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0910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3551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091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091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091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091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091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0910Word文档格式.docx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0910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0910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0910Word文档格式.docx

2010年,我国将年生产生物燃油约600万吨,其中生物乙醇500万吨、生物柴油100万吨;

到2020年,年生产生物燃油将达到1900万吨,其中生物乙醇1000万吨,生物柴油900万吨。

风力发电并网运行是实现风能大规模利用的主要途径。

2009年末,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5921.3万千瓦,全球风能市场增长31%。

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迅速,到2009年底,中国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接近2600万千瓦。

未来10年,预计全国风电装备平均每年的需求1000万千瓦/年,折合产值1000亿元,国家要求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市场空间巨大。

(二)重庆市发展现状

重庆市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原料-电池-系统设备光伏产业链群已初具规模,生物质能和风能产业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

重庆光伏产业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目前的项目签约总投资已经超过400亿。

以万州等为中心已经形成了具有优势特色的晶硅原料基地,其中包括:

大全6000吨多晶硅、1000兆瓦硅碇/片项目;

兰花1000吨单晶硅棒、6500万片单晶硅切片项目;

常州有则也拟在白涛投资建设1800吨/年多晶硅项目等。

以第二代薄膜光伏电池为特色的电池生产产业带正在形成,北京恒基伟业在李渡工业园投资建设20条800兆瓦的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中特(香港)在綦江投资38亿元兴建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园;

香港羿阳100万KWCIGS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已签约落户双福新区;

天威英利也在万州规划建设300兆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

同时,重庆钟顺与大足人民政府签约打造百亿级聚光光伏产业基地,发展以聚光光伏系统为特色的光伏装备制造业。

生物质能产业在我市已有一定规模和基础。

重庆环球石化、重庆古杉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重庆天运生物、重庆城投再生能源、重庆现代石油集团、重庆华正生物能源公司、重庆市良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推进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民用沼气等方面已具备基础优势。

同时,生物质发电技术在我市已经有一定基础,如:

已在忠县、垫江新建装机容量2×

1.5万千瓦的生物质能发电厂;

重庆垫江高峰生物质能发电厂主要以农业秸秆、树木废枝为原料,经过燃烧直接将其转化为电能,发电量1.4亿千瓦时,产值1.1亿元;

新加坡绿科控股集团投资5亿元在梁平建生物质能发电厂,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1.5亿度;

重庆丰都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工程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庆已发展到以海装为整机,重齿、通用、赛力盟、科凯前卫等为零部件生产的完整风力发电产业链,并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到2009年底,全市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累计投入已超过13亿元,现已形成包括2MW、850kW两个双馈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整机制造和风轮叶片、增速齿轮箱、偏航减速器、双馈发电机、控制系统、高强度螺栓、机舱罩、电缆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及制造的产业链,具备年产100万千瓦风电机组的生产能力。

2009年整机和零部件实现直接产值52亿元,2MW、850kW风电机组本地化配套率分别为70%和90%,已成为国内风电整机和零部件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基地。

(三)面临形势

目前,重庆新能源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迅速,但相关项目多数处于签约兴建阶段,主要技术也以引进为主。

十二五期间,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的革新与突破,进而抢占行业领先战略地位,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相关技术标准和服务机构等,将是重庆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五个重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立足现实、放眼全球,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形成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实现重庆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发展原则

(1)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则。

根据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统一协调、科学地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2)合理、均衡发展的原则。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合理规划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的产业规模,做到新能源种类的均衡、有序发展。

(3)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原则。

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产业。

加强政府领导和宏观调控,优化产业布局,配套完善政策体系,为新能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4)科技引领的原则。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提升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发展目标

太阳能光伏方面,十二五期间力争形成300万KW电池产能以及100万KW发电机组产能,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创造利润400亿;

建成我国重要的光伏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实现核心关键技术本地化,培育2-3个校企、院企联合研发平台。

生物质能产业方面,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农村沼气、生物质发电工程;

在燃料乙醇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生物质综合炼制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攻关,提升我市生物质能源利用水平。

建成10个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应用示范点,利用量达到10万吨/年;

形成10万吨/年生物柴油生产基地;

生物质发电达到100万kW/年,创造利润50亿元/年;

新增沼气产量50万m3/年;

建立生物燃油中试基地1个;

培育2-3个产学研结合的校企、院企联合研发平台。

风能产业方面,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4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500亿元销售规模,其中整机200亿元力争进入国内前三位,本地配套及外卖零部件300亿元;

