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世界地理》学习指导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2160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学习指导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学习指导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学习指导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学习指导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学习指导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学习指导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学习指导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世界地理》学习指导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学习指导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6

  55.3

  6.8

  1.表1数据表明

  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2.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  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3.人均消费能源较为相近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

①国以煤炭的能源消费为主,A项错;

4国中石油消费量最大的应该是②国,C项错;

4国中天然气消费量最大的应该是②国,D项错,因此,B项是正确的。

  2.B

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比重较大,①为中国。

日本的能源缺乏,非常重视科技投入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表格中的③国,其能源利用率最高,因此③国是日本。

从而得出B项是完全是正确的。

  3.C

日本和俄罗斯人口相近,表格所列的能源消费总量也差不多,因此,两国的人均能源消费结构比较相似。

  3.图6表示某国略图。

①是该国首都和最大城市。

该国计划将首都从城市①迁往城市②。

完成下列要求。

  

  

(1)城市①所在的地形区位于_______________气候区,农业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

  

(2)比较①、②两城市的区位差异,完成下表。

  区位条件

  城市①

  城市②

  海陆位置

 

  交通

  地形

  在国土中的位置

  (3)判断(在每项前的括号内,用符号“√”表示正确项,用符号“×

”表示错误项):

  该国首都如果从城市①迁往城市②,将

  ()A.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

  ()B.促进北部边境贸易的发展

  ()C.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开

  答案要点:

  

(1)热带季风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2)

  城市

  沿海

  内陆

  铁路、河运、海运交通枢纽

  铁路、河运交通枢纽

  河口三角洲

  河谷平原

  南部

  中心(间、部)

  (交通、地形两项回答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3)A√B√C×

D√

  ⑴该题的解题关键是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国家轮廓等特征判断该国应为缅甸,其现首都仰光地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业主要属水稻种植业。

  ⑵据图中信息比较两地的区位差异:

①位于国土南部,安达曼沿海的河口三角洲,铁路、河运、海运交通便利;

②位于该国国土中部的河流沿岸平原,铁路、河运交通便利。

  ⑶缅甸如将首都从①城迁往②城,从区位角度看,有利于:

加强对内地的管理;

促进内地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带动北部边境贸易发展;

把城市政治职能与经济职能分开,控制城市规模,改善城市环境。

  4.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带。

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8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

  

(1)依据图和材料—,指出美国中西部经济发生的变化,并概括主要历史原因。

  

(2)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说明美国铁路运输网中,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

  (3)说明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社会经济原因。

  (4)与美国相比,德国的人口分布有何不同?

  材料二: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重点开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

1993年到1999年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占总投资的45%。

1995年到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0%,传统的住房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率分别降为14%和4%。

90年代末,美国与信息产业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80%。

  (5)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三:

  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

中国对美出口额不断上升,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出口的大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利润微薄,给我国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表12003~2005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情况

  年份

  出口额(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亿美元)

  2003

  925

  32.2

  339

  24.3

  2004

  1249

  35.1

  447

  31.9

  2005

  1692

  30.4

  487

  9.1

  (6)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回答:

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结合材料三,说明如何认识表1所反映的现象。

  答案:

  

(1)变化:

美国工业中心向中西部拓展;

制造业兴起。

原因:

西进运动和铁路的

  修建;

工业革命的推进;

资源丰富。

  

(2)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水运条件优越,腹地广阔,河运量大;

大陆东西两

  侧濒临海洋,多良港,海运便利;

南部石油资源丰富,主要依靠管道运输。

  (3)土地利用以农林牧业为主;

大城市数量少;

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少);

开发较晚。

  (4)德国人口分布比美国均匀。

  (5)特点: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启示:

重视科技创新,加大投资力度;

调整产业结构。

  (6)

  ①中美贸易额增长迅速,中国对美出口贸易额增幅大于进口贸易额增幅;

