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瓦斯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1635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瓦斯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3瓦斯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3瓦斯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3瓦斯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3瓦斯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瓦斯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瓦斯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瓦斯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瓦斯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1.5应急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5.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盐边县金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金隆煤矿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5.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盐边县金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金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矿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

1.5.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5.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

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

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第二章危险性分析

2.1矿井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交通

金隆煤矿位于攀枝花市北东方向,地处四川省盐边县红果彝族乡三滩村一社,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红坭矿区三滩井田内,位于盐边县新县城307°

方向。

地理坐标为东经:

其地理坐标:

东经101°

44′49″~101°

45′58″,北纬26°

46′19″~26°

47′09″;

中心点坐标为:

45′24″,北纬26°

46′44″。

矿井有约8.5km简易矿山公路与二滩水电站二级公路相连,距成—昆铁路线桐子林火车站30km、盐边县新县城55km、攀枝花市70km行程,交通较为便利。

2.1.2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及地质构造

攀枝花地区地层属扬子区,会理~楚雄分区,渡口(攀枝花)小区。

红坭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三叠系下统丙南组、中统八村组、上统大荞地组、大箐组、侏罗系下统益门组及第四系。

表区域地层简表

组(段)

地层

代号

厚度

(m)

岩性简述

新生界

第四系

全新统

Qh

0~120

砂、砾石

更新统

Qp

0~140

砾石层及粘土层互层

侏罗系

下统

益门组

J1y

100

紫红色泥岩夹灰色石英砂岩

上统

大箐组

马家湾段

T3m

185

灰色砂砾岩、粗砂岩、泥岩

大箐段

T3dq

1018

灰白色、灰色砾岩、砂岩、薄煤层。

大荞地组

T3d

三滩四段

T3ds4

303~421

砂砾岩、粗~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不等厚交替产出。

含煤14~19层,可采3~4层,分布三滩、阿拉摩井田。

三滩三段

T3ds3

294~401

粗~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不等厚交替产出。

含煤17~29层,可采4~18层,分布三滩、阿拉摩、磨石箐井田。

三滩二段

T3ds2

183~169

含煤8~14层,可采1~7层,主要富集磨石箐井田。

三滩一段

T3ds1

106~213

含煤4~12层,可采1~6层,分布三滩井田。

滑石板二段

T3dhs2

144~307

含煤线1~8层,。

滑石板一段

T3dhs1

91~290

含煤6~8层,可采3~4层,分布滑石井田。

伙房段

T3dhf

87~259

砾岩、夹粉砂岩、泥岩。

含煤0~6层,卷子坪井田含1~4层。

红果段

T3dh

184~650

含煤11~20层,可采4~8层,主要分布红果田。

八村组

T2b

0~59

白云质灰岩,泥岩、夹粉砂岩及砾岩。

丙南组

T1p

0~208

紫红色砂岩及砾岩

峨眉山玄武岩组

P3β

1208

玄武岩

中统

茅口组

P2m

25~100

灰白色、灰色石灰岩

栖霞组

P2q

20~66

深灰色石灰岩

1)基本构造构造位置

红坭矿区位于Ⅰ级构造单元扬子陆块,跨康滇前陆逆冲带和盐源~丽江前陆逆冲带两个Ⅱ级构造单元,在康滇前陆逆冲带内Ⅲ级构造单元中位于康滇基底断隆带南部。

2)构造划分

将红坭矿区及周围地质构造划分为六个构造带,即东西向构造带、南北向构造带、北东向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辣子乡弧形构造带、林蛇旋扭构造带。

红坭矿区表现为北西向构造为主(北西向构造实为林蛇旋扭构造的尾部),其次为南北向构造,第三是北东向构造,而辣子乡弧形构造距矿区甚远,对矿区无影响,东西向构造在矿区则表现微弱。

3)构造特点

根据以往地质工作资料表明,红坭矿区构造总体属复杂类型,矿区内东部和北部属简单类型,而西部及南部为复杂类型;