培育2-3个校企、院企联合研发平台。

三、重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及布局

(一)发展重点及方向

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立足相关园区已建或在建大型项目,重点打造一条相对完整、兼顾技术发展方向与现有基础的薄膜光伏电池及系统装备产业链。

产业链按照上下游关系依次可分为三个部分:

1)晶硅原料生产;

2)薄膜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

3)光伏发电系统装备制造。

在产业链中,重点打造多晶硅及单晶原料、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光光伏系统装备等重点产品。

生物质能产业方面,立足我市农作物剩余秸秆、潲水油、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等废弃物量大面广、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重点推进沼气工程和生物质发电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质气化燃料等重点产品,攻克生物质综合炼制技术和生物质能利用集成技术开发,实现生物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风能产业方面,以整机带动零部件,零部件促进整机,陆海并举、内外结合,形成整机及具有重庆特色的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力争我市风电装备整机和关键零部件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全国主要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

以2MW和850kW风电机组作为整机主导产品,加快5MW近海风电机组新产品的开发。

零部件制造的重点产品为齿轮箱、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同时加快风轮叶片、发电机、液压控制系统、偏航系统、变浆系统、轮毂、主轴、联轴器、轴承、高强度螺栓等零部件生产基地的建设。

(二)产业布局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期间着力打造“两心一带”的产业布局,即:

以万州工业园区为核心集中打造一个以多晶硅为主体、单晶硅锭和硅片为补充、在全国拥有领先优势地位的太阳能级晶硅原料生产及加工中心;

依托大足聚光光伏产业园区,打造光伏发电系统装备制造中心,带动重庆高精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

整合万州、涪陵、江津、綦江等区县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在建项目资源,以薄膜多晶硅/晶硅光伏电池为主体、CIGS等非硅薄膜光伏电池为补充,打造特色的薄膜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产业带。

图1重庆太阳能兴伏产业“两心一带”产业布局图

生物质能产业十二五期间着力打造“两圈一辐射”的产业布局,即:

以主城区为核心圈,形成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综合炼制的技术研发基地;

以“一小时经济区”为拓展圈,重点建设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养殖和沼气工程,以及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和气化燃料示范基地;

以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为辐射区,重点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生产基地。

图2重庆生物质能产业布局图

风能产业十二五期间着力打造“三圈串联”的产业布局:

围绕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渝北)、重庆通驰(璧山)这两大风电机组整机制造基地,整合其周边的江北、江津、九龙坡、渝北等四区零部件生产企业资源集中打造“风电设备制造中心圈”,同时兼顾串联长寿、电浆、万州等地配套资源,为涪陵、武隆、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和南川等地两大风场圈的发展提供支撑。

图3重庆风能产业布局图

(三)重点项目

1光伏电池及装备制造综合示范项目

从超薄晶硅、薄膜非晶硅、CIGS薄膜等三类薄膜光伏电池产品的生产到聚光光伏发电系统装备的制造,组织技术攻关,消化吸收核心技术,打通生产线,在此基础上扶持建设40KW级示范性聚光光伏发电站2处以及光伏-照明、光伏-空调等应用型示范项目各1处。

2生物质能高效利用综合示范工程项目

建立液体生物燃料示范基地5个;

形成生物质综合炼制中试基地2个;

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40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100处;

建设村镇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点10处和秸秆集中供气站20处。

3风电整机组装及入网示范项目

开发5MW近海风电机组新产品;

依托地方小水电网,建成风电入网统示范性电站2处。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在现有产业园区基础上,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重点扶持一批已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为引进具有优势技术的高新企业投资新建大型项目积极配套,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

联合高校、院所力量组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人才信息、技能培训、融资、政策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促进新产品的开发、科技型企业的生成、科研成果的孵化和创业发展。

由市政府牵头,成立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研究制定产业发展重大政策,审议重大行动方案,加强宏观指导。

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分工合理、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创新工作机制,整合现有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种要素和资源,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广大农民群众、社会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技术保障

1、加强技术引进与消化

通过招商等形式积极引进国外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大力促进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本土研发力量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立足现有技术基础面向下一代光伏技术,形成多层面的技术引进与消化。

2、加速生产技术的本地化步伐

集中力量整合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万州、江津、大足、涪陵、綦江等相关园区企业的研发力量和资源,组织科技攻关,以项目为载体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培育市级新能源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制约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3、加强产业标准化建设。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指导和规范我市新能源产业的研发、生产和流通工作;

