应有方案地更换:

一、铁垫板____、_____、________或丧失固定立柱螺栓功能。

二、道钉钉头脱落、严重锈蚀或下颚磨耗达__mm及以上。

第3.5.8条

62.接头螺栓应齐全,作用良好,缺损时应及时补充和更换。

最高、最低轨温差≤85℃情况下,25m钢轨普通线路接头螺栓,60kg/m钢轨螺栓等级应为___级,扭矩达500N·m;50kg/m钢轨螺栓等级应为___级,扭矩达400N·m;高强度绝缘接头螺栓扭矩不小于____N·m。

第3.5.9条

第六节轨道加强设备

63.行驶电力机车的25m钢轨砼枕普通线路350

450

第3.6.1条

64.在碎石道床地段,每组防爬设备的组成:

单方向锁定为__对防爬器和___对支撑;双方向锁定为___对防爬器和___对支撑。

第3.6.5条

65.普通线路正线(不含站)应设置位移观测桩。

有防爬设备地段每___km应设置1对;无防爬设备地段每___km应设置1对。

位移观测桩应埋设结实,标记清楚,便于检查。

线路爬行量大于____mm时应及时整正。

第3.6.6条

第七节 线路平面

66.在线路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位于________;在曲线地段,应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外股钢轨合理设置超高第3.7.1条

67.曲线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应大于____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90mm,未被平衡过超高不应大于____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50mm。

第3.7.1条

68.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____mm。

在双线上不得大于____mm。

第3.7.1条

69.如行车条件有较大变化,或曲线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况,应通过实测行车速度,重新计算和调整超高。

第3.7.2条

70.曲线超高顺坡,应在整个缓和曲线顺完,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顺坡坡度不应大于1/(10υma*),其他线路不应大于________;第3.7.4条

71.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应满足表3-7-4的规定,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___m。

第3.7.4条

72.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应满足表。

3.7.4的规定,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___m。

第3.7.4条

73.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在特殊条件下的超高顺坡,铁路局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____。

第3.7.4条

74.相邻两线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时,如受圆曲线最小长度限制,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圆曲线最小半径,120km/h≥υma*>100km/h时不得小于______m,100km/h≥υma*>80km/h时不得小于_____m。

第3.7.5条

75.线路设备大修时,缓和曲线及两曲线间的___________不应低于原线路标准。

第3.7.7条

76.轨距指钢轨踏面下____mm围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直线标准轨距为______mm。

曲线轨距按表3.7.8规定的标准在股加宽。

第3.7.8条

曲线轨距加宽标准

曲线半径(m)

轨距加宽(mm)

R≥350

()

350>R≥300

()

R<300

()

77.曲线应保持圆顺。

曲线正矢用____m弦在钢轨踏面下___mm处测量。

现场曲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应与设备图表保持一致。

第3.7.10条

78.请填写下表:

第3.7.10条

曲线正矢经常保养容许偏差—2

曲线半径R

(m)

缓和曲线的正矢与

计算正矢差(mm)

圆曲线正矢连续差

(mm)

圆曲线正矢最大

最小值差(mm)

正线及

到发线

其他

站线

正线及

到发线

其他

站线

正线及

到发线

其他

站线

R≤250

7

8

14

16

21

24

250

6

7

12

14

18

21

350

〔〕

6

10

12

〔〕

18

450

4

5

〔〕

10

〔〕

15

R>800

〔〕

4

〔〕

8

9

12

79.线路大、中修时,应调整线路对桥梁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第3.7.11条 

80.线路大、中修平面设计时,应减少或消除直线_____。

第3.7.12条

第八节 线路纵断面

81.线路大、中修纵断面设计时,应设计长坡段。

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600m,特别困难条件下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其他线路坡段长度不应小于该区段______________的一半,个别困难地段也不应小于_____m。

第3.8.1条

82.相邻坡段的连接,应按原线路标准设计为抛物线型或圆曲线型竖曲线。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采用抛物线型竖曲线时,假设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____,应设置竖曲线。

20m围竖曲线的变坡率,凸形不应大于___,凹形不应大于____。

第3.8.1条

83.竖曲线不得与______、________重叠,不得侵入____及无碴桥梁上。

第3.8.1条

84.在电气化铁路区段进展线路设备大修时,为了改善既有线路坡度,应适当调整__________。

第3.8.2条 

85.两线路中心距不大于___m时,其轨面标高应设计为同一水平,困难地段高度差可不大于____mm,但易被雪埋地段的轨面标高差不应大于____mm,道口处不应大于_____mm。

第3.8.3条

第九节道岔

86.请填写单开道岔尖轨尖端轨距:

第3.9.1条

尖轨尖端轨距表3.9.1一l

尖轨种类

尖轨长度(mm)

轨距mm)

附注

直线型尖轨

6250以下

()

6250~7700以下

()

7.700

()

12号道岔AT弹性

可弯尖轨

()

道岔允许速度大

于120km/h时

为1435mm

其他曲线型尖轨

按标准图办理

无标准图时按设

计图办理

87.请填写单开道岔尖轨跟端轨距:

第3.9.1条

尖轨跟端轨距—2

尖轨种类

直向(mm)

翻向(mm)

附注

直线型尖轨

〔〕

〔〕

12号道岔AT弹性可

弯尖轨

〔〕

〔〕

尖轨轨头刨切围曲股

轨距构造加宽除外

其他曲线型尖轨

1435

按标准图办理

无标准图时按设计图办理

88.辙叉局部轨距,直、侧向均为_____mm。

第3.9.1条

89.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最小动程:

直尖轨为_____rnm,曲尖轨为_____mm;AT型弹性可弯尖轨12号普通道岔为_____mm。

第3.9.1条

90.尖轨尖端轨距加宽,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道岔应按不大于____的递减率递减至根本轨接头。

第3.9.2条 

91.导曲线支距按道岔标准图或设计图设置,在______与______工作边之间测量。

第3.9.3条 

92.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___mm的超高,并在导曲线围按不大于____顺坡。

第3.9.3条 

93.护轨平直局部轮缘槽标准宽度为___mm。

侧向轨距为1441mm时,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___mm,容许误差

为___mm。

 第3.9.4条 

94.辙叉心轮缘槽标准宽度(测量位置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规定)为___mm,容许误差为___mm。

第3.9.4条 

95.尖轨非工作边与根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____mm,容许误差为___mm。

第3.9.4条 

96.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_____mm。

护背距离(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_____mm,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

第3.9.5条

97.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____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___m。

 第3.9.6条

98.辙叉有轻伤时,应注意________,到达重伤标准时应_________。

第3.9.11条

99.可动心轨道岔的普通钢轨接头应使用____级螺栓,扭矩应保持________N·m。

第3.9.12条

100.可动心轨道岔的长心轨实际尖端至翼轨趾端的距离(简称尖趾距离),容许误差:

12号为

mm,18号为___mm,30号及以上为

mm。

第3.9.12条

101.请填写以下单开道岔侧向允许通过速度表。

第3.9.13条 

侧向允许通过速度(km/h)—2

尖轨类型

道岔号数

8

9

10

11

12

18

30

38

普通钢轨尖轨

25

〔〕

35

40

〔〕

〔〕

AT弹性可弯尖轨

〔〕

75/80

140

140

注:

具体根据道岔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