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后习题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1838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课后习题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网络课后习题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网络课后习题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网络课后习题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网络课后习题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课后习题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网络课后习题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课后习题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课后习题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4.时延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5.时延带宽积

6.往返时间RTT

7.利用率

 

1-20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

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灵活性好。

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结构上可分割开。

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1-22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各有什么含义?

网络协议: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

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

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

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4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

各层的主要功能: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注意:

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

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层。

)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

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

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第二章

2-0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4试解释以下名词:

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数据:

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

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

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

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

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

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

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

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

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

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

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2-10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TwistedPair)

无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TwistedPair)

同轴电缆

50同轴电缆

75同轴电缆

光缆

无线传输:

短波通信/微波/卫星通信

2-18为什么在ASDL技术中,在不到1MHz的带宽中却可以传送速率高达每秒几个兆比?

靠先进的DMT编码,频分多载波并行传输、使得每秒传送一个码元就相当于每秒传送多个比特

第三章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1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14常用的局域网的网络拓扑有哪些种类?

现在最流行的是哪种结构?

为什么早期的以太网选择总线拓扑结构而不是星形拓扑结构,但现在却改为使用星形拓扑结构?

星形网,总线网,环形网,树形网

当时很可靠的星形拓扑结构较贵,人们都认为无源的总线结构更加可靠,但实践证明,连接有大量站点的总线式以太网很容易出现故障,而现在专用的ASIC芯片的使用可以讲星形结构的集线器做的非常可靠,因此现在的以太网一般都使用星形结构的拓扑。

3-15什么叫做传统以太网?

以太网有哪两个主要标准?

DIXEthernetV2标准的局域网

DIXEthernetV2标准与IEEE的802.3标准

3-18试说明10BASE-T中的“10”、“BASE”和“T”所代表的意思。

10BASE-T中的“10”表示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速率为10MB/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代表双绞线星形网,但10BASE-T的通信距离稍短,每个站到集线器的距离不超过100m。

3-19以太网使用的CSMA/CD协议是以争用方式接入到共享信道。

这与传统的时分复用TDM相比优缺点如何?

传统的时分复用TDM是静态时隙分配,均匀高负荷时信道利用率高,低负荷或符合不均匀时资源浪费较大,CSMA/CD课动态使用空闲新到资源,低负荷时信道利用率高,但控制复杂,高负荷时信道冲突大。

3-28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试计算一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

(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

答:

(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

10mbs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

100mbs

(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

3-30以太网交换机有何特点?

用它怎样组成虚拟局域网?

以太网交换机则为链路层设备,可实现透明交换

虚拟局域网VLAN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

虚拟局域网协议允许在以太网的帧格式中插入一个4字节的标识符,称为VLAN标记(tag),用来指明发送该帧的工作站属于哪一个虚拟局域网

第四章

4-0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

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

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

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

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

网关(gateway)。

4-05.IP地址分为几类?

各如何表示?

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分为ABCDE5类;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各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id分别为1,2,3,0,0字节;

主机号字段host-id分别为3字节、2字节、1字节、4字节、4字节。

特点:

(1)IP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IP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

这样就方便了IP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IP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IP地址,其网络号net-id必须是不同的。

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IP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IP地址。

(3)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net-id。

(4)所有分配到网络号net-id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4-07.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位的标识符。

从而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

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与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够标识具体的链路通信对象、IP地址给予逻辑域的划分、不受硬件限制。

4-09.

(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

有三种含义

其一是一个A类网的子网掩码,对于A类网络的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号,后24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8位为网络号,中间16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二种情况为一个B类网,对于B类网络的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号,后16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16位为网络号,中间8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三种情况为一个C类网,这个子网掩码为C类网的默认子网掩码。

(2)一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

255.255.255.248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

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为(2^3)=6台

掩码位数29,该网络能够连接8个主机,扣除全1和全0后为6台。

(3)一A类网络和一B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个1和8个1,问这两个子网掩码有何不同?

A类网络: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给定子网号(16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B类网络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给定子网号(8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但子网数目不同

(4)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

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

(240)10=(128+64+32+16)10=(11110000)2

Host-id的位数为4+8=12,因此,最大主机数为:

2^12-2=4096-2=4094

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主机数2^12-2

(5)一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

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

是10111111111111110000000011111111

(6)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C2.2F.14.81,试将其转化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

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

C22F1481--(12*16+2).(2*16+15).(16+4).(8*16+1)---194.47.20.129

C22F1481---11000010.00101111.00010100.10000001

C类地址

(7)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

为什么?

有实际意义.C类子网IP地址的32位中,前24位用于确定网络号,后8位用于确定主机号.如果划分子网,可以选择后8位中的高位,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划分网络,并且不增加路由表的内容,但是代价是主机数相信减少.

