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3241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海洋中自养和异养的超微型浮游生物、微型浮游生物和小型浮游生物之间形成的网络状营养关系。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质流中起重要作用。

11、碳酸盐补偿深度(CCD)(05)

深海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碳酸盐沉积。

但其溶解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一定深度上,从上覆水层沉降供应的碳酸盐和失去的碳酸盐相等,这个深度称为碳酸盐补偿深度。

12、热泉生物群落(05、06B、07A、08A)(P285)

热泉喷出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硫化氢和硫酸盐,硫化细菌以化学合成作用生成有机物,为滤食性动物提供了饵料。

热泉生态系统主要由细菌、双壳类、与细菌共生的巨型管栖动物、管水母、腹足类和一些红色的鱼类等构成。

13、陆间海(06A)(P24)

陆间海是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它只有狭窄的水道和大洋相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大洋有明显差别。

陆间海具有海洋的特质,但被陆地环绕,最大的陆间海是地中海。

14、海峡(06A、07B、08A、09A)(P25)

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峡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潮流速度大。

海流有的上、下分层流入、流出,如直布罗陀海峡等;

有的分左、右侧流入或流出,如渤海海峡等。

海峡受不同海区水团和环流的影响,故海洋状况比较复杂。

15、富钴结壳(06A、08A)(P51)

是一种生长在海底硬质基岩上的富含锰、钴、铂等金属元素的“壳状”沉积物,少数呈不规则球状、块状、盘状等。

其中钴的含量特别高,多产于水深不足2000m的半深水区。

结壳厚度不大,呈黑色和暗褐色。

16、热盐环流(06A)(P166)

由风驱动形成的风生环流,主要表现在大洋的上层。

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常为热盐环流,它在大洋的中下层占主导地位。

热盐环流比风生环流流动缓慢,它是形成大洋的中下层温、盐分布特征及海洋层化结构的主要原因。

17、上层西边界流(06A)(P168)

上层西边界流是指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包括黑潮、湾流、巴西流等。

它们都是北、南半球主要反气旋式环流的一部分,也是北、南赤道流的延续。

因此,与近岸海水相比,具有赤道流的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

18、营养元素(06A、07B)(P133)

包括植物营养盐如N、P、Si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

还有痕量营养元素Fe、Mn、Cu、Zn、Mo、Co、B等,也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

各类营养元素的海水中含量很低。

19、常量元素(06A、09B)(P110)

在海水中浓度大于1×

10-6mg/kg的成分。

有阳离子Na+,K+,Ca2+,Mg2+,Sr2+,阴离子Cl-,Br-,F-,SO42-,HCO3-和H3BO3分子,总和占海水盐分的99.9%,是海水的主要成分。

各成分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和总盐度变化对其影响都不大。

20、海洋浮游生物(06A、07B、08B、12)

海洋浮游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

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

绝大多数个体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结构。

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分布又很广,几乎世界各海域都有。

可按营养方式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21、动物区系(06A)

在某一地区内的各类动物的总和。

某一个自然地理区域内有其特殊的物理性状、生态性状,会形成一定的动物群体。

22、微型生物群落(06A)

微型生物既包括自养性植物,又包括异养性动物,还有营各种分解作用的细菌,它们分布在各个层次的空间,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并构成一个特定的群落,称之为微型生物群落。

23、潮间带(06B、07A、08B、09B、12)(P26)

潮间带是在海岸带中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海滩。

它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4、内海(06B)

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等。

25、大陆隆(06B、07A、08A)(P28)

是自大陆坡坡麓缓缓倾向洋底的扇形地,位于水深2000~5000m处。

它跨越陆坡坡麓和大洋底,是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沉积体。

大陆隆表面坡度平缓,沉积物厚度巨大,常以深海扇的形式出现。

常富含有机质。

26、磷钙石(06B、07A、08B)(P49)