红坭矿区主要为北西向构造,其次为南北向构造,剩余为是北东向构造。

红坭矿区总体构造为一向北西扬起、向南东倾伏的复式向斜构造—岔河~白沙坡向斜(即林蛇旋扭构造带力马向斜的南东延伸部分),红坭矿区内共有褶曲229条(其中向斜16条,背斜113条),断层130余条。

(1)北西向构造:

北西向构造分布在矿区西部。

褶曲频繁紧密。

断层丛生。

构造线延伸方向为N20°

~60°

W。

构成此方向构造的地层以大荞地组为主,次有三叠系中下统,二叠系直至前震旦系。

北西向构造的褶曲(向、背斜)180条,断层百条以上。

1、褶曲

褶曲多为线状尖稜褶曲,轴向N20°

W,一般N40°

W,主要有岔河白沙坡向斜(S19),马脖子大麦地背斜(B15),黑家湾磨石箐向斜(S7)等29条。

现将岔河~白沙坡向斜(S19)简介如下:

岔河~白沙坡向斜(S19):

该向斜是区域构造力马向斜的南东延伸部分,也是矿区的主体构造。

向斜的西北端在羊叉路附近延伸出矿区外。

向南至阿拉摩井田白沙坡西侧被F117、F99断层切断。

在矿区内延伸长11000米。

轴面走向一般N20°

W,倾向北东,局部倒转,倾角约80度。

轴部最新地层为大箐组,总趋势由北西向南东倾没。

地层倾角西翼一般较缓,多为30°

~50°

,东翼较陡,50°

~90°

2、断层

北西向断层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走向多为N20°

W,一般N40°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F1、F4、F3、F23、F43、F53、F79、F61、F46等。

(2)南北向构造:

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旱船至尼姑垭及阿拉摩井田以东。

其中规模较大的褶曲有八条,断层十余条。

1、褶曲

主要有宋家三滩背斜(B24)、S28向斜、B26背斜等。

褶曲轴向大致南北,轴面倾向东,倾角80°

~85°

2、断层

南北向断层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大小有十余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F94和F99断层。

(3)北东向构造:

北东向构造发育在大花地~马脖子一带,构造线大致呈北北东~南南西方向延伸。

轴向大致为N15°

~30°

E,呈向北西凸起的弧形展布。

主要有S44向斜和S16向斜等。

主要分部在矿大花地~马脖子一带,构造线的延伸方向我北北东~南南西,规模较大的有F15、F42和F18。

二、煤层

金隆煤矿矿区范围内出露有可采和大部可采煤层13-16、24、30、34、38、39号(老编号依次为C155、C154、C152、C151、C143、C136、C135、C133、C132)共9层。

现将煤层特征分述如下:

1、13煤层

赋存于三叠系大荞地组三滩段三亚段的顶部,全区可采,走向长度约2100米,煤层总厚0.52~1.28米,平均0.90米;

纯煤厚度0.52~0.95米,平均0.74米;

采用厚度0.52~0.95米,平均0.74米。

含夹矸1~5层,夹矸厚度0.01~0.24米,夹矸以泥岩为主。

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泥岩与粉砂岩。

该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下距14号煤层约5~15米。

2、14煤层

赋存于三叠系大荞地组三滩段三亚段的顶部,区内可采段位于矿段西南边,走向长度约570米,其煤层总厚0.43~0.96米,平均0.70米;

纯煤厚度0.43~0.73米,平均0.58米;

采用厚度0.43~0.81米,平均0.62米。

含夹矸1~3层,夹矸厚度0.04~0.21米,夹矸以泥岩为主。

该煤层属不稳定煤层。

下距15号煤层约32~40米。

3、15煤层

赋存于三叠系大荞地组三滩段三亚段的顶部,全区可采,走向长度约2100米,煤层总厚0.45~3.41米,平均1.82米;

纯煤厚度0.36~2.97米,平均1.60米;

