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之七年级中国历史全册简明纲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3330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之七年级中国历史全册简明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之七年级中国历史全册简明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之七年级中国历史全册简明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之七年级中国历史全册简明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之七年级中国历史全册简明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之七年级中国历史全册简明纲要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之七年级中国历史全册简明纲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之七年级中国历史全册简明纲要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之七年级中国历史全册简明纲要文档格式.docx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在阳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约公元前1600前,夏朝灭亡。

(2)商朝

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灭夏,建立商朝。

汤任用伊尹等人做大臣。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又称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商朝最后一个王是纣王,是有名的暴君,发明炮烙等酷

刑。

(3)西周与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大战中大胜,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

分封制。

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要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

守疆土,战士带兵作战;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商周时期,在成都

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主要代表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在商周时期已经齐备,西

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生产,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称霸原因:

在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3.晋楚争霸:

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公元前7世纪中期城濮大战中,晋军

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退避三舍。

持续百余年,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一鸣惊人。

春秋争霸的后果(影响):

①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出现统一趋势。

4.战国初年,三家分晋:

韩、赵、魏三家,瓜公晋国;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减灶计;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时间---公元前260年;

交战双方---秦、赵;

结果---赵败;

影响---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7课大变革的

时代

一变:

铁农具和牛耕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在战国时期都得到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二变:

水利工程--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三变:

变法改革--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主要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治世不

一道,便国不法古----卫鞅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改革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改革和创新,坚持改革开放。

4、战国时期,各国先后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战国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

渡的时代,其主要形式是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与时俱进。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天文、历法、医学的成就

1、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2、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每年五月五日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2、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思想上:

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方面,他提出“仁”的学说(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教育上: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注意因材施教;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论。

影响:

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思想家老子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主张: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二、战国百家争鸣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学派

姓名

著作

思想观点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仁政治国”、春秋无义战,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道家

庄子

“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对待传统文化:

要学习和发扬优秀文化,抛弃

不良的糟粕文化,批判的继承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二、秦朝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设36个郡。

经济上:

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

统一度量衡(尺寸、升斗、斤两);

 

文化上:

统一文字

(全国规范文字是小篆,后来推广隶书);

思想上: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

建议:

焚书坑儒

军事上:

秦始皇命蒙恬打败匈奴,修筑万里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

*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又称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之后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史称西汉;

都城长安。

第12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出现原因:

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加强中央集

措施: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创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

国力强盛,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收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意义:

实现了大一统,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

★秦皇汉武的共同功绩: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在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上是相反的,但其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mò

)单(chá

n)于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收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三、昭君出塞

汉元帝时期,匈奴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yé

)单于向汉请求和亲,汉元帝把宫女王昭君嫁给了他,史称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15课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zhī)人共同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最终没有实现这一目的。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汉武帝时,开通了从广东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洲大陆的著名古代陆

上商贸通道。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

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我们要学习张骞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第16—17课昌盛

的秦汉文化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我国纸的发明是在西汉早期,在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这部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了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2、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制造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公认

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华佗和张仲景

1、汉代著名医学家华

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麻醉药“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五禽戏”用来强身健体。

2、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宣传今生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因此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东汉明帝时逐步流传开来。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东汉时期,相传发源地是四川青城山,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都有深远影响。

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历经十多年写成《史记》一书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价值(地位):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写史的典范;

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

鲁迅称它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的雕塑水平很高,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地展现

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在官渡进行了一场大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进行大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时间:

208

年交战双方:

曹操与孙刘联军结果:

曹操大败特点:

以少胜多影

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曹丕

220年

洛阳

刘备

221年

成都

孙权

222年

建业(今南京)

第19课江南经济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

三国灭亡的顺序是蜀、魏、吴。

280年西晋统一全国,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灭亡了西晋。

2、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五胡指:

匈奴、鲜卑、羯、氐、羌。

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北方人民南迁;

西晋后期以来,出现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

3、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汉族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

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和

东晋在淝水进行大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三、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原因:

北方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主要原因);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启示:

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政府要重视经济发展等。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族融合成为

历史发展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拓跋改姓元);

与汉族联姻;

采用汉制;

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意义(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

评价:

孝文帝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

◎我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

少数民族人民大量内迁;

民族之间相互通婚;

民族之

间的友好往来;

少数民族统治者推

行汉化政策等。

第21----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成就

地位

祖冲之

南朝

名数学家

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

比欧洲早近千年。

思勰

北朝

著名农学家

《齐民

要术》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郦道元

北魏

杰出地理学家

《水经注》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王羲之

东晋

著名书法家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尊为“书圣”。

顾恺之

著名画家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发展科技:

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注重科技创新,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简明纲要】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隋的建立: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的统一: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大运河的开通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

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

A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B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C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D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E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

魏征为著名谏臣。

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

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

任用贤才(姚崇);

重视地方吏治;

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农业方面:

茶叶生产的发展: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生产工具的改进:

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

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

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

长安城:

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

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增考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A改

善了用人制度。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

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

唐朝文化。

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被日本视为艺术珍

品。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

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他从

长安出发,前往天竺。

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

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高

超的建筑水平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

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文学:

诗歌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2、代表诗人:

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一、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1、隋唐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创立了“颜体”,是继王羲之以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2、隋唐时期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

《步辇图》,吴道子画技高超,后世称他为“画圣”,他的画,开后世写意画的先河。

二、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西部,窟内有精美的壁画和生动的彩色塑像以及大量的佛经、文书等,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称辽),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

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2、宋与夏和战

(1)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宋夏议和: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都城会宁(今黑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