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叙事案例篇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完整版教育叙事案例篇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教育叙事案例篇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那我们快去班里找找,说不定放在角落里没发现呢?
于是,我来到教室发动全班孩子,对大家说:
“你们见过吴梦那根漂亮的跳绳吗?
”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说见过。
“吴梦想把跳绳借给大家玩,可是忘了把跳绳放在哪儿了,你们能帮忙找找吗?
”全班孩子一起找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但令人失望的是……没找到。
看来不得不承认:
是有人喜欢上了这根跳绳,把它悄悄“借”走了。
2.出谋划策
怎么办?
望着一张张天真可爱的小脸蛋,我实在找不出怀疑的对象。
还是等等吧!
兴许跳绳能自己出现呢!
回到办公室,其他老师帮忙出谋划策:
“你一个一个地仔细观察,也可让孩子互相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向你报告。
”“找一面他们未见过的镜子,可以美其名曰‘魔镜’,让全班孩子都来照一照,不敢照的那肯定与这根跳绳有关系。
”“你干脆告诉孩子们教室里有监控……”看着好心的同事,我不免有些担忧:
这些主意也许会有效,可也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
互相揭发会使孩子互相不信任,照“魔镜”,利用监控会让“借跳绳”的孩子心怀恐惧而不愿上学。
3.灵犀一闪
思考再三,这些办法都不太理想。
怎么办?
总不能让这事不了了之吧。
事发第二天,我在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的班主任日记《心灵写诗》中找到了答案:
班主任最重要不是管理,而是走进心灵,用“悄悄话”的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我想要是老师和孩子之间说悄悄话,是不是可以拉近我和孩子的距离?
如果孩子都把我当朋友,跟我说实话,那么,“借跳绳事件”也就迎刃而解了。
虽然这么想,可心里还是没底:
先试试这种方法,看看能否奏效。
于是,我立即在班里举行了一个“朋友,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的讲悄悄话活动。
我对大家说:
“小朋友,老师就是你们的大朋友,今天我这位大朋友想和你们做一个讲悄悄话的游戏,愿意吗?
”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太好了,我想和老师交朋友……”这群顽皮的孩子忍不住欢呼起来。
我借机鼓励道: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老师也会,如果大朋友做错了事,现在知道错了,很想改正错误,你们会原谅我吗?
”“会!
”“我也会”……孩子们回答得很真诚。
眼看时机成熟,我赶紧揭示游戏主题——“知错就改”,并宣布游戏要求:
“下面我们就找自己要好的朋友,向他诉说压在你心里的秘密。
倾听秘密的朋友要做到:
帮助他保守秘密,提醒他改正错误!
悄悄话游戏开始!
一年级的孩子,心灵是那么天真、纯洁。
话音刚落,一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就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走向好朋友,开始轻声细语起来。
看着小朋友一个一个从自己的身边走过,感觉有点失落:
孩子能把他们的秘密告诉我吗?
毕竟我是他们的老师!
万一没有孩子来找我,丢失的跳绳怎么办?
还能找得回来吗?
我的心中充满忧虑。
这时,性格活泼开朗的高宇蹦蹦跳跳地来到我的身边,“高宇,你想和我交朋友,对吗?
”他咧着嘴呵呵地笑着说:
“大朋友,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有一次,我的同桌李响把我的文具盒碰翻了,我就悄悄把他的橡皮藏了起来!
”我趁势引导:
“朋友,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做吧!
”他马上就把橡皮还给同桌,还对李响深深鞠了一个躬,说:
“对不起!
”我本以为他会让我为他保守秘密,没想到孩子能当场认错,我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大拇指。
不一会儿,又有许多孩子来承认自己犯过的一些小错误,他们都得到了我的表扬。
“真是勇敢的孩子,记住,这只是我们俩的秘密!
4.等待花开
“丁零零”下课了,可还是没有任何有关跳绳的消息,可我想:
只要我把这个游戏坚持下去,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
第二天放学,我正在教室关门窗,一个平日里性格内向的孩子晓菁正在慢吞吞地整理书包。
“要不要老师帮忙?
”她低着头,不说话,我走到她身边,她红着脸低声说:
“毛老师,我也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吴梦的跳绳是我拿的,你不要告诉别人,行吗?
”我心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经过漫长而又短暂的三天等待,“借跳绳事件”终于可以结案。
“知错敢于承认,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那你准备怎么办呢?
”“我不敢自己还给她”。
“明天你悄悄把跳绳放在老师讲台的抽屉里,我帮你还。
不过,以后借东西时,一定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好吗?
”她使劲地点点头,我笑了,她也笑了……
案例反思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
我们之所以会犯错,就是因为过重的功利心让我们等不到花儿开放的那一刻,等不及孩子经历完成长的过程;
就是因为浮躁的态度让我们少了一种宽容的胸怀,少了一双智慧的眼睛。
而今,我回过头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回味这一切的时候,却发现那微笑的瞬间,我品尝到了教育的喜悦。
这一次成功的教育案例给了我很多思考。
我明白教育的等待并非守株待兔,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无声呼唤,是一种智慧的等待。
“孩子犯错,就是上帝也会原谅”,更何况是孩子眼中神圣的教师?
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去耐心等待呢?