采用厚度0.70~2.97米,平均1.15米。

含夹矸1~6层,夹矸厚度0.02~0.54米,夹矸以泥岩为主。

下距16号煤层约32~40米。

4、16煤层

赋存于三叠系大荞地组三滩段三亚段的中上部,区内可采段位于矿段西边,走向长度约1180米,其煤层总厚0.40~1.86米,平均1.23米;

纯煤厚度0.40~1.38米,平均0.89米;

采用厚度0.35~1.27米,平均0.71米。

含夹矸1~3层,夹矸厚度0.01~0.26米,夹矸以泥岩为主。

下距24号煤层约78米。

5、24煤层

赋存于三叠系大荞地组三滩段三亚段的中上部,区内可采段位于矿段西边,走向长度约1180米,其煤层总厚0.40~1.89米,平均1.14米;

纯煤厚度0.40~1.60米,平均1.00米;

采用厚度0.40~1.60米,平均1.00米。

含夹矸1~6层,夹矸厚度0.01~0.23米,但多以独层为主,夹矸以泥岩为主。

下距30号煤层40~180米。

6、30煤层

赋存于三叠系大荞地组三滩段三亚段的中部,区内可采段位于矿段西边,走向长度约1460米,其煤层总厚0.40~4.55米,平均1.70米;

纯煤厚度0.40~4.28米,平均1.64米;

采用厚度0.40~4.28米,平均1.64米。

含夹矸1~5层,夹矸厚度0.01~0.22米,夹矸以泥岩为主。

下距34号煤层约42米。

7、34煤层

赋存于三叠系大荞地组三滩段三亚段的中部,全区可采,走向长度约2000米,煤层总厚0.55~2.42米,平均1.48米;

纯煤厚度0.55~2.30米,平均0.94米;

采用厚度0.55~2.30米,平均0.94米。

含夹矸1~5层,夹矸厚度0.02~0.22米,夹矸以泥岩为主。

下距38号煤层约70-163米。

8、38煤层

赋存于三叠系大荞地组三滩段三亚段的下部,区内可采段位于矿段西北边,走向长度约770米,其煤层总厚0.41~2.26米,平均1.33米;

纯煤厚度0.41~1.73米,平均1.07米;

采用厚度0.41~1.82米,平均1.11米。

含夹矸1~3层,夹矸厚度0.02~0.50米,夹矸以泥岩为主。

下距39号煤层约30米。

9、39煤层

赋存于三叠系大荞地组三滩段三亚段的下部,全区可采,走向长度约1700米,煤层总厚0.70~4.52米,平均2.61米;

纯煤厚度0.70~2.86米,平均1.78米;

采用厚度0.59~2.01米,平均1.30米。

含夹矸1~7层,夹矸厚度0.02~1.05米,夹矸以泥岩为主。

2.1.3水文地质情况

一、地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在天然状态下,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及地下水,地下水沿岩体裂隙运移,并于斜坡、坡脚及沟谷处出露成泉,形成地下水补、径、排的天然流场。

煤矿硐室系统是一个良好的集水廊道,它不断地改造着原地下水天然流场,形成在硐室采动条件下的矿井水人工流场。

受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的裂隙水,在井巷降压作用的驱动下,地下水的运动速度增快并不断向硐室系统汇集,汇集后的矿井水经抽排及平硐水沟自流重新回到地面。

随着采动范围的延伸(深),所形成的地下水疏干范围将逐渐扩大,矿井涌水量(矿井水汇集量)会不断增大;

受降水状态、强度及季节变化控制,矿井水在同一年份中会出现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不同大小的涌水量。

本区属构造剥蚀中高山地貌,东西向沟谷发育,切割强烈,地面坡度较陡,植被较少,加之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差。

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次为地下水、老窑积水、地表水。

充水途径主要经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带、采空区塌陷裂隙等渗入矿井。

大气降水沿露头裂隙下渗,直接补给浅埋含水层;