中国对美贸易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额不断增长。

  ②中美贸易额迅速增长说明中美贸易具有互补性;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说明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或附加值)比较低,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由材料一中的中西部工业带的形成和东部工业品比例下降可知:

美国工业中心由东向西转移。

由材料一中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可知中西部制造业兴起和发展。

  由图可知铁路的修建是中西部崛起的重要原因。

从材料一中可知这一变化发生在南北战争之后,可以结合教材推导出西进运动,而西进运动的本质是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东向西扩展的过程,所以工业革命的推进也是原因之一。

此外,由材料一的第一排字可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由地理知识也可得出结论。

  

(2)铁路运输压力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沿线的货运量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其他运输方式的分担作用。

但题目还明确提出要从“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角度进行分析,联系美国独特的空间特点看,其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水运条件优越,腹地广阔,河运量大;

大陆东西两侧濒临海洋,多良港,海运便利;

其南部石油资源丰富,主要依靠管道运输,北部五大湖区铁矿丰富,也可依靠五大湖的廉价水运。

这些都可以大大缓解南北向铁路运输的压力。

(此题以外:

美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东西方向人流、物流量大,东西方向铁路运输压力大,南北方向人流、物流量小,铁路压力小。

  (3)注意审清题意,按要求作答: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生产方式、经济活动特点、生产力水平等。

(4)据世界国家地理知识作答。

美国人口分布不均,有三大密集区:

东北部、西部太平洋沿岸、南部墨西哥湾沿岸;

德国人口分布较均匀。

  (5)由材料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提示,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尤其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教材中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和“尤里卡计划”都证明了这一观点。

  美国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可以包括:

科技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信息工业、大力推进知识经济等。

  (6)要注意限定词“经济常识”。

第一小问要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把表格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要注意语言的概括性,要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

从表格数据可看出中国对美出口贸易额增幅大于进口贸易额增幅,这体现了中国对美贸易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额不断增长。

第二小问回答时要结合材料三,思考表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产生的原因,中国对美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表1的经济现象和材料三可以看出:

中美贸易额迅速增长说明中美贸易具有互补性;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说明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我国出口产品大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的科技含量(或附加值)比较低,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我国政府将2006年定为中国的“俄罗斯年”。

下图是“俄罗斯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_________山脉;

②_________河;

③_________港口;

④_________工业区。

  

(2)莫斯科市的道路网表现为典型的环行放射式,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

  (3)根据俄罗斯矿产资源状况,中俄两国最适宜在_____________领域加强经贸合作,试分析这种合作对双方的意义。

  

(1)乌拉尔伏尔加摩尔曼斯克新西伯利亚

  

(2)有利于市中心与周围地区的交通联系;

避免市中心交通拥堵。

  (3)石油(油气、能源)对中国而言:

有利于缓解石油紧张局面;

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

进口运费较低,安全性较好。

对俄罗斯而言: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扩大石油出口渠道;

降低东部地区石油出口成本。

2006年中俄互为友好年,本题以俄罗斯简图为背景,注重对热点地区、热点问题的考查;

内容涉及到该国的基本概况、首都莫斯科的交通网络特征以及两国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等。

  第

(1)题是属于最基本的地理知识;

  第

(2)题,分析出环状交通和放射状交通的优缺点,环形放射状交通的最大特点是集中了环状交通和放射状交通的优点,避免了其不足。

  第(3)题,综合性比较强,既要根据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状况,又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最适宜加强合作点领域是能源,对双方的经济、社会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6.图4中A、B地区为高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

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

  

(2)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

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

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响大于B高原。

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

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3)资源差异:

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

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工业部门差异:

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

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

  (4)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迅速);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本题通过两大高原的比较,考查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

  

(1)通过对海陆轮廓的辨认和对经纬网的判断分析,可以得出A、B两大高原分别为德干高原和云贵高原。

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是起伏和缓的古老低平高原;

云贵高原主要包括云南东部和贵州大部,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从2000米下降到1000米,高原上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2)A、B两高原都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A(德干)高原夏季受从印度洋上吹来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而B(云贵)高原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但也受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