等待是一种爱——一种需要爱心与信心的爱。
很多时候,孩子的豁然开朗、顿悟清醒,也许就在我们耐心等待的一刹那之后。
对于晓菁的这份等待,是我对她犯错的宽容,更是对她自尊的呵护。
正是这份等待让她在愧疚之后能够平静而从容地抬起头……也正是在等待中,我享受到了别样的幸福。
其实,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放慢爱的脚步,用我们的真诚、宽容、耐心、期待、信任、尊重……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守候花开。
掩卷反思,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等待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在等待中付出必然能在等待中收获。
种子会慢慢地发芽,花儿会悄悄地开放,我会静静地等待。
我要用汗水浇灌校园沃土中的每一种植物,耐心等待每一株鲜花争奇斗艳、每一棵小草勃发生机。
我将用我的等待引领每一个孩子都揣着自信,走向成功!
让我们一起耐心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守候花开的幸福……
教育叙事案例(三)
别让“意外”搅了“教学”的局
周岗中学周友杰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
而实际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
所以,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状态。
即使教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
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物理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就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的的实验教学带来了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案例描述】
上午第三节课,我拎着满满一盒子实验仪器匆匆从实验室赶向初三
(1)班的教室,还没进班,就听到里面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做实验,哈哈……”“看,那是什么?
”“咦,那不是吸铁石吗!
”……刚进入班级就听到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着。
“大家安静,在开始上课前我先强调几点,首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第十六章电磁场的学习了,这一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师特意准备了很多实验。
”讲到这里,班上顿时又是一片掌声。
“第二”,我继续说道,“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农村中学,实验器材比较匮乏,所以请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器材,有问题请及时举手。
”说完,还是生怕实验过程过于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又补充道:
“还有,如果有同学不按实验规则,随便破坏实验器材是需要照价赔偿的。
说完,我就正式进入了磁场一章的教学。
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带领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
在教学进行到一半时,我就让课代表将磁体,大头针等实验器材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探究。
班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请大家按照课本要求进行实验!
”我又提高分贝在班上强调了一遍。
突然“啪”的一声,班上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神顿时盯着一个人——小丁同学!
“怎么回事?
”我第一时间质问道。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看着地上裂为两段的条形磁体,小丁委屈的说道。
“没用了!
”“要赔钱!
”“刚好裂成两半,一半一个磁极!
”下面的同学开始讨论了起来。
当时的我十分生气,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正准备好好训斥小丁一顿时,我忽然想起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请平移到我这里来》的文章,讲得就是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件突发事件。
“这不正是一个相似的事件吗?
如果我当众训斥了小丁,对小丁的伤害会有多大?
以后他还会用心去实验吗?
如果学生因为怕损坏器材而不敢去用心实验,辛苦准备的实验还有什么作用?
”想到这里我就接着大家的议论声反问了一句:
“这个条形磁铁还有用吗?
“肯定没用了。
”小胡确定的说道。
作为学习委员的他思维一向比较敏捷。
“为什么呢?
”我继续反问道。
“我们刚刚学过,一个磁铁应该有两个磁极,现在这个条形磁铁裂为两半,一半红一半蓝,每一半只有一个磁极,所以肯定没有用了,除非用胶水把两半连接起来,才能重新成为一个磁铁。
”小胡不无得意的说道。
“我也同意”“肯定没用了”……下面声援小胡的不在少数。
“真是这样的吗?
刚好老师这里还有几块断裂的磁体,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吧”我顺势引导。
顿时,下面又开始忙活起来。
不一会儿,刚才在下面一直声援小胡的班长小王突然站起来说道:
“老师,断裂的一半还是有两个磁极,你看。
”说着,举起手中的半块磁体,只见两端各挂了长长一串大头针。
其他小组见状,也都纷纷拿起手中的半块磁体试验起来。
“原来没有坏啊!
”“现在是一块磁体变成两块了啊!
”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
见状,我顺势开玩笑的说道:
“看样子小丁非但没有破坏我们的磁体,还给我们多创造出一个磁体啊!
不过我们现在的磁体是刚好够用,同学们可别再创造出那么多新小磁体了。
”这时小丁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只见下面笑成一片……
【案例反思】
1.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
爱因斯坦也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学习缺乏主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同时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容易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
“惯性”一节中“用直尺打棋子”和“拉小车,木板倾倒”的实验;
“大气压强”一节中“覆杯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以实验设备不足、实验现象不明显、时间不允许等等各种理由借口剥夺了学生实验的权利,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在我们剥夺学生实验权利的同时也一并带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渴望。
直到现在,当我拎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学生为实验而鼓掌兴奋的场景依然让我难以忘却。
2.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
“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以人为本”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每一个学生为本。
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需要全体教师加以落实的要求。
“以人为本”还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实验过程中,专心于实验探究的小丁一时疏忽不小心损坏了一块条形磁铁,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愣住了,并本能地想道歉。
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问题,还有些担心。
虽然之前我多次强调实验纪律,但是当时如果我对他严厉训斥一顿,杀鸡骇猴,也能让大家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更为注重实验纪律和实验器材的保护。
不过,对于小丁学生来说,不仅伤害其自尊,同时也挫伤了其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他的成长与发展。
受到《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当时灵机一动,顺势引导,用让学生出乎意料的方法处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意外”得到巧妙处理,既保护了小丁的自尊心,又额外的达成了下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不容易,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巧妙的教育方法,从小事着手,从意外开始,从细微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题,提高教学效率
钟启泉教授曾说: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
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小丁的意外事件,虽然打破了我的预设,但却带给我额外的惊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让我顺势达成了超出预定的教学目标。
所以,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课前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要重视预设。
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再精心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全部的课堂生成。
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
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灵活应对,有时意外的“生成”也许反而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因此,只有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进行有机融合,即弹性“预设”,善待“生成”。
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活力,课堂才能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