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4411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5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5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5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5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

4《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这是一组有关读书的文章,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

重点与难点

课时分配

时间

周次:

第1周至第2周

2013年9月3日至9月15日月日至月日

课时教学设计

1窃读记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2013年 9月 3日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点难点

教学重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准备

教学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

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课件。

板书设计

1、板书课题。

2、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

为什么要窃读?

是怎么窃读的?

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

3、自学检测:

⑴ 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

如“目的地”的“的”读dì

“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

“暂时”中的“暂”读zà

n;

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

写字要认真,注意书写的习惯。

⑵ 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

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

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

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1、话谈导入

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3、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是啊!

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

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4、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5、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6、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

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7、

1、学生访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

2、联系生活访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3、学生读书、思考

4、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5、自学生词新词

6、自学检测

7、认读生字与写字

8、体会词语的含义

9、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10、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11、

本课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体验文本的语言特色。

课堂上要让学生直面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充分感受小女孩在窃读过程中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

作业

知识巩固

拓展延伸题

1、写生字、多音字

本节生字词,教学反思略。

2

2013年 9月 4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1、窃读记

  贪婪

害怕

  开心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

  依依不舍

  麻木 轻松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

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

有什么感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4、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5、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① 快乐的是什么?

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5、“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6、“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7、“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8、“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9、“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10、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这句话的理解: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3、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4、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

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5、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6、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

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7、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

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8、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9、“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交流中要充分体现高段语文的表达特点,不是片言只语,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大段语言铺陈叙述,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在这过程中,训练了语感,培养语文素养。

1、阅读《窃读记》节选(发放材料),写出读后感。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课堂上,我让学生直面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充分感受小女孩在窃读过程中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

并结合文中语句,联系自身感受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然后再次研读课文,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为散发点,从具体语句中咀嚼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的滋味,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

2013年 9月 5日

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1、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1、话题导入

2、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

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

3、联系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4、你想学习采访吗?

让我们一起跟随12岁的女孩张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

5、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

(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6、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1、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教师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2、对节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

3、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4、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

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

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学生对小苗代表谁,大树代表谁理解的很到位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

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蔼亲切、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而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

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老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听着。

在学生认识这种文体之后,我再抛出问题“苗苗和季老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等,一步一步来解决。

4

2013年 9月 6日

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阅读《我的童年》节选。

1、研读课文,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

2、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

3、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4、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活动

5、资料袋: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

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

2、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3、季老主张看闲书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什么样的书是闲书?

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

5、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6、“起码”怎么理解?

“注”是什么意思?

7、过渡语: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同学们的对季老的话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应呢?

请同学读一读。

8、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9、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写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

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

真可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写出自己的感悟。

3、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文章来阐明自己主张读闲书。

4、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5、“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

“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

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

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

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6、谦虚好问,率直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崇敬

在交流和讨论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在简单解决一些问题后,我问学生:

你们喜欢看闲书吗?

有的说喜欢,有的干脆就保持沉默,不表态,其实我心理清楚:

他们爱玩,爱看电视,即使有书也不去翻一翻。

于是,我先给他们读季老先生的作品《我的童年》节选,然后结合老先生的主张教育学生:

平时多看一些闲书可以多学一些知识,也可能多写一些好的文章。

季先生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实跟他小时侯爱看闲书分不开的,且小时侯记的东西长大了也不容易忘记。

而文章写得好,苗苗说的那两个重要条件——写真事、多看课外书,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

接着,我提了个要求:

全班每人准备一本课外书,自己看了之后做些读书摘记或者写写读书心得,然后转借给其他同学,同时,你也能借到其他同学的书,这样轮流看的话,咱们不就有更多书看了吗?

我希望能慢慢地使孩子们有爱看闲书的意识,并能主动买书借书看,从提醒到自觉,让“书香伴我行”不再是空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5

2013年 9月 9日

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部分;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走遍天下书为侣

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

原因新发现新收获新惊喜

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行

走遍天下书为侣方法理解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照应题目)

品味写法积累所得展开想象

2、深入品读文本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读了这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B、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读了这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

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C、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读了这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

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

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为什么?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带书旅游的理由。

(在书中批批画画,写下自己的感受)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听,并做好点评。

3、抽查生字的读、说或写的情况。

(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1、基础知识展示。

(小组内——抽查情况)

2、

(1)这节课,我学会了“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等词语;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解决了每课一练中的一些题目等。

2、朗读能力展示

3、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4、展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感受;

5、展示自己创作的一段话。

在进行这一课教

学时,我会一方面引

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

的深厚情感,激发学

生阅读兴趣;

另一方

面会让学生在学习中

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

的方法。

1、配套练习册

2、导学训练

展示课前自主收集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走遍天下书为侣》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

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

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

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6

2013年 9月 10日

㈡过程与方法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3、假设

4、设问

5、反问

6、比喻

7、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读书的名言及名人爱书的故事。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

2、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3、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

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

4、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

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

5、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

“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

连续的排比句,使学生乐意去读,并且更能很好的把握课文精神。

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必局限于书

1、配套练习册

2、导学训练

1.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