磷钙石又称磷钙土,是—种富含磷的海洋自生磷酸盐矿物,它是制造磷肥、生产纯磷和磷酸的重要原料。

磷钙石常伴有含量高的铀、镧等金属元素。

有磷钙石结核、磷钙石砂和磷钙石泥三种形态,其中磷钙结合最重要。

27、西风漂流(06B、07B、08A、09A)(P171)

与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相对应的,自西向东的强盛的西风漂流,即北太平洋流、北大西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统极流,是南北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的组成部分。

特点:

西风漂流区内存在着明显的温度经线方向梯度。

28、黑潮(06B、07AB、08B、09B)(P170)

黑潮是北太平洋的—支西边界流,它是北太平洋赤道流的延续,因此仍存在着北赤道流的水文特征。

黑潮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延伸深邃,高温高盐等特征。

因其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

29、微量元素(06B、07A、08A、09A、12)P115)

海水中元素浓度小于1×

106mg/kg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这是对海水成分而言的,与通常意义的“微量元素”不同。

如Fe和Al在地壳中含量很高,而在海水中含量很低,它们是海水中的微量元素。

30、天然气水合物(06B、07A、08B、12)(P52)

它是由碳氢气体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冰晶状固体化合物。

因95%以上的天然气水合物由96.5%的甲烷和3.5%的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被冻结成固相,故又称为固态甲烷。

一般在温度小于4°

、有机质较丰富、压力较大的沉积物中形成。

31、洋中脊(07A、08B)(P30)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它全长6.5×

104km,顶部水深大都在2~3km,高出海盆1~3km,有的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宽数百至数千千米不等,面积占洋底面积的32.8%,是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环球山系。

32、岛弧(07A、08B)(P30)

在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屿在平面分布多呈弧形凸向洋侧,故称岛弧,大都与海沟相伴存在。

在洋壳向地壳俯冲中,地壳受到挤压弯折抬升或岩浆上升活动形成岛弧。

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具有成生联系,从而构成沟—弧—盆体系。

33、大西洋(07B)

世界第二大洋,北接北冰洋,南接南极洲,西临北美南美与太平洋交界,东临欧洲非洲与地中海印度洋交界。

 

34、赤潮(07B、09B)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多由浮游甲藻和硅藻引发,可分为外来型和原发型赤潮。

35、中央裂谷(07B、08A、09AB)(P31)

大洋中脊的轴部发育的沿其走向延伸的断裂谷地,称为中央裂谷,向下切入的深度约1~2km,宽数十至一百多千米。

中央裂谷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沿裂谷带有广泛的火山活动。

36、有机磷化合物(07B、08A)

包括颗粒有机磷化合物(POP)和溶解有机磷化合物(DOP),前者为生物有机体内、有机碎屑中所含的磷。

主要存在于海洋生物细胞原生质中。

某些不稳定的DOP是海洋循环中十分活跃组分。

37、海绿石(07B)(P50)

海绿石是一种在海底生成的含水的钾、铁、铝硅酸自生矿物,一般呈浅绿、黄绿或深绿色。

可以从中提取钾,也可用作净化剂、玻璃染色剂和绝热材料。

38、大陆坡(08A)(P28)

大陆被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陆架坡折),下限水深变化较大。

大陆坡的坡度一般较陡。

多数大陆坡的表面崎呕不平,其上发育有复杂的次一级地貌形态。

39、有孔虫软泥(08A、09B)(P46)

属于钙质生物沉积。

钙质生物沉积是指含CaCO3以大于30%,而陆源粘上、粉砂含量小于30%的远洋沉积物。

按固结程度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钙质软泥、白垩和石灰岩。

钙质钦泥(有孔虫软泥约占98%、还有少量钙质超微化石软泥和翼足类软泥)是主体,分布也最广泛,约覆盖世界洋底总面积的47.7%。

钙质软泥的分布主要受生物生产力、骨屑的溶解、其他沉积物的稀释作用及全球气候和环流变化的影响,现代远洋钙质生物沉积主要集中在南北纬60°

之间。

40、深海扇(08B)(P45)

