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4416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4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4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4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4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文档格式.docx

《4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文档格式.docx

1.查字典,“曛”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

“曛”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2.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与课文中两首诗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在横线上填写前两句诗。

2.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所写,叙述的是为好友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之情。

3.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________季。

6读古诗,回答问题。

   高适

与《送元二使安西》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哪里?

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

7按要求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诗句。

(2)《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

这首诗中有一个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疑”的意思是________,“豚”的意思是________,“腊酒”指的是________。

(3)这首诗运用了对偶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韵律节奏美。

8按照要求填空。

题西林壁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的感受。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俗话说:

“当局者迷。

”哪句诗说明了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

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________。

2.诗中“鉴”指的是_________,“徘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用“/”画出朗读诗歌时的节奏。

2.写出诗中加粗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两句诗的意思是:

11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

2.此诗的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 

3.题目中“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诗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这首诗是按照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前两句写的是_____时的景色,后两句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

4.后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做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3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诗的诗题是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2.将诗补充完整。

3.先写出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再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闲:

___________ 

空:

__________

诗句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春天月夜的_______________。

14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快乐阅读轻松答。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1.查字典填空。

“微”的部首是( 

),音节是( 

),组词( 

)。

“微”的解释有:

A.轻微;

B.衰落,低下;

C稍微;

D.精深奥妙。

“身份虽微”中的”微”应取解释( 

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我”指的是____________。

“母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狞恶的海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饱含真挚的感情,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表达了香港的广大民众渴望( 

)的迫切愿望,抒发了他们( 

)的感情。

15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将诗句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________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更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人。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浥:

______________ 更尽:

______________ 故人:

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______送别好友_______去________时的情景。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分)

16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忆江南》是一首 

,它的作者是 

代的 

2.找出一句描写景色的句子,抄写下来,并回答问题。

意思是:

这一句用 

、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季的美丽景色。

3.这首词中有一个反问句,请你找出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之情,从 

一句可看出。

5.请你再写出一句描写优美风景的诗句。

6.请你写出一句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

17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

,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 

,以“动”写“静”,这“静”烘托出诗人心灵的 

后两句用 

的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相”和“两”同义重复,把 

和 

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

18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默写古诗《望洞庭》并回答问题。

望洞庭 

2.这是诗人为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第一句应该是 

时的景象,表现湖面的 

、 

第二句用 

比喻夜晚湖面的 

第三句写 

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

第四句再用—个____ 

,将 

比作 

19语文【问答题】

默写古诗《望洞庭》并填空。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是___代诗人______所作。

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句运用了比喻,把________比做铜镜,又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比喻洞庭湖和湖中的君山。

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致的工艺品,给人以无穷的享受。

20语文【填空题】

古诗句的运用及拓展。

1.找一找诗句里的地名,在下面画横线。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在下列诗句中填上花名。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墙角数枝(  ),凌寒独自开。

21【阅读理解与欣赏】

诵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听着田野的蛙声,感受到漫村遍野的稻花香气,不由得联想到即将来到的丰年景象。

诗词中表现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对这句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收藏答案

22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一读,做一做。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1.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这句诗 

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______的景色。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明月之夜,二十四桥处处可闻箫声,但那如花似玉的人儿如今在何处教人吹箫呢?

”诗中表达这个意思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23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古诗,答题。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小孩对月亮有着稚气而天真的认识,把月亮比作_________和_________。

2.“呼”和“疑”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

A.小孩愚蠢无知,竟不认识月亮。

B.小孩看到月亮十分高兴,竟然大叫大喊。

C.小孩的天真烂漫之态,显得十分可爱。

24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①,邀我至②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

开轩④面场圃,把⑤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①鸡黍:

指烧鸡和黄米饭。

②至:

到。

③斜:

迤逦远去,连绵不绝。

④轩:

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⑤把:

端着,拿起。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鸡黍( ) 郭外斜( ) 面场圃( ) 重阳日( )

2.解释下面的字、词。

故人:

__________ 邀:

__________ 且:

3.孟浩然,_____代著名诗人。

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与另一位田园派诗人__________合称为“王孟”。

4.关于这首诗所表达的主客间深厚的情谊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有人认为是最后两句诗集中表达出来的,有人认为是贯穿全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内阅读。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寒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__________。

2.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在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

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______,桃花的颜色__________。

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3.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

26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请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本诗的作者李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望洞庭》一诗。

( 

(2)诗中的庐山是我国著名风景区,在江西省境内。

3.判断下面古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27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首诗以__________手法写江南农村__________时节的景象。

2.本诗前两句着重写____________,写出了大地一片_________的景象;

后两句写____________,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中,“才”“又”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_________之情和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

28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解释诗中加粗的词语。

初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白居易是____代大诗人,字____,晚年号“香山居士”。

3.《钱塘湖春行》以诗人的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春天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如果让你在“春”字前面补一个字,以准确显示诗人出行的时间,可以拟为____春。

4.试着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块)稻田一(面)队旗一(场)球赛一(把)铜号

情(亲情)(友情)(爱情)(热情)(情意)29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根据解释在诗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1)古时一种酒名。

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这种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

(2)太阳升起时明亮的样子。

(3)古时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门神的名字或画上门神,挂在门旁,用来避邪。

2.这首诗写了人们_______时的欢乐情景。

3.诗中一共写了几件事?

各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忆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