4-20.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

128.96.39.0255.255.255.128接口m0

128.96.39.128255.255.255.128接口m1

128.96.40.0255.255.255.128R2

192.4.153.0255.255.255.192R3

*(默认)——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192.153.17

(5)192.4.153.90

(1)分组的目的站IP地址为:

128.96.39.10。

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0转发。

(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

128.96.40.12。

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不等于128.96.39.0。

2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转发。

(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

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

192.4.153.17。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

(5)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

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6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23P134..139

4-30p380

4-35.已知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140.120.84.24/20。

试求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

地址掩码是什么?

地址块中共有多少个地址?

相当于多少个C类地址?

140.120.84.24140.120.(01010100).24

最小地址是140.120.(01010000).0/20(80)

最大地址是140.120.(01011111).255/20(95)

地址数是4096.相当于16个C类地址。

4-40RIP使用UDP,OSPF使用IP,而BGP使用TCP。

这样做有何优点?

为什么RIP周期性地和临站交换路由器由信息而BGP却不这样做?

RIP只和邻站交换信息,使用UDP无可靠保障,但开销小,可以满足RIP要求;

OSPF使用可靠的洪泛法,直接使用IP,灵活、开销小;

BGP需要交换整个路由表和更新信息,TCP提供可靠交付以减少带宽消耗;

RIP使用不保证可靠交付的UDP,因此必须不断地(周期性地)和邻站交换信息才能使路由信息及时得到更新。

但BGP使用保证可靠交付的TCP因此不需要这样做。

第六章

5—01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

发送方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层。

UDP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对IP层交上来的UDP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发送方TC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数据块,视为无结构的字节流(无边界约束,课分拆/合并),但维持各字节

5—02端口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端口要划分为三种?

端口的作用是对TCP/IP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统一的标志,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

熟知端口,数值一般为0~1023.标记常规的服务进程;

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标记没有熟知端口号的非常规的服务进程;

5—03一UD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十六进制表示是:

06320045001CE217.试求源端口、目的端口、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

这个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发送给客户?

使用UDP的这个服务器程序是什么?

解:

源端口1586,目的端口69,UDP用户数据报总长度28字节,数据部分长度20字节。

此UDP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给服务器(因为目的端口号<

1023,是熟知端口)、服务器程序是TFFTP。

5—04在TCP的拥塞控制中,什么是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

这里每一种算法各起什么作用?

“乘法减小”和“加法增大”各用在什么情况下?

慢开始:

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cwnd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

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

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cwnd,可以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

拥塞避免:

当拥塞窗口值大于慢开始门限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

拥塞避免算法使发送的拥塞窗口每经过一个往返时延RTT就增加一个MSS的大小。

快重传算法规定:

发送端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的ACK即可断定有分组丢失了,就应该立即重传丢手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为该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的超时。

快恢复算法:

当发送端收到连续三个重复的ACK时,就重新设置慢开始门限ssthresh

与慢开始不同之处是拥塞窗口cwnd不是设置为1,而是设置为ssthresh

若收到的重复的AVK为n个(n>

3),则将cwnd设置为ssthresh

若发送窗口值还容许发送报文段,就按拥塞避免算法继续发送报文段。

若收到了确认新的报文段的ACK,就将cwnd缩小到ssthresh

乘法减小:

是指不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出现一次超时(即出现一次网络拥塞),就把慢开始门限值ssthresh设置为当前的拥塞窗口值乘以0.5。

当网络频繁出现拥塞时,ssthresh值就下降得很快,以大大减少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

加法增大:

是指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后,在收到对所有报文段的确认后(即经过一个往返时间),就把拥塞窗口cwnd增加一个MSS大小,使拥塞窗口缓慢增大,以防止网络过早出现拥塞。

5—05试用具体例子说明为什么在运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

说明如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假定B给A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A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送了确认应答分组。

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A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

可是,B在A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A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A建议什么样的序列号,B甚至怀疑A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B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A发来的任何数据分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

而A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

这样就形成了死锁。

6-02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域名系统中的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以及权限域名权服务器有何区别?

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

将域名解析为主机能识别的IP地址。

因特网上的域名服务器系统也是按照域名的层次来安排的。

每一个域名服务器都只对域名体系中的一部分进行管辖。

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域名服务器。

即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

当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不能立即回答某个主机的查询时,该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某一个根域名服务器查询。

若根域名服务器有被查询主机的信息,就发送DNS回答报文给本地域名服务器,然后本地域名服务器再回答发起查询的主机。

但当根域名服务器没有被查询的主机的信息时,它一定知道某个保存有被查询的主机名字映射的授权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通常根域名服务器用来管辖顶级域。

根域名服务器并不直接对顶级域下面所属的所有的域名进行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