  (3)本题的两小问是有前后联系的,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可以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

德干高原的东北部有着丰富的煤、铁、和锰,在此基础上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

云贵高原锡居世界首位,铅、锌、铝、铜、汞等几十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或前列,这些不仅种类多、储量大而且分布集中、地域组合较好,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相匹配。

  (4)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渗漏强烈,地表被污染的水体很容易转化为地下水。

  六、单元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平原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东欧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密西西比平原    D.印度河—恒河平原

  2.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秦岭南坡       B.喜马拉雅山北坡

  C.阿巴拉契亚山脉    D.乞力马扎罗山

  下图中,AC线段地跨三个国家,读后完成下面各题:

  3.A地的气候特征是

  A.最冷月均温小于0℃

  B.各月降水量大至相当

  C.具干湿二季

  D.终年高温多雨

  4.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山地、高原、盆地  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山地、平原  D.山地、平原、盆地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50°

纬线圈,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5.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6.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B.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C.P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N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常绿阔叶林带

  7.读“世界区域划分图”,作正确选择

  

(1)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

由于地处大陆东部,因此全属季风气候区

  

(2)区域物产富饶,盛产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锡矿、石油、稻米等

  (3)区域以白种人为主,又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4)区域为世界第二亚欧大陆桥通过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盛产棉花

  (5)区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上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6)区域无论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均与(5)区域有相似之处

  (7)区域热带沙漠和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世界最广

  (8)区域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因此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9)区域最大国家的主要工业区分布在东欧平原

  (10)区域气候上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除纬度位置外,地形因素相当重要

  (11)区域气候由于暖湿,盛产咖啡、甘蔗、香蕉、铁矿、银矿等物产

  (12)区域中最大的岛屿为热带雨林气候

  (13)区域比北冰洋寒冷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

  A⑴⑵⑶   B.⑷⑸⑹ 

  C.⑺⑻⑼  D.⑽⑾⑿⒀

  下图为60°

N一段纬线,E地以西为海,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有关E地以西濒临海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①盐度最低②仅有一狭窄天然水道与外海相通

  ③至少有五个国家濒临该海

  ④此海沿岸地区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对I地所在国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②该国缺失地中海气候③该国的奥伊米亚康有“北半球寒极”之称④东部濒临太平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以下沿10°

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A、D两山脉和B、E两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山脉以东多峡湾地形

  B.B海峡表层海水由西向东流

  C.D山脉所在地是冬季滑雪胜地

  D.E海沿岸多为海洋性气候

  11.关于C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同纬度的西经120°

附近也有广阔平原

  B.该平原土壤肥沃,河流稀少,且有较长的结冰期

  C.该平原上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由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大

  读图,回答12~13题。

  12.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各有一条剖面线。

其中与下图相符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下图中A、B两地为河槽,对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属于两个水系

  B.径流主要来自东部高地

  C.径流季节变化不大

  D.径流大量用于农业灌溉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4.关于图中四个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岛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B.②岛地处板块张裂地带,地热资源丰富

  C.③岛所属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④岛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15.一艘运输船从①岛出发,经③岛到④岛,选择最近路线航行依次经过

  

(二)综合题

  16.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

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西经30°

经线上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体规律是

  试分析形成的原因。

  

(2)图中A到C处气温年较差变化很快,原因可能有哪些?

  (3)B点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17.资料表明,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

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

据此并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图5中A处洋流流速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加快或减慢)。

  

(2)B处海水蒸发量增加,对同纬度东岸陆地造成的影响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可能受此影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A  

D  

B  

C  

  16.

(1)大致从赤道向两极不断增大;

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增大,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2)这里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并且有落基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水汽,使北美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很小,气候大陆性显著。

  (3)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有利于水稻的种植。

  17.

(1)减慢

  

(2)增温增湿(降水量增加,增加其冬春的降水量),上升水汽随西风(带)进入欧洲(亚欧)大陆新疆北部地区(或西北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