深海扇是大陆坡麓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沉积体,其地貌单元可分为扇谷和舌状体。

深海扇的半径为数十千米至数千千米,沉积物厚数十米至数千米。

一系列深海扇可组合而成大陆隆。

41、大洋盆地(08B、12)(P32)

大洋盆地是指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的广阔洋底,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2。

大洋盆地的轮廓受洋中脊分布格局的控制,在大洋盆地中还分布着一些隆起的正向地形。

大洋盆地水深一般为4~6km,局部可超过6km。

42、盐度(08B)(P58)

1Kg海水中碳酸盐全部转化成氧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转换为氯化物,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单位g/Kg,符号S‰。

盐度近似得表示海水的含盐量,是海水浓度的标志。

43、洋(09A)(P22)

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的90.3%;

深度大,一般大于2000m;

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大陆影响,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44、平潮(09A)P208)

涨潮时期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高潮时。

平潮的持续时间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

平潮过后,潮位开始下降。

45、海底热液硫化物(09A)(P52)

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生成于大洋中脊轴部的裂谷带,与扩张中心的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是富含铜、铅、锌、金、银、锰、铁等多种金属元素的新型海底产资源,与活动热液喷口或古热液喷口伴生。

46、海洋底栖生物(09A)(P300)

海洋底栖生物是栖息在潮间带、浅海及深海海底的生物,它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个生态类群,包括了大多数海洋动物门类、大型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

可划分海洋底栖植物与海洋底栖动物。

47、地转流(09A、12)(P154)

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取得平衡时,海水的流动便达到稳定状态。

若不考虑其他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则这种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取得平衡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48、极锋(09A)(P88)

以主温跃层为界,其上为水温较高的暖水区,其下是水温梯度很小的冷水区。

冷、暖水区在亚极地海面的交汇处,水温梯度很大,形成极锋。

极锋向极—侧的冷水区—直扩展至海面,暖水区消失。

49、主温跃层(09A)(P88)

低纬海域的暖水只限于薄薄的近表层之内,其下便是温度铅直梯度较大的水层,在不太厚的深度内,水温迅速递减,此层称为大洋主温跃层。

主温跃层之下水温下降梯度变小。

50、南大洋(09B)

从海洋学的角度,一般把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域。

从南极大陆到南纬40°

为止的海域,或从南极大陆起,到亚热带辐合线明显时的连续海域。

51、南极底层水(09B)

在南极大陆架上海水的大量冻结,使冰下海水具有增盐、低温从而高密的特性,它沿南极陆架向下滑沉可至底层,形成所谓南极底层水,并向三大洋散布,南极底层水密度较大。

52、热带辐合带(09B)(P259)

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是赤道低压带两侧南北半球信风形成的气流辐合带。

它构成Hadley环流的上升支。

热带辐合带是热带地区热量、水汽集中最多的地带,也是热带扰动发生的主要源地。

53、上升流(09B)(P163)

上升流是指海水从深层向上涌升。

与岸平行的风能导致岸边海水最大的辐聚或辐散,从而引起表层海水的下沉或下层海水的涌升。

上升流主要在秘鲁和加利福尼亚。

54、风暴潮(09B)(P228)

风暴潮是来自海上的一种巨大的自然界的灾害现象,系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一一加强风和气压骤变所招致的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

如果赶上天文潮高潮阶段会引起水位暴涨,甚至酿成巨灾。

55、沙坝(09B)(P42)

砂坝又称障壁岛,泛指近海与海岸线延伸方向平行分布的一系列砂坝和砂岛。

砂坝、泻湖相互依存,构成砂坝—泻湖体系。

砂坝—泻湖海岸遍及全世界,约占现代岸线总长的13%。

56、钙质软泥(12)

钙质软泥是钙质生物沉积的一种,是CaCO3含量大于30%,而陆源粘土、粉砂含量小于30%的固结程度较低的远洋沉积物。

钙质软泥钙质是远洋沉积物的主体,分布也最广泛,约覆盖世界洋底总面积的47.7%。

57、海流(12)

