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1363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段材料说明

A.西周盛行分封制 

 

B.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制的主体

C.荀子是儒家代表 

D.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扩大疆域

5、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产生的影响是

A.分封制度加强 

B.官僚政治确立

C.宗法制度形成 

D.井田制度出现

6、《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

没有嫡子。

钧:

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要求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7、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8、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

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9、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

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

②秦印封泥中的文字是小篆

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④秦朝廷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司马迁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

A.权力高度集中 

B.浓厚的部族色彩 

C.皇帝非常勤政 

D.严格的等级制度

11、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发展历程中,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存在。

下列各项中,能直接体现君主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是 

( 

A.秦朝设立太尉 

B.宋朝设立三司使

C.元朝设立中书省 

D.清朝设立军机处

12、史学家吕思勉认为:

“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

平民政治的时代。

”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

A.分封制 

B.军功授爵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13、2013年度XX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太尉 

D.监御史

14、史学家何炳棣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写道:

“汉高祖大朝群臣为太上皇祝寿时戏言以天下为产业……(明太祖)祭祖时以天下《赋役黄册》与鱼肉果蔬并陈。

”这主要表明了古代中国 

A.天下为公 

B.儒法并施 

C.以农为本 

D.家国一体

15、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16、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

”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是()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B.唐代宰相权倾天下

C.宰相权力走向分散D.宰相权力不断强化

17、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

“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18、按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

A.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B.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

C.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

19、汉武帝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下了一道严令郡国必须举人的诏书:

“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

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征辟制D.科举制

20、《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  )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2、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2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以旨意)。

”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24、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25、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27.“(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28.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②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29.(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30.近代中国社会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C.外力作用下被迫开放

D.既有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31.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10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

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

这说明

①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②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③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④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3.“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从该诗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有

①甲午海战战斗壮烈②清政府被迫签定《马关条约》

③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遭到清廷压制④维新派发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4.近代某条约规定:

“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据此判断该条约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5.100多年前的法国报纸刊载了许多有关中国晚清社会的绘画,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看起来耐人寻味。

关于下图名为《中国蛋糕》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列强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末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形式主要为商品输出

C.此现象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清政府积极抵抗外来侵略

二、非选择题(36题16分,37题14分。

共30分)

3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

……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

九品访人,惟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

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

“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

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

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

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

选举志》

材料五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

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

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

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分)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

(2分)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4分)

37、(14分)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哀帝曾经说: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

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四:

乾隆帝曾说:

“昔程子云:

天下之治乱系宰相,……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

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

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

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丞(宰)相的主要职责。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统治者为强化君主专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8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2014—2015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答题卷

36、(14分)

37、(14分)

历史答案

1、选择题

37、(14分)

(1)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2)主要原因:

明太祖认为宰相擅专威福,危及君主。

(3)措施:

汉朝:

形成中朝和外朝,分割宰相的决策权;

唐朝:

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监督和牵制;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

设军机处。

(4)君主权力不断加强直至顶峰,相权逐步削弱最终被废。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