降水顺层运动补给各层间水,其补给强度受降雨量控制,降雨形式在空间和时间的分配差异较大,本区多以阵雨形式降落,不利于补给。

地下水动态明显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由于含水层裂隙发育不均,层间水在同一含水组中,虽有类似的赋存条件,但无水力联系,其迳流条件差。

矿坑旱季涌水较弱,雨季地下水丰富,受季节性影响明显。

二、主要含(隔)水层类型

矿井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和上三叠统大荞地组三滩段。

由于大荞地组是典型的内陆山间断陷盆地沉积,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互层产出。

根据以往水文地质资料表明,砾岩、砂砾岩、中~粗粒砂岩、细粒砂岩为含水层,粉砂岩、泥岩和煤层为隔水层。

因沉积旋迴的多阶性,使含水层与隔水层频频出现,给划分含水层带来不便,为叙述方便和实际工作需要,我们采用“含水岩组”一语,来评述其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和富水性。

1、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

第四系堆积物由坡残积和冲洪积物形成。

岩性以块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

一般厚0~5.0m,在沟谷两侧及地形低凹处较发育。

泉点少见,且多为季节性接触泉,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属强透水性的弱含水岩组。

2、三滩段含水岩组

按其富水性(据各含水岩组的天然泉水流量、钻孔单位涌水量划分为富水性弱和富水性中等两级)分为四段,主要由中~巨层状含砾粗粒砂岩、粗粒砂岩、细~中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为井田主要含煤层段,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岩组。

分析认为,本矿属顶板裂隙充水矿床。

三、老窑及生产井采空区充水水源

金隆煤矿矿区范围内出露有可采和大部可采煤层13、14、15、16、24、30、34、38、39号,除15、24、30、34、39号煤层形成有采空区,其余煤层未采动。

现将各煤层采空区范围分述如下:

1、15煤层

煤层总厚0.45~3.41m,平均1.82m,采空区分布在+1600m标高以上,采空区面积约23306m2。

2、24煤层

煤层总厚0.40~1.89m,平均1.14m。

,采空区分布在+1600m标高以上,采空区面积约54925m2。

3、30煤层

煤层总厚0.40~4.55米,平均1.70米,采空区分布在+1600m标高以上,采空区面积约3662m2。

4、34煤层

煤层总厚0.55~2.42米,平均1.48米,采空区分布在+1600m标高以上,采空区面积约53961m2。

5、39煤层

煤层总厚0.70~4.52米,平均2.61米。

采空区分布在+1600m标高以上,采空区面积约35677m2。

矿井范围内采空区面积大,范围广,且分布无序。

老空区常年接受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

作为过水通道的老空区因坍塌、淤塞而形成局部老空积水的可能性很大。

当洪汛期老空水补给量突然增大引起淤塞物崩解或积水区发生管涌时,都可能出现老空积水溃出。

老空积水是危险性大的水害水源。

金隆煤矿与恒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滩煤矿、盐边县金谷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井、二井平面范围部分重叠,但开采标高不一致。

盐边县金谷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井、二井均开采+1715~+2200m标高以上煤层。

同时都采用平硐开拓方式,排水条件良好。

但金谷一井现在主平硐标高为+1803m。

如果+1803m以下资源后期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金谷一井的老采空区积水对金隆煤矿有较大的影响。

如采用平硐开拓方式,金谷一井的老采空区积水对金隆煤矿影响不大。

恒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滩煤矿开采+1200~+1570m标高煤层,金隆煤矿开采标高+1600m~+1685m标高煤层。

三滩煤矿位于金隆煤矿下部,留有垂高30m的煤柱,且三滩煤矿采用平硐开拓方式,排水条件良好。

三滩煤矿采空区积水对金隆煤矿影响不大。

调查期间相邻矿井有涌水。

矿井之间留设有边界煤柱,相互矿权均不存在资源重叠现象,但由于老采空区情况据相互了解的情况会有偏差,以及测量的不准确,再加上相互之间的联测联防工作无专职人员进行监管,开采煤层的不统一,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老空积水,其对各煤矿均形成一定的水患危害。