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水重要的普遍运动形式之一。

它的空间尺度大,具有数百、数千千米甚至全球范围的流域,较长的时间内其流动方向、速率和流动路径大致相似。

58、洋壳(12)

地壳分为洋壳和陆壳,洋壳即大洋地壳,是分布于大洋之下的地壳。

大洋地壳厚度较小,平均6Km,变化小,结构和岩石类型较简单。

59、边缘海(12)

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东海、日本海等。

60、台风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气旋性涡旋,是达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

台风伴有狂风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系统。

台风是一种天气尺度、暖中心的强气旋性涡旋。

61、海洋生物生产力

海洋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称为海洋生物生产力。

它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中所生产的有机物的重量来计算。

包括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海洋动物生产力。

62、海滩

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

是沿岸分布的疏松沉积物堆积体,在近岸沉积环境中分布广泛。

组成海滩的物质多来自邻近陆地。

二、填空连线

(1)太平洋含aa.日本海(05、08B)

大西洋含db.红海

印度洋含bc.巴仑支海

北冰洋含cd.北海

(2)珊瑚海ba.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地(05、08A)

地中海cb.有世界最大的海之称

挪威海dc.地处欧亚非大陆之间

印尼多岛海ad.为北半球高纬地带的冷水团发源地

(3)巨大的“人”字形海岭占据着(b)a.太平洋(05、08AB)

(d)是唯一完全环绕地球而不被大陆分割的大洋b.印度洋

巨大的火山喷发带环绕着(a)c.大西洋

唯一真正沟通地球南北极的大洋是(c)d.南大洋

(4)在大洋盆地演化的各个阶段中,(05、08B)

(d)代表新生的摇篮期a.太平洋

(b)代表青壮期b.大西洋

(a)代表衰退期c.地中海

(c)代表残留期d.红海

(5)在海洋生物生态类型的划分和分类中,(05、08A)

海洋生物生态类型的划分依据之一(d)a.海洋漂浮生物

浮游生物包括(a)b.浮游性游泳生物

游泳生物包括(b)c.海洋钻孔生物

底栖生物包括(c)d.底层环境

(6)这题是一个海岸带的剖面图,图就没法画了,大家把海洋科学导论P41页那个图好好看看就行了。

(这题一共5个空)(12)

(7)这题是对地质年代表的考察(12)

第四纪包括:

()世、()世

晚古生代包括:

()纪、()纪、()纪

(8)请写出下列海,海湾属于哪个大洋(12)

阿拉斯加湾()大澳大利亚湾()

波多黎各海沟()波罗的海()

格林兰海()爪哇海沟()

(9)请写出下列海洋生物属于哪个海洋生物门类(12)

海星()海扇()

海鳗()放射虫()

三、简答题

1、影响海洋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05、06B、07A、08B)(P272)

海洋为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又制约着生物的生活和分布,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分水层和底层。

(1)水层:

由于温度、盐度和深度形成的阻隔,使得没有—种生物能适应任何水域。

①温度:

温度随纬度、季节和地置的变化而变化,生物的生存已经适应了一定的范围,如有其最适生存温度,最高和最低生存温度,因此温度成为了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

②盐度:

同温度一样,海洋生物同样有其“生态幅”,有窄盐性种和广盐性种之分。

盐度影响生物的渗透压、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分布。

③深度:

主要为流体静压力和光照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而影响生物分布。

④海水运动如海流潮汐影响营养元素分布而影响生物分布。

(2)底层:

海底作为生物生存环境,主要有海底地形、底质类型和水层深度及其理化性质。

①海底地形:

不同生物适应着不同的海底地形。

②底质类型的影响:

不同的底质类型形成了不同生态效应区带,生活着于其相适应的生物群落。

2、什么是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什么特点?

