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必备0709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课汇总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名校必备0709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课汇总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必备0709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课汇总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2009山东基本能力,40-3)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D书博会全称“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第19届书博会4月在济南举行,参加书博会的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出版发行机构参展的各类出版物,因此它的开幕式背景墙既要表达举办方对来宾的欢迎,又要突出主题“图书博览”。
2.(2009山东基本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析】DA、B、C三项分别是墨家、儒家、法家的思想。
3.(2009海南历史卷,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
【解析】B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4.(2009海南历史卷,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
【解析】A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5.(2009海南历史卷,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
“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解析】D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
6.(2009广东单科,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B.甲骨卜辞C.《楚辞》D.《诗经》
【解析】D《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
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
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
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7.(2007广东卷,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孟学说这一知识点掌握的熟悉程度,对应了社会热点“和谐社会”。
孔孟学说儒家思想的的核心是“仁”、“仁政”。
“仁者爱人”,主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样再认、分析,考生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A。
8.(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42)(1分)《三宇经》中写道:
“人之初,性本善。
”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墨子②荀子③老子④苏格拉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D。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天生都是恶的,凭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弃恶向善;
苏格拉底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二人都强调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达到善。
9.(08海南历史,2)“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解析】D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10.(08上海历史,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D.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
因此是法家的思想。
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11、(08重庆文综,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解析】A“举而上之,富而贵之”,是推选他并重用他,使他变得富贵。
可以看出是“选贤能,尚贤”的思想,这主要体现了墨家思想。
正确答案:
A
12、(08四川文综,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解析】C,韩非代表的是发家思想,故排除A项。
题干中韩非的言论意思是:
纵观前朝,把仁的思想作为主要的政治学说的,这个朝代的政治都比较的乱。
而仁的思想主要是儒家学说。
道家学说认为在政治上要“无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
墨家学说认为要“兼爱”、“非攻”和“尚贤”。
13、(2009上海历史卷,31)2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
(12分)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7分)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3分)
【解析】第一问首先要理解基本内容的含义,因为孔子思想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以及历史等,但是核心内容还在其哲学和伦理方面,其次要表述准确,基本思想的属性和范畴。
第二问汉、宋两代儒家思想的的变化不仅不仅体现在儒学内容的发展,还有其思想地位的变化。
第三问要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因为新文化运动尽管沉重打击了儒家思想,但儒家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
【答案】
(1)答案1:
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仁、礼。
其他答案。
(2)答案1: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答案3:
仅笼统地回答。
汉、宋两代,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3)答案1:
能从两方面进行回答,
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
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答案2:
仅运用边缘性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
詹姆士一世在经济上实行重税政策,严重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玛丽和威廉不得为天主教徒,不得随意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等。
14.(2007山东卷,29)(35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
材料—登州文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876年创办的—所教会学校,表3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课程:
宗教类
中国经学类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及其他
天道溯源
救世之妙
罗马书等
书经、诗经、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易经等
代数备旨、圆锥曲线、测绘学、格物(声、光、电等)、航海法、物理测算、化学、动植物学、微积分学、天文揭要等
读作诗文、万国通鉴、二十一史约编、是非学、富国策等
材料二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
“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
注:
艺学指算、绘、矿、医、声、先、化、电)为用。
”
——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
(2)分析材料—、二,指出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
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29.
(1)政治:
山东境内的齐国和鲁国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封国。
经济:
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促进了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思想:
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孙膑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
(2)共同之处:
都有中国经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作用:
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山东近代经济的发展。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解析】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
例如,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从而为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C
第3课宋明理学
1.(2009江苏历史卷,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解析】D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
2.(2007海南卷,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解析〗儒学在魏晋时期受到佛、道的冲击,出现三教并存局面,在宋代儒学家们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重新阐释儒学,形成理学。
D
3.(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44)(1分)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解析】C。
①属于个人修身内容,排除含①的选项。
4.(2008上海历史,B组11)“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解析】D.从题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的教育比较注重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
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5.(08年广东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解析】D王阳明的主张是“心学”,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
材料中的禅宗六祖慧能的主张“心动”.显然也是主观唯心主义。
6.(2009广东历史卷,26)(14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
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
不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
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8分)
【解析】第一和第二问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而且具有开放性,三段材料,三种不同的结论。
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第三问首先要清楚,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实际就是儒家思想。
三个时期的变化实际就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的表现。
(14分)
(1)晚清组。
(2)①东汉组、宋代组。
(1分)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每组2分,共4分。
如:
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
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
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
宋代:
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
晚清:
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09安徽文综卷,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涉及知识点较为常见,属于中等题。
【答案】C
做好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所限定的关键词语“中央集权”,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筛选、辨别,去伪存真。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项和B项都强调统治者要实行“德政”,C项强调的是思想上的统一,符合题意,即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项反对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
2.(2009广东理科基础,6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
【解析】A思位思想家都属于儒家,他们的思想应以孔子的“仁”说为基础。
19.(2008宁夏,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解析】A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们的思想,要求对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把握。
其中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性格,符合材料体现的意思。
3、(08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
【解析】c,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并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从自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故选C符合题意。
4.(2009山东文综,27)(25分)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分)
材料二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6分)
材料三表3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
“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
“西政”
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
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5分)
【解析】第一题第一问难度为易,考查直接提炼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儒家主要思想可以主要从材料“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等关键词中领会概括。
第二问难度为中,考查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到历史学科的高级思维能力。
答案的设计可以从“对思想文化”“对政治”“对经济”的视角,也可以从“思想意义(内容上)”“实践意义”或者其他的思路上解决,解答时只要不跑题即可。
这一点在高考评分补充说明中肯定有所补充。
第二题难度为中,考查学生根据历史阶段特征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到题干中的时间“1543年”为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思想领域”的答案肯定围绕人文主义解答,科学领域的解答同样考虑当时的近代自然科学和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关系也容易解答。
该题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搞清楚历史阶段特征。
第三题难度为易,虽然也是考查学生根据历史阶段特征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该题涉及的历史阶段特征属于大部分老师课堂教学中可以认识到的问题。
第四题难度为中,是开放性命题,关键要注意搞清楚“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含义及其关系。
(1)主要思想:
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积极作用:
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2)思想领域的变化:
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
科学领域的变化:
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3)积极影响:
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新发展:
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4)①科技知识重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②人文知识重要:
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③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5.(2009福建文综卷,38)(37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
见识)有男女;
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
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
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
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
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
“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9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11分)
【解析】
(1)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答第二问要注意结合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儒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2)相同的原因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从挑战正统等方面分析;
临终的表现要从历史人物的信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3)明清时期政治方面的特征是君主专制空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