四、地表水

矿区山势陡峻,地面坡降较大,属沟谷侵蚀强烈的低中山地貌。

区内沟谷切割较深,纵横交错,地面坡度较陡,地表迳流条件较好。

矿井范围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在矿井中部有一条三滩沟由南向北经过,其余沟谷多为季节性溪沟,区内无大的水体。

在调查过程中从+1600m主平硐运输石门到+1600m38号煤巷约200m处有淋水(滴水)。

分析认为,此处与距地表的三滩沟约40m,采动裂隙或岩石裂隙导致矿井与三滩沟有水力联系,使得矿井在此处出现淋水(滴水)。

因采空区距离地表较近,煤层倾角较大,断层破碎带与地表沟通,同时采空区塌陷裂隙增加了地下水补给通道,有形成积水的条件,矿山开采煤层埋较浅,地表水对矿井的有一定影响。

五、构造破碎带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中等,矿区出露的断层主要为F94,次要断层为F109。

断层与地表沟通。

但矿井范围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且地貌属中高山地貌,沟谷发育,雨季时,地表水顺势而下,雨后1~2小时后,沟谷水量急剧减少。

对矿井的涌水补给量有限。

矿井所揭露隐伏断层无明显地下水出露现象,偶见滴水,断层水是对矿井有一定影响。

六、水文地质类型

综上所述,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同时,矿井开采范围内有较大面积的采空区,矿井在开采时,必须留设好采空区隔离煤柱及断层煤柱等,并严格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采取措施,防止因穿上部老窑或断层而引发水灾事故。

矿井在施工和生产中,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遇岩溶地带和强含水层等情况,必须及时调整巷道布置层位。

由于矿井为多煤层开采,每层煤各有面积不等的采空区,当其中一层煤开采后,采空区面积、积水量等就发生了变化,矿井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七、矿井涌水量

矿井正常涌水量18m3/h,最大涌水量50m3/h。

矿井建设和生产中,必须根据实测的矿井涌水量选择排水设备、设施。

2.1.4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及地温

1、矿井瓦斯等级

根据攀安监[2012]274号文《关于公布2012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本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96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11m3/t;

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027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7.54m3/t;

属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及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煤样检测报告,我矿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3、地温

根据井田内生产小煤矿调查,未发现有地温异常区。

2.1.6矿井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概况

1、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分东西两翼上山开采。

现有+1599m主平硐、+1627m回风平硐、+1697m回风平硐和+1683m安全出口四个井筒。

主平硐井口标高+1599m,方位角355°

,井筒长90m,以+1600m运输石门从煤层群底板揭穿各煤层运输巷;

+1627m回风平硐井口标高+1627m,方位角343°

,井筒长40m,以+1627m回风石门从煤层群底板揭穿各煤层+1627m回风巷;

+1697m回风平硐井口标高+1697m,方位角332°

,井筒长80m,以+1697m回风石门从煤层群底板揭穿各煤层+1697m回风巷;

+1683m安全出口井口标高+1683m,方位角321°

,井筒长250m,以+1683m人行平巷从煤层群底板揭穿各煤层+1683m平巷。

各煤层平巷通过沿煤层布置的通风、行人上山贯通,形成矿井完整的通风系统。

2、水平及采区

矿井开采标高+1600m~+1685m,布置有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600m,水平垂高约80m。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本矿多年的生产经验,本井田以主平硐为界划分为两个采区,其中井田西翼为一采区,采区走向长约650m~1200,倾斜长约110m;

井田东翼为二采区,采区走向长约750m~850m,倾斜长约90m。

矿井采用区内前进式布置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

采区巷道布置如下:

矿井通过各水平标高的石门、平巷揭煤,在石门、平巷适当位置处,分别沿煤层底板布置煤层底板运输平巷和煤层底板回风平巷,并通过石门连接各采煤工作面进风平巷和回风平巷,通过回风上山贯通,从而形成采区完整的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