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产品检测工作。

(三)资金保障

拓展融资渠道,建立起以政府支持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资金投入体系,走以财政性资金带动金融性资金、社会和民间资金的路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地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1、拓展融资渠道。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引进拥有领先技术的国内外企业投资创业。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推行园区高新企业研发投入准入制度。

2、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品种,加大对新能源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资金需求;

对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可运用政策性出口信贷予以支持,扶持企业产品出口。

3、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

市、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并广泛吸收其他社会资金,设立太阳能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新能源产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和重点项目贷款贴息、新能源产品的推广应用补助等。

4、建立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和融资担保机构。

积极争取设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机构,发挥风险投资和担保资金的作用。

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来渝建立风险投资分支机构,以入股的方式进行风险投资,享有项目成功后的收益。

5、争取国家专项计划支持。

通过配套资金支持等形式鼓励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计划对我市新能源产业投资项目的支持;

大力鼓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请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国家级专项(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进行的落实。

(四)人才保障

1、加强新能源相关学科的建设。

利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相关学科资源,建立完善新能源相关专-本-硕-博多层次专业学科体系,加快培养新能源产业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应用型研究人才以及高层次科研管理人才。

2、加快引进国内外相关专家、技术人员。

在加强对本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的同时,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的建设,以各种形式引进国家两院院士、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内外学科带头人、海内外研发、管理人才和其它急需的人才,逐步完善新能源产业人才队伍结构。

3、加强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

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人才继续教育制度,举办新能源产业高级人才研修班,强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训与培养;

加强与国(境)外培训机构联系,选派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国(境)外学习培训;

鼓励高等院校与相关单位联合定向培养人才和对现有人才进行定期培训;

同时,积极在专业技术学校中培养新能源产业的制造、安装、维护、使用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和专业工人。

4、鼓励多层面的人才交流

充分利用各种科技交流会和人才合作平台,进行产业技术和人才合作交流;

组织我市从事新能源产业的教学、科研、生产人员参加国际、国内产业科研、学术交流、项目推介、技术推广活动;

搭建我市新能源产业科教、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国际性、区域性的产业投资洽谈经贸合作、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我市新能源产业科研向国际水平发展。

(五)政策保障

1、加大产业的财政政策支持。

各级财政部门发挥财政政策作用,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和项目、组团项目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品牌建设等,并对重要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专业孵化器建设、风险投资、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新设立的国家和市级研究开发机构予以支持,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2、用足用活现有优惠政策。

要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扶持政策,加快我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

同时进一步落实地方相关优惠政策,努力为新能源企业在生产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条件,促进企业的发展。

同时,继续清理行政许可事项,营造有利于新年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投资环境。

相关企业进口专用设备按相关政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对新能源企业再投资的如符合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规定的,按相关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形成对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技术扩散等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体系,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创造一种既可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又能促进先进技术交流和有利于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的良好环境。

附件一

重大项目表

项目名称

投资规模

实施时间

总体目标

光伏电池及装备制造中心综合示范项目

2011-2015

建成包括超薄晶硅、薄膜非晶硅、CIGS等三大薄膜光伏电池产品在内的示范生产线;

建成40千瓦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示范性电站2处以及光伏-照明、光伏-空调等应用型示范项目各1处。

生物质能高效利用综合示范工程

建成液体生物质燃油生产基地1个,生物柴油生产基地1个,生物质燃料精炼示范研究基地1个;

新增沼气50万m3;

生物质能产业新增产值300亿元;

风电入网示范性项目

依托地方小水电网,建成风电入网统示范性电站2处

附件二

科技攻关项目表

薄膜光伏电池制造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

2000万元

在薄膜光伏电池制造关键技术上形成新的突破;

带动重庆光伏产业链结构优化;

培养本土技术力量。

农林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

总投资75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5000万元,科技专项2500万元。

生物质液化、气化及废弃生物质高效转化原理,攻克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为规模化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提供技术支撑。

风能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在风电装备制造关键技术上形成新的突破,推动重庆风能产业发展,培养本土技术力量。

附件三

公共服务平台表

光伏方向校企联合研发技术服务平台

2000万

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整合力量,建立2-3个光伏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培养一批本土化的技术力量。

新能源产业公共专家智力库支撑平台

1000万

整合等高校、研究所智力资源;

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软件管理系统;

培养相应的专家储备。

生物质能科技支撑公用平台建设

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力量,建立包括农林生物质工程中心、农林生物质技术创新中心等在内的一批创新性技术开发及中试示范基地。

附件4

薄膜光伏电池核心技术介绍

光伏技术的核心是光伏电池,其成本占光伏系统成本的一半左右。

光伏电池技术的革新经历了“晶硅——薄膜光伏——纳米薄膜光伏”的三代技术发展:

第一代以晶体硅电池为主,电池效率高,但半导体材料消耗量太大,成本难以满足大规模应用的市场要求;

第二代以薄膜非晶硅、铜铟镓硒(CIGS)及碲化镉等薄膜电池为代表,其主要优点就是半导体层厚度降低到几微米,半导体原料消耗只有以前的1/1000;

第三代以有机光伏电池和纳米晶光伏电池(DSSC)为代表,进一步在微米薄层结构的基础上,引入纳米有机半导体或纳米晶TiO2等新型廉价材料,取代传统的硅、镓、铟、硒等昂贵或稀有材料,大幅度提高了电池性价比,并赋予电池新的功能特性。

目前,市场主体仍是第一代电池。

第二代薄膜光伏电池发展迅速,已占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12.5%。

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预测,到2030年三代技术的太阳能电池将各占总量的1/3。

薄膜硅基电池以及CIGS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两类第二代薄膜光伏电池。

薄膜硅基电池组装制造包括:

清洗、扩散、刻蚀、CVD、印刷烧结、测试包装等工艺。

其技术核心在于薄膜硅层结构的精细调控。

目前技术主要依靠直接引进,但是其精密化程度高,设备投入大,而本土技术力量严重匮乏。

人才以及技术瓶颈将是薄膜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产业项目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应当主要以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培养本土技术力量为主。

CIGS薄膜电池的制备过程大体包括:

玻璃衬底处理——磁控溅射沉Mo——真空多源三步共蒸发沉积CIGS——CBD沉CdS——中频磁控溅射ZnO——直流磁控溅射ZnO∶Al——真空蒸发Ni/Al栅电极。

工艺流程较复杂,产业发展同样面临人才以及技术瓶颈。

此外,电子级ZnO、CdS等半导体以及相关金属材料需要外购,铟、镓、硒等核心原料储量的限制也是将来产量放大的主要瓶颈。

十二五期间,重庆光伏产业发展将以薄膜硅基电池为主、薄膜CIGS电池为补充,同时兼顾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发展方向。

为了对薄膜光伏电池产业相关原材料生产、器件制造提供整体科技支撑,拉动重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紧紧抓住高精度半导体薄膜结构调控技术以及低成本电池原料清洁生产技术这两大技术核心,在深入认识半导体薄膜微观结构对器件性能、寿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半导体薄膜沉积以及微加工高效新方法,开发新型光伏电池材料体系,提高器件性能与寿命,改进器件加工制造技术。

一系列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包括:

(1)非晶硅薄膜结构精细调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包括非晶硅薄膜晶相结构、缺陷结构以及能级结构等对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及调控方法;

S-W效应的微观机理及相关控制新方法;

多场耦合等a-Si沉积过程强化新技术;

低成本薄膜缺陷控制新理论与新技术等等。

(2)非硅复合光伏功能薄膜微观构效关系

研究内容包括CIGS、GaAs等复合功能薄膜化学组分分布、晶相结构、缺陷结构以及能级结构等对光伏性能的影响规律及调控方法;

新一代低稀贵半导体用量光敏材料;

低成本CIGS沉积新工艺、新技术等等。

(3)新型光伏功能硫化物薄膜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包括CIGS用新型非重金属光伏半导体硫化物材料;

新型半导体硫化物CBD前体制备新方法;

硫化物薄膜常温湿法沉积新技术等等。

(4)半导体薄膜的微刻蚀加工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包括低成本半导体薄膜刻蚀新工艺、刻蚀后薄膜清洗过程强化新技术、刻蚀微缺陷控制、修补新理论与新方法等等。

(5)新型半导体光伏氧化物薄膜材料

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光功能纳米晶TiO2、ZnO材料及其可批量化制备新技术;

TiO2、ZnO等光伏氧化物薄膜湿法沉积新方法;

多场耦合的半导体光伏氧化物薄膜结构调控新技术等。

(6)新型柔性复合光伏薄膜电极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包括Mo廉价替代材料的开发及其化学沉积新技术;

柔性基底半导体薄膜缺陷动态控制新技术;

新型纳米柔性光伏半导体材料;

新结构柔性光伏电极设计与制备技术;

力场、热场以及化学环境对柔性复合光伏薄膜电极工作特性影响规律等。

相关技术问题电费突破,既能够推动重庆地区半导体硫化物、氧化物以及特种金属等相关材料产业的发展,又兼顾在十二五期间为下一代柔性光伏电池技术升级培育必须的原料产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