(05、06A)(P308)

在海洋生物群落中,从植物、细菌或有机物开始,经植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功物,依次形成摄食者与被食者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是食物链的扩大与复杂化,它表示在各种生物的营养层次多变情况下,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状营养关系。

物质和能量经过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环节进行的转换和流动,是海洋生态系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基本过程。

①海洋食物链比陆生食物链较长,可达4~5级。

②海洋食物链的许多环节是可逆的、多分支的,网络状的营养关系比陆地的更复杂。

③食物链只表示有机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中的转移与流动方向,不表示每一营养层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的数量。

④食物链每升高一个层次,有机物质和能量就要有很大的损失,食物链的层次越多,总体效率越低。

⑤食物网的结构是可变的,每种生物在一个海域中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之中,就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

3、海水中的常量元素有哪些?

(05)

常量元素为海水中浓度大于1×

10-6mg/kg的元素,属于此类的有阳离子Na+,K+,Ca2+,Mg2+和Sr2+五种,阴离子有Cl-,SO42-,Br-,HCO3-(CO32-),F-五种,还有以分子形式存在的H3BO3,其总和占海水盐分的99.9%所以称为常量元素。

上述内容写成元素形式为O、H、Cl、Ca、Mg、Na、K、Br、C、S、Sr、B、F。

由于这些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较大,各元素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和总盐度变化对其影响都不大,所以称为保守元素。

海水中的Si含量有时也大于1mg/kg,但是由于其浓度受生物活动影响较大,性质不稳定,属于非保守元素。

4、海水中的营养盐有哪些?

海水中由N、P、Si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

此外,海水中痕量Fe,Mn,Cu,Zn.Mo,Co,B等元素,也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其组成的盐类同样是海水中的营养盐。

N元素主要营养盐有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能被海洋浮游植物直接利用;

P元素主要营养盐分有溶解态的PO4-、PO42-、PO43-(DIP)此外海水中还有一类由PO43-聚合而成的多磷酸盐,颗粒态无机磷酸盐(PIP)主要以磷酸盐矿物存在于海水悬浮物和海洋沉积物中,如磷灰石。

N、P盐是合成生物蛋白质原料。

海水中硅主要以溶解硅酸盐和悬浮二氧化硅两种形式存在,硅是海洋植物,特别是海洋浮游植物硅藻类生长必需的营养盐,用以合成自身外壳。

5、按照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哪几类主要类型?

(05、06AB、07AB、08B)

大洋沉积物又生物组分(钙质和硅质)及非生物组分(陆源、自生、火山及宇宙尘埃)组成,以成因分类可分为

(1)远洋粘土沉积:

颜色主要呈褐至红褐色,又称褐粘土,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和长石细碎屑、自生和宇宙源组分组成,平均粒径小于0.005mm,远洋粘土在气旋和反气旋的中央低生产力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

(2)钙质生物沉积:

含CaCO3大于30%,而陆源粘土、粉砂含量小于30%的远洋沉积物。

按固结程度分为钙质软泥、白垩、石灰岩,钙质软泥为主体。

集中分布在南北纬600间,大西洋最多。

(3)硅质生物沉积:

含生物骨屑50%以上、硅质生物遗骸大于30%的远洋沉积物。

按固结程度分为硅质软泥、硅藻土、放射虫土、燧石,硅质软泥为主体,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赤道带、环北极不连续带和环南极连续带,印度洋分布最多。

(4)陆源碎屑沉积。

(5)火山碎屑沉积。

6、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05)

区别:

大陆漂移认为中生代前的统一大陆解体分离形成现在的格局,地球表层存在大规模永恒水平运动。

海底扩张论述了洋壳生成至消亡过程,解决了原动力问题。

板块学说认为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全球分七大板块。

大陆漂移学说未能合理解释漂移机制问题,根据板块构造观点,海底扩张实际上是一对岩石圈板块自中脊轴向两侧的扩张运动。

位于岩石圈板块上面的大陆块,伴随着板块的运动而被动地发生长距离水平位移。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陆漂移,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有原则区别。

三者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解释海洋地质问题,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现象及理论为海底扩张奠定基础,海底扩张为大陆漂移解决了漂移机制问题,并解释了其过程。

在对海底扩张研究中发现海底